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建筑》2015,(1):1
<正>《华中建筑》12/2014我国建筑学及相关领域养老居住模式综述研究该文以国内养老研究的检索文献为资料源,从宏观的社会发展层面、中观的城市规划层面以及微观的建筑设计层面,就国内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相关研究进展及现存问题进行汇总与剖析,基于对文献的研究和对国家政策的解读,从生态化节能导向下的绿色养老住区,智能化技术支撑下的智慧社区,多元化服务需求下的医养融合,社会化交往背景下的多代居及多代互助社区,提炼出养老居住模式未来的发展动向并给予建设策略,以期为今后养老建设的发展研究提供帮助。(戴靓华,王竹,裘知)  相似文献   

2.
居住建筑景观建设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微观层面,需要切实发挥其"海绵功能"。对"海绵城市"的相关理论和绿色建筑理论进行了分析,针对LID引导的海绵城市建设、居住建筑的海绵功效设施展开研究,探讨出海绵城市理论落实到居住建筑景观设计层面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董华洲 《城市建筑》2014,(17):256-256
本文通过对新都市主义理论的阐述及其在中国当代居住建筑中的反映,发现了当代居住建筑在城市层面存在的问题,并粗略展望了未来新都市主义居住建筑的前景,学习了新都市主义研究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作者提出,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面可以从艺术与技术、历史与社会、文化与思想三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以典型的城中村案例南通市“城东村”为例,通过采用实地勘察、访谈及问卷等方法,对城东村的整体居住形态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以期从城市建筑的角度,分别从规划层面、建筑层面与空间环境层面出发,对其居住形态特征作出总结归纳,为城中村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姗  戴志坚 《山西建筑》2009,35(14):47-48
指出中西方在传统文化及建筑等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阐明了在西方文化熏陶下成长的密斯所追寻的建筑形式却具有典型的东方特色,从精神和物象两个层面对两者进行比较,从而探寻密斯建筑空间与中日传统空间的共性。  相似文献   

7.
刘翠  孙晓峰 《华中建筑》2007,25(10):38-40
城市化的发展,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加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聚焦于物质形态空间,在对低收入流动人口这一弱势群体的居住类型、聚居形态、居住品质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外解决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相关经验,从建筑、社区、城市三个层面探讨适合低收入流动人口居住的相关策略,从而使社会问题空间化,探寻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以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构建的GAH社区或GAH公寓,是城市中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衔接宏观生态城市层面和微观绿色建筑层面的中观层面人类聚居栖地"USGBC下属的LEEDTM认证部负责人达纳·杰姆斯认为,"在降低居住建筑能耗、改善绿色社区居住环  相似文献   

9.
欧阳虹彬  张卫 《华中建筑》2005,23(B07):100-102
“有机”的洪江古镇建筑遗存丰富,特色鲜明。该文从其建筑的外在形态着手,在社会心理的层面上对当地的文化含义做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希望对于积累当地建筑的资料、加深人们对于当地建筑的理解、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居住地”     
建筑要从微观层面出发,在这个层面上,群体或利益得到集中化、它可以把传统村庄看成是一个社会单元,或者把流域看成是一个地理经济学单元。但是在这个单元里,目标人群和覆盖范围必须能够被指定,由此形成研究数据。同时,这个单元必须足够小,允许以需求为基础的共同利益的存在;这个单元还必须足够大,以此支持基本的管理功能。这个单元可能是一个村庄,但它应该被看成是一个大家庭。当一个群体共同居住在一个屋檐下,我们就必须设计分享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1.
如何将单体建筑很好的融入城市生态圈是我们在这次设计中努力探讨的问题。对正负零零层面的思考是将单体建筑融入城市空间必要思考的层面,在这个层面人群最活跃,城市活动的发生以这个层面为基础。将建筑单体融入城市空间所要做的研究即为对城市地块性质,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路网等肌理的研究以及人群在这些城市肌理  相似文献   

12.
欧阳虹彬  张卫 《华中建筑》2005,23(Z1):100-102
"有机"的洪江古镇建筑遗存丰富,特色鲜明.该文从其建筑的外在形态着手,在社会心理的层面上对当地的文化含义做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希望对于积累当地建筑的资料、加深人们对于当地建筑的理解、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罗明 《中外建筑》2006,(6):56-59
长沙近代公馆建筑体现了中西建筑文化的交融,本文就公馆的“门”的外在形态特点和社会心理层面对其文化内涵作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望能对长沙近代公馆建筑的理解,创造性地进行保护和修复,进而实现地域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而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地区节约型居住软技术体系研究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提出了节约型居住的软技术(STER)概念,通过对社会、城市,街区、建筑4个层次软技术问题的分析,从设计和管理两个层面进行系统研究,构建节约型居住软技术体系的基本框架,由此提出12个控制性要点,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居住发展提供节约型居住的软技术引导。  相似文献   

15.
章明  张姿 《时代建筑》2004,(2):120-123
文章从视距、角度、架构、片断及层面等方面对仙乐斯广场进行了建筑体验和观察开拓了建筑观察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6.
老年社会与老年住宅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老年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 ,关系到每一个人。特别是老年人的居住问题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家庭 ,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建立我国特有的高龄者居住建筑体系 ,刻不容缓。本文提出以家庭养老为主 ,社会养老为辅 ,实现养老社会化这一符合中国国情的模式 ,并通过对居住建筑的硬件研究与开发 ,提高老年人的自理、自立程度 ,延缓养老期的到来。以期达到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建筑的膨胀在当今的城市物质和精神环境下已经产生了巨大的负担.建筑需要在物质和社会认知层面进行消融.开放城市空间,弱化其对人和自然的压迫。  相似文献   

18.
《规划师》2001,(2)
由于地域的特点和历史上形成的原因,严寒地区村镇居住建筑用地面积较大,节约用地是寒地村镇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①从规划设计层面来说,应合理选择村镇居住建筑用地。充分利用村镇内部现有用地,尽量选择村镇的荒地、废弃地及山坡地等作为新发展的村镇居住建筑用地;居住  相似文献   

19.
韦艺 《建材与装饰》2013,(37):40-41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追求生活品质的欲望日益强烈,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严格,尤其是在居住空间的要求上。从使用功能上来分析,居住空间主要指供人们日常起居生活的使用空间,例如卧室、客厅等。以往,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等的制约,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的要求基本停留于简单功能的发挥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现代建筑居住空间的要求逐渐由功能层面提升至人性化、科学化以及技术化等层面。由此,作为居住空间建设施工指南的设计环节也应当充分意识到这一转变,科学地进行现代建筑居住空间的设计,满足群众日益变化的需求。本文针对现代建筑居住空间设计为核心进行论述,分别从功能化、人性化、科学化、技术化等四个层面分析如何做好现代建筑居住空间的设计,供类似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建筑》2010,(1):142-143
“冯先生对中国建筑、规划贡献巨大,他的逝世对中国建筑界来讲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12月11日,中国建筑传媒奖提名委员会及评委会多名成员在得知冯纪忠先生逝世后如此表示。他们还称:“冯先生能获得中国建筑传媒奖最重要的奖项一杰出成就奖,这标志着冯纪忠在专业及社会层面都获得了巨大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