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凹版印刷作为一种重要的印刷方式,应用范围相当广泛,特别是在国内软包装领域,凹印方式占据着主要的市场份额.自20世纪90年代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引进日本富士公司机组式凹版印刷机设计制造技术以来,我国凹印设备制造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并取得了可喜成绩.目前,国产凹印机的质量和功能已越来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家致力于民族品牌包装机械研发的民营企业,中山松德正在加快创新和研发的步伐.继2003年推出国内第一台专用于烟包和无菌包装纸盒印刷的电子轴传动凹印机,2004年推出国内第一台专用于木纹纸印刷和纸箱预印的大幅面电子轴传动凹印机之后,中山松德最近又推出了2台专用于软包装印刷的电子轴传动凹印机.至此,"松德"牌新一代电子轴传动凹印机已经涉及折叠纸盒印刷、软包装印刷和装饰印刷三大印刷领域.  相似文献   

3.
蔡成基 《印刷技术》2008,(22):38-46
凹印以印刷精美、墨色厚实、印版耐印率高著称,凹印产品涵盖出版印刷、包装印刷甚至人民币、邮票等有价票券印刷等领域。目前国内采用的凹印机以轮转印刷方式为主,单张纸印刷方式为辅,本文谈到的凹印就是指轮转凹印,笔者将详细分析其印刷特点及与常见印刷质量缺陷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枫 《今日印刷》2003,(8):65-67
近几年来,单张纸凹印机以强劲势头席卷国内包装印刷尤其是烟酒包装印刷行业。国产和进口单张纸凹印机的装机量已达到300台左右。其中北京贞亨利印刷机械有限公司装机量为150台,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89个厂家。现在在国内提起单凹机,自然而然就想到贞亨利。那么,贞亨利是如何打造单张纸凹印机品牌的?北京贞亨利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冯岩总经理以市场抓得准、抓得专,产品起点高、改进快,客户利益最大化三句话,精炼地概括了贞亨利的品牌之路。  相似文献   

5.
烟包印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全国烟包印刷企业生产设备和能力分析 烟包印刷由于产品特点即产量大、专色多、底色满,因此印刷设备多采用凹版印刷机。轮转凹版印刷机具有效率高、墨色厚实的特点,在动辄印数就达上千万枚的烟包印刷中具有显著优势。因此,早期烟包印刷主要用凹印机来印制。凹印机多数进口,品牌也是少数的几个,如博斯特(BOBST)、小森尚邦(KOMORI CHAMBON)、  相似文献   

6.
凹印是软包装普遍采用的一种印刷方式,压印机构是凹印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最终的印品质量。本文主要介绍凹印机压印机构的主要结构及特点。  相似文献   

7.
面对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印刷品,我们惊喜地看到特种印刷技下的网穴用来承载和转移油墨,所转移的油墨比平印大得多,所以凹印印品墨层厚、印品鲜艳,可再现饱和度很高的颜色和密度高达2.6的深色,因此凹印是印木纹纸最好的工艺手段。一、国内木纹纸印刷及设备的概况凹印机主要用于塑料软包装和烟包印刷。在全国,使用凹印机印软包装的比例占85%,印烟包仅占10%~13%,用凹印机印木纹纸的仅占不足1%。大量的凹印机集中在广的板材行业正在形成一个越来越大的市场。仅装饰板和木纹板的销售额每年要数十亿元,而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在广东东…  相似文献   

8.
马广省 《印刷技术》2010,(14):47-49
烟包印刷行业的现状和趋势 烟包印刷企业要做好投资工作,必须认清烟包印刷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烟包印刷以凹印为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约有200多家烟包印刷企业,其中多数都拥有凹印机,但早期的凹印机大多依赖进口,主要品牌有小森尚邦、博斯特、赛鲁迪等,这些进口设备约有70多台。  相似文献   

9.
贾春江 《印刷技术》2009,(18):52-53
凹印作为软包装印刷的主要印刷方式,在推动软包装行业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实现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是凹印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凹印工艺流程中,油墨干燥耗费的能量非常大,且安全性较低。因此,要改善凹印高能耗、生产安全性较低的问题,首先应从凹印机干燥系统入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烟包生产企业电子轴传动多色凹印机的增多,传统机械轴多色凹印机的套印控制精度差的弱点越来越突出,最终会被淘汰。但国内有一批进口的高端传统机械轴凹印机,值得作电子轴传动传动改造。本文通过对电子轴传动凹印机的电子轴系统结构、控制原理、控制特性、无间隙色组传动装置、无间隙装版方式的介绍和对电子轴传动技术在国内应用情况的考察,对传统机械轴多色凹印机的电子轴改造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