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骅坳陷唐家河油田四维地质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唐家河油田不同开发阶段的钻井、测井及各项生产动态资料,研究了油田注水开发前后各时期流动单元属性特征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三维流动单元模型, 实现了三维模型的时间轴加载,得到了该油田四维地质模型。所建模型对认识该油田剩余油的分布状况、调整开发方案及提高最终采收率等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精细变差函数分析在靖边气田下古气藏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储层地质建模是油气田开发生产和研究工作的基础,是油气藏描述的最终成果,准确的三维地质模型可以有效的指导油气田开发生产。变差函数分析是建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关键,在变差函数分析过程中,需根据储层地质和沉积特征,解决数据分析和变换、变差函数模型的选择、变程方向的选择与变程拟合等问题。本文根据靖边气田下古气藏储层地质特征,开展精细变差函数分析,有效的解决了碳酸盐岩储层变差函数分析的问题,建立了符合气藏地质特征的三维精细地质模型,为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的部署提供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三维地质建模,基于钻井资料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油田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可以使油藏研究达到较高的精确性。三维地质建模在油田开发中应用的同时有其优越性和制约性,将三维建模软件特有的技术手段与基础地质研究相结合,在构造精细落实、地层精细对比等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三维地质模型是地质体的一种数字化表述,因此,它还在数字化油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不确定性在油田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油藏地质模型是一个描述油藏地质特征和储层物性的三维网格数据体,建立高质量的地质模型是进行油藏精细管理和高效开发的关键.文中从地质建模的本质入手,分析了影响地质模型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地质建模过程中质量控制方法和地质模型可靠性验证方法.按照规范化的地质建模流程,检查基础数据之间是否存在逻辑错误,核实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对...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5种最基本的地质模型的建立及对角度不整合模式的剖分,详细探讨了对三维地质体进行二维(剖面)数值剖分的算法,建立起地质体和油气储层从建模到量化全过程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水平井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采油技术。水平井开发的技术关键之一是建立油气藏的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据此可以确定明确的地质目标,设计合理的钻井轨迹。在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首先以构造解释成果为基础建立地层格架,然后结合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成果和相控建模的思路,利用序贯指示模拟等随机建模方法进行油气藏的属性建模。在大庆T4油田应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建立了T48-L121井区的精细地质模型,精细刻画了5m厚度砂体的空间展布,并以此为依据,完成了水平井轨迹的设计,在高含水油区获得了较高的产能。  相似文献   

7.
油藏地球物理学方法在地质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造模型、岩石物性参数模型和流体模型是油藏数值模拟所使用的三维地质模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充分应用油藏地球物理学方法 ,可以提高所建地质模型网络节点参数的准确程度。文中给出一些实例 ,利用地震均方根振幅剖面精细解释断层、恢复古应力场进行层面曲率分析、计算破裂值的平面分布来判断地质体的破裂程度从而建立构造模型 ;采用三维地震相干切片技术和多参数约束反演技术 ,定量地建立岩石物性参数分布模型 ,并解释单砂体骨架空间分布 ,建立单砂体骨架模型 ;利用地震连井剖面 ,综合测井、地质资料 ,以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模式识别技术 ,对地震属性与油气藏关系进行聚类分析 ,建立流体模型 ,可以确定油、气、水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8.
水平井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采油技术.水平井开发的技术关键之一是建立油气藏的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据此可以确定明确的地质目标,设计合理的钻井轨迹.在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首先以构造解释成果为基础建立地层格架,然后结合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成果和相控建模的思路,利用序贯指示模拟等随机建模方法进行油气藏的属性建模.在大庆T4油田应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建立了T48-L121井区的精细地质模型,精细刻画了5 m厚度砂体的空间展布,并以此为依据,完成了水平井轨迹的设计,在高含水油区获得了较高的产能.  相似文献   

9.
三维地震技术在地质研究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三维地震技术在地质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涉及沉积学、构造分析、水岩相互作用及火成岩地质等多个方面.三维地震分辨率及解释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平面上可以刻画古陆地和海底地貌的形成过程以及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从而促进了地震地貌学和地震沉积学学科的形成.与二维地震资料相比,三维地震资料能够揭示更加复杂的断层几何学特征,利用属性相干技术可以识别小尺度断层.此外三维地震技术还广泛应用于水岩相互作用的研究,如上千米长的泄气构造、成岩作用的空间各向异性等.运用三维地震技术对火成岩体分布与成因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今后三维地震技术在地球物理解释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将继续推动对地质过程及其产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常规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中,主要是利用二维地质模型进行射线追踪分析,在地质结构较为复杂的区域,仅仅依靠射线追踪方法进行三维观测系统参数论证,其结果往往不准确。以2005年柴达木盆地所实施的三维地震采集项目的观测系统设计为例,介绍通过波动方程正演、照明模拟和三维地质模型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进行基于目标地质体的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三维叠 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对复杂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实现过程是:在时间剖面上拾取速度层位,建立时间模型;用相干反演法和叠加速度反演法相结合逐层求取层速度,建立层速度一深度地质模型;用剩余速度分析修改和优化地质模型;选用Kirchhoff积分法或差分法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相似文献   

