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选用6种不同成分比的竹浆/丝光羊毛混纺织物,毛/竹比例为30/70、40/60、50/50、54/46、60/40、70/30。对其进行成分比与热湿舒适性关系探究,最终得到织物最优成分比。分别对织物进行了透气性、透湿性和热阻测试,结果表明:丝光羊毛含量越多,织物的透气性越差,透湿性和导热性呈增加趋势。通过综合评估得出,当丝光羊毛含量在45%~50%时,该混纺织物具有最优的热湿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灰色聚类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认识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对轻薄型大豆蛋白纤维织物及类似风格的棉、毛、丝织物的导热性、保暖性、冷感性、透湿性、输水性、润湿性及透气性进行了测试,利用灰色聚类分析对4种纤维织物的热湿传递性能做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高湿环境下,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热湿舒适性次于蚕丝织物,优于棉、毛织物;在低温环境下,大豆蛋白纤维织物与棉织物的热湿舒适性相当,均低于羊毛织物,蚕丝织物最差。  相似文献   

3.
将蓄热调温纤维与羊绒混纺制备出一种智能调温羊绒纱,并织制了双层和单层紧密纺混纺纱与环锭纺混纺纱针织物,采用KES风格仪对混纺针织物的风格进行评价;并通过测试织物的透气、透湿性,评价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使用DSC测试混纺织物的熔融温度与吸热焓值、结晶温度与放热焓值,以及平板式保暖仪测试织物的保暖性,评价混纺织物的调温功能。结果表明:双层织物调温性能比单层织物的调温性能好,紧密纺混纺纱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比环锭纺混纺纱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红外光谱与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粘胶基蓄热调温纤维与柔丝蛋白纤维的化学结构和结晶结构,并与普通粘胶纤维进行了对比.将2种纤维与羊绒纤维混纺,通过改变3种纤维在混纺织物中的含量,分别设计了A、B 2个系列的混纺织物,测试了混纺织物的保暖性、透气性、透湿性及抗紫外性能,并分析了3种纤维及其在混纺织物中含量对织物热舒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蓄热调温纤维与柔丝蛋白纤维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并与普通粘胶纤维相似,但结晶度有所不同;混纺织物中蓄热调温纤维与柔丝蛋白纤维的质量分数均达到30%时,混纺织物具有调温与防紫外功能;当混纺织物中蓄热调温/柔丝蛋白/羊绒3种纤维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40%、20%时,混纺织物的综合热舒适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阻燃纤维与棉混纺针织物的力学性能、舒适性能和燃烧性能.选用阻燃黏胶、阻燃腈纶和棉纤维,分别织制了3种不同混纺比的针织物,测试分析了织物的顶破、耐磨、保温、透气、透湿、导湿、吸放湿和燃烧性能.结果表明,纤维含量对织物顶破性能和透气性能的影响不大,棉纤维含量的增加使织物的耐磨性、保温性、透湿性、导湿性和阻燃性下降,吸放湿回潮率升高.因此,混纺比对阻燃黏胶/阻燃腈纶/棉混纺针织物主要性能的影响显著,可根据产品的用途选择适当的产品类型.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采用各种不同实验仪器对5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保暖性能,透湿性能,导热性能,冷暖感,透气性能,浸润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豆蛋白纤维含量的增加,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导热系数逐渐增加,保温性逐渐下降,接触凉爽感越来越好。随着大豆蛋白纤维含量的增加,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透气性变差,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导水性能随着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鞋材用涤纶经编间隔织物的热湿舒适性变化规律,选取 8 种鞋材用涤纶经编间隔织物作为样 本,测试织物的透气性、芯吸高度、透湿量和保温性四项指标,分析其变化规律,并基于回归分析,建立了鞋 材用涤纶经编间隔织物热湿舒适性各项指标的回归方程,最后,采用直接加权法建立综合性能评价函数,对织 物热湿舒适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经编间隔织物总密度和体积密度的提高,织物透气性、芯吸高度和透 湿性均降低,而保温性提高;试样 5 的热湿舒适综合性能最好,即总密度为 246 线圈数/cm2,厚度为 1.64 mm, 克重为 203.2 g/m2。  相似文献   

