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主义的设计原则“形式服从功能”的设计思维方式同古典形式主义一样,是典型的单向线性过程。这种模式的长期影响造成了现代城市空间的断裂和破坏。从维护城市空间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刊物重新认识,将建筑的“功能”从原来单纯的“内部功能”扩展到“城市功能”,使建筑设计成为一种“从内到外”和“从外到内”的双向动态运作过程,这是建筑设计思维方式上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2.
地下空间开发与山水园林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大明 《地下空间》1996,16(3):139-142,148
本文针对“现代城市综合征”及目前“城市园林化”和“山水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与城市园林化、山水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地上、地下协调发展,以便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和特色的思想;并略述了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与城市园林化、山水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一些主要方面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3.
当代社会加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对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变迁产生巨大影响,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也在随之产生根本变化,并形成一种被称为“后城市公共空间”的新城市空间概念。文章在简要回顾中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后城市公共空间”形态所具有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简要阐述了“后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魏景 《中州建设》2004,(5):61-61
城市中的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空间的变迁往往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形态,城市的文化以及城市观念处在全面深刻的变革之中。城市不再仅仅是对人的地域归属的表达,而是从真正意义上归属了本位主体:居民。因而城市的公共空间也越来越体现出这种归属的变化。城市的市民生活摆脱了从居所连接办公室以及连接到极少数个人节点空间的点线游戏,开始在公共中伸展。在这一演进过程中,广场见证并影响着这种城市公共空间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戴志中 《四川建筑》1998,18(2):15-19,25
城市广场是城市的“客厅”、“起居室”是显示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窗口。最近,我国的许多城市欣起了兴建城市广场和热潮,这是我国当代社会生活和城市建设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文章从对传统广场空间的认识,城市,城市广场的文化内涵和现代城市广场的共性几方面对城市广场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并且总结了山地城市广场创造的主要基本原则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色空间建设对城市发展和城 市生活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根据我国国情,在 分析当前绿色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误区的基 础上,借鉴传统城市“绿心”的思想内涵,针 对旧城绿色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型旧城“绿 心”的建设思路,并从规模等级、空间分布、 土地利用、交通建设4个方面提出相应策略, 并以江西省鹰潭市旧城“绿心”规划为例,以 期为对我国旧城优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城市将愈来愈象一座巨大的建筑,而建筑本身也愈来愈象一座城市”。阿尔多·罗西也曾说:“建筑是一座带顶盖的城市。”从客体对象方面来看,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着一定的重合;首先因为两者都关注城市三度的空间形态,两者的工作对象和范围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呈整体连续性的关系;其次,从主体方面来看,使用品评建筑和城市空间环境在人的体验上也是一种整体连续性关系。建筑与城市具有同构关系。凯文·林奇把认识地图和意象,概念用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和设计,通过研究,他概括出城市意象五要素:即路。边、区、节点和标志。我…  相似文献   

8.
周剑云 《新建筑》2002,(3):27-28
探讨了如何运用城市设计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断“修补”城市,创造有序的城市公共空间,使公众利益在开发过程中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回顾了20世纪初瑞典建筑师埃里克·冈纳·阿斯普隆德对建筑环境整体性的持续思考,重点解析了他的未建成的作品——皇家总理府国际竞赛方案,着重从“肌理织补”“空间渗透”“与城共生”三个方面,分析了基于城市织补思想的设计探索。通过对传统城市肌理的延续和转化,创造了一个由新旧建筑实体所共同定义的城市空间系统,丰富了建筑的历史内涵,再现了城市的空间记忆,其设计思想充分体现了从抽象空间到具体场所的转变,完美诠释了与城共生的建筑永恒之道。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当代与未来的城市不断呈现出虚实结合的空间演变与人机交互的智慧场景。人因视角的城市研究从人体与空间的体验、互动与感受出发,关注物理空间规划设计与人交互所带来的生理、心理影响与作用,是探讨未来城市空间的重要研究视角。通过对21世纪以来城市信息技术发展演化的梳理,本文阐述了城市人居活动数字化智慧化的发展趋势为人因视角的城市分析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多源大数据与多模态信息能更全面地反映人与多尺度、多维度空间中多种元素的相互作用,为使用机器学习与信息可视化等技术开展科学量化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数字资源;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不断渗透人居空间与城市生活,当代城市物理—赛博—社会三元空间中多种智慧化技术应用与人不断交互影响,演化出众多新的用户体验和生活场景,为人与城市空间交互带来了新问题、复杂性与新风险。基于以上总结,作者认为城市人因工程学可提升人居活动数据分析的“人本性”“交互性”与“社会性”,其理论与方法对城市分析具有重要的科学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