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根据回弹—钻芯法的特点,将其应用在长龄期混凝土强度检测中,实践证明该法有效解决长龄期混凝土强度的批量检测问题,在提高回弹法检测精度的同时降低了钻芯法对结构构件的局部损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研制了一种无约束条件下测量混凝土早龄期收缩的新方法———电涡流法.电涡流法能准确地测定出从浇筑起3 d内混凝土早龄期的收缩变化,并可评估纤维及有关组分对混凝土早龄期收缩变化的影响.电涡流法有望在工程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强度推算的等效龄期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等效龄期法"公式及数据的分析,发现了该法求取平均值时有误,在修正了该误差后制定了新的等效系数T—m表。为了进一步简化计算,作者提出了利用强度系数、直接求结果的"强度系数法"。  相似文献   

4.
早龄期碳化对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区分了结构混凝土正常碳化与早龄期碳化对回弹法检测结构混凝土强度的不同影响。根据实际工程检测数据,发现混凝土早龄期碳化后,碳化深度越大,回弹值越低,若按混凝土正常碳化进行修正,将引起测区回弹强度远低于同部位芯样强度值。最后对出现早龄期碳化的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加载龄期对钢管再生混合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开展了12组试件的徐变试验,得到了不同加载龄期下的徐变系数-持荷时间和徐变应变-持荷时间曲线。分析了徐变系数的变化规律和不同算法预测试件徐变应变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钢管混凝土试件还是钢管再生混合混凝土试件,加载龄期越早,徐变系数越大,加载龄期对钢管再生混合混凝土试件徐变系数的影响较钢管混凝土试件小;加载龄期相同时,钢管再生混合混凝土试件的徐变系数较钢管混凝土柱的小,加载龄期越晚,两者相差越小。提出了基于Counto模型的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预测试件的徐变应变,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总体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搁浅近十年的某超长龄期结构物上再加4层框架结构,介绍了用破损检测法-钻芯法检测工程框架梁、板、柱混凝土强度的方法,提供了一份较真实,可靠的检测数据。  相似文献   

7.
早龄期混凝屋面板所处环境复杂,开裂现象比较普遍。为了定量的测得约束条件对早龄期混凝土屋面板温度应力的影响,采用ABAQUS软件,对3种典型约束下的龄期为3 d的混凝土屋面板进行降温模拟,并对3种约束条件下的屋面板温度应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降温过程中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屋面板应力水平差距很大且应力发展状态各不相同。屋面板养护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其高应力区域进行重点监控,预防裂缝出现。  相似文献   

8.
参照行业标准(JGJ/T 23-2001)和地方标准(DB21/T834-2000),计算了实际工程长龄期混凝土的换算强度,并与芯样换算抗压强度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拓展回弹法检测长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应用范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谈《建筑工程冬施规程》与混凝土强度推算法”一文的讨论。依据强度推算法发展历史讨论了成熟度法与强度龄期曲线法的区别并论及试验数据选用的必要性。从统一基础数据角度制定了模拟函数的数学基本条件以及比较了指数函数与幂函数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NEL法研究了不同水灰比和骨料体积含量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发现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随养护龄期的增大而减小,但118d后减小速率变缓。进一步数据分析表明,水灰比越大或骨料体积含量越小,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随养护龄期增大而减小的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准确测定古树树龄是对古树进行科学保护的前提,也是古树保护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对现有古树树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指出文献法、访谈法、年轮鉴定法仍存在诸多不足和局限,而针刺法、14C测定法、CT扫描法,由于受取样及当前技术条件的限制,不能实现对古树树龄的准确测定。实践中,应根据被测古树的特点,选择多种测定方法,共同实现对古树树龄的准确测定。同时提出,数学模型法是未来古树树龄测定的优势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关于提高管网平差工作效率与准确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管网平差的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介绍了提高工作效率的几种方法(如软件应用、水源点的设置等),从管网基础资料的收集、水量分配与时变化系数的选择、管道及阀门摩阻系数的选择、校核参数之间的误差补偿、延时水力模拟与水龄计算等方面,对影响管网平差计算准确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做中学、做中教”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或者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式,都是“做中学、做中教”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文章以路基工程课程教、学为背景,系统阐述了“任务驱动”和“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应用,介绍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reports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zoning approach based on room air age, a parameter that indicates the mixing condition of the air. Zoning criteria a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deviation ratio of air age as well as location of the key source that is of concern (e.g., temperature, air pollutant). By integrating the zonal model with other models such as dynamic models for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and source/sink models for air pollutant,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indoor parameters such as air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can be simulated. A case study was presented for a displacement ventilated room, and simulation results using the new zonal model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using a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model and a conventional zonal mode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new zonal model is more accurate in calculating the zon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than the conventional zonal model. The model is suitable for dynamic simulations (e.g., whole year) of indo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早期开裂因素的初探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张艳玲  吴笑梅  樊粤明 《混凝土》2005,(5):18-21,32
本文采用板状开裂架对不同水胶比的混凝土1天~3天龄期的开裂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养护条件、混凝土工作性能、砂率以及砂的细度模数等因素对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少、避免开裂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玉文  魏水平  张海莉 《山西建筑》2010,36(16):149-150
根据可靠性理论总结了基于可靠性指标进行系统分析的特点,在以先验信息为指导的分析流程图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先验信息为元素的电介质老化模型,在与其他的分析方法进行计算比较的同时,分析了新模型的特点,并给出了在信息空间中求解故障密度参数的数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冬期施工中混凝土早期强度推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砼早期强度推算方法──砼标养龄期等效系数法、成熟度差值系数法和成熟度综合修正系数法,作了简要比较分析,提出后两种方法用标养龄期等效系数计算等效龄期,推算砼强度,既使用简便又便于互相校核。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混凝土早期物理力学性能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很多学者开始利用超声波技术对早期混凝土(7 d内)物理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文章针对超声脉冲法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的最新动态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王红艳 《城市建筑》2013,(24):56-56
党中央的新历史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基础性工作。本文就此对村庄规划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村庄规划区别、村庄规划布局、村庄公建配置、村庄道路交通、村庄地域文化保护等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