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尾巨桉家系木材的解剖结构及纤维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个尾巨桉家系木材的解剖结构及纤维形态学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木材属阔叶散孔材,生长轮界限不易区分,木射线异形单列。尾巨桉家系木材纤维长度值主要集中在800—1100μm之间,且在个体水平上分布范围广。从纤维长度、长宽比及壁腔比三方面来评价,尾巨桉木材纤维能满足纤维工业原料的要求,是制浆造纸和纤维板生产的良好原料。  相似文献   

2.
分别测定并比较了4种杨木在1.3 m、3.3 m、5.3 m和7.3 m树高处的化学组分、纤维形态以及制浆造纸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杨木的灰分、热水抽提物含量和1%NaOH抽提物含量在1.3 m和7.3 m树高处较高,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趋势。从1.3 m到7.3 m处,Klason木素和酸溶木素含量逐渐增加。综纤维素含量在1.3 m和5.3 m树高处较高。聚戊糖含量从树高1.3 m到7.3 m处逐渐减小。欧美杨107总木素含量轴向均值最大,为26.98%;中林2001杨最小,为25.56%。中林46杨综纤维素含量轴向均值最大,为81.82%。4种杨木的纤维长度在1.3 m和5.3 m树高处较长。纤维长宽比在5.3 m树高处最大、7.3 m处最小。纤维壁腔比在5.3 m树高处最小、7.3 m处最大。欧美杨107的纤维长度和长宽比的轴向均值最大,壁腔比最小;69杨纤维长度最短;中林2001杨的壁腔比最大。对4种杨木进行KP-AQ法制浆,成浆卡伯值在1.3 m和5.3 m树高处较低,7.3 m处最高。纸浆得率和黏度在1.3 m和5.3 m树高处较大。成纸强度性能指标在1.3 m和5.3 m树高处较大。4种杨木制浆造纸性能的优劣排序依次为欧美杨107、中林46杨、69杨和中林2001杨。  相似文献   

3.
杂交狼尾草制浆造纸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杂交狼尾草的化学成分、纤维形态及制浆造纸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的综纤维素含量为79.75%,明显高于麦草,Klason木素含量为17.72%,木素及其他化学成分均比麦草低。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均高于麦草和三倍体毛白杨,壁腔比明显低于麦草但略高于三倍体毛白杨。采用硫酸盐法制浆,其浆张裂断长为7.64km,撕裂指数为6.23mN·m2/g。采用亚铵法制浆,配入50%的国产OCC抄纸,成纸后的各项物理指标均达到了瓦楞原纸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竹柳和毛白杨、巨尾桉三种速生阔叶材的原料化学组成、纤维特性和硫酸盐法制浆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竹柳的冷水抽出物、热水抽出物和1%NaOH抽出物含量均比毛白杨和巨尾桉高,灰分和苯醇抽出物含量比毛白杨低,但比巨尾桉高;竹柳的综纤维素含量低于毛白杨和巨尾桉,但聚戊糖含量相对较高,可以推断出竹柳的纤维素含量相对较低;竹柳的木素含量也相对较低。竹柳原料和其硫酸盐浆的纤维平均长度均比毛白杨和巨尾桉小,但纤维宽度和粗度介于毛白杨和巨尾桉之间。经硫酸盐法蒸煮后,竹柳纤维粗度下降到72.9μg/m。同时,竹柳的粗浆得率为50.80%,与毛白杨基本持平;竹柳未漂硫酸盐浆的物理性能略好于毛白杨和巨尾桉。  相似文献   

5.
探究了柠条原料的纤维特性以及化机浆各制浆工艺对柠条纸浆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条原料的纤维素含量和纤维性能(长度、宽度、长宽比)都低于杨木、桉木,但仍具有应用于制浆造纸的价值。在实际制浆流程中,筛选后的纤维分散合理,纤维的形态得到改善;经过制浆处理后,柠条化机浆成品可满足厂内质量标准——白度70.10%、抗张指数27.15 N.m/g、松厚度2.46 cm^(3)/g、环压指数7.23 N.m/g。  相似文献   

