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两种运行方式对曝气生物滤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动态模拟试验,考察了两种运行方式对曝气生物滤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时间略少于下流式曝气生物滤池,两种运行方式的生物相丰富;上流式与下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在40cm和60cm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2.3%和67.8%,沿水流方向的COD去除率趋于稳定;两种运行方式的曝气生物滤池在填料高度40cm处。对SS的去除率较高,分别为76.7%和74.3%,而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出水的SS的去除率高于下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分别为96.5%和92.1%。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的操作方式优于下流式曝气生物滤池。  相似文献   

2.
运行方式对曝气生物滤池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动态模拟试验,考察两种运行方式对曝气生物滤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时间略少于下流式曝气生物滤池,两种运行方式的生物相丰富;上流式与下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填料高度在40cm和60cm时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2.3%和67.8%,沿水流方向的COD去除率趋于稳定;两种运行方式的曝气生物滤池在填料高度40cm处对SS的去除表现出较高的去除率,分别为76.7%和74.3%,而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出水的SS的去除率高于下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分别为96.5%和92.1%。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的操作方式优于下流式曝气生物滤池。  相似文献   

3.
利用新型臭氧-炭滤-消毒-砂滤组合净水工艺处理北江微污染原水,研究了上流式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启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上流式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气水体积比为0.2:1,启动20 d后,对氨氮的去除率稳定在79%左右,滤池挂膜成功;采用两段式气水混合反冲洗方式,反冲洗周期3~5 d,可有效控制水头损失,维持滤池稳定运行。上流式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启动完成后,试验系统最终出水CODMn、氨氮、亚硝氮、浊度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2005)。  相似文献   

4.
徐新良  郭景玉  郭亚丽 《大氮肥》2006,29(4):286-288
用曝气生物滤池BAF(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技术处理合成氨工业废水,使出水达到该厂循环冷却水回用指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上流式2级竹炭曝气生物滤池(UBAF)处理校园生活污水的启动规律。利用2级曝气生物滤池串联的方式,采用复合式接种挂膜的方法对曝气生物滤池进行挂膜启动。设计挂膜时间为31 d,探讨了挂膜过程中COD、BOD5以及NH3-N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由于竹炭本身具有一定吸附性,因此以空白试验验证其对COD的吸附效率。结果表明,在挂膜开始的第15天,COD与BOD5的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进一步以NH3-N含量变化研究,其去除率达到70%以上。表明此时曝气生物滤池挂膜启动成功。  相似文献   

6.
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的低温启动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了低温条件下曝气生物滤池对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的挂膜启动方法。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曝气生物滤池挂膜研究进展,结合活性污泥接种法和自然挂膜法的特点,采用了活性污泥接种闷曝后逐渐增加流量到设计流量的复合挂膜法,并以氨氮去除率稳定作为滤池启动成功的标志。试验结果表明,低温条件虽延长了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启动时间,但不影响挂膜质量,27 d后挂膜启动完成,此时浊度、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2%、70%、97%,出水水质良好且稳定,且对滤池短暂关闭后通入常规负荷污水的方式可在短时间重新启动。  相似文献   

7.
生物活性炭滤池预处理微污染原水运行方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考察生物活性炭滤池不同运行方式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时,试验表明,下向流运行时滤池对各项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均优于上向流,但上向流的反洗周期比下向流更长,两种方式的选取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在矿区生活污水处理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树林  郦朝晖  丁瑞 《浙江化工》2006,37(12):12-14
概述了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技术的结构形式、净化原理、特点、设计参数、填料选择等,并分析了煤矿矿区生活污水的特点和现有处理设施存在的问题等。根据煤矿现有条件、污水水质,采用有机物容积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投资省、净化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操作简便的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处理矿区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虑及回用水中营养物质对水体富营养化的不利影响,许多地区对号观补给水的氮磷含量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标准。本研究考察了作为三级处理工艺的二段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在硝化、反硝化、化学除磷效率等方面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工艺的可行性,并进行了设计参数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此二段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的最后出水可满足回用水总氮小于2mg/L,总磷小于0.3mg/L的严格要求,且其较高的处理效率使得反应器可在较高的水力负荷下仍接近完全硝化与反硝化;在反应器的处理能力内,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可以在较高的滤速下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本工艺在抗水力负荷冲击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UBAF处理炼油厂含油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炼油厂采用普通活性污泥工艺处理炼油废水,出水水质经常超标,且对冲击负荷适应力差的情况.采用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UBAF)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CODCr、NH3-N、SS等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都超过80%,出水水质达到或高于GB8978-1996的第二类污染物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气液并流向上填充床的流体力学特性,如:流型、压降、以C/Co及Per表示的液相径向混合情况。填料为直径3.5,5.7,7.5mm的玻璃球;塔径81mm,塔高1000mm。结果表明,气液并流向上的床层压降大于滴流床,而液体径向混合的均匀程度优于滴流床。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流向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上向流与下向流两种不同流向的臭氧生物活性工艺在饮用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从工艺流程、活性炭吸附池池型选择、净水效果角度重点介绍了两种流向的工艺各自的特点和对优势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归纳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流程和池型的选择要点,并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内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石油采出水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BAF) was used to treat the oil-field produced water. The removal efficiency for oil, COD, BOD and suspended solids (SS) was 76.3%-80.3%, 31.6%-57.9%, 8.6.3%-96.3% and76.4%--82.7%, respectively when the hydraulic loading rates varied from 016m·h^-1 to 1.4m·h^-1. The greatest partof removal, for example more than 80% of COD removal, occurred on the top 100cm of the media in BAF. The kinetic .performance of BAF indicat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of BOD removal efficiency with the hydraulic loadingrates, in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s could be described by c1/c1=l-exp(-2.44/L^0.59). This equation could be used topredict the B OD.removal efficiency at different hydraulic loading rates.  相似文献   

