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邹观石 《四川建材》2011,37(4):99-100,102
在系统研究广东省连平县上坪镇中村鸡啼石钼钨矿的地质特征基础上,分析了该钼钨矿的成矿条件。成矿条件跟黑云母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及交代作用形成的矽卡岩中有关。笔者认为本矿床成因有两类:一类为岩浆期后高温热液充填型石英脉蚀变花岗岩型钼、钨金属矿床;另一类为接触交代——热液钨矿床。可分为花岗岩体中的石英脉型辉钼矿、白钨黑钨矿及矽卡岩型白钨矿。  相似文献   

2.
江西凤凰山钨矿是近年来江西西南部发现的一处中型钨矿床。矿区钨矿体为石英平行脉带型矿体,赋存于寒武系底—下统牛角河组下段长石石英砂岩中,走向北西。矿体受到北西向断裂带的控制,矿石矿物主要为白钨矿。本文通过系统总结凤凰山钨矿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初步认为凤凰山钨矿是区域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叠加充填交代型矿床,矿床类型属石英脉型钨矿床。  相似文献   

3.
曾小华  刘嘉  徐江嬿  杜文洋  刘雷 《矿产勘查》2020,11(9):1845-1852
双庙关金矿床是湖北麻城地区新发现的金矿床,位于桐柏—大别构造带内。矿体赋存于北东向—北东东向破碎蚀变带中,局部产于近东西向的石英脉中,矿体产状及品位稳定,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矿次之。矿体围岩主要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其次为变辉长岩脉。通过研究双庙关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受北东向构造破碎带控制,找矿方向为北东向破碎带内发育的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变质地质体。通过双庙关金矿与卸甲沟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对比,认为两者同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方向认识对开拓桐柏—大别金矿找矿思路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额济纳旗辉森乌拉金矿是近年发现的金矿床,矿床产于华力西晚期二长花岗岩体与二叠系上统哈尔苏海组外接触带部位,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金多金属矿、蚀变岩型金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严格受岩体和地层特定层位控制;金矿化与区内石英脉、片理化蚀变带关系密切,化探异常与侵入岩体的分布密切相关,石英脉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文章通过深入研究该矿床区域成矿构造地质背景和区内成矿地质条件,总结主要控矿因素,分析探讨了区内找矿前景,进而提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新疆西天山苏勒铁列克锡矿是博罗科努Au-Cu-Mo-Pb-Zn-磷矿带西段新发现的锡矿床。文章基于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认为矿床赋存于晚石炭世花岗岩体与青白口系开尔塔斯群碳酸盐岩地层的接触带中,含矿地质体为锡石矿化石榴石透辉石矽卡岩,矿床成因属矽卡岩型锡矿。通过对矿床区域成矿环境的分析,认为应注意在科石琴山一带寻找与华力西中晚期S型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锡矿。  相似文献   

