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接枝马来酸酐为相容剂,制备不同增强剂含量下的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共混合金。研究不同配比ABS接枝马来酸酐相容剂对ABS /PMMA共聚材料的力学性能等特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ABS接枝马来酸酐增容 PMMA提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相容剂含量在8%时,拉伸强度可提高到55.1MPa极值;PMMA 的加入提高 ABS 力学性能;共混物呈现较单一聚合物更优异综合性能;合金中PMMA∶ABS为20:80时,其综合力学性能处于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2.
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增容剂,共混聚丙烯(PP)与乙烯-乙烯醇(EVOH)制备可润湿性PP.用扫描电镜(SEM)、动态粘弹谱仪(DM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EVOH/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用接触角测定仪表征了共混物的可润湿性.SEM结果表明共混物呈明显两相结构,EVOH...  相似文献   

3.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聚苯乙烯(PS)/介孔分子筛M CM-41-M(含模板剂)及PP-g-M AH/PS/M CM-41(无模板剂)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以M CM-41-M和MCM-41作为增容剂,其不同的添加量对不同比例的PP-g-MAH/PS体系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介孔分子筛为1%、m(PP-g-MAH)/m(PS)为80/20时,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最佳;当w(M CM-41)为1%时,PP-g-M AH/PS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为18.28 M Pa,相比未添加介孔分子筛时提高了28.7%,并且具有更加优异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共聚PP、MAH熔融接枝共聚法制备马来酸酐接枝共聚聚丙烯(共聚PP-g-MAH),并以其为增容剂制备PA6/共聚PP合金,讨论不同增溶剂含量对合金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共聚PP-g-MAH作为增容剂,其含量在6份时,PA6/共聚PP质量比为80/20时,PA6/共聚PP合金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的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聚乳酸(PLA)与聚丙烯(PP)的相容性较差,界面相互作用较弱,导致PLA/PP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差。本文通过引入界面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以改善PLA/PP共混材料的相容性。并使用转矩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旋转流变仪及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POEg-MAH对PLA/PP共混材料界面状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POE-g-MAH改善了PLA与PP的相容性,在PLA和PP相界面处形成了微交联结构,增强了PLA与PP的界面相互作用,提高了材料力学性能。特别是在POE-g-MAH添加量为4wt%时,PLA/POE-g-MAH/PP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达到39.3%,相较于PLA/PP共混物提高了10倍。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光辐照技术制备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与马来酸酐(MAH)的接枝物(EVA-g-MAH),通过调整影响因素(单体用量、引发剂种类、辐照时间等)控制接枝率.结果表明,采用紫外光接枝法制备的EVA-g-MAH接枝率为1.14%,凝胶含量为0.8%,且表面光滑,透明度高,并且随着引发剂和单体用量的增加,接枝率呈先增大后降低趋势,与市售化学法EVA-g-MAH产品比较,其性能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马来酸酐接枝聚乳酸(PLA-gMAH)用于增容改性聚乳酸/细菌纤维素复合物.红外分析证实MAH成功地接枝于PLA主链上.当DCP质量分数为0.6%时接枝率达到最大.将制备的PLA-g-MAH添加于PLA/BC中制备复合材料.利用SEM、DSC、TGA、维卡测试仪和万能拉力试验机分别表征测试了PLA/BC/PLA-g-MAH的形貌、结晶性质、热稳定性、维卡软化点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2%的PLA-g-MAH时制备出的PLA/BC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和拉伸强度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熔融法制备热塑性聚氨酯(TPU)/不同VA 含量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共混物,并采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EVA-g-MAH)改善二者的相容性;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试仪和力学性能测试等表征所得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EVA40与TPU的界面张力更低;TPU/EVA共混物的弹性模量随着EVA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最高可达到TPU的8.5倍;TPU与VA质量分数为15%的EVA制备的共混物力学性能更好;EVA显著提高了TPU的形状固定率(Rf),而形状恢复率(Rr)略有降低;综合共混物的力学和形状记忆性能,TPU与EVA(VA质量分数为15%)的最佳配比为70:30;EVA-g-MAH提高了TPU与EVA的相容性;加入EVA-g-MAH后,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Rf明显提高,但Rr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无卤阻燃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及阻燃性能.方法选用增容物三元乙丙橡胶接枝马来酸酐(EPDM-g-MAH)、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和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加入到基体树脂中减少材料的力学性能损失;对原位反应增容方法进行改性,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丙烯酸甲酯(MMA)和马来酸酐(MAH)为单体制备原位增容阻燃材料.结果在增容物增韧条件下,增韧效果为POE>EPDM-g-MAH>POE-g-MAH;在原位增容反应中,当DCP用量为2.0 g、单体MMA为20 mL、MAH为25 g时原位反应制得材料的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15.74 MPa、断裂伸长率为134.81%、冲击强度为40.84 kJ/m2、垂直燃烧等级达到UL94V-0级.结论增容物的加入能显著提高材料的冲击性能;原位反应中引发剂和单体之间的比例对材料的力学和阻燃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出纳米碳酸钙/回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复合材料,采用偶联剂对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或加入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g-MAH),得到力学性能较好的纳米碳酸钙/回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碳酸钙含量、偶联剂、增容剂AS-g-MAH对回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新料ABS相比,回收的ABS性能有所下降.纳米碳酸钙含量为ABS质量的2%,硅烷偶联剂含量为纳米碳酸钙质量的5%,或增容剂AS-g-MAH为纳米碳酸钙质量的2%时,回收ABS的力学性能最佳.扫描电镜显示加入增容剂AS-g-MAH后,纳米碳酸钙粒子能均匀混合在回收ABS中,且粒径分布较窄,分散性好;无增容剂时有纳米碳酸钙团聚粒子出现.  相似文献   

