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蓄电池》2017,(3)
动力电池使用中单体电池性能存在差异,而且会在放电的过程中呈现出不断增大的状态,并在最终程度上造成电池组性能降低。研究分析了动力电池技术及动力电池组均衡充电控制方案,旨在提升动力电池组的循环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动力电池组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动汽车的性能和成本,而电池组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又受到电池生热的影响。本文以35A·h@3.7V方形锰酸锂电池为研究对象,对常温下电池的充放电生热特性和低温放电的生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并基于Bernardi生热率建立了动力电池生热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电电流增大,电池温度快速提高,并且低温环境下可以利用电池放电生热改善电池性能;基于Bernardi生热率的动力电池生热模型能够较好模拟电池放电生热,这为后续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某混合动力汽车氢镍动力电池组为研究对象,基于Matlab/Simulink构建了氢镍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功率限值控制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氢镍动力电池组剩余电量、健康状况、电池温度、电流、电压、电池故障等参数,实现了动力电池组充放电功率限值的预估,从而准确地反映出电池组的能量状况,实现整车能量的匹配。当前开发的控制策略已经应用于实车,实验结果表明了控制策略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李胜辉  孙峰  冷雪  刘莉  沈丽 《电源技术》2017,(11):1547-1549,1580
锂离子电池组是电动汽车主要的动力来源,电池组的性能决定了整车性能。锂离子电池在使用时会有严重的发热情况,造成了电池组温度升高,并且各电池之间温度具有非均匀性,严重时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产生故障甚至引发行车中的安全问题。以某电动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为研究对象,对电池单体及电池组模块进行温度场分析,研究其动态变化规律,以得到其运行时的温度特性,为实际工程中电池组的设计及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磷酸铁锂电池组电压检测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银全  刘和平  刘平 《电源技术》2011,35(8):906-908
电动汽车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必须串联才能满足使用需求.动力电池组在串联充放电过程中,为了使单节动力电池不过充、不过放,以延长动力电池组的循环使用寿命,必须对单节动力电池电压、温度等参数进行检测,并对单节电池的剩余容量进行估计.介绍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靠性好的动力电池电压检测方法,对电池电压检测中存在的误差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6.
孟金岭  肖健夫  闵婕  李章溢  孙瑞 《电源技术》2021,45(5):585-588,601
为了将退役动力电池重组成性能良好的电池组用于储能,实现电池组价值利用最大化,提出电池一致性检测与评价方法.通过分析电池组不一致性的产生机理及其对电池组性能的影响,结合电池健康状态、电池单体SOC,把电池组容量与能量利用率作为一致性评价指标,设计"三步实验法"作为电池组一致性检测方法.该方法组合的电池组能同时提升容量与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单体电压不一致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寿命缩短。应用同步整流技术,研制了一款动力电池均衡充电装置,通过均衡装置的快速充电,消除了单体性能差异对电池组的可靠性影响,降低了电动汽车的运营及维护成本。实验及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该设计运行可靠、各项指标满足要求,且成本较低,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蓄电池》2017,(5)
通过高效均衡的充放电方式来提高动力电池的充电效率和持续放电的能力可以改善动力电池的性能。针对有N节单体电池的动力电池组,提出一种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在对均衡电压有效控制的同时,尽量降低处理器的计算量,从而实现高效的均衡效果。实验表明,这种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完成对动力电池组的均衡控制。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成组后由于电池制造工艺的差异和工作环境不同引起的单体电池不一致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动力电池主动均衡系统。该系统以反激式变压器为核心,以电池工作电压作为均衡控制量,实现了能量在单体电池与电池组之间进行双向传递。阐述了均衡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系统具体实现方法及系统测试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动力电池组的一致性,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动力电池热性能是影响电池性能及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电池组大功率放电时散热不佳容易引起性能不稳定。提出基于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和热电致冷技术,以STM32作为主控芯片开发了电池热管理电路,测试不同倍率下用该温控电路的电池模块温度场梯度均衡性能,结果表明该电路能实现电池倍率放电时均温和控温,控温精度达±0.1℃,提高了电池组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蓄电池之间的差异对蓄电池组使用的影响。针对离网型光伏系统,设计了铅酸蓄电池的脉冲充电控制器,并采用均衡电路对蓄电池组进行了均衡管理。减少了控制器蓄电池组内各电池间的差异,提高了整体蓄电池组的寿命。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军用航空应急起动电源多采用镉镍蓄电池组作为储能单元,镉镍电池组存在能量密度较低、成本高、寿命低等缺陷。为了减小航空蓄电池体积、质量,提升航空应急起动电源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钛酸锂电池模组的航空应急起动电源系统设计方案,组装了一套34 Ah的钛酸锂电池模组替换原有的航空镉镍电池组,并且通过实验对比了钛酸锂电池组与镉镍电池组在常温与低温下大倍率放电性能。针对钛酸锂电池模组,研发了一套电池管理系统,实现了15 kW钛酸锂电池组军用航空应急起动电源的样机设计。  相似文献   

13.
