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瑜  梁波  杨志芳 《水利水电快报》2004,25(21):13-16,24
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供电系统的设计方案。根据总干渠沿线电力系统的调研资料.应用可靠性原理对供电系统将采用的方案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分析涉及电源的可靠性、供电网络接线的可靠性及运行与调度对可靠性的影响等。提出了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供电系统的总体看法和意见.从更广阔的角度论证南水北调供电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个跨省市、线路长、建筑物型式多样、结构复杂的特大型调水工程,其初步设计工作如何管理,从而实现对质量、进度、投资的有效控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对设计单元划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经费管理等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形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的初步设计组织管理方案。该方案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中得到运用,并在运用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案是适应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初步设计管理的,从而进一步论证了该组织管理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黄羑段线路长、规模大、建筑物种类和数量多,用电及受控的建筑物亦多,对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均要求很高。文章介绍了35kV专网供电线路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黄羑段的应用,阐述了35kV专网供电线路在黄羑段应用的物理及电气特性,指出了35kV专网供电线路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黄羑段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有天津干渠长距离自流方式输水,沿线用电负荷均较小,但数量多、分解的特点,阐述了在初步设计中如何合理地确定中心开关站的位置和数量、电源的引接以有解决专网运行时的无功补偿及中性点消孤线圈的装设等重要技术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为长距离自流输水供电设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刘伟  黄戡  陶锋 《水利水电快报》2023,(3):63-65+71
为提高碾盘山水电站的厂用电供电系统可靠性,针对枢纽工程贯流机组自用电负荷大,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分析厂用电系统设计原则,计算厂用电最大负荷,总结出碾盘山水电站厂用电系统接线与运行方式:以10 kV和0.4 kV两级电压供电,采用机组自用电和全厂公用电混合的供电形式,厂用电母线采用0.4 kV分段环形接线,母线之间基于PLC实现备自投功能。实践证明,碾盘山电站的厂用电系统设计合理可行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序号项目名称审查时间办理情况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釜山隧洞初步设计复审11月8- 10 国家发改委2 0 0 4年3月批复初设概算投资,现正在办理初设批文。2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唐河倒虹吸初步设计复审11月16 - 17现正在办理初设批文。3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二级坝泵站枢纽工程初步设计审查12月17- 19概算表报国家发改委待批复4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总体设计方案报告复审1月6 - 8修编报告5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骆马湖~南四湖段江苏境内工程徐州市区尾水输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复审1月9~11审查意见已报部6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可行性研究阶…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交叉是建筑物环保初步设计在中线工程环保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初步设计和技术细则的编制,得出交叉建筑环保初设的主要工作方法,设计的重点内容,设计中应注意的突出重点及深度要求,环保设计与工程其他专业设计的协调,环保投资计算和设计质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惠南庄泵站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上唯一的一座大(Ⅰ)型泵站,承担着向北京安全可靠供水的任务。惠南庄泵站采用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为了保障这些先进设备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运行,站用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是相当重要的。经过近一年的运行实践,站用电系统已经暴露出一些缺陷和不足,目前有必要对惠南庄泵站的站用电系统进行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9.
