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述了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冷试检测的条件与原理,并对检测案例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总结了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冷试检测时的常见问题与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2.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已在国内外汽车发动机中普遍应用,同时发动机出厂测试已逐步由冷试取代热试。对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工作原理、冷试检测原理及应用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3.
针对可变气门正时机构动态响应和速度控制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提出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机构的动态响应与速度自动化控制研究。采用比例控制、积分控制以及微分控制,调整可变气门正时机构的静态误差、响应时间等,完成可变气门正时机构的动态响应;在此基础上,将可变气门正时机构各时间点的控制输入偏差当作基函数线性组合,通过基函数获取正时机构速度,并获取阶跃动态响应输出;确定可变气门正时机构一阶指数形式的参考轨迹,并对其进行反馈校正,最终在动态响应输出控制最小化前提下,优化动态时域,完成其速度控制。通过实验得出,采用所提方法后可变气门正时结构的动态响应速度约为0.2s,表明所提方法的速度控制效果较好,且提高了发动机的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迈腾B8L2.0T车型装备了第三代EA888 DKX发动机,该机型在上一代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优化,其动力性、经济性和车辆排放标准等大幅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该发动机装备的双VVT气门正时可变控制系统、AVS气门升程可调系统和进气道可变控制系统等电控进气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检测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李蓉  孟庆新 《机械工程师》2023,(7):136-139+142
分析了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阐述清洁度的影响因素来探索提高该系统工作效率的途径。根据电磁阀调节的不同状态进行分析,提出对该系统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可变气门技术是汽车发动机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技术的提出带来了发动机燃油系统的一场革命,既改善了发动机的整体性能,又在其质量上做出了保障。本文主要研究了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各种运用场景,特别是在各商业组织中研发的典型系统,比如宝马集团的Valvetronic系统,它保证了汽车能够更加顺利的吸收新鲜空气,不仅如此还能够对升程进行无极调节。当前,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正在被不断的优化,该技术也在被各大高性能发动机制造商家所运用。其强大的动力性和优良的经济性,以及对环境的友好性引起了业界的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
发动机燃油系统问题一直是倍受生产厂家以及消费者关注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已经广泛地使用的汽车发动机可变气门技术。利用这一技术不仅提高了运行发动机的整体性能及质量,而且能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本文简要探讨了汽车发动机气门技术,首先介绍了可变气门技术的发展历史、途径以及分类,然后阐述了对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以及升程技术,最后概括了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如果希望发动机在高低速情况下都能正常、高效地工作,就必须对配气系统做实时调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各大汽车厂商和研究机构纷纷推出各种类型的"可变气门正时"和"可变气门升程"技术。但这些技术中,大多存在着不能连续柔和工作的缺点,或者结构太复杂。本文中使用特别设计的异形凸轮和轴向可动凸轮轴(或轴向可动凸轮组),配合传感器、ECU达到实时、全程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高速开关阀的可变气门驱动系统,详细介绍该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其次,为了研究该系统的动态特性,建立该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通过AMESim的动态仿真,分析关键结构因素对该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表明新型可变气门系统可用于4000r/m发动机气门的驱动。最后,提出了有效改善该系统动态特性优化措施,通过改善该气门驱动技术,其将可用于6000r/m汽车发动机气门驱动。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采用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可以提高进气克量,使充量系数增加,发动机的扭矩和功率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文章分析了本田VTEC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研制了一种组合式正时凸轮轴.可以灵活改变凸轮外轮廓(即凸轮曲线)的长度,改变气门的开起时间和气门处于最大开口的持续时间,可以改善发动机的配气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不同负载条件下发动机循环输出效率较低问题,设计了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控制系统,并对其输出效率进行仿真验证。创建了节气门控制和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控制P-V简图,分析各自工作过程。建立不可逆条件下发动机循环效率方程式,比较节气门控制和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控制的发动机输出效率表达式,并且给出了发动机燃油经济性计算方程式。采用仿真实验对发动机不同负荷情况下的输出效率进行仿真验证,与传统节气门控制的发动机输出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可逆性条件下发动机输出效率较低,在满载条件下,发动机采用节气门控制和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控制,输出效率差别不大;在小负荷条件下,采用节气门控制的发动机,输出效率较低,而采用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控制的发动机,输出效率较大。不可逆性对发动机工作循环的输出效率产生强烈影响,在小负荷条件下,采用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控制,能够节约发动机燃油的消耗,并且随着膨胀比指数的增大,输出效率就会降低。  相似文献   

12.
