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提高情感识别的正确率,针对单模情感特征及传统特征融合方法识别低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核典型相关分析算法(KCCA)的多特征(multi-features)融合情感识别方法(MF-KCCA)。分别提取语音韵律特征和分数阶傅里叶域表情特征,利用两种特征互补性,采用KCCA将它们进行融合,降低特征向量的维数,利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情感分类和识别。采用加拿大瑞尔森大学数据库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MF-KCCA有效提高了语音情感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2.
煤矿井下险情时有发生,为险情下方便救援,需要监控各区域人员签到,准确掌握人员身份及分布情况。在煤矿井下由于光线不足、黑尘干扰等原因,影响人员的识别和管理。传统的识别由于单独依赖人脸识别来辨别井下人员数量和身份,易受到矿井下恶劣的环境影响而导致出现无法识别和识别效率低等问题,所以可靠程度较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CCA算法的人脸特征和虹膜特征融合的煤矿井下人员签到识别方法。首先提取出人脸特征和虹膜特征,然后采用KCCA算法对采集到的人脸特征和虹膜特征进行融合,去除图片中无效的信息,降低算法复杂度,最后利用TAN分类完成人员认证,准确识别人员身份。实验表明,该算法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身份识别的准确度,增强了工作人员的安全监控。  相似文献   

3.
针对SURF对图像局部特征具有极好的描述能力,但对于全局特征描述能力不强的缺点,提出将SURF和全局颜色特征相融合的图像分类算法,提取图像的SURF特征向量集,并利用随机直方图算法将该向量集进行数据归约成单一高维特征向量;提取图像HSV颜色直方图;分别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对这两种特征进行分类;将两个分类结果进行高层特征融合得到最终分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显著提高了图像分类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当前经典的图像分类算法大多是基于RGB图像或灰度图像,并没有很好地利用物体或场景的深度信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GB-D融合特征的图像分类方法。首先,分别提取RGB图像dense SIFT局部特征与深度图Gist全局特征,然后将得到的两种图像特征进行特征融合;其次,使用改进K-means算法对融合特征建立视觉词典,克服了传统K-means算法过度依赖初始点选择的问题,并在图像表示阶段引入LLC稀疏编码对融合特征与其对应的视觉词典进行稀疏编码;最后,利用线性SVM进行图像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有效地提高图像分类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加强金属断口图像特征的鉴别能力,提高断口图像的识别率,提出基于全局与局部纹理特征的多特征融合算法.首先利用Trace变换提取图像全局纹理特征,局部二值模式提取图像局部纹理特征.然后采用动态加权鉴别能量分析对2种特征进行优选和自适应加权融合.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识别.在金属断口图像库上实验表明,文中方法识别率较高,在其它的纹理数据库上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特征提取方法及其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宗礼  曹洁  郝元宏 《计算机应用》2009,29(4):1032-1035
核典型相关分析(KCCA)是一种有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非线性特征。然而随着训练样本数目的增加,标准的KCCA方法的计算复杂度会随之增加。针对此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的KCCA方法:首先用几何特征选择方法选择一个训练样本子集并将其映射到再生核希尔伯特空间(RKHS),然后设计了一种提升特征提取效率的算法,该算法按照对特征分类贡献的大小巧妙地选取样本的特征值,进而求出其相应的特征向量,最后将改进的KCCA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SVDD)多分类器相结合用于分类识别。在ORL人脸图像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相对传统的KCCA方法,在不影响识别率的情况下提高了人脸识别速度,减小了系统存储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人脸表情识别过程中特征分类的计算量,采用了一种基于特征融合降维的表情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对表情图像进行预处理,再利用Gabor小波多尺度多方向的特性对图像进行滤波,针对同一尺度下8个不同方向的几幅特征图像,对其中特征值最大的图像编码作为新特征图像的像素值,此时特征图像的维数降为原来的1/8。最后利用统计直方图对融合后的特征图像进行分块特征统计,将统计信息作为最终的特征信息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人脸表情识别率的前提下减少了特征图像的计算量,提高了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人脸识别领域,提取人脸特征和降低维数是人脸识别的关键。传统的基于小波变换的人脸识别算法仅在小波分解的低频分量上提取用于分类的图像特征,造成了高频分量中部分对识别有利信息的丢失。为了更有效地提取人脸图像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特征加权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首先通过小波变换对人脸图像进行降维处理,然后对4个小波子图分别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提取特征,并把这4部分特征加权融合,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分类识别。在ORL人脸库上进行实验验证,识别准确率可达到97.5%,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提高人脸识别能力,与传统识别算法相比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识别速度。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融合局部gabor相位特征和全局本征脸特征进行人脸识别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多个分类器的集成,首先利用gabor滤波良好的空间位置与方向选择特性,用gabor滤波器对图像进行滤波,采用局部XOR算子提取滤波图像的局部gabor相位特征,通过Fisher判别式对每个频率和方向下的相位特征进行降维,融合各个频率和方向下的分类概率,得出局部特征分类信息;然后利用本征判别式方法,得出人脸图像的全局分类信息;最后融合局部和全局分类信息进行识别.通过在三个人脸库中的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很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0.
