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海拉尔油田低产井举升效益低的问题,开展举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地面上应用节能型抽油机、多功能调速装置、二次减速装置等,实现抽汲参数与地层供液能力的匹配;地下优化杆柱组合与泵径,保证油井在合理沉没度下运行,应用深井减载装置,降低悬点载荷。在机采管理方面加大了低产井转间抽、转提捞生产的规模,制定完善了低产井转间抽、转提捞标准及间抽制度优化方法,确定了各项节能措施的适用性,初步形成了低产井举升制度优化方案,有效提高了举升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提捞采油工艺、技术发展状况及封堵工艺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不同情况的提捞采油井存在的问题,研究应用了与提捞采油实际状况相配套的封堵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提捞采油生产中的防盗和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提捞采油工艺、技术发展状况及封堵工艺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不同情况的提捞采油井存在的问题,研究应用了与提捞采油实际状况相配套的封堵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提捞采油生产中的防盗和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庆西部外围低渗透油田油层埋藏深、单井产量低、普通抽油机举升能耗高、系统效率低的问题,试验应用智能提捞抽油机,实现间歇性提捞生产.同时,针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现场应用表明,智能提捞抽油机举升可以满足外围低渗透油田低产井的举升需要,大幅度降低系统能耗和管理费用,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提捞抽油机是针对低产井的一种较高效人工举升方式。与常规抽油机相比,井下装有压力传感器,等待液面恢复到一定的举升高度再起抽到地面,从而减少冲次以实现相同日产液量,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作为核心的工作部件,提捞抽子的工作特性也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以及效率。但抽子胶筒本身为软弹性材料,与常规刚性抽油泵柱塞有较大的不同。本文通过开展针对性的室内试验,模拟得到了实际工作条件下抽子材料的温溶胀特性、漏失和泵效特性,以及载荷构成。从而为设备选型、工作参数优选以及抽子结构改进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与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6.
青海冷湖三号油田属于低渗、低产、低丰度的“三低”油藏,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单凭抽油开采,不仅动用难度大,而且开发风险高,效益差。为了提高这类油藏的动用程度和开发效益,近几年,针对该油田Ⅲ断块开辟了一个注水提捞转抽试验区,共投入提捞采油井10多口,进行周期性、区域性的注水提捞转抽三者相结合的长期综合开发试验研究,初步见到较好效果。因提捞采油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在油藏地质方面探索出相应的油田注水调整理论与办法,更进一步完善提捞采油的理论基础。在比较同类油田区域性注水与提捞试验效果的基础上,研究了周期性区域性注水采油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周期性区域性注水在提捞采油生产过程中的运行机理,设计出以做活眼、坚持针炙、通络转抽三步一体的注水提捞采油方案,并结合详细的提捞动态报表,选择出合适的封压井、强排井、转抽井,大幅提高区域内单井产量,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和整体开发效果积累了宝贵经验,唤化了油井的第二次春天。  相似文献   

7.
目前,提捞采油由于种种原因使提捞筒和钢丝绳卡在井内,无法实现提捞,影响了生产。本文通过对提捞井的解卡和打捞,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可行的经验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提捞井难于打捞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提捞采油由于种种原因使提捞筒和钢丝绳卡在井内,无法实现提捞,影响了生产。本文通过对提捞井的解卡和打捞,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可行的经验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提捞井难于打捞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头台油田为特低渗透性油气藏,开采中出现大量供液不足、不排液、单井产量低的井,使用游梁式抽油机生产参数明显偏大,平均系统效率仅有8.6%,且部分井出砂结垢严重,原油含蜡量和凝固点高,作业检泵频率高,自2009年引进智能提捞机以来,经过2010年及2011年推广应用,目前共有智能提捞机62台,智能提捞机通过间歇式生产可以合理控制抽吸参数,最大限度的发挥地层产能,智能提捞机井平均系统效率约为25.1%,与抽油机井相比提高16.5个百分点,平均单井日节电80KW.h,62台年可节电181×104KW.h,年可节省电费107.6万元,单井减少年生产运行和作业维护费用1.6万元,62口井年可节约99.2万元。智能提捞机实现数字化管理,切实的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0.
头台油田为特低渗透性油气藏,开采中出现大量供液不足、不排液、单井产量低的井,使用游梁式抽油机生产参数明显偏大,平均系统效率仅有8.6%,且部分井出砂结垢严重,原油含蜡量和凝固点高,作业检泵频率高,自2009年引进智能提捞机以来,经过2010年及2011年推广应用,目前共有智能提捞机62台,智能提捞机通过间歇式生产可以合理控制抽吸参数,最大限度的发挥地层产能,智能提捞机井平均系统效率约为25.1%,与抽油机井相比提高16.5个百分点,平均单井日节电80KW.h,62台年可节电181×104KW.h,年可节省电费107.6万元,单井减少年生产运行和作业维护费用1.6万元,62口井年可节约99.2万元。智能提捞机实现数字化管理,切实的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1.
