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含导流挡板的膜片式换热器换热特性进行研究。采用Fluent软件研究新风进风温度和速度对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传热速率等影响。研究表明换热效率仅与新风进风速度有关。进风速度是换热器的传热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本文研究条件下,速度从0.8 m/s增加到2 m/s,换热效率下降22.5%。新风进风温度为38℃,速度为2 m/s时,每层通道的传热速率达到15.6 W。新风进风温度为30℃,速度为0.8 m/s时,每层通道的传热速率仅为4.3 W。研究表明,新风气流通过换热器后速度越大压降越大,新风进风速度为0.85 m/s时,换热效率可达81%,因此,适当降低新风进风速度,可获得更好的热回收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Fluent 6. 3软件,模拟计算了5种换热管管型(圆管、扁管、椭圆管、滴形管和蛋形管)的降膜蒸发器的12排换热管管束管外成膜排数及液膜厚度。找到5种换热管管型中成膜效果最好的为蛋形管,针对蛋形管管束模拟了在蛋形管的管间距d=6. 4 mm条件下,制冷剂入口流速v在0. 10~0. 20 m/s范围内时,蛋形管管外成膜排数及液膜厚度,以及在制冷剂入口流速v=0. 15 m/s条件下,蛋形管的管间距d在6. 4~12. 4 mm范围内时,蛋形管管外成膜排数及液膜厚度,得到以下结论:在扁管、椭圆管、滴形管和蛋形管4种异型管中,蛋形管成膜的管排数最多。随着制冷剂入口流速的增大,蛋形管换热管外成膜的排数增大,液膜厚度也增加。蛋形管管束的管间距越大,蛋形管管外成膜的排数越少,液膜越薄。  相似文献   

3.
实验研究了不同热流密度、不同液膜流量下,饱和温度对R134a在水平光管外降膜蒸发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液膜流量较小时,降膜蒸发传热系数随着液膜流量的增大迅速增大,当液膜流量较大时,降膜蒸发传热系数随着液膜流量的增大维持在一个稳定值;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降膜蒸发传热系数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且随着饱和温度的升高,这一趋势增强;当热流密度较小时,饱和温度的升高有利于降膜蒸发传热,当热流密度较大时,较高的饱和温度不利于维持液膜的完整性,从而不利于降膜蒸发传热。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源热泵长期运行时土壤热失衡导致热泵效率降低的问题,探究地下水渗流(以下简称渗流)以及热泵周期性运行对周围土壤温度场与热泵效率的影响。建立长宽均为40 m,深度为140 m的土壤区域,在土壤区域中打9个120 m深的钻孔,钻孔中心间距为5 m,且按照3×3的方阵排布,在钻孔中埋入深度为120 m的双U型地埋管。基于Feflow数值模拟软件的三维瞬态热渗耦合传热模型,通过土壤热响应实验验证,确定Feflow软件仿真模拟得出的结果准确可靠。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存在渗流、存在渗流、改变渗流速度(1×10~(-4)m/s、2. 4×10~(-6)m/s、2. 1×10~(-7)m/s)以及改变渗流层厚度(5 m、10 m、15 m)对地源热泵在供暖工况下120 d连续运行带来的影响,分析地源热泵系统按照1 a中供暖运行120 d,间歇90 d,制冷运行90 d,再间歇60 d的周期性运行模式,运行10 a后对地下土壤温度场以及地埋管单位管长换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渗流且渗流速度大于1×10-7m/s数量级时有利于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恢复;相对于无渗流条件,渗流层位于38~42 m且渗流速度为2. 4×10~(-6)m/s时,供暖工况下连续运行120 d后的地埋管单位管长换热量提高54%;渗流速度对地埋管单位管长换热量影响明显,渗流速度越大,地埋管单位管长换热量越多;渗流速度不变时,地埋管单位管长换热量随着渗流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渗流层厚度每增加5 m,在供暖工况连续运行120 d后,地埋管单位管长换热量增加2 W/m;周期性运行模式下,有渗流与无渗流条件下土壤均没有明显的冷、热量积累,但有渗流条件更利于提高地埋管单位管长换热量。文末附有有渗流与无渗流工况下土壤温度场动态展示的视频,可扫二维码观看。  相似文献   