8.
对以运动材料为主的20种织物的热、湿性能指标进行了主观实验.比较了20种织物各项单独热湿传递指标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了引起差异的原因.分别从静态条件和大量运动条件下对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每一类织物热湿舒适性的具体特点和同类织物之间热湿舒适性的相对优劣顺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紧身跑步服针织面料的热湿舒适性,选择Cleancool纤维、Coolmax纤维、咖啡碳纤维等新型纤维和纱线,设计开发出5种基本织物组织、35款纬编针织面料,并对面料的透湿性、导湿性、吸水性、接触冷暖感等热湿舒适性进行测试与分析.基于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运用模糊综合法对面料的热湿舒适性能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吸湿速干涤纶纤维和咖啡碳纤维作为面纱时,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速干性;平针组织、网眼组织织成的,以咖啡碳纱线为原料织成的织物热湿舒适性综合评价较好.研究结果为后续户内紧身跑步运动无缝针织服装的开发提供参考,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评估主观测试方法在服装舒适性上的应用,本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涤纶、棉、涤/棉混纺面料服装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对其舒适性进行主观测试评价,并对其主要物理指标进行测试,同时运用回归分析对主观舒适性指标和客观测试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主客观测试能够辨别出服装舒适性能的总体差异,并且对于服装舒适性趋势预测的呈现有所帮助。主客观测试结果具有一定的相贯性,而与服装舒适性主观感觉相关度最高的测试指标为水蒸汽传递速率、透气率、织物模量以及悬垂指数。主观测试方法可以很好的适用于热、冷环境下着装人体热湿舒适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三种不同混纺比的纱线,分别织造了针织平针组织和1+1罗纹组织两种不同的织物共6块,并对织物的性能进行测试,最终得出影响竹浆/丝光羊毛纤维混纺织物的热舒适性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混纺纱线的混纺比和竹浆/丝光羊毛纤维混纺织物的组织结构。当混纺纱中竹浆纤维的含量比例升高时,竹浆纤维优秀的导热性使织物能有效改善是人体闷热的感觉,同时由于1+1罗纹组织比平针组织结构更加松散,纱线间空隙更多也更有利于湿热空气的排出。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针织品的热湿舒适性能,本文选取几种有代表性的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织物为试样,测试其热、湿传递性指标,并依据其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环境下,粘胶纤维织物、维劳夫特纤维织物和竹纤维织物均具有优良的热湿舒适性能;相比较而言,棉纤维织物、天丝纤维织物和莫代尔纤维织物性能较差;在低温环境下,棉纤维织物、维劳夫特纤维织物和竹纤维织物均具有优良的热湿舒适性能,莫代尔纤维织物居中,天丝纤维织物和粘胶纤维织物较差。深入了解其服用热湿舒适性的差异,可以更好地指导其后续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3.
采用80S丝光羊毛纤维和3D毛型竹浆纤维混纺纱,混纺比例竹浆/丝光羊毛分别为30/70、50/50、70/30,进行针织物开发及舒适性探究。通过对混纺纱的强力、伸长率、耐磨性及毛羽进行测试,得出:实验结果均满足上机织造标准。以纬平针组织为例,织造出三种混纺比针织物,并对其透气性、透湿性和热导率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织物透气性、热导率随丝光羊毛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透湿量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我院研制的一系列织物静态、动态热湿舒适性能的测试仪器和评判指标,提出有关针织物热湿舒适性的静、动态综合评判观点和方法,并就原料对针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将可拓方法引入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评价中,选取维劳夫特(Viloft)、竹、天丝(Tencel)和莫代尔(Modal)等几种有代表性的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进行了评价研究.首先给出了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物元描述形式,然后通过构建经典域、节域和关联函数建立了物元评价模型,最后采用最大综合关联度法对几种纤维织物的高低温热湿舒适性能做出了评价,并讨论了变经典域的分类变化.  相似文献   

16.
将可拓方法引入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评价中,选取维劳夫特(Viloft)、竹、天丝(Tencel)和莫代尔(Modal)等几种有代表性的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进行了评价研究.首先给出了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物元描述形式,然后通过构建经典域、节域和关联函数建立了物元评价模型,最后采用最大综合关联度法对几种纤维织物的高低温热湿舒适性能做出了评价,并讨论了变经典域的分类变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几种常见机织布进行功能性整理的热湿舒适性能指标测试,并利用秩位法探讨功能性整理对织物舒适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功能整理对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抗静电整理会降低纯棉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  相似文献   

18.
新型针织内衣面料热湿舒适性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研究一类新型针织内衣面料的热湿舒适性主要影响因素,对珍珠纤维、大豆纤维、竹纤维、聚乳酸纤维等8种新型针织内衣面料及棉织物共9种面料进行了热湿舒适性能测试,并采用SPS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试验面料的各项基本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这类针织内衣面料热湿舒适性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吸湿性能、织物的厚度、紧密度及织物组织结构;织物厚度越小、密度越小,其透气、吸湿透湿性能越好;织物越厚实,织物保暖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9.
多种组份的纤维混纺织物定量分析是纺织品检测中最为繁锁而又重要的内容。选择涤纶/毛/腈纶/粘胶/棉/锦纶六种组份的混纺织物为研究对象,选用合适的化学溶剂,设计了三种试验方案,按标准AATCC20A-2013定量分析方法进行测试与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涤纶/毛/腈纶/粘胶/棉/锦纶六组份混纺织物定量分析选用的较为合理的化学溶剂为次氯酸钠溶液,20%的盐酸,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甲酸氯化锌溶液,70%的硫酸。在测试中纤维溶解的顺序是首先溶解羊毛、然后再依次是锦纶、腈纶、粘胶、棉。这样所得的测试结果与实际纤维含量值最为接近,测试结果准确性高与重现性好。这对多组份纤维混纺织物纤维定量分析的准确性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了解竹浆纤维产品的舒适性,提高产品开发的针对性,分别对四种竹浆纤维及其混纺织物进行了透气性、保暖性、透湿性等舒适性能的测试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几种竹浆及其混纺织物中,纯竹浆纤维织物的透气、透湿性能均最好,保温性能相较最差,适合开发夏季服用面料。竹浆纤维中混入棉和涤纶纤维后透气性和透湿性均有下降的趋势,但保温性上升。说明利用竹浆纤维开发冬季服用面料时,可采用混纺方式来提高其保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