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然通风热舒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发挥自然通风的潜力,在分析国内外对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我国自然通风建筑的热舒适性评价模型,模型综合了考虑人的主动适应性及风速对温度和湿度的补偿作用,并以成都某高校教学楼为例来说明该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今后自然通风(或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建筑的设计,运行管理及现有建筑的评价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复合墙体内空气与水两种流体域的流动传热状况,借助于Fluent软件,分别研究了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状态下该模块墙体的热工性能.结果表明:与常规的建筑墙体相比,利用水的蒸发冷却对外墙内表面进行降温的复合通风外墙结构具有很好的隔热效果.蒸发冷却式通风外墙只能采用水层位于通风空气层内侧的结构形式.通过提高空气入口速度,可以达到更好的隔热效果.而通风机的安装位置和送风方向的选择相对自由.水层厚度与空气层厚度对墙体稳态热工性能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建筑中的自然通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自然通风的基本原理以及自然通风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引用实例分析了自然通风研究中的几种方法,突出了其环保节能特性。从自然通风的通风方式、气流组织形式等方面提出了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自然下部通风、自然层状通风、自然顶部通风3种自然通风方式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研究,以获取3种自然通风方式中室内热舒适性,寻求各自然通风方式适用范围.研究结果显示,3种自然通风方式中人体头部与脚踝之间垂直温差均小于5℃,满足人体热舒适对垂直温差的要求.自然下部通风、自然顶部通风在人体呼吸区高度上气流速度分布比较均匀,除进风口以及出风口附近区域其他区域气流速度均小于引起人体不舒适的最低气流速度0.25m/s,基本满足人体热舒适对吹风感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室内不同功能选择合理的自然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现场对比实验和相似模型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下行通风时沼气涌出和分布的规律、降尘和降温的效果与机理、发生外因火灾时风流的逆转规律以及能够抑制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原因,并全面分析了下行通风的优缺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下行通风的合理使用条件,得出了下行通风时断面最高沼气浓度比上行通风低、沼气层长度比上行通风短、吹散沼气层所需风速也比上行通风小,而且倾角愈大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愈大的重要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采面使用下行道风后,煤尘浓度可降低20~60%,倾角愈大,降尘效果愈好;在相同火势的情况下下行通风本侧风路比上行通风旁侧风路风流发生逆转时所需的温度低、时间短;下行通风能有效地降低采面温度1~5℃,工作面愈长、走向长度愈长、倾角愈大、原岩温度梯度愈大、机械化程度愈高,其降温的效果也愈好。建议修改《煤矿安全规程》时,取消对下行通风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Hard coal mines are required to constantly ventilate mine workings to ensure that the air composition is at a certain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level that is comfortable for underground mine workers, especially in deep deposits. All underground workings, which are part of the mine ventilation network, should be ventilated in a way that allows maintaining proper oxygen concentration not lower than 19%(by volume), and limits concentration of gases in the air such as methane, carbon monoxide or carbon dioxide.The air flow in the mine ventilation network may be disturbed due to the natural convergence(deformation) and lead to change in its original cross-section. Reducing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mining excavation causes local resistances in the air flow and changes in aerodynamic potentials, which leads to emergency states in the mine ventilation network.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influence of gateroad convergence on the ventilation process of a selected part of the mine ventilation network. The gateroad convergence was modelled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PHASE 2.The influence of changes in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gateroad on the ventilation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oftware Ansys-Fluent.  相似文献   