6.
对6种4~14年生不同树龄的速生湿加松的化学组分、纤维形态进行了研究,并在相同蒸煮工艺条件下,对其硫酸盐法制浆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湿加松的综纤维素含量随树龄增加呈上升趋势,树龄超过10年后,其含量基本稳定在(74±3)%;木素含量则在树木生长早期略有提高,树龄超过8年后,其含量呈下降趋势;组分中苯-醇抽出物的含量在树龄超过10年后快速增加,其他组分含量变化不规律。湿加松木材的平均纤维长度为2~3 mm,长径比在58以上,且随树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树龄10年以上湿加松制备浆料卡伯值较低且黏度较高,制浆造纸经济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对6个种源28个家系粗皮桉木材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等纤维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制浆造纸适应性,为制浆造纸原料的定向培育和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家系的粗皮桉的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的差别范围较大.其中纤维长度分布在0.7728-0. 9766mm之间;纤维宽度分布在21.22-27.92μm之间;长宽比分布在31.02-45.97之间.大部分家系粗皮桉的纤维形态特征比较符合制浆造纸原料的要求.其中,6个种源中家系30、130、 5、205、233、270和161的制浆造纸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桉树是一种重要的速生阔叶木,在全球广泛种植,主要用于制浆造纸工业。对12种6年生桉树的化学成分、纤维形态,制浆造纸性能进行分析,评价它们的硫酸盐法制浆适宜性。12种桉树在抽出物(6.1%~18.9%)、木素(21.6%~30.8%)和综纤维素(55.4%~70.1%)含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化学成分方面的巨大差异导致了桉树不同的制浆得率(38.9%~49.8%)和脱木素程度(卡伯值11.6~24.2)。将这些结果与纤维形态、手抄纸性能综合考虑,蓝桉、卵叶桉、巨尾桉、柳桉、葡萄桉的硫酸盐法制浆适宜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桉树是一种重要的速生阔叶木,在全球广泛种植,主要用于制浆造纸企业。对十二种6年生桉树的化学成分、纤维形态,制浆造纸性能进行分析,评价它们的硫酸盐法制浆适宜性。十二种桉树在抽出物(6.1%~18.9%),木质素(21.6%~30.8%)和综纤维素(55.4%~70.1%)含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化学成分的巨大差异导致了桉树不同的制浆得率(38.9%~49.8%)和脱木素程度(卡伯值11.6~24.2)。将这些结果与纤维形态、手抄纸性能综合考虑,蓝桉、卵叶桉、巨尾桉、柳桉、葡萄桉的硫酸盐法制浆适宜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桉木性质对硫酸盐制浆及其应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晖 《国际造纸》2009,28(6):23-28
研究了桉木特性及其对操作效率和所制备浆料应用的影响,并指出了树种和收获时期的影响。利用具有适当高密度、抽出物和木素含量低、木素的紫丁香基与愈创木基(S/G)比值高、木聚糖和糖醛酸含量高的按木可有效地制备硫酸盐浆。含有大量木素的木材,会使木素中S/G比值较低并且很难处理,树龄显著影响木材的化学成分和形态及其在硫酸盐制浆中的行为和浆料的应用:桉木的密度、抽出物含量以及纤维粗度都随树龄的增长而增加。桉木的半纤维素主要由在糖醛酸中含量很高的木聚糖组成,它们在硫酸盐制浆时相当稳定。保留在硫酸盐浆中的木聚糖显著提高了浆料的打浆性能。虽然树龄、密度的增加会增加纤维的粗度,对打浆有负面影响,但却提高了浆料的滤水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桂树及桉木的化学组成和纤维形态,对这两种树木的蒸煮、氧漂与H单段漂白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了KP浆氧漂与H单段漂白后纸浆的浆张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桂树中木素、综纤维素含量与桉木相近;桂树的纤维长度比按木低些;桂树蒸煮时Y/K(细浆得率/高锰酸钾值)值略高于桉木;分别采用氧漂与H单段漂白后,桂树浆的白度较桉木浆差,但粘度远高于桉木浆;桂树KP浆具有与桉木KP浆相近的纸浆强度。  相似文献   

12.
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物特性、化学组成及纤维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化学组成:灰分2.92%,克拉森木素18.78%,综纤维素80.28%,戊聚糖19.34%。加拿大一枝黄花茎秆灰分比麦草低得多,与芦苇相当;热水、1%NaOH抽出物比麦草低;苯-醇抽出物与麦草相差不大;木素与麦草相当;综纤维素与杨树相当;戊聚糖含量较低。其纤维形态特征是:纤维长度0.98mm,长宽比86,纤维细胞壁厚3.03μm,壁腔16.86μm,其壁腔比0.56。研究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是一种可利用的较好的制浆造纸原料。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海州常山作为制浆材的可行性,以来自河南栾川、江苏连云港、山东泰安3个种源的海州常山为原料,分析了其化学成分、纤维形态与制浆性能。结果表明,海州常山的综纤维素平均含量为78.32%,苯-醇抽出物含量低于1.5%,纤维长度700~900 μm,制浆得率约40%,成纸强度指标(耐破指数、耐折度等)与常用的阔叶木制浆材成纸相近,其中,山东泰安种源的海州常山制浆性能综合评价较好。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种植地、不同海拔的4个桉树品系的生长量、化学成分、纤维形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4个桉树品系生长量较好,4.5年生每公顷平均蓄积量达到179.85m^3,每公顷年均生长量为59.9m^3,在桉木属制浆原料中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种植地、海拔对桉木化学成分、纤维形态有影响;对于同一品系在不同种植地,水分、密度、化学成分、纤维形态不同,在同一种植地不同海拔下抽出物、木素等几乎随着海拔增高而增高,综纤维素随着海拔增高而减少;相对而言,在4个桉木品系中,^#2品种出材率、化学成分、纤维长度分析中都处于弱势。  相似文献   