黄土状土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省段广泛分布,为查明黄土状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进行了大量勘察工作。根据勘察成果,结合建筑物的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对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的黄土状土地基选用了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该文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黄土状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地基处理方案设计及质量检测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全面开展初步设计──国家计委、水利部在石家庄召开中线前期工作会议经国家计委、水利部领导批准,国家计委农经司和水利部计划司4月下旬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联合主持召开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前期工作会议。京、津、冀、豫四省市计委和水利厅(局);水利...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岩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乡潞王坟试验段内选取代表性岩层--强风化粘土岩和泥灰岩的原状样和扰动样,通过一系列土工试验,较全面地研究了膨胀岩的物理力学特性,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岩渠坡段的设计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方健 《人民长江》2001,32(1):16-18
陶岔枢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和取水枢纽,为满足调水需要,必须将已建初期工程加高扩建。加高扩建枢纽建筑物的布置自左至右为左岸非溢流坝段、进水闸坝段、连接坝段、预留电站进水口坝段、右岸非溢流坝段,该方案较好地利用了初期工程的进水闸,预留电站进水口坝段可为适时建设电站厂房提供条件,增设坝内廊道和防渗帷幕,可提高枢纽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大型水利枢纽供水调度方式是充分发挥水库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课题,如何科学控制水库供水期消落水位、兼顾其他兴利效益并减少弃水是水库供水调度研究的关键。以丹江口水利枢纽为研究对象,结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规划设计成果和中线工程水量调度方案编制要求,以满足汉江中下游、清泉沟、南水北调中线三供水对象的供水任务需求为目标制定了丹江水利枢纽供水调度图。采用设计水文系列对所提出调度图及供水调度方式进行校核,研究结果表明:该调度图具有物理机制明确、易于操作等优点,按该调度图运行可满足丹江口各供水对象用水需求,且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过程更加均匀,研究成果可为丹江口水利枢纽供水调度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中线渠道控制计算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吴泽宇  周斌 《人民长江》2000,31(5):10-11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线路长、供水范围广,沿线分光口门多,做好总干渠的运行控制十人刀要。闸前常水位和控制容量方式是中线最合适的控制方式。根据中线工程总体设计成果,分别为这两种运行方式研制渠道控制计算模型。由用水户的分水流量和计算模型可以出渠道节制闸的最终闸门开度,供调度使用。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中线电子渠道平台建设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线路长,沿线分水口门和控制设施多,水力学及调度控制响应是工程设计与运行管理的关键。在收集、整理南水北调中线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基础地理、输水线路、控制工程及相关建筑物的综合数据库。采用自主开发的TGIS平台,集成了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一维和局部二维、三维数学模型,在该平台下,能够进行输水能力计算、水力控制响应分析,为工程设计、管理和运行调度提供了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6.
龙门东干渠二支管式倒虹吸是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的一座渠渠交叉建筑物,上部结构为钢管连续梁,通过对其下部支承结构拱桥方案、薄壁墩方案两种方案进行比选、论证,对其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根据分段渠道地面线高于或低于设计堤顶线,高于或低于设计渠底线等不同情况,确定挖方段与填方段的长度,用棱柱体及斜三棱柱体体积公式计算填挖方量。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渠道为例,采用FOR-TRAN-77编制程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常用方法算出的挖方量,更接近实际值,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工作是涉及全局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治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东线工程的成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必须加强治污工作的创新意识,以实施控制单元治污方案为基础,建立水质、总量、项目、投资、责任五位一体的新的治污机制,将节水、治污、生态环境保护与调水有机结合,通过提高排污水收费,改革治污设施运营机制,建立有效的治污体制和监督检查机制,保障东线输水干线实现清水廊道,开创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利用计算机监控技术、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合理地确定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监控方案和继电保护方案。工程总调中心设置电力调度监控主站,供电专网的每个中心开关站设置监控子站,专网的每座降压变电站设置监控终端,35kV长距离链式供电线路设置分段光纤纵差保护,并通过光纤双环网通信,构成整个工程的配网自动化和继电保护方案。同时还提出了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水资源严重短缺,在考虑南水北调中线扩能增加供水量的条件下,到2030年水资源供求缺口仍有9~14亿m~3。南水北调东线外调水源可靠、水量充足、水质达标,向北延伸具有可行性。通过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确定2030年东线北延进京工程调水规模10亿m~3。基于低碳发展理念,探索在河北省文安县新建文安洼水库(库容4.2亿m~3)将汛期不调水调节为全年连续输水进京。北京境内工程布局以优水优用、一水多用为目标,现有一环输水线路(107 km)水源为优质中线水,供城市生活为主;规划二环输水线路(140 km)水源为东线北延水,供生态环境为主。以此,促进形成一环、二环分质供水,相对独立,调度灵活,运行安全及备用可靠的工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