5.
研究水平管外降膜蒸发传热时,涉及到管外液膜流动状态以及液体与管内蒸汽的传热、传质等问题.通过对FLUENT进行二次开发,建立水平管降膜蒸发的数学物理模型,模拟考察传热管外液膜流动状态及液膜状态对传热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试验与模拟结果趋势一致,误差<10%,说明模拟计算方法是可行的.模拟及试验研究表明,传热管外液膜及其汽液界面对传热性能有重要影响,是过程控制热阻之一,对管外液膜及界面的研究是今后水平管降膜蒸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CFD软件对溴冷机Li Br溶液水平管外重力降膜吸收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该过程的传热特性,分析不同条件下液膜厚度,温度及换热量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吸收器中溴化锂溶液喷淋密度的选取应适当,喷淋密度过小或过大,都会影响传热传质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卫  徐博荣  刘鹏  季超然  王丹  马文涓 《建筑技术》2021,52(11):1388-1391
为探究U型地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土壤温度变化特性,以竖直U型地埋管周围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分析法建立三维非稳态传热物理模型.研究表明,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和单位井深换热量均随热泵运行时间增加而增加且趋于稳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双U型地埋管换热量为28.26W/m,单U型地埋管换热量为26.38W/m;流体进口流速和土壤温度梯度对单位井深换热量影响很小;流体进口温度和回填材料对土壤温度和单位井深换热量的影响较大;热泵蓄热-恢复和取热-恢复工况下,土壤温度恢复效果随径向距离及恢复时间增加而增加,土壤导热系数越大恢复的程度越接近土壤初始温度值.  相似文献   

8.
降膜蒸发技术具有换热效率高、传热温差小、液体充注量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等领域。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真空条件下的水平单管降膜蒸发传热传质问题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液膜厚度以及液膜内速度场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给出竖直地埋管群换热的简化假设及传热模型。以钻孔之间的间距为5 m,埋管深度为100 m,25 m×25 m方形地埋管群布置为例,从第1年夏季开始运行,运行10 a后夏季结束,夏季和冬季分别运行90 d,运行期间机组每天运行24 h,分别模拟冬季单位长度换热量为30 W/m、夏季单位长度换热量为50 W/m时,冷热负荷比分别为1. 5∶1、2. 0∶1、2. 5∶1时,以及不同的管群布置形式(不同的体形系数)条件下,地下温度场的变化。冬季单位长度换热量为30 W/m,夏季单位长度换热量为50 W/m时,地埋管群区域最高温度超过35℃,平均温度约为24℃左右,钻孔处的平均温度约为38℃,高于标准空调工况的冷却水温度范围,影响换热。随着冷热负荷比的增大,地埋管群区域热量累积越多,负荷热不平衡性表现越明显,越不利于地埋管换热。4种布置形式中,体形系数越小,地埋管群区域的温度升高速度和幅度越大,地下热量堆积越严重。  相似文献   

10.
向阳  杨露露  吕怿非  卢军  袁琳琳 《煤气与热力》2021,41(3):29-34,10043
针对制热工况,建立横流热源塔传质传热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的计算准确性进行实验验证。选取重庆、长沙、杭州、西安、南京、青岛6座城市作为计算对象,分析计算热源塔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的影响因素以及一定计算条件下的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偏差很小,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信。进口防冻液温度的影响:当防冻液、空气质量流量一定时,6座城市的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均随进口防冻液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口防冻液温度相同时,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由大到小的城市均为重庆、长沙、杭州、南京、西安、青岛。防冻液质量流量的影响:重庆、长沙、杭州、南京、西安、青岛的进口防冻液温度分别选取-4、-8、-9、-11、-12、-14 ℃,空气质量流量一定时,6座城市热源塔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均随防冻液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潜热换热量增大幅度非常小。空气质量流量的影响:重庆、长沙杭州、南京、西安、青岛的进口防冻液温度分别为-4、-8.-9、-11、-12、-14℃,防冻液质量流量一定时,6座城市热源塔显热换热量、潜热换热量均随空气质量流量增大而增大。空气质量流量对重庆热源塔潜热换热量的影响最明显,其次分别为长沙、杭州、南京、西安,对青岛热源塔潜热换热量的影响微弱。一定计算条件下,6座城市热源塔显热换热量差别比较小,而潜热换热量差别明显,室外空气含湿量越大的城市热源塔潜热换热量越大。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是整个人类文化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大众文化形态的建筑正成为上世界思潮中一种重要的这取向。  相似文献   

