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作为一种利用射频信号在物联网中实现自动识别的关键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销售,物流,医疗,交通,二代身份证等领域。但随之而来的,是RFID技术潜在的安全隐私问题。由于低成本的RFID标签计算能力和存储功能非常有限,所以现有的已经成熟的密码学技术无法直接使用。研究低成本、高效、安全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在分析RFID协议需求的基础上,对RFID安全认证协议进行分类,最后从系统的资源开销需求和安全需求方面来对比分析RFID超轻量级安全认证协议,并基于此提出对未来超轻量级认证协议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RFID双向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联网应用中,基于传统加密手段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认证协议计算量较大,在资源有限的设备中不具有可操作性.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分析RFID系统协议的安全需求,根据物理不可克隆函数设计轻量级的双向安全认证协议,利用形式化分析语言证明协议的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与随机化Hash-Lock、轻量级认证协议等相比,该协议不仅能够有效防止假冒、重放、追踪攻击,也能抵抗物理克隆攻击.  相似文献   

3.
无线射频识别(RFID)是物联网中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构建物物互联的RFID系统。RCIA是一种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协议,提供高安全性并声称能抵御去同步攻击。形式化方法是安全协议分析的有力手段。运用模型检测工具SPIN对RCIA协议的认证性及一致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RCIA协议存在去同步攻击漏洞。针对此漏洞,提出基于密钥同步机制的修补方案,对RCIA协议进行了改进。对改进后的协议进行形式化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RCIA协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提出的协议抽象建模方法对此类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协议形式化分析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提出的基于密钥同步机制的漏洞修补方案,被证明能有效抵御去同步漏洞,可适用于此类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协议的设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RFID系统中,读写器与服务器之间采用安全的有线信道通信;而新产生的移动RFID系统则与传统的RFID系统中不同,读写器与服务器之间基于无线信道进行通信,使得适用于传统RFID系统的认证协议并不能运用在移动RFID系统中。为解决该缺陷,提出一种基于位替换运算的超轻量级移动射频识别系统双向认证协议MSB。MSB基于按位运算对信息进行加密,降低通信实体的计算量;标签、读写器、服务器先认证再通信机制,使得MSB能抵抗常见的攻击。对协议进行安全性分析,表明协议具备较高的安全属性;对协议进行性能分析,表明协议具备低计算量的特征;对协议进行基于GNY逻辑形式化分析,给出协议严谨的推理证明过程。  相似文献   

5.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作为物联网中标识物品的关键技术,其因低成本、易携带等优势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云存储的RFID技术相较于传统RFID技术更具有应用市场,但其安全隐私问题也更为严重。另外,现有的很多群组标签认证协议不仅不符合轻量级要求,还具有密钥失同步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云的轻量级RFID群组标签认证协议。该协议基于Hash函数而设计,它不仅解决了上述安全隐患,还能在群组认证过程中筛除无效标签和假冒标签。最后,利用BAN逻辑对该协议进行了分析。安全目标分析表明,该协议可以抗多重DOS攻击以及其他基本攻击,并满足前向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对于轻量级RFID系统的认证协议的研究,既要考虑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无线通信的安全性问题,又需要兼顾系统在计算量、存储量和通信量等方面的硬件资源限制。该文针对现有的轻量级RFID安全协议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SASI的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协议,并对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柳毅  顾国生 《计算机科学》2017,44(2):206-208, 227
RFID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物体识别和跟踪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适用于多个领域。然而,设计出一个安全的轻量级的RFID认证协议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最近Kulseng等人提出了一种轻量级RFID认证协议,该协议采用物理不可克隆技术和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来实现,非常适合轻量级操作。分析发现,该协议存在几个严重的安全问题。在分析上述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协议。分析表明,新协议在保持轻量级操作的同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相似文献   

8.
以轻量级RFID双向通信认证的设计与实现为研究目标,针对目前存在的轻量级RFID算法空白,所有权转移问题难以解决,现有协议未经过实际检验等问题,基于ECC算法机制,开展设计研究,取得了轻量级RFID双向通信认证协议的逻辑设计、源代码编写、硬件调试、上位机软件编写、可靠性测试等成果,可直接投入实际运用。文章从现有RFID安全认证协议出发,精心论证,认真分析,确保每一步认证的安全性,实现了授权访问、双向认证、标签匿名性、可用性,有效地保护了标签和数据库双向安全,满足RFID系统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9.
移动RFID的无线通信与移动应用给认证提出更高要求,针对当前移动RFID认证协议安全性不强及认证效率不高问题,提出移动RFID高效率认证协议。协议通过执行算术运算、按位运算及数据排列组合,保证了信息传输安全;通过后台数据库和移动阅读器对随机数的递进式验证,标签对随机数的捆绑式验证,有效防范敌手攻击。由于通信实体均执行轻量级运算,大幅提高系统计算性能;通信实体的递进式验证实现了对标签数据的初步筛选,缩短无效认证时间,提高认证效率。利用GNY形式化语言对协议正确性进行了证明。理论分析表明,该协议可抵御多种类型攻击。仿真结果显示,与同类移动RFID认证协议相比,该协议认证效率高,应用价值好。  相似文献   

