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法国、西班牙、中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体系的对比,以及对国内部分试点城市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发展现状的对比研究,得到我国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存在保险体系不完善、整体发展不平衡、投保工程类型单一等问题,进而从制度建设、保险模式和信息管理的角度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成为解决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 IDI 制度还在试点探索阶段,相关利益主体的协作关系还未明晰,配套的保障体系也未健全。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 IDI 制度下参与住宅工程建设、保修与行政管理的建设单位、保险公司和政府三方利益主体进行博弈分析,建立了“建设单位-保险公司-政府”博弈模型,并求其均衡解,进而探究三方主体策略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明晰三者间相互促进及相互制约关系,并提出 IDI 制度良性运行的制度补偿方案。结果表明:政府对保险的补贴金额及对建设单位的补贴比例、保险公司管理成本、质量保险赔付额、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保费、建设单位的投保概率等因素会影响三方的策略选择。通过采取保险强制措施、优化 IDI 产品设计、建立完善保险体系等手段能有效地改进各个主体的行为,从而全面提升建筑行业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3.
住宅工程质量问题频发,我国积极推行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制度,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机构(TIS)监测局限于保费内容,缺乏一套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风险评价体系。首先,以住宅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行业标准等为基础建立评价体系;其次,通过组合赋权优化指标权重,采用模糊评价及数学期望建立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风险评估模型,确定风险级别及主要缺陷风险因素;最后,结合案例证实该住宅工程质量风险等级与实际情况一致,并提出主要缺陷风险的规避措施,为TIS机构规避住宅工程质量风险及我国推进IDI制度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有助于提升住宅建筑质量,维护业主合理权益。为推进IDI 在我国规范有效发展,在明确IDI 相关概念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国外的典型发展经验及我国的探索现状。运用文献研究和鱼刺图分析方法,从政府、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机构、建设单位、消费者等五大主体角度梳理当前我国IDI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情指出相关方积极参与、多措并举,实现多方共赢是推动我国IDI 发展,改善房屋质量,保障业主权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衷振兴 《建设监理》2021,(5):52-53,57
推行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是建筑行业通过引入市场化手段完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重要体现.质量风险管理为实施工程质量管理提供了一定的风险保障,但现阶段质量风险管理的能效相对有限.介绍了上海市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中风险管理的工作模式,分析了现阶段上海地区质量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从制度完善、数字化建设和机构管理方面提出了可参考的改进措施,旨在为提升质量风险管理效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工程质量》2021,30(7)
现IDI保险制度是我国近年来正在探索实践的创新制度,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是IDI保险的核心和灵魂,TIS机构是实施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的技术服务机构。本文通过对TIS机构定位与发展、工程质量缺陷与风险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共鸣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常在  张狄龙  彭坤  陈楠  李阳  杨家明 《工程质量》2019,37(10):14-17
对全装修工程质量保险的范围予以界定,针对装饰装修和安装工程中存在的工程质量缺陷以及原因进行阐述。分析现阶段全装修IDI风险的来源,根据风险来源提出全装修IDI工作开展的建议。论文认为全装修IDI作为一个新的工程质量的控制模式,存在引起事故的原因不明确、保险费用低,但出险概率高、事故的责任难以量化的缺陷。因此,建议进行全建筑范围的投保,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花费。  相似文献   

8.
我国工程质量保修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工程质量保修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工程的质量管理体制、管理模式、质量服务市场建立和工程保险市场的发展等方面提出解决当前我国工程质量缺陷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我国相关部门制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政策,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维护参与各方主体权益,净化和完善建筑市场,促进我国建筑业的顺利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住宅质量保证保险即“潜在缺陷保险”(简称IDI),又称“建筑物十年期责任保险”,主要承保竣工验收之日起10年之内,住宅因主体结构存在缺陷发生工程质量事故而给购房者造成的损失。这种保险运作机制起源于法国,逐步被英国、日本、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引入,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实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工程保险行业不断发展,已经建立了由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以下简称“安责险”)、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nherent DefectInsurance,IDI)和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等多种保险构成的工程保险体系,为建设工程提供质量安全风险预防服务。梳理我国工程保险的主要类型和保障范围,对我国工程保险行业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工程保险的工程覆盖率不足、保险费率厘定方式不完善和复合型风险管理人才不足等。提出了加强工程保险的推广力度、在工程保险领域应用新技术和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建议,以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工程保险制度,保障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生产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我国工程质量监管水平的提高,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及本学科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引入保险机制,构建工程质量协同监管模式。首先,分析我国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总体状况,总结现阶段我国工程质量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分析我国工程质量监管引入保险机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引入保险机制的工程质量协同监管模式进行系统架构,分析保险公司参与工程质量监管的过程。最后,提出推动工程质量协同监管模式实施的建议,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工程质量责任保险是提高工程质量、弥补质量潜在缺陷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重要经济工具。在总结国际上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特征基础上,分析中国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试点推行的发展历程、取得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将工程质量保险与工程保证担保进行比较,区分其实现手段和适用范围。结合中国国情,运用项目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原理,提出了工程质量责任保险运行机制的设计方案,包括立法体系、权利义务关系、风险控制和分担机制以及赔付系统四个方面。并对质量责任保险下的新型责权关系进行阐述,创新地引入质量检查机构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最后对中国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未来发展道路提出了几点建议,为工程质量责任险进一步开拓市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解决公共建筑日益突出的工程质量问题,基于工程质量保险的优势建立公共建筑工程质量风险诊断模型。结合公共建筑关注度高、结构类型多变、建造过程复杂等工程质量风险特征,构建公共建筑工程质量风险诊断指标体系;考虑保后实际需求与诊断指标的主客观综合性,采取组合赋权的方式确定权重,建立基于 D-S 证据理论的工程质量风险诊断模型;并经案例分析说明诊断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契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建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住房质量问题受到高度关注,以国外发展经验来看,住宅工程质量的提高可通过与保险行业相结合的办法实现。通过学习研究国外住宅工程质量保险的实施情况,探讨了住宅工程质量保险对住宅工程质量的意义,提出了我国住宅工程质量保险实施的体系和四大支撑架构,完成了住宅工程质量保险在我国实施的方案探究,以求达到促进我国住宅工程质量保险尽快实行和早日与国际接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开放式问卷、实地调研和格式化问卷的方式,对国内建设领域各方对推行工程质量保证保险的态度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了以下问题:在我国推行这一险种的优缺点;险种试点推广和是否可以强制推行的态度;对现行建筑工程监督管理作用机制的意见以及调研中发现的其它重点和难点问题,为在我国推广这一险种,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科学分析工程质量保险与我国工程质量风险的契合度,通过专家调研、质量投诉数据统计、工程造价数据统计、 相互影响程度分析,构建了工程质量保险与我国工程质量风险的供给需求契合度分析模型、确定了各因素权重,以及坐标轴 最优位置关系。并根据调研数据统计,分别对工程质量保险和质量保证金制度与我国工程质量风险的契合度进行了计算,得 出工程质量保险比质量保证金的保障期有大幅度提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引入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是破解工程质量管理的巨大压力、创新质量管理体制的迫切要求。分析推进工程质量保险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我国工程建设特点的、强制性的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并从法规政策体系完善、质量保修和保险制度衔接、独立质量检查机构引入、质量监督制衡、市场主体培育、试点示范工程选择等方面提出推进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建筑抗震设防、建筑工程质量风险管理以及推行工程质量保险的状况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从抗震减灾设防、健全法律制度、工程风险管理特点、各方利益关系等方面阐述提高抗震设防标;隹,强制实施工程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