12.
Mass housing     
Professor Vir Handa's abiding interest in low-cost housing for the lower-income earners is demonstrated in his paper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aterloo, Ontario. He draws experience from time spent at the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 Roorkee,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TOKTEN Programme and illustrates his paper with pictures from Trinidad, where he is an External Examiner at the 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 He argues that although shelter communities are being built without any government help and without any awareness of any codes and standards, the job of the expert should be to determine new affordable code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13.
Mass balance     
A.E. Warn  J.S. Brew 《Water research》1980,14(10):1427-1434
The mass balance equation is often used to calculate river quality downstream of a discharge using mean and percentiles of river and discharge flow and quality data. This approach cannot produce means and percentiles of downstream river quality nor the discharge quality required to achieve set mean or percentiles of downstream river quality.An analytical approach is described which enables such calculations to be done. The method is compared with simple mass balance, and with a computer based method, Monte Carlo simulation. Some numeric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which show the magnitude of the errors which can result from using the incorrect equations.  相似文献   

14.
Mass housing     
Professor Vir Handa's abiding interest in low‐cost housing for the lower‐income earners is demonstrated in his paper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aterloo, Ontario. He draws experience from time spent at the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 Roorkee,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TOKTEN Programme and illustrates his paper with pictures from Trinidad, where he is an External Examiner at the 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 He argues that although shelter communities are being built without any government help and without any awareness of any codes and standards, the job of the expert should be to determine new affordable code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15.
李瑞玲 《山西建筑》2007,33(28):153-154
阐述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总结了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从材料要求、配合比、出机温度、入模温度、施工、养护等多方面探讨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点,最后研究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预防,以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量产建筑学     
<正>"众建筑/众产品"因为同时设计建筑与产品,并进行产品的相关市场工作,所以会主动以产品的角度来思考建筑设计,考察建筑与产品的关系,并在建筑实践中自然的融入产品的思维(或是在产品设计中自然的融入建筑的思维)。做一些"建筑之外"的设计。然而仔细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建筑其实是整个社会制造业中利用技术程度最低、发展技术最慢的专业领域之一,原因在于其定制化与投资尺度过大。但随着工业化在建筑制造业的发展,这一领域势必会被卷  相似文献   

17.
18.
混沌与秩序——城市规划理论的困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金伟 《规划师》2002,18(9):54-56,115
国内规划界存在一种试图以“功能分区明确,空间秩序井然”等现代建筑思想作为评价方案优劣的主要标准,并将这一思想付诸于城市建设实践的倾向。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城市社会是一个包含着社会经济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充满活力的“复杂”系统。城市规划须充分认识城市的这种复杂性,并继续探索适应这种复杂性的新规划设计理论。历史上的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1.1 拓扑空间城市从它诞生之日起,其发展形式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为的过程。在史前人类聚居地形成的最初过程中,由于生存的需要,“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曾经是惟一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研究将结构自身一部分质量作为TMD的多重TMD减震体系,通过数值分析,探讨子结构质量对主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由于子结构不仅充当TMD,而且承担结构的其他功能,因此对子结构的地震响应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子结构的质量可以有效的降低主结构的地震响应,子结构的地震响应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20.
轨道交通的整合建设在国外有非常成功的经验,近年来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在轨道交通的建设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天津滨海快速轨道交通工程于2003年10月1日投入运营,在规划与建设中,十分重视整合建设,建成后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本文以市民广场站及会展中心站站域地区的物业开发为例,重点介绍了滨海快速轨道交通工程与沿线物业开发的整合,并以东海路站及中山门站为例,介绍了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整合,尤其是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