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UDP传输协议的包丢失和失序处理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UDP是互联网上多媒体数据传输采用的主要传输协议。其主要特点是网络开销低但传输不可靠,易产生包丢失或失序。为了对失序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应用程序需要预留一个适当的缓冲区以存储期望包到达之前的数据包。该文分析了数据包丢失或失序情况下,缓冲区大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给出了缓冲区大小的一个估计值,并对失序或数据包丢失情况下数据处理的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基于UUP传输协议的包丢失和失序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UDP是互联网上多媒体数据传输采用的主要传输协议。其主要特点是网络开销低但传输不可靠,易产生包丢失或失序。为了对失序数据包进行重排序,应用程序需要预留一个适当的缓冲区以存储期望包到达之前的数据包。该文分析了数据包丢失或失序情况下,缓冲区大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给出了缓冲区大小的一个估计值,并对失序或数据包丢失情况下数据处理的策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该文分析了MPLS网络中的Makam和Haskin两种故障恢复机制,Makam机制会造成的数据包的丢失,Haskin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但会导致数据包失序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在Haskin的基础上使用缓冲区来避免数据包的失序,并给出了缓冲区大小的估计式,以及估计式中相关参数的近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视频图像传输的要求,扩展了UDP协议,定义了包头结构,在发送端对传输进行光滑化处理,在接收端预留一个适当的缓冲区以存储期望包到达之前的数据,添加了流量控制、失序和包丢失处理机制,从而保证了视频图像传输的有序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网络的实时监测,需要进行尽可能多地捕获网络中传送的数据包。由于网络传输过程中,数据包的突发性、随机性和实时性,因此必须对接口程序进行优化,实现上层应用程序处理与下层网络数据采集的相互匹配,减少数据包的丢失。本文利用多缓冲区技术对NDIS接口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即使在大数据流量的情况下,通过该项技术也可使得数据包的丢失率低于1/1000。  相似文献   

6.
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与建模   总被引:73,自引:7,他引:73  
本文论述了网络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及当前网络控制系统建模中存在的主要缺点. 在考虑系统噪声、控制器动态及输出反馈的情况下,提出了多包传输、单包传输有数据包丢 失及多包传输有数据包丢失时网络控制系统的离散随机模型的统一的建模方法,并给出了网 络诱导时延合并定理.  相似文献   

7.
季宝杰  陈新 《微计算机应用》2004,25(2):226-226,240
鉴于UDP相对于TCP不可靠,效率高,支持广播功能;在现场实时通信中要传输的数据不但包含周期性的较短的控制信令和采集数据还有现场视频监控数据。因此,采用UDP作传输层协议时扩展UDP协议如下: (1)发送端和接收端确定一个传输缓冲区,大小为65536字节,以满足数据的突发传送的需要。 (2)对一个分组数据的每个数据包加一个包头,包头结构中定义了序列号,传输通道号,时戳。 (3)传输超时和分组丢失的处理机制。现场传输要求实时性高,如果数据包丢失数目  相似文献   