由于图像纹理特征具有复杂且没有规律的特点,单一的纹理特征提取算法不能充分地描述图像纹理。因此,提出基于NSCT的高低频子带的CS-LBP和Tamura融合特征的纹理分类方法。此外,对CS-LBP算法进行了优化,得到DCS-LEBP,在提取了图像局部边缘特征信息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低频信息,提高了算法的抗噪性和特征提取的全面性。融合的纹理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取多尺度、多方向的纹理特征,提高了分类精度,并且优化的DCS-LEBP算法比原算法性能更加优秀。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光照、表情、遮挡物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整体和局部特征的人脸识别算法。首先,通过KPCA提取人脸的全局特征;然后,采用简单的图像划分方法将人脸划分成均匀小块,并用KPCA方法分别提取各块特征;最后,基于D-S证据理论的原理对整体与局部特征进行决策级融合得出最终识别结果。实验表明,该算法适应性强,识别率高。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一种基于核函数的典型相关分析的特征融合算法。首先,利用核函数将图像矩阵映射到核空间,再抽取同一模式的两组特征向量,在两组特征向量之间建立描述它们的相关性的判据准则函数;然后依此准则函数抽取两组典型投影矢量集;最后通过给定的特征融合策略抽取组合的典型相关特征以用于分类识别。该算法将两组特征向量之间的相关性特征作为有效鉴别信息,既可以很好地融合信息,又可以有效地去除特征之间的信息冗余,并且避免了对映射后的数据矩阵进行分解,从而简化了数据运算。在AR、PIE、ORL、Yale人脸数据库及UCI手写体数字库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行人重识别是指从一堆候选图片中找到与目标最相似的行人图片,本质上是一个图像检索的子问题。为了进一步增强网络提取关键特征的能力以及抑制噪声的干扰,通过对基于注意力机制和局部特征的行人重识别算法的研究,提出了结合注意力与局部特征融合的行人重识别算法。该算法将ResNeSt-50作为骨干网络,联合软注意力与非局部注意力机制,采用双流结构分别提取行人细粒度全局特征和细粒度局部特征,通过关注不同特征之间共享的空间域信息以及同一特征不同水平区域的潜在语义相关性,创建了空间感知特征融合模块(spatial-aware feature fusion module)以及跨区域特征融合模块(cross-region feature fusion module)。在Market-1501、DukeMTMC-reID以及CUHK03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网络的检索能力,同时与现有算法进行比较,凸显出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组合特征和PSO-BP(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ckpropagation)算法的数字识别方法,将网格特征、投影特征和欧拉数表示的结构特征按照不同的特征权重系数构成数字图像的组合特征向量,利用PSO-BP神经网络进行识别,充分发挥了粒子群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和BP算法的局部搜索优势.实验表明,该方法识别率高、网络收敛速度快、精度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局部特征的目标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曹健  王武军  韩飞  刘玉树 《计算机工程》2010,36(10):203-205
针对基于全局特征的目标识别技术存在的不足,介绍基于局部特征的目标识别技术。研究局部特征的特点和优势,阐述点、线、面3种类型的局部特征的研究现状和主流算法,探讨算法所面临的难点问题,并对基于局部特征的目标识别问题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针对静态手势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局部形状与全局轮廓的隐马尔科夫模型(HMM)静态手势识别算法。该算法提取局部形状熵特征与上层轮廓特征分别作为训练数据训练每类手势的HMM参数。测试时,先凭借局部形状熵特征得出初步识别结果,然后根据初步识别结果的模糊性,附加与局部特征互补的上层轮廓特征进行再识别,得出最终识别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形状差异占主导地位的手势库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将静态手势的空间序列模拟成时间序列使得静态手势识别具有空间尺度不变性;同时该算法合理控制特征维数,一定程度上弱化了HMM训练时间长的弊端,加快了识别的速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预处理算法存在的缺陷及单一人脸特征在识别中的局限性,本文在基于双眼独立动态阈值的人脸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全局特征PCA、2DPCA与局部特征LBP、Gabor,分析对比这几种特征的识别效果及适用情况;根据对这几种特征的研究分析,采用特征融合的方式对PCA和LBP特征进行融合;实验结果验证了在ORL库和ESSEX库上采用决策级融合的识别率优于特征级融合及单一特征的识别率。   相似文献   

18.
有效识别各种鸟类目标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针对不同种类鸟类之间差别细微、识别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语义信息跨层特征融合的细粒度鸟类识别模型。该模型由区域定位网络、特征提取网络和一种跨层特征融合网络(Cross-layer Feature Fusion Network,CFF-Net)组成。区域定位网络在没有局部语义标注的情况下,自动定位出局部有效信息区域;特征提取网络提取局部区域图像特征和全局图像特征;CFF-Net对多个局部和全局特征进行融合,提高最终分类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在Caltech-UCSD Birds200-2011(CUB200-2011)鸟类公共数据集上,取得了87.8%的分类准确率,高于目前主流的细粒度鸟类识别算法,表现出优异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