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桂林市历史建筑测绘建档项目中,综合采用全站仪传统测绘、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和设站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各种方式采集的离散点、实景模型和点云数据,生成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满足了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全面测绘、典型测绘或简略测绘的不同要求.为今后采用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手段,满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文物建筑保护、建筑立面改造等非传统测绘需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建筑破坏现象严重。然而,目前对于传统建筑仍缺乏完善的认定标准,对后续的保护与利用造成极大的困难。文章以浙江省为例,厘清传统建筑内涵,在评析现有传统建筑认定标准的基础上,建立浙江特色的传统建筑认定的评价体系,并确定传统建筑价值评价的约束性指标,为未来传统建筑的建档保护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阳靖  莫莹菲 《砖瓦》2023,(10):101-103
传统历史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时代变迁发展,历史建筑的测量、保护、宣传等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以广丰区历史建筑测绘建档项目为例,使用三维激光扫描、倾斜航空摄影、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并生产制作多元数字化成果,为历史建筑保护规划与文化传承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历史建筑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文化遗产,其保护工作势在必行。而历史建筑建档是历史建筑保护的基础工作,是保护和再利用城市历史建筑的依据。本文选取台州市历史建筑海门老街武圣庙,综合应用历史建筑点云数据、DLG、三维模型等数据,运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摄影等新测绘技术,开展历史建筑建档探析工作,为建立台州市120处“一幢一档”历史建筑资料库,推动台州市乃至整个浙江省的历史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梁昭阳 《城市勘测》2023,(6):121-124
古建数字测绘建档是古建保护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针对古建保护测绘建档工作中存在高精度三维信息和地物纹理采集中存在的困难,提出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和三维激光扫描测绘新技术,采用空地一体化的立体测绘新方法。以闽南红砖古建为例,介绍空地一体化古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配准融合和图件绘制,最终得到完成古建平面、立面、剖面图的全过程,并进行精度验证。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古建测绘精度、效率,为古建修复保护工作提供全面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在大量实地考察和测绘的基础上,从建筑选址、院落与建筑平面布局、立面形制、营造技艺等方面,对汾城古镇传统商业建筑特色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传统商业建筑的保护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徐州地区农村传统村落建筑保护和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徐州邳州新庄村保护与现状,阐述了对徐州传统村落的建筑特色实施保护的必要性,提出了以生态为主体的农村空间环境保护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沈旸 《山西建筑》2009,35(28):46-47
介绍了杭州城市沿革和建筑特色,分析了当前传统入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就近两年来杭州加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和危旧房改善的具体实践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为今后研究传统人居环境的保护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吴葱  邓宇宁 《新建筑》2007,(5):103-107
建立记录档案是文化遗产保护程序中的基础工作之一.各国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中逐步意识到记录建档的重要性,并达成了世界性的共识.主要分析了美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测绘记录建档的发展概况、技术规范及其组织管理,这将为我国的测绘记录建档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钟行明 《华中建筑》2009,27(3):186-188
在建筑遗产保护中存在着忽视传统建筑工艺技术的问题,而传统建筑工艺技术在整个建筑遗产保护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文从建筑遗产保护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工艺技术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关于其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规划师》2016,(Z2)
目前,国内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对民居建筑和村落的描述与概括,对其横向的比较和归类研究较少。文章选取井陉与京西传统山地村落进行比较,通过实地测绘和文献检索,结合地方村志等资料分析,进行村落和民居两个层级的比较研究,并提出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俞梅芳  赵斌 《山西建筑》2007,33(26):45-46
结合我国传统建筑保护的现状,探讨了传统建筑保护的意义及思考,提出传统建筑继承和保护的构思,详细地阐述了传统建筑保护过程中具体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3.
结合对文化和文化认同的介绍,从闽南传统建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从城市的文化方面给予了相关的论述,从而提出应用文化认同的视角来对待闽南传统建筑的保护,达到一种文化认识上的归属。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天长古镇的空间环境、传统建筑和风貌特色,分析了当地文物建筑及传统风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提出了古镇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传统村落保护的核心在于延续和发展传统的农耕文明,而传统生产方式是农耕文明最直接的体现。传统生产方式下应运而生的生产类建筑,作为乡村建筑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通过对定远县三处传统手工作坊建筑进行实地测绘、资料收集以及计算机模型制作,梳理其建筑选址与空间布局特征,进而深入了解地方产业建筑的真实现状及特点。同时,基于生态可持续、文脉传承、经济节约的原则,进一步对乡村传统产业建筑提出积极的更新保护策略,为乡村传统产业建筑更新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大连市连锁街历史街区在传统保护模式下出现的物质环境全面衰退、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街区现状、街道尺度、建筑空间、建筑立面等问题进行实地调研与测绘分析,概括了该历史街区主要存在的问题和价值,提出了适合该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确保有效的将连锁街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与开发利用相互结合,为大连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古建筑测绘课程是建筑学本科教学的综合实践环节,也是中国建筑史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建筑史是以北方官式建筑为教学对象,学生对地域性传统建筑认知薄弱,应积极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加深对闽南地区传统建筑的理解。本文通过对闽南传统建筑测绘的教学实践,分析闽南传统建筑测绘课程开展的背景及意义,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测绘程序,测绘方式、成果评价、人员组织、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等方面加以论述,以期建设适应闽南传统建筑教育的创新课程模式并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华中建筑》2021,39(3)
武汉市登记在册的优秀历史建筑截至2019年共有208处,其中190处建于1861年—1937年期间,占总数的91.35%,是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的重点和当务之急。这些建筑的档案缺失严重,建档工作较难,影响了相关的研究、保护、展示和利用工作。该研究根据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档案的具体类别,结合文献研究,实地走访了相关机构、采访了有关专家,并进行了互联网、内网信息搜索。研究总结了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档案发掘的四条主要路径,并总结了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档案管理的现存问题,提出建档建议。按照建档类别,结合建议要求,可以初步构建武汉优秀历史建筑档案体系,完成建成于1861年—1937年期间的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的建档工作,并为优秀历史建筑、文保单位等建立完善的建筑档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传统民居的新建与改造项目存在建筑风貌不协调、地域特征消失等问题,因此众多建筑师与学者将建筑语汇的提取和转译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设计方法.为探究适合建筑设计使用的传统民居立面色彩语汇提取方法,研究以浙江桐庐深澳村的三个节点空间为例,在传统的测绘结合分块填色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全景照片合成、航拍照片建模、专业图像分析等技术;通...  相似文献   

20.
倪韬 《山西建筑》2011,37(17):10-11
分析了我国传统建筑保护现状及国外传统建筑保护的经验与理念,体现了我国在传统建筑保护方面存在的差距,阐述了我国传统建筑保护的意义与可以借鉴与总结的方法,为丰富现代建筑的文化内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