8.
具有数据包丢失及多包传输的网络控制系统稳定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分析网络数据包丢失和多包传输原因的基础上,研究存在数据包丢失和多包传输的网络控制系统稳定性问题.根据网络数据包丢失模型,提出了信号传输成功率应满足的系统指数稳定性条件,并依据具有事件概率限制的异步动态系统理论建立了多包传输网络控制系统模型,给出了判定系统指数稳定性的充分条件.仿真示例验证了上述判定系统稳定性条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拥塞控制以提高网络覆盖,提出一种最大冗余丢弃的缓冲区管理和覆盖传输的数据包调度机制.在前者中,如果节点之间彼此靠得很近,则在拥塞期间丢弃靠得很近的一组节点的数据包,获得期望效用更高的数据包,使更少的信息丢失;在后者中,当两个数据包非常靠近时,则在考虑全部数据包的同时,寻找高效用或低冗余数据包,尝试选择最大化覆盖的数据包传输,实现高网络覆盖.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单纯的丢尾和先进先出算法,采用最大冗余丢弃和覆盖传输的拥塞控制机制可明显提高网络的覆盖增益.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具有异步时序和状态反馈的异步网络化控制系统,分析了在短时延单包传输、多包传输、单包传输有数据包丢失、多包传输有数据包丢失和长时延单包传输等不同网络条件下网络化控制系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各种不同条件下网络化控制系统的统一建模方法。这种包含系统噪声的离散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为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准
准确辨识和有效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适合包交换网络传输的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视频编码方案,通过对SPIHT小波系数编码算法进行复杂度降低、纹理分割等修改,来适应视频编码在编码效率和鲁棒性方面的要求,为解决网络数据包丢失造成的帧质量骤降,方案对数据包的重要性进行了均衡,每一个数据包中均包含帧内信息和帧间信息,利用改进的SPIHT算法生成混合比特流。试验表明,该方案运算复杂度低,对网络传输中的包丢失不敏感,并且能很好地抑制错误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不少企业或政府部门,通过自建或租用线路,开发属于自己的宽带IP城域网,并在其上开展视频会议等应用。一般来说,搭建一个星型网络,进行点对点的TCP/IP数据包传输,并非难事,只要能Ping通对方就行,因为TCP/IP提供可靠传输,接收方如果没有收到数据包,发送方会重发这些包。但是在组播方式下,采用的是不可靠的UDP传输,发送方没有重发数据包的机制,如果传输环境不进行优化,或者网络交换机的配置不很合理,就很容易造成数据包的延时或丢失,导致传输视频会议的图像时,在接收端出现马赛克、停顿,甚至黑屏等现象。因此,笔者愿把自己总结出的一些组播应用的管理经验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不少企业或政府部门.通过自建或租用线路,开发属于自己的宽带IP城域网,并在其上开展视频会议等应用。一般来说,搭建一个星型网络.进行点对点的TCP/IP数据包传输.并非难事.只要能Ping通对方就行,因为TCP/IP提供可靠传输.接收方如果没有收到数据包,发送方会重发这些包。但是在组播方式下,采用的是不可靠的UDP传输.发送方没有重发数据包的机制,如果传输环境不进行优化,或者网络交换机的配置不很合理,就很容易造成数据包的延时或丢失,导致传输视频会议的图像时,在接收端出现马赛克、停顿,甚至黑屏等现象。因此,笔者愿把自己总结出的一些组播应用的管理经验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14.
解决数据包丢失是网络传输的一个基本问题,NCS中数据的丢失意味着会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本文研究了网络控制系统中单包丢弃和多包丢弃的现象和描述方法,分析了一种实用的补偿与控制方法。本研究可以看作是对NCS延时研究的一个主要补充。在NCS设计和实际使用过程中,正确对待丢包处理有时是提高系统稳定性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WUSB系统的设计中,针对ACK等短数据包在物理层是定长数据包时会浪费带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Nak-Only握手协议,其主要思想是通过一种消极等待机制来代替ACK的传输,从而节省了过长握手包造成的带宽浪费。这种方案在实现中需要WUSB物理层的收发转换延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但在收发转换延迟跳动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发送端缓存3个数据包的方法来避免数据包丢失。通过仿真验证了Nak-Only握手协议会对WUSB带来吞吐率上的提升,效果可以接近物理层支持理想变长数据包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NCS中数据传输丢包与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解决数据包丢失是网络传输的一个基本问题,NCS中数据的丢失意味着会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本文研究了网络控制系统中单包丢弃和多包丢弃的现象和描述方法,分析了一种实用的补偿与控制方法.本研究可以看作是对NCS延时研究的一个主要补充.在NCS设计和实际使用过程中,正确对待丢包处理有时是提高系统稳定性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网络数据包的协议分析算法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地监听网络状况和数据传输,截获网络传输的数据包,分析网络性能,排除网络故障,文中在以太网的基础上,通过对网络数据包的协议分析,殴计并实现了一个网络数据包的协议分析算法(PLA算法)。PLA算法可以有效地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进行协议分析,解决了如何判别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包是什么类型的数据包,每一个数据包都用到了哪些协议。通过PLA算法对数据包的分析,可以使得流量统计和流量收费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机会网络中传输数据包的突发性集中丢失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交织编码的容错传输算法.为了评估算法性能,从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在理论方面,从不可恢复概率、数据恢复误差、传输延时、复杂度等方面对算法进行了分析;在模拟实验方面,通过数据分散、数据恢复、定量误差等几组实验对算法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复杂度低,易于实现,能有效恢复丢失的数据,而且在连续丢失数据包的恶劣干扰情况下,也保持了良好性能,可以有效恢复丢失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Internet视频点播差错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Internet传输方式和视频点播应用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ARQ的差错控制机制,该差错控制机制包括失序差错检测,NACK差错通告,选择重传,缓冲区管理和请求队列管理几个部分,具有差错反应迅速,允许多次请求重传,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少的特点,通过缓冲区管理和请求队列管理,避免了无交的重传请求和重传数据包,进一步降低主机和网络资源需求,接收者驱动的ARQ差错控制机制不需要修改现有网络协议,容易实现,实验证明,Internet视频点播差错控制机制在保证视频信息实时性要求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视频数据包在Internet传输中的包丢失率,从而改善视频回放质量。  相似文献   

20.
TCP是利用接收端返回的确认信息调整发送端数据发送的传输层协议。在非对称信道存在的网络中,当传输确认信息的信道带宽远小于传输数据的信道带宽,确认信息的传输速率小于数据包的传输速率时,TCP数据包的传输受到确认信息返回速率的限制。如何在数据包和确认包共享同一个上行信道的情况下,能够既保证上行信道上数据包传输带宽,又不使下行信道上的数据包传输受到抑制是笔者所关心的问题。文章在上行信道采用了一种加权轮询分组调度算法对其数据包和确认包的发送进行控制来解决这一问题,并通过理论分析对该分组调度算法的性能进行分析,最后用仿真验证了对该算法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