11.
基于铕离子多元配合物分子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Eu(Ⅲ)与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三苯基氧化膦(TPPO)和对氨基苯甲酸(PABA)与三聚氯氰偶合形成的转光剂。通过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新型配合物具备荧光特性,在智能穿戴、野外救助、防紫外线、服装防伪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能便捷高效地接入各种交直流设备,将是未来配电网的发展方向之一,其运行控制策略是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基于多端直流互联结构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研究主从控制模式和下垂控制模式下的各换流站的控制策略,以及换流站交流侧故障和恢复并网过程中重要负荷的不间断供电方法。通过 Matlab/Simulink搭建多端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测试模型,结合该文提出的协调控制策略进行仿真算例分析,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高速率泥浆脉冲随钻数据传输系统中,采用了新型摆动阀脉冲器,它可以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率及更多样化的数据调制方式。针对这种新型传输系统设计并实现了多种数据调制解调方案。其中调制方案包括调幅、调相及连续调频调相三种调制方法,解调方案包含数据采集、信号预处理、匹配、均衡及解码全过程。实现了高速率随钻数据传输的调制解调功能搭建,并进行了实时解调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内浮顶储油罐特殊环境及清洗机器人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定位精度低、安全性差等缺陷,设计了一种内浮顶储油罐清洗机器人定位系统。充分考虑内浮顶储油罐复杂的内部环境,通过对已有定位技术的分析比较,确定定位方式为几何定位与图像定位相结合的定位方法,利用油罐2个人孔进行2点粗略定位,通过图像得到机器人精确定位。利用Proteus以及Keil软件按照设计的定位方案进行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并进行模拟仿真分析。与传统的定位方法相比,该定位系统有效提高了定位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鉴别古代染色织物上的靛蓝染料,针对植物靛蓝染色棉织物进行剥色及鉴别研究。首先确定了最佳剥色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萃取液中的靛蓝组分进行检测分析。研究表明:植物靛蓝染色棉织物的最佳萃取条件为≥1∶100固液比下,DMF萃取90min;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只需≥1.5mg的纱线即可测出靛蓝组分,确定为靛蓝染料。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交流电场对附壁气泡动力学行为的影响,采用基于FLUENT 软件的VOF+LS+SPP方法对余弦交流电场作用下CCl4 液体中附着在水平板上的气泡的动力学行为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利用VOF+LS+SPP方法数值模拟了直流电场作用下附壁气泡的形变过程,并与文献中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法适用于附壁气泡的动态特性研究;对比了直流电场和余弦交流电场作用下气泡的脱离时间,研究表明,直流电场作用下,电压需要接近40kV气泡才能脱离壁面;而在余弦交流电场作用下电压为20kV 时气泡就可脱离壁面;分析了在余弦交流电场作用下,不同角频率和电压对附壁气泡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压一定时,气泡的脱离时间随着角频率ω的增大而减小,但当角频率ω超过最优角频率时,气泡的脱离时间将增大;当角频率保持不变时,电压越大,气泡脱离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阐明大落差管道注水清管过程中复杂的不满流现象,结合一条大落差管道对其开展深入研究。根据大落差管道注水清管特点,从力平衡以及能量平衡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求解不满流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大落差管道注水清管过程中的不满管流动。针对管内被压缩气体与液流耦合求解的难点,提出了一种耦合计算方法。基于该计算方法对大落差管道的不满流过程进行求解,并通过分析计算结果,揭示了大落差管道注水清管过程中的不满流特性。结果表明,在计算清管所需总压力时应考虑不满流的影响,否则会造成计算结果偏小。  相似文献   

18.
使用锥形量热仪对比了分别经过硼系、氮磷系、硅系阻燃系处理的棉织物的热释放性能、烟释放性能、一氧化碳释放性能。结果表明,与纯棉相比,含硼和含氮磷阻燃棉织物热释放速率峰值都有所下降,而烟释放速率峰值和每单位质量织物的CO产量都有所上升,含硅阻燃棉织物综合性能最好,热释放速率峰值从238. 1 k W/m2下降至114. 2 k W/m2,烟释放速率峰值从3. 156×10-2m2/s下降至1. 727×10-2m2/s,每单位质量织物的CO产量从5. 6×10-2g/g上升到9. 8×10-2g/g。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完成燃气管道修复工程中对内衬软管的切割工作,设计一种应用于非开挖翻转内衬修复技术的管道切割机器人。通过UG 软件设计管道切割机器人的整体三维模型,并建立该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运用ADAMS仿真软件对该机器人进行运动仿真,验证管道切割机器人在实际管道内部运动过程的稳定性。首先分析管道切割机器人每个电机输出力矩曲线图的变化特性,成功验证管道切割机器人的运动姿态满足稳定性要求;然后分析该机器人每个电机质心的位移、速度曲线图的变化特性,成功验证管道切割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满足稳定性要求。仿真结果表明,该管道切割机器人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运动安全稳定、动作快速的特点,为非开挖翻转内衬修复技术提供了一种节约成本与工期的优良设备。  相似文献   

20.
为了优化步进电机的控制方式,对其加减速曲线的控制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步进电机的匀加速运动以及变加速运动在升降频曲线中存在的不足,应用STM32提出了一种能够保证步进电机在升降频阶段稳定工作的算法,与典型的匀加减速曲线算法、指数型加减速曲线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分析,最后结合实际应用对该算法进行了优化。仿真以及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本文中拟合的Sigmoid函数,其占用少量的内存空间,可以根据当前情况进行调整,加减速的灵活性强。该方法具有与Sigmoid函数平滑性相关的功能,应用简单,易于后期的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