6.
孙雅琳  许虹  祝新友  刘新  蒋斌斌 《矿产勘查》2017,8(6):1044-1053
维拉斯托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有色金属成矿带,包括花岗岩型和石英脉型锡钨矿、脉状铜锌矿,其形成与深部碱长花岗岩密切相关。通过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等手段对维拉斯托碱长花岗岩、云英岩、锡石闪锌矿石英脉3种地质体中熔融、熔流以及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研究。以上3种地质体中包裹体类型由以熔融包裹体为主—以熔流包裹体为主—以气液包裹体为主渐变;熔融包裹体的固相成分以钠长石为主,少量白云母和萤石,熔流包裹体的固相成分为黄玉;由云英岩到锡石闪锌矿石英脉,均一温度降低,盐度略有降低,变化具有继承性。维拉斯托成矿流体经历了岩浆到热液的连续演化过程,晚期形成浆液过渡态流体,成矿作用始于岩浆晚期,浆液过渡态流体与锡成矿作用具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逯永卓  韩杰  付彦文  马炳春  余福承 《矿产勘查》2019,10(12):2919-2924
本文综合野外最新地质资料及室内研究进展,对柴北缘地区首次发现的产于中酸性岩体中的以石英脉型矿石为主的三角顶金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分东、西两个矿区分别对受控于花岗闪长岩体中张剪节理裂隙控制的石英脉型矿化体和受北西向构造蚀变带控制的硅化糜棱岩型矿化体矿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种矿石类型的异同点。结合区域成矿事件,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初步认为该矿床为受多期成矿作用影响的造山型金矿床叠加岩浆热液型矿床,提出了区内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牧牛钨矿的形成受断裂构造和北西向韧性剪切带控制,空间上表现为北西张开南东收敛。在牧牛钨矿区内先后发现了5条含矿石英脉,对其中的Ⅰ号和Ⅱ号含矿石英脉进行地质特征研究,发现Ⅰ号与Ⅱ号含矿石英脉都赋存于里尔峪组地层中,同受北西断裂构造控制,围岩蚀变与矿石类型具有一致性,认为 Ⅰ号与Ⅱ号含矿石英脉形成于同一成矿期。对区内的花岗岩和矿体进行稀土元素分析,发现角闪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与Ⅰ号和Ⅱ号矿体的形成有关。通过对含钨石英脉包体测温,其成矿温度为275~425℃,得出该矿床为中—高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
李宁  朱聪  欧阳燕 《云南建材》2014,(9):329-331
本文主要讲述了剪切石英脉带蚀变岩型金矿在赣东北地区分布情况,以金村金矿田赖家矿区为例,阐述了该矿区剪切石英脉带蚀变岩型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并为该矿区矿床、矿体及富矿包定位,得出赣东北剪切石英脉带蚀变岩型金矿基本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0.
广东始兴地区矿床类型及成矿系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 《广东建材》2010,26(6):18-20
广东始兴地区矿种繁多、矿产丰富,但矿床成因类型复杂。以经济价值最大的钨矿为例,就有气化-高温热液(细脉浸染)型矿床、高温及高-中温热液型矿床(石英单脉和石英细脉带型)、破碎带蚀变岩-石英脉复合型、矽卡岩型和砂钨矿床等成因类型。这些成因类型,为我们区域找矿和矿产预测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银定  陈海云 《矿产勘查》2022,13(10):1455-1462
甘肃北山奇石岭钨矿床大地构造部位处于敦煌地块之敦煌基底杂岩隆起和柳园裂谷结合部位,钨矿体产出于华里西晚期石英闪长岩与长城系铅炉子沟群内接触带中,成因类型为与中酸性岩浆岩有关的中高温热液矿床,接触带构造为直接的控矿构造。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初步认为该地区与中酸性岩浆岩有关的钨矿床的找矿标志为:规模较小的华力西晚期中酸性岩浆岩、钨地球化学异常、钨重砂异常、岩体内接触带、岩石蚀变标志(硅化、磁铁矿化、赤铁矿化、褐铁矿化及阳起石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对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的研究对于推动甘肃北山地区钨的找矿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安徽东源钨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源钨钼矿床是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32地质队在东源地区找到的大型钨钼矿床,也是安徽省目前探明的规模最大的斑岩型钨矿床.其矿床类型为斑岩型白钨矿,矿体主要产于东源岩体顶部或浅部的强蚀变带中;在东源岩体的接触带及东源岩体深部还发现有热液充填型辉钼矿体;在东源岩体北东部的蚀变辉绿岩中则发现有热液改造型白钨矿.文章着重从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和主要控矿因素等方面阐述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3.
小草坝白钨矿床是近年新发现的大型层控型白钨矿床,位于上扬子西缘成矿带,但该带中钨矿床较少,该矿床的研究将为区域上钨矿床的新发现提供有益的借鉴。通过对矿区钻孔、填图、分析测试等数据的综合研究,发现矿床产于岩体外接触带的透辉长英质角岩带内,矿体产状与地层基本一致,主矿体与花岗岩体不是直接接触,具明显的层控特征。初步认为,小草坝钨矿床是在中-上三叠统侏倭组具有较高的初始钨丰度的基础上,后经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叠加改造作用下成矿的,其成因属于沉积-改造型层控白钨矿床。  相似文献   