对江苏油田126口深抽井的生产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有62口深抽井的泵效低于30%;29口深抽井的免修期小于200天;抽油机最大悬点载荷大多在80kN以上,部分井超过100kN,抽油设备能耗普遍较高。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原因分析,在广泛调研国内外深抽工艺现状的基础上,形成江苏油田深抽工艺优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台1区块属于特低渗透储层,此类油田特点是初始产量高,而产量递减速度快。如果针对区块内的一些低产、低效井一直延用机采井采油,就会出现成本加大、耗电多、吨油成本增加的问题。目前,使用捞油车进行提捞采油已经成为较成熟的采油技术,是低渗透油田降低投资成本的有效途径。兴茂采油作业区经过几年的提捞采油作业,总结了一定提捞生产的经验;为下一步部分机采井转提捞生产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针对常规抽油机举升存在的一次性投资大、能耗高和系统效率低等实际问题,大庆外围油田开展了井口智能间歇抽油举升工艺技术研究。地面自动化智能装置通过钢丝绳带动提捞抽子做上下往复运动,达到举升抽油的目的。该技术可根据液面深度、液面恢复速度的变化自动设定合理的间抽时间,从而达到油井的抽汲参数与地层产能合理配合,避免干抽或地层能量发挥不出来的现象,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油田探索出一条全新的举升方式,特别是在低产油田高含水开发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提捞采油技术与抽油机开采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要在油藏工程方面探索配套的油田注水调整办法,以后应提捞采油生产。深入研究了周期注水采油机理及影响因素,在调研国内外同类油田周期注水矿场试验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提捞采油井区存在的主要矛盾,研究分析了周期注水在提捞采油生产过程中的适应性。为进一步改善提捞采油井区开发效果,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和整体开发效果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偏置阀抽稠泵可以解决杆柱下行困难、阀球开闭滞后、砂卡柱塞等问题,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随着矿化度高、井斜角大、稠油等复杂井况的增多,对偏置阀抽稠泵技术进行了改进,柱塞在结构上增加悬挂调偏装置工艺上采用先开槽后喷焊处理工艺、阀球和阀座的密封面由锥面改进为圆角式、阀球阀座材料改为碳化钨硬质合金材料、泵下增加设计扶正保护结构,提高其防腐抗磨能力和可靠性。现场应用证明,改进后的偏置阀抽稠泵,平均生产时间373天,满足了复杂井况油井的开发,对稠油井冷采提供一种工艺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油田开发技术在不断提高,采油方式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各油田在开采生产中依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油方式。特别是油田到了开发后期,其中低产低效井增多,提高了开采综合成本,同时实际开采效益降低。其中解决低效低产井有效的方式就是应用提捞采油技术,该技术应用简单、成本低、效益好,且具备良好的环保节能特点。在当前石油开采中,提升石油回收率、加大油田产量是当前技术研究中重点问题。因此,掌握提捞采油技术至关重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提捞采油工艺的技术原理,分析提捞采油技术的具体应用,探讨其实际应用管理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以积累提捞采油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7.
CYD队首次大面积推广全程抽工艺,没有现成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可以套用,本文主要研究全程抽工艺井的机采管理。从全程抽工艺的原理出发,结合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在解决各种机采问题的过程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全程抽工艺井的管理办法和制度。  相似文献   

18.
油田开采过程中,对于低效井往往采用间抽方式生产,为了解决油井间抽工作制度针对性差、间抽后液量影响多、间抽节电挖掘不充分的问题,通过深入认识间抽规律,分析间抽对液量的影响,本文通过开展间抽井现场试验,采取液面自动监测仪技术,推倒出启机和停机时间的数学公式,确定低效井合理的间抽制度,从而为低效井的优化开采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前松辽盆地某低渗透油田共有提捞井840口,开井342口,停捞报开176口,关井322口,捞油队伍6支,卸油点5个,年捞油量3.4万吨以上。在实际关井498口井中,采油厂计划关井95口,其余的403口(176口停捞报开、高含水关井196口、油水不出关井173口、掉堵关井7口、套变关井3口,土地及道路问题关井24口)提捞井均已变为四类井或长关井。本课题就目前提捞井存在的生产问题开展现状调查和潜力分析,针对性采取治理对策,为突破疑难问题井治理提供技术支撑,保障油田稳产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采出井结垢是三元复合驱技术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采用防垢措施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还不十分理想。因此,针对三元复合驱机采井结垢严重、检泵周期短的问题,开展提捞抽油机在三元采出井上的适应性研究。探索出了一种较适合三元复合驱结垢井的举升方式。在油田开发生产中,抓住转型的有利时机应用提捞抽油机,将成本投入与油田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可以实现油田开发生产的少投入、多产出,最大限度地实现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