15.
以有机酸法生物质炼制过程副产物——桉木原浆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桉木原浆的化学组成、纤维形态、打浆性能和成纸性能,对桉木原浆纤维的造纸性能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阔叶木KP浆,桉木原浆中纤维素含量较高,但半纤维素含量过低,打浆时纤维易切断,打浆度上升较快,不利于纤维层间结合力的提升;桉木原浆的纤维重均长度、长宽比和纤维强度均低于阔叶木KP浆和美废浆,影响了成纸的撕裂性能。另外,桉木原浆的纤维弯曲指数和扭结比例较低,细小纤维含量较高,使得桉木原浆的抗张强度、耐破强度和环压强度较好,适宜抄造瓦楞芯纸等包装用纸,可代替美废浆用于抄造对撕裂度要求不高的纸种。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质桉木的制浆造纸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几种不同产地的实心和空心桉木的制浆造纸性能进行分析.就纤维形态而言,总体上实心材的纤维长度和宽度均大于空心材,而长宽比小于空心材.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实心材的木素含量较少,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实心材的高锰酸钾值较低,得率稍低.经过漂白和打浆后,不同产地原料间的差别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从纤维形态和木材密度方面对顺义、菏泽、廊坊3个地区22株欧美杨试样进行分析,为探讨其制浆造纸适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进行测试的22株欧美杨试样中,纤维长度分布在0.76~1.19mm之间,其中廊坊地区沙土6年生欧美杨107纤维长度最长,达到1.182mm;纤维长宽比分布在27~57之间,其中有14株欧美杨的纤维长宽比大于45,具有较高的制浆造纸研究价值;在木材基本密度方面,大部分试样的基本密度在0.3~0.4g·cm-3,密度较小。  相似文献   

18.
对竹柳的材性、纤维形态及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竹柳的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分别为0.414 g·cm-3、0.421g·cm-3;从木质部边缘到材心色度洁白,其木粉自然白度62.13%;灰分含量0.66%,木素含量20.66%,热水抽出物高于冷水抽出物,说明含有较多的可溶性多糖;纤维素含量46.80%,高于白夹竹和杨木;竹柳壁腔比小于1,其1年生竹柳纤维的长宽比小于45,5年生竹柳纤维的长宽比大于45,5年生竹柳更适合于制高得率浆。  相似文献   

19.
金秀艳 《黑龙江造纸》1995,(2):46-48,28
<正>巨桉是台湾的一种引进树种。通过更新造林研究,它已在台湾各地生长起来。现在,巨桉的栽植面积大约为4500公顷。它是一个速生树种,例如,七年生巨桉的平均树高为15m,胸径(DBH)为17cm的巨桉的树叶和细枝含有丰富的芳香油。它的木质部分适合于制做胶合板、细木工家具和用来制浆。因此,这种桉树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更新造林的新树种。 纤维尺寸测量。纤维长度和宽度用Nikon 剖面投影机测量,长宽比用这两个数据来计算。 化学组成分析根据 TAPPI标准,分析诸如灰分含量、抽提物含量、木素含量、戊聚糖和综纤维素等化学组成。 制浆条件为 1 硫酸盐法 活性碱:11,13,15,17%(以Na_2O计) 硫化度:25% 液比:4:1;蒸煮最高温度:170℃ 升温时间:90min 保温时间: 90min  相似文献   

20.
运用现代模糊数学理论和工程建模方式建立了速生材制浆适应性的综合多指标评判模型,运用此模型对八种主要速生树种制高得率浆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此方法评判结果与材性分析推测的结果基本吻合,证实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此数据处理简单、信息利用率和精度较高,权重计算较为合理。数学模型评估结果显示八种速生材制高得率浆适应性优劣次序为欧美107杨、人工杂交尾细桉、马占相思、尾巨桉、桤木、冬瓜木、天然杂交尾细桉、厚荚相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