蓄电池的监控器(BMS)主要针对中小容量蓄电池,随着电子开关技术和智能微电网技术的发展,研发做为储能设备的大容量蓄电池控制系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针对大容量蓄电池的控制系统,并且可以提高电池的使用安全性,使用寿命,以及使用效率,同时降低成本。所设计的蓄电池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功能:(1)蓄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2)蓄电池管理系统具备的功能,进行了蓄电池并网的充放电试验,验证了系统的正确性;(3)电池管理系统工作原理,均衡效果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起动电池、小型设备的电池及其他零散使用的电池的状态监测困难问题,文中将集成了低功耗单片机、A/D采集模块、RFID通信模块及低频唤醒模块的监测电路板封装到电池上,借鉴汽车PKE无钥匙系统低频唤醒的理念,设计了一款基于STM32单片机的低功耗无线电池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RFID技术免接触、远距离、批量读取电池状态信息,并借鉴汽车PKE系统远距离低功耗唤醒的优势,依托STM32L151低功耗单片机,实现了零散分布的蓄电池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15.
张治国  孔庆  崔纳新 《电源技术》2011,35(10):1224-1226
为确保电动汽车电池组性能良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必须对电池组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因而基于智能电池监测芯片DS2438设计了电动汽车电池组监测系统。DS2438集电池的温度、电压、电流和流进流出电池电量的测量于一体,节省了大量器件,简化了电路。根据DS2438的测量结果可以简单地估算出电池荷电状态(SOC),并对结果进行显示,作为电池充放电和故障诊断的依据,从而可以更加合理地利用电池,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适用于新能源发电的化学电池: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的组成结构、储能原理,从原理上详细分析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从技术特性、经济特性和安全性方面比较了各类储能电池,并在分析风光电站储能电池特性需求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全钒液流电池是风光电站储能系统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谢曼沁  王健 《电池工业》2010,15(6):327-330
通过对失效铅蓄电池的拆解及蓄电池与整车匹配性分析,找到了这批换件铅蓄电池早期失效的综合原因。鉴于多种因数都会导致蓄电池早期失效,建议在新车开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电池和整车耗电系统的匹配,并在电池生产、储存环节控制其硫酸盐化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8.
GFM(固定型阀控式密封)铅蓄电池是直流系统不间断供电的重要设备。然而,如果对蓄电池运行维护不到位,就会引起电池提前老化,造成容量损失,缩短寿命,影响整个电力系统安全。通过处理六安某县公司110kV变电站一起蓄电池故障,结合工作实际分析总结出蓄电池运行维护要点,从而提高整个直流系统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黄柳章  陈妙兰 《电池工业》2009,14(2):129-131
提高铅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除需要对生产技术要素进行改进外,电池的维护和修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分析了电动自行车用铅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方法,介绍了一些日常的维护方法以及现有修复仪器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It is estimated that about 80% of all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are used in stand-alone applications. Continuous power is obtained from PV systems by using a storage buffer, typically in the form of a lead acid battery. Batteries used in PV applications have different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with batteries used in more traditional applications. In PV applications, lead acid batteries do not reach the cycle of lead acid batteries used in other applications such as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ies or electric vehicles. The shortened battery life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the costs of a PV system. In some PV systems the battery accounts for more than 40% of the life cycle costs. An increase in the lifetime of the battery will result in improved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an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operating costs. The life of a lead acid battery can be extended by avoiding critical operating conditions such as overcharge and deep discharge. This paper presents a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for such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