14.
花山洞钨矿床位于下扬子成矿亚区江南中部钨锡铜金金属成矿带九岭中段。通过对区内隐爆角砾岩岩相学研究,将其划分为中心带、过渡带、边缘带和外接触带。通过对钨矿赋存状态的分析研究,发现钨矿体严格受隐爆角砾岩筒构造控制,一般多赋存于中心带及过渡带中。岩筒外接触变质带较窄,热接触变质程度低,仅具弱角岩化;岩筒内矿化蚀变主要为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硅化、云英岩化、钾长石化,其中钾长石化、碳酸盐化及云英岩化与成矿关系密切。研究表明,作为该区初始矿源层的双桥山群各岩性中W元素含量较高,岩浆的重熔作用使成矿物质进一步富集,并经隐爆作用运移沉淀,最终形成了该区隐爆角砾岩型钨矿体。  相似文献   

15.
隋延辉 《矿产勘查》2018,9(1):165-172
塔吉克斯坦吉劳钨金矿床作为中亚典型的网脉型钨金矿床实例,文章系统描述了其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成矿地质条件,从矿床成矿系列角度,对其深入研究并建立综合找矿模型。吉劳含金的夕卡岩型钨矿与含钨的网脉型金矿属于同一成矿系列,是相同成矿作用在不同的时间域和空间域演化的结果。总结矿床发现与开发经验,有助于矿床理论研究与指导"危机"矿山深边部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6.
龙明周  颜小东  李伟 《矿产勘查》2021,12(2):247-256
罗维钨多金属矿位于西大明山成矿带的东端。矿床产于寒武系碎屑岩矽卡岩化蚀变带中,初步圈定两条钨多金属矿带,圈定41个矿体。矿体总体为EW走向,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厚度、品位较稳定,规模较大。矿石类型以矽卡岩型矿石为主,少量石英脉型矿石。矿石中的主要金属矿物有白钨矿、闪锌矿、铁闪锌矿、磁黄铁矿及辉铋矿等。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蚀变为矽卡岩化与磁黄铁矿化。本文在分析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总结了矿床成矿要素及找矿标志,建立了矿床的成矿模式,初步认为该矿床为受一定的层位、岩性、构造及岩浆岩控制的矽卡岩型矿床,对矿区下一步找矿工作及在西大明山地区寻找该类型的矿床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甲乌拉银多金属矿田是由甲乌拉和查干布拉根两个银多金属矿床组成,为近年来发现和探明的一个大型次火山热液脉状银多金属矿床,部分区段已见铜的工业矿体,本文着重从已知主要矿带(2号矿带)的主金属元素组合分带入手,对该区的找铜前景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认为找到中型规模的铜矿床是很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8.
陈文辉  刘铁生  刘浩  李惠纯  杨斌  周鑫 《矿产勘查》2021,12(10):2060-2068
木瓜园斑岩型钨矿位于洞庭湖拗陷区与雪峰隆起区结合处,处于安化-浏阳东西向构造带钨、锑、金矿带中段。钨矿体呈似层状产于三仙坝花岗斑岩体中,该岩体受北西西向F2断裂控制。钨矿石类型为细脉浸染状花岗斑岩型,硅化和硫化物化与成矿关系密切。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三仙坝花岗斑岩体;成矿物质主要为壳幔混合来源。花岗斑岩中的石英细脉、粗大的石英斑晶颗粒、硅化都为矿床的找矿标志。三仙坝钨矿体向北西侧伏方向、北西西向F2断裂及两侧多斑花岗斑岩都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