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聚焦金华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梳理文化景观要素信息,通过文化地理学相关研究方法进行景观要素特征识别,最终笔者认为金华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呈现“四缘”空间特征,即地缘-相地聚居性、民缘-生活导向性、筑缘-宗法本位性、文缘-雅俗共融性,该文成果可为传统村落集群化保护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是重要的农耕文明遗产和乡村文化景观,从一定空间范围看其存在明显的域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这一空间分异成为传统村落区系特征识别及区域系统保护的研究核心,同时国内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研究已逐步走向类型谱系与区划。因此,尝试对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区划方法开展进一步探索,首先,构建自然环境、空间形态、民居类型、社会文化4种类别21个类型的文化景观解构框架。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村落数据型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以提取主成分因子,并进行系统聚类。最后,将系统聚类结果与描述型因子的定性感观印象相结合,形成传统村落区系划分方法。此外,以重庆320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方法进行实证应用。研究表明:①形成一套“因子解构—数据收集与处理—主成分提取与系统聚类—区系划分”的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特征区系划分方法;②重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特征可划分为4个区系。为下一步传统村落区域性保护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明清以来文人游历徽州,留下众多诗词,为研究徽州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提供重要资料。徽州村落独特田园自然景观与文人情感的结合通过诗词而表现,形成徽州村落文化景观的诗意场景。解构诗词中徽州村落场景,从建筑、场所、聚落、环境、行为五个方面解析诗词中徽州村落文化景观,然后从文化景观的物质基础、文化依托、重要建设者等分析其形成原因。研究为当下徽州传统村落发展提供场景意境营造智慧。  相似文献   

4.
明清以来文人游历徽州,留下众多诗词,为研究徽州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提供重要资料。徽州村落独特田园自然景观与文人情感的结合通过诗词而表现,形成徽州村落文化景观的诗意场景。解构诗词中徽州村落场景,从建筑、场所、聚落、环境、行为五个方面解析诗词中徽州村落文化景观,然后从文化景观的物质基础、文化依托、重要建设者等分析其形成原因。研究为当下徽州传统村落发展提供场景意境营造智慧。  相似文献   

5.
随着拉萨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景观面临巨大的冲击。鉴于加强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景观保护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本文以拉萨市贾热村地域文化景观研究为切入点,研究藏族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景观的形成、要素及特点,强调地域文化景观作为传统村落重要的文化载体,孕育了特色鲜明的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现出普通藏族民居特有的村落风貌及生动的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是乡村文化遗产的活化石,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相关研究,有利于维护民族文化多元性,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将景观基因理论引入村落研究,建立景观基因的识别指标与路径,构建系统性、可视化的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图谱,有助于全面系统地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特征。该文以“满族发源地”赫图阿拉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形态分析以及文献资料收集,对景观基因进行识别与提取,构建选址基因、布局基因、建筑基因与文化基因图谱,并分析建筑空间的演进与影响因素,为深化学科研究和保护满族传统村落提供了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7.
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是对村落中自然要素、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的整体保护,需要寻找可持续的方法管理村落文化景观的动态演变过程.通过对社区参与村落文化景观的角色职能、保护内容、操作程序的解读,以贞丰县岩鱼村的社区参与保护实践为例,针对保护框架设计、操作方法,提出社区参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是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和丰富的要素,诠释了对活态区域的理解和独特的文化特质,凸显多元价值。以安徽万涧村为例,研究文化景观视角下的传统村落,通过对村落选址、空间形态、建筑形制等方面进行梳理,并综合分析村落自然景观资产,总结万涧村落的文化景观特征。提出保护策略:构建"区域—文化—空间"的价值认知体系;吸纳多元,提高公众参与;立足生态,发展特色产业;活化历史,传承场域精神;实施数字化遗产景观保护。为探索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分析初探——以肇庆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出发,提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两个层次和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祈求实现传统村落的有机发展。以肇庆为例,首先分析其在广东的文化形态分区区位;再以肇庆辖区内22个传统村落为例,运用该分析框架进行文化景观解读。最后,本文提出传统村落的动态发展结论,并指出传统村落未来发展的两大类型及其发展方向。其一是城镇化的传统村落,应在变化中传承村落原生的文化基因。二是再村庄化的传统村落,应建立“环境-产业-社会”协调互动的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随着全球化与资本不断侵入而面临巨大冲击。文章以广东东莞为例,从文化景观区划的内涵出发,阐述文化区下的东莞传统村落概况。以历史、区域为框架,探讨在时空变迁下东莞传统村落的自然空间智慧与文化景观形态,深入挖掘其艺术价值,为东莞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乡村振兴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随着全球化与资本不断侵入而面临巨大冲击。文章以广东东莞为例,从文化景观区划的内涵出发,阐述文化区下的东莞传统村落概况。以历史、区域为框架,探讨在时空变迁下东莞传统村落的自然空间智慧与文化景观形态,深入挖掘其艺术价值,为东莞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乡村振兴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乡村规划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而传统村落是乡村规划中传承自然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需从生态文明和地方性的视角进行科学规划。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例,运用ArcGIS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及与山、水、林、田、海等自然要素的关联特征,从聚落与自然的格局关系视角,发现了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数量与自然要素丰度双聚集、山形水势结构清晰、自然要素叠加关系明显等地方性空间特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传统村落全域全要素的保护理念和以地方性为依据的“重点连片、次类带状、单一点状”的分类规划路径,探索集中连片保护理念下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自然风貌特色的规划方法,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赵耀  龙彬  张菁 《中国园林》2023,39(9):67