对某量产机型的可变气门升程机构进行研究,基于该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对海马发动机的正时机构进行优化设计,结合海马发动机的结构及性能,对优化的零件进行详细设计,并对优化设计的零件进行装配并仿真,验证优化后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全可变气门机构闭环控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行均质充量压缩燃烧的研究,开发一套进气门升程和相位、排气门升程和相位等4个参数均可独立自由控制的全可变气门机构。同时为研究可变气门技术的控制策略,开发一套全可变气门机构控制策略研究试验平台,包括一台变频调速电动机、液压及润滑系统、全可变气门机构控制单元及其试验管理系统,该平台可在模拟发动机运行的条件下进行气门机构控制策略研究和评价。对可变升程和可变相位闭环控制策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整套策略可以实现进排气门升程在0~9.7 mm之间、相位在60°范围内连续、快速、稳定的调节,为提高汽油机的效率和实现均质充量压缩燃烧发动机的运行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可变气门正时对低速发动机动力性能的影响。首先对发动机凸轮轴相位可变进行需求分析,然后根据理论分析为某一无VVT配气功能的汽油机设计一套VVT系统,最后在发动机台架上分别对原发动机和VVT发动机进行低速时发动机功率、扭矩和转速性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VVT发动机与原发动机相比较扭矩提高了2 N·m,功率提高了2.5 k W,转速降低82 r/min,从而得出可变气门正时低速发动机动力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气动-内燃混合动力在不同工作模式下顺利切换的关键问题,开展了电液驱动全可变气门开发研究.介绍了气动-内燃混合动力的不同工作模式,基于热力循环,分析了3种关键工作模式下的可变气门控制策略.以低速工况下混合动力系统气动模式为例,设计开发了无复位弹簧电液全可变气门原型样机,利用高速开关电磁阀控制可变气门液压油路通断,并基于NI-CompactRIO平台开发了可变气门控制系统,最后对电液气门进行了初步的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液全可变气门存在一定的响应延时,通过控制进油时间和保持时间,可以实现气门升程和正时的调整,满足气动模式常用转速范围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6.
液压可变配气系统是一种新型可变气门技术及系统,调节后的气门升程曲线变化趋势与发动机不同转速时最优气门升程曲线变化趋势相同,对进一步提升发动机中低转速的有效转矩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系统的工作特点,提出了分段地针对性凸轮设计方法,使凸轮既能满足充气效率、接触应力、工作平稳等基本要求,又能满足气门调节匹配和油液压缩补偿的特殊设计要求。通过对配气凸轮进行优化,不同转速时的气门实际相位与最优相位接近,气门实际升程均大于最优升程,有利于提高换气效率,实验结果较好地满足了发动机最优配气参数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分析可变气门升程发动机的原理及特点,其后根据我司某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试验数据建立GT-POWER仿真模型进行并进行校核,然后基于可变气门升程的原理对该发动机模型进行了修改,并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的最佳升程及气门正时。最终结果表明,在达到动力性能目标的前提下,中低转速的燃油消耗率较原机得到了较好改善,初步达到了改进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现有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优缺点,在深入分析了发动机的最佳配气正时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动机的最佳配气正时调节策略。根据该调节策略为某一无VVT配气功能的汽油发动机设计了一套VVT系统,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原发动机和VVT发动机的充气效率、怠速、1000r/min、1500r/min的性能试验,验证了策略和装置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电液气门驱动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液气门驱动系统是一种新的可变配气相位技术,可实现气门开启的全可变控制。该文基于AMESim软件,建立了电液气门驱动系统的一种仿真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影响气门动态性能的因素,为进一步研究电液气门驱动系统,提供了有用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可变气门技术是一种有效提高发动机性能和经济性的技术。文中在介绍汽车发动机可变气门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类型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奥迪汽车FSI发动机可变气门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可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