10.
刘亚丽  秦小麟  王超 《计算机科学》2013,40(12):141-146
开放的无线通信环境,尤其是阅读器和标签间的无线信道,使得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的安全和隐私问题逐渐成为值得关注的焦点,因此设计抗各种恶意攻击和安全威胁的超轻量级RFID 认证协议是非常必要的。针对低代价标签提出了一种新的超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协议,该协议避免了已有RFID认证协议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分析表明新协议具有较强的安全和隐私属性,并且能够抵抗各种可能的恶意攻击。根据低代价RFID标签资源受限的需求,新协议仅需要在标签上执行两种简单的比特位操作,与其他超轻量级RFID认证协议相比具有更好的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11.
物联网设备数量的大规模增长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升级给物联网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大部分物联网设备具有无键盘输入、CPU结构简单、存储容量小、计算和通信能力弱等特点,以及物联网网络的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网络的不同,传统的认证协议无法在物联网环境中通用.因此,设计适用于物联网环境的认证协议是保证物联网安全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介绍了物联网认证协议研究的背景以及近几年物联网认证协议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物联网认证协议与传统计算机网络认证协议的不同,指出了物联网认证协议中常用的技术和数学方法,包括椭圆曲线加密、秘密共享、量子密码学等,然后从用户与设备认证、设备与服务器认证、设备与设备认证三个方面来介绍物联网认证协议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讨论了物联网认证协议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其应用场景涵盖智慧家庭、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工业以及智慧农业.相比于传统的以太网,物联网能够将各种传感设备与网络结合起来,实现人、电脑和物体的互联互通.形式多样的物联网协议是实现物联网设备互联互通的关键,物联网协议拥有不同的协议栈,这使得物联网协议往往能表现出不同的特性.目前应用较广...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信息完整性保护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轻量化的密码算法及安全协议属于物联网安全体系的关键技术。文章以有序非重复序列为基础,设计了一种轻量化的消息认证码方案,具有开销小、防重放、可追溯等特性,并结合物联网的实际情况研制了低成本的消息认证码生成设备和认证管理系统,通过设备类型的多样化满足物联网密码技术的等级化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分析EPC-C1G2标准认证机制和现有改进方案,针对超高频射频识别(RFID)认证机制存在的安全缺陷,提出一种轻量级RFID认证方案。该方案实现了读写器和标签的双向认证,其轻量级加密算法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消息的安全传输。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高安全性,能满足超高频RFID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15.

Sensors and IoT (Internet of Things), which include RFID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s, have witnessed widespread adoption across a wide variety of application domains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se sensors and IoT devices are often a part of 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s. As with any distributed processing scenario, there is a need to ensure that these devices provide required security and privacy to the tagged object as well as its bearer. Cryptography has been used to address the security and privacy aspects of RFID tags. Unlike a majority of other IoT devices, the commonly used passive RFID tags are extremely resource-constrained and therefore can accommodate only lightweight operations. Security and privacy concerns still need to be addressed as they remain significant regardless of implementation details. We evaluate RFID-based lightweight mutual authentication protocols that have been recently proposed and identify vulnerabilities.

  相似文献   

16.
RFID技术广泛应用的同时,其安全问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确保安全性能的前提下,节省系统成本、提高效率成为未来研究重点。在分析各种协议缺陷之后,借鉴滚动码技术的同步数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数的轻量级高效RFID身份认证协议。协议运用同步数以及双向认证机制保障系统安全性。对各种威胁进行分析,确保了协议的安全性。通过比较其他协议的效率与成本,可以看出该协议具有轻量级与高效性。最后运用BAN逻辑对协议进行了形式化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本协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现有一些RFID认证协议的基础上,采用流密码加密和密钥动态更新的方法设计了一种能抵抗拒绝服务攻击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对该协议的安全性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协议能够有效防止拒绝服务攻击、隐私攻击、窃听攻击、重传攻击,同时解决了RFID的隐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RFID系统应用的不断扩大,RFID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Hash函数的RFID安全协议以其低成本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安全性能尚不完善。文章在分析已有的HashLock安全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3种基于Hash函数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IHSAP、IHSAP2和IHSAP3。通过对其进行安全性分析和性能评价可知,IHSAP3性能最好,它可以很好地解决了RFID系统中的信息泄露、位置跟踪、假冒攻击、重放攻击等安全与隐私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提出的RFID协议存在认证安全问题以及较高时空复杂度,提出了一种采用高效NTRU加密的RFID三方认证通讯协议。建立对标签、阅读器和后台三方认证的通讯模型。结合实际存在的安全威胁,分析了所提出协议的安全性及性能。相比其他相关协议,在相互认证方面具有更高安全性和良好的性能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