传统村落是乡村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构建 传统村落景观安全格局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区域尺度传统村 落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综合风景园林、城乡规划、 景观生态等学科理论和方法,以文化遗产安全、自然生态安 全和休闲游憩适宜为目标,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和最小累积 阻力模型,识别构成要素、建立网络体系,形成区域尺度下传 统村落景观安全的一种新研究范式,进而以腾冲市传统村落 集中连片区为例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景观 安全格局包含节点、廊道、环境3个关键要素,并可划分为不 同的安全等级;2)通过节点识别、阻力面构建、廊道提取、 环境划分、优化与联系等步骤,建立由4级节点、2级廊道和 3级环境组成的腾冲传统村落景观安全格局;3)基于获得的景 观安全格局,提出对应“村落-廊道-区域”的分级、分区保护 策略。以期为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提供参考,并为区域 性文化遗产及其相关自然和人工环境的保护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主流规划设计手段缺乏有效“认知”和“延续”传统村落空间肌理的技术方法,导致传统村落的空间肌理在更新改造过程中迅速消亡或变异的问题,本文尝试将参数化技术引入村落空间肌理分析:首先将传统村落空间肌理分解成道路、地块和建筑三大类要素;其次,为不同要素构建了能够表征对象特征的参数集,即将肌理特征解析成若干个可度量的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不同要素的参数化重构方法,以获得与原始村落相似的空间肌理。本研究从定量化的视角解析并反演了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构成要素的特征,旨在为传统村落空间肌理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全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该文尝试应用韧性思维的视角研究我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问题。首先梳理了文化景观的基本特征,指出文化景观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生态韧性系统,具备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能力。基于韧性系统的适应性循环模型,对古北口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指出其适应性循环的阶段性特征,并判断出当前文化景观系统的影响因子。最后,基于韧性分析,提出了古北口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适应性管理框架,以期为我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李晓颖  雷奥林 《室内设计》2023,38(5):110-116
为了解决当前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所面 临的发展问题,使其实现新的时代价值,采用景 观基因理论方法、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南京 市高淳区为例,借助数据库技术与ArcGIS平台 构建高淳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空间数据库。通 过空间数据、属性数据与媒体数据的组织,将 高淳区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空间位置信息与特 征信息进行入库处理,并以地图可视化的形式 进行展示,实现对其的数字化保护,为高淳传统 村落文化景观的持久留存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的乡土文化景观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产物之一,它不仅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突出了当时的历史文化进程,还拥有相当丰厚的文化底蕴。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广西侗族的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景观遭到了破坏并且在逐渐的失去原貌。为此,主要对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景观的界定做了解释,阐述了保护和发展广西侗族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景观的价值,以及城镇化背景下保护和发展广西侗族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景观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提出了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文化复兴和美丽中国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背景下,针对当前传统村落凝冻式、碎片化、文脉断裂的保护现状,亟待探索基于“整体性”的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利用路径。传统村落山水人文空间格局作为中华优秀的村落营建经验“一举而百善”,是物质空间关联形成的整体景观、生活方式与情感凝结的文化网络,蕴含了自然山水环境下的人地共生理念。传统村落山水人文空间格局的保护利用应按照在地原真保护、民本活态利用、区域统筹协调的原则,围绕阐明核心价值与要素、构建分级分类保护体系、协同多维传承体系和完善配套支撑措施的内容,据此,本文提出集中连片区划定集群保护、历史格局修复、新旧协同格局传承、土地利用管控、动力培育与活力提升的路径。这对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和弘扬文化现代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落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既要保存其地域性又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以嘉溪村保护改造项目为例,提出将古典叙事学的叙述方法转译为空间情节编排手法。以古村落的“民俗生态化保存”为切入点,重塑群体性活动、生产互动等场景空间,继而重塑村落肌理。此保护改造方式不仅可以重拾地域民俗传统、满足村民精神需求,还能够从体验的视角满足现代生活需求,以古典的方式展现村落的历史沿革、风俗人情,为传统村落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村落研究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村落作为活化的文化遗产,承载了大量的历史记忆、人文生态、建筑美学和社会发展轨迹。随着国家推进美丽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传统村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对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的统计分析,中国传统村落相关研究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1996年以前以描述性研究为主的研究起步期;1996-2005年研究方法、深度不断拓展的发展期;2005年以后以地方认同、组织行为等软环境及传统主题多元共存的研究活跃期。从研究内容体系来看,研究主要涉及传统村落价值、文化景观、公共空间、空间形态、保护开发等内容。对比当前国际研究的最新成果,未来我国传统村落研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研究尺度从个案研究向区域多个案例的比较研究拓展,研究对象从传统村落物质空间向传统村落与人类交互关系的研究转变,研究领域从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微观分析向结构分析及村落开发深度利用等方面深入,研究方法方面更注重多学科及新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