14.
强化除磷BAF处理石化二级出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明昆  吴昌永  周岳溪  王群  王翼  郭洪文  高薇 《化工学报》2015,66(10):4236-4243
为强化曝气生物滤池(BAF)的除磷效果,以石化二级出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投加FeSO4·7H2O对BAF除磷性能的强化作用并对投量进行了优化,同时分析了FeSO4·7H2O投加对BAF除碳、脱氮和生物膜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少量FeSO4·7H2O(3~15 mg·L-1)能有效强化BAF的除磷性能;BAF除磷的效果随FeSO4·7H2O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在投量高于9 mg·L-1时增加趋势逐渐变缓,当FeSO4·7H2O的投加量为9 mg·L-1时,TP的去除率达到57.0%以上,而同期平行运行的BAF除磷效率为7.1%。BAF中少量投加FeSO4·7H2O对COD的去除没有不良影响,COD的去除率比对比装置平均提高了5.4%左右,对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有机物去除明显。FeSO4·7H2O投加量低于12mg·L-1时对 的去除没有不良影响,高于15 mg·L-1时由于生物膜中微生物活性的下降 去除率有所降低。投加FeSO4·7H2O对TN的去除影响甚微。Fe2+的投加使得BAF中附着微生物的量有所降低,但在12 mg·L-1以下时不会造成大的影响,FeSO4·7H2O投量在3~9 mg·L-1时BAF中生物膜的脱氢酶活性和比好氧呼吸速率有所增加,可弥补生物量降低的影响,因此BAF的运行状况未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不同翼片扰流特性的PIV对比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对圆管内置梯形翼片后方流场进行了测量,分析了翼片迎流(UFW)和顺流(DFW)两种放置方式对流场的扰动特性。结果表明,迎流翼片形成的涡沿周向延展范围较大,持续性好,涡偶内侧为向壁流;顺流翼片形成的涡沿径向延展范围较大,在较短距离内扰动较为明显,涡偶内侧为背壁流。两种流动结构都能有效提高壁面附近的速度分量,促进主流和壁面附近流体的质量交换。随着Reynolds数增大,纵向涡的稳定性减弱,在Re=3000时,翼片的扰流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净化腈纶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BAF处理腈纶废水的启动规律。试验以陶粒为滤料,在流量为25L/h,曝气量为40L/h的试验条件下,每天测试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变化情况。BAF对COD,氨氮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启动15d后,COD去除率达到65%;18d后,氨氮去除率达到60%以上。镜检表明,填料表面生物膜中均存在着多种微生物和明显的生物相分布。BAF挂膜过程中可以通过氨氮和COD去除率变化,来判断填料挂膜的进程和生物硝化作用进行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曝气生物滤池(BAF)对氰化物的去除能力,采用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对含氰废水进行了启动研究。结果表明,当BAF1和BAF2的HRT分别为7 h和5 h、进水温度为20~25 ℃、气水比为10∶1、进水COD为400 mg/L左右(葡萄糖配水)时,随着进水CN?的增加,两级BAF对CN?、COD和TN的去除率逐渐下降。当进水CN?从20.22 mg/L增加到65.23 mg/L时,两级BAF对CN?、COD和TN的去除率相应从92.1%、90.2%和61.7%降至59.1%、53%和25.4%。当初始CN?低于35.34 mg/L时,经过24 h闷曝后,BAF对CN?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出水CN?低于0.2 mg/L。初始CN?越高,BAF对CN?的降解速率越慢,完全降解CN?所需的时间 越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