7.
在水洞中对通气空泡发展过程及其对水动力影响开展了系列实验研究,发现通气空泡发展经过局部空泡和超空泡两个阶段,回注射流在局部空泡和超空泡阶段的表现形式不同,对空泡形态的影响也不同,根据空泡形态的显著变化可以得到局部空泡过渡到超空泡的转变判据.空泡数和模型阻力在局部空泡阶段随通气率的增加而减小;在过渡阶段随通气率的微小增加而迅速减小;在超空泡阶段随通气率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通气空泡形态不稳定主要表现为空泡振荡和界面波动,此外空泡形态不稳定还会导致模型动力不稳定.文章对于超空泡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内蒙古包头市住宅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现状和人体热适应状况,从影响人体热舒适的主要因素入手,采用客观热环境参数测试结合现场主观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到了361个有效样本,通过分析得出包头自然通风住宅夏季室内舒适温度区间为23.8℃~26.9℃,居民夏季中性温度为24.9℃,期望温度为24.6℃.并结合其他研究成果,分析了严寒地区城市居民夏季的热适应状况.本文研究成果为今后严寒地区自然通风建筑的热环境设计与评价提供参考,并为热适应实地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首先解释了自然通风和强化室内通风。接着介绍了强化室内通风的主要结构形式,包括太阳能强化室内通风(太阳能通风墙、太阳能烟囱、太阳墙、太阳能通风屋顶、太阳能蓄能通风)、多元通风和通过改良设计强化室内通风,并对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最后指出目前强化室内通风在研究应用的一些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夜间通风是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的有效方式,目前已经有很多关于夜间通风用于办公建筑的研究,然而关于夜间通风在居住建筑中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墙体的蓄热作用,夜间通风不仅能改善夜晚通风时段的室内热环境,而且可以改善白天非通风时段的室内热环境,但是对这两个时段的室内热环境的改善潜力是不一样的,将按照通风时间的不同,将一天分为“通风时段”和“非通风时段”,通过TRNSYS软件建立了居住建筑自然通风的模型,分别研究夜间通风对这两个时段室内热环境的改善潜力,重点考虑了围护结构参数、换气次数、通风时间以及墙体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水下通气空泡航行体结构模态及冲击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航行体水下通气空泡简化为空气弹簧,并基于结构水下附加质量与空气弹簧作用原理,推导了水下通气空泡航行体在局部通气空泡包裹下的流固耦合振动方程.基于该振动方程,对通气空泡航行体在不同空泡长度包裹下的模态频率以及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进行了分析,并将结果与将通气空泡简化为真空情况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的模态频率随通气空泡长度的增大而波动增大;通气空泡刚度对结构模态频率的影响随模态阶数的增大而减小;在冲击载荷作用下,通气空泡长度越大,响应幅值越小、响应频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在公路隧道自然通风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通风系统的理论模型,表明热力学不可逆过程和动力学可逆过程共同决定了自然通风系统的发展,而其发展方向是由熵平衡方程所决定的。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借助Lyapounov稳定性理论建立系统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判据。而二者的组合判据综合考虑了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该组合判据发现,气体参数和非气体参数扰动影响关联,并且宏观参数扰动与具体宏观过程的相互作用是决定公路隧道自然通风系统稳定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非流线型航行体超空泡减阻的实验分析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某水下航行体模型,在水洞内进行了自然状态和通气产生超空泡状态下的阻力试验,并用FLUENT6.0进行了数值模拟,依据比较结果分析和处理了实验数据,得到了自然和通气状态下非流线型水下航行体的阻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非流线型航行体的阻力比流线型的大3倍多,但通气形成超空泡后可以大大降低航行体的阻力,并使减阻效果超过流线型航行体,从而达到更高的航速.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实例介绍自然通风与自然冷源在坑道式人防工程通风降湿系统中的应用、节能效果及推广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气超空泡临界通气率的水洞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通气超空泡所需的通气量是设计试验的一个重要参数,适当的通气量才能形成形态可控且减阻的理想超空泡.表征通气量的无量纲参数是通气率,形成超空泡的最小通气率称为临界通气率.在可连续通气水洞中对航行体缩比模型进行了通气超空泡试验,通过改变水洞工作段的来流速度和压力、模型比例和空化器等因素,获得了一系列不同形态的通气超空泡,分析了影响通气超空泡临界通气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Since most people spend 80%—90% of their time indoor[1], indoor environment is very im-portant to human health. For a long time, indoor environment is mainly described by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he main target of air-conditioning system is to provide proper indoo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With the wide adoption of air-conditioning system in the building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 large amount of the so-called energy-saving building, some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evaluation of indoor envir…  相似文献   

17.
通气超空泡洞壁影响及其比尺效应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RANS方程,采用分相流模型和SST湍流模型,考虑了水-气两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重力效应,对通气超空泡的洞壁影响及其比尺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了不同湍流模型对通气率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复现了通气超空泡在不同通气率条件下的发展过程,比较了水洞中不同模型比例和无界流场中在空泡形态和阻力上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小比例模型在空...  相似文献   

18.
A numerical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natural ventilation in a rectangular enclosure with two symmetrical opening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natural ventilation efficiency, a fin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enclosure.Steady-state heat transfer by laminar natural ventilation in a partially divided rectangular enclosure was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ly solving equations of mass, momentum and energy. Streamlines and isotherms were produced and heat transfer rate were calculated. A parametric study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Rayleigh number (1 × 103 - 1 × 106) , dimensionless length (0 - 0.7) and position values (-0. 7 - 0. 7). It is found that the Nusselt number is an increasing function of Rayleigh number. By comparing with no-fin case, it is concluded that fin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natural ventilation in the enclosur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探讨独立通风笼(IVC)环境指标检测方法,为今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提供参考。方法:依据GB14925-2001《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对IVC内环境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与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相比,换气次数和动物照度过高,其它指标均可达到要求。结论:IVC笼具由于自身特点,环境指标及检测方法不能完全照搬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风压作用下民用建筑的自然通风能力和不同高度建筑对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风速、不同高度条件下建筑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能力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方法的正确性.结果得到单体建筑风压差系数分布规律,其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外部条件最好之处为建筑高度的4/5处.建筑迎风面中部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效果好于建筑物两侧.风压差系数对风速变化不敏感.不同建筑高度风压差系数分布规律相似.结论本数值方法能够正确地反映建筑表面的风压分布;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效果随单体建筑高度增高而增大,随风速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