12.
PETREL软件在油藏储层地质建模中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技术通过建立三维储层地质模型、定量形象分布油藏三维参数及几何形态、提高井间地球物理特性的内插精度来提高油藏精细描述的可靠性和准确度。它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多角度观察和描述油藏,加深地质研究人员对油藏地质特征和油藏参数分布的认识,为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开发的一体化、高级可视化应用奠定基础,从而为油田详探、制订和调整开发方案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在了解地质建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利用Petrel软件按照由点到面到体的建模基本步骤,建立了新疆油田A区块的构造模型、断层模型、属性参数模型,从而为油藏的开发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地质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复杂三维地层建模及快速射线追踪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射线法进行三维正演模拟,需要建立三维地层模型,并进行三维射线追踪.然而三维地层建模,特别是复杂模型的构造通常比较困难,为此提出了一种利用二维地质剖面构建三维地层模型的算法,该方法以用户编辑的二维地质剖面作为原始资料,自动构造初始模型,经细化处理后输出光滑、细腻、合理的三角网格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复杂地层建模的问题.离散的三角网格可以描述复杂的地质构造,但是由于包含大量三角形,使得射线追踪效率比较低.因此介绍了利用空间包围盒在三角网模型上进行快速射线追踪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在复杂模型上快速完成上万条射线的射线追踪,追踪速度快而且精度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在多井测井解释的基础上,应用三维地质建模软件Petrel对曙四区杜家台油层进行了三维构造建模、三维沉积相建模、储层物理属性建模,建立了符合该区地质规律和油田实际情况的三维地质模型。为油藏今后进行开发动态调整和分析提供了技术储备,也为油田储层精细描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在CX气田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是解决复杂构造和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地区地震资料成像问题的理想技术。应用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对CX气田的地震资料进行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实现过程是:1在时间剖面上拾取速度层位,建立时间模型;2用相干反演法和叠加速度反演法相结合逐层求取层速度,建立层速度―深度地质模型;3用剩余速度分析修改和优化地质模型;4选用差分法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相似文献   

16.
为最大限度地挖掘页岩储层潜力,提高水平井勘探开发效果,研究应用了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导向钻井技术,包括:在深化页岩储层认识和准确预测"甜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根据三维地质模型提取的地层参数进行井眼轨道优化设计;采用储层预测技术,落实目的层微构造变化,从而为水平段井眼轨迹预测提供地质依据;采用地质目标跟踪及轨迹调整技术,准确预测井底钻头位置,估算真实地层倾角并实时修正地质模型,确保井眼在储层中合理位置延伸。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在四川盆地NH2-4井进行了应用,确定水平段位置距优质页岩底界35.00 m,校正真实地层倾角为6.48°,实时修正地质模型并调整井眼轨道设计参数,实现优质储层钻遇率94.5%。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导向钻井技术,为页岩气开发提供了实用可行的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是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关键技术,在油气资源勘探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三维地质构造建模可以分为3个阶段:地质曲面重建、地质曲面拓扑关系分析和三维实体建模.地质曲面重建方面,在无约束条件地质曲面重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质约束的地质曲面拟合技术,实现了拉张和挤压条件下的地质曲面重建;空间拓扑关系分析方面,提出了带有拓扑信息的交点排序与交线分离算法,能够处理复杂的地质边界和地质体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网格具有严格的拓扑一致和几何一致性;根据三维地质框架模型,提出了地层块体的分离算法,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地层沉积特征的定义,提出了三维地层网格的生成算法,实现了三维地质构造建模的全部流程.  相似文献   

18.
轮古38井三维VSP数据采集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集参数和观测系统设计是资料采集质量的根本保证,为此,对轮古38井三维VSP数据采集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以轮古38井区已有资料为基础,结合三维VSP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建立了地质模型;然后利用射线追踪、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等方法对观测方式进行了分析论证,确定了最大偏移距、检波器的沉降深度、接收点距、震源位置和炮点间距等采集参数,探讨了这些参数对地下成像范围和覆盖次数的影响;最后利用成像范围、面元大小、覆盖次数、入射角等参数对设计的观测系统作了进一步论证评价,确定了最佳的三维VSP采集施工方案。轮古38井的应用实例表明,利用所设计的三维VSP观测系统获得的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都要优于三维地面地震资料,成像更清晰。  相似文献   

19.
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尽可能精确的储层参数模型来展示三维空间的地质情况,并为油气藏数值模拟提供地质基础。震控储层建模技术是以地质统计学和变差函数分析等常规数学建模方法为基础,通过将合理的地震参数数据作为约束,实现井间测井数据更合理内插的一种储层建模方法。该技术可以将含有丰富地质、岩性、物性信息的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结合在一起,既体现了测井数据的垂向分辨率,又综合了地震数据体反映的储层横向变化特征,特别适用于井网密度不高、储层非均质性强的油气田。为此,基于该方法在普光气田的实际应用效果,结合地震反演数据在储层建模中的应用成果,把地震数据作为宏观约束条件,有效地解决了井网密度不高时储层属性模型的精度问题,并指出了储层建模中整合地震数据方法的若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