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西安清真大寺又名化觉巷清真寺或东大寺,是中国回族伊斯兰教建筑的典型代表,本文以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以及中国内地穆斯林民族--“回族”的历史形成为背景,对西安清真大 从规划布局,建筑技术,园林艺术以及细部装饰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全面繁荣的加速进行,我国少数民族的多元发展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少数民族的文明和文化因素将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有10个民族先后信奉了伊斯兰教。随着穆斯林在我国的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穆斯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伊斯兰清真寺、玛扎(陵墓)、经学院(校),也应运而生,遍布祖国各地。从7世纪开始,本土穆斯林建造了大量清真寺,我国伊斯兰清真寺的发展与伊斯兰教在我国的传播密不可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本文从庭院布局、建筑形式、装饰手法等方面介绍了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反映出了伊斯兰清真寺随着宗教传播的地方化和民族化,建筑形制的中国化漂移。  相似文献   

3.
李天  周晶 《建筑与文化》2016,(7):226-227
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建筑修建于20世纪初,由于地处中国西北地区丝绸之路沿线多民族聚居区,清真大寺的修建过程体现了民族团结的历史传统,其建筑装饰融合了回族、汉族、藏族、土族等多民族传统艺术的特征,同时吸收了近代基督教传教士带来的西洋装饰元素。通过对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建设过程与建筑形制的分析,阐述文化融合在丝绸之路沿线宗教建筑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西安话觉巷清真大寺始建于唐朝,历经宋、元、明、清多次重修,沿衍扩建,形成现在规模,至今保存完整,这是一座古老的清真寺,也是西安地区现存的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这个寺是以中国古建筑木构架大屋顶传统的独特形式结合了伊斯兰教的装饰艺术,满足了宗教活动的使用功能,形成了雄伟壮丽的形象。全寺分四进院落,每进庭院为传统四合院模式,设厅、殿、门楼前后贯通,主殿、亭阁、楼台、牌坊均排列在中轴线上,共计殿、厅、厢庑一百八十余间,均为木结构。这座寺院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伊斯兰教建筑,是一重要实物。  相似文献   

5.
杨新平 《古建园林技术》1987,(16):35-36转37
凤凰寺是我国著名的伊斯兰教寺院,为南方伊斯兰教四大古寺之一,它对研究我国伊斯兰教及其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历来被伊斯兰教学者和古建筑学者所推崇。凤凰寺在建筑结构形制、装饰艺术等方面,基本遵循伊斯兰教寺院建筑原则的同时,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建筑的某些做法,形成了中国式伊斯兰教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6.
金磊 《重庆建筑》2008,(2):51-51
<正>几年前由于对古都西安城市规划及建筑文化研究的需要,参观了位于西安鼓楼西北侧的化觉巷清真大寺。它自然质朴、祥和庄重,有一种淡定与热情并融之美。当时没有看够,所以几年来只要有时间去西安,在空余时间里我总是要造访这令人回味的清真大寺。  相似文献   

7.
陈力  杨易达  关瑞明 《华中建筑》2020,38(9):107-111
清真寺是重要的伊斯兰教寺庙建筑,唐代后传入我国,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中国建筑特色的建筑形式——木构多进庭院式清真寺。该文以西安化觉巷清真寺与大马士革清真寺为例,以模式语言为切入点,分别从功能、结构、形式三个方面对两座清真寺进行比较分析,解析伊斯兰教从西亚进入中国形成中国回教过程中,"中国式"清真寺中对汉文化的吸收与融合,为清真寺建筑的研究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周强 《山西建筑》2007,33(11):57-58
对伊斯兰教进行简述,通过伊斯兰教的发展及传播过程,对比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伊斯兰园林、建筑、装饰的演变,论述了伊斯兰教的主要建筑是清真寺,伊斯兰教对“天园”的向往极大地影响了伊斯兰教建筑,而“天园”中所有的美好事物都是他们所处环境中极度缺乏的,得出了随着伊斯兰教的横向传播,清真寺的型制和格局乃至建筑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清真寺属于伊斯兰教建筑,源于西亚,后传于中国;中国清真寺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产生了独特的建筑形式。该文从回族清真寺的中国本土化入手,分析了回族清真寺建筑空间特征,提出功能、布局、结构、造型、装饰等方面的汉化模式语言;比较了阿拉伯及回族清真寺建筑模式语言的异同,解析了回族清真寺汉化模式语言的伊斯兰文化内因及汉儒家文化外因。  相似文献   

10.
化觉巷清真寺是中国现存采取传统建筑形式的清真寺中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通过对其文化渊源,及建筑艺术的探究,力求能对伊斯兰教建筑的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呼和浩特清真大寺建筑现状全面考察和测绘的基础上,介绍了清真大寺建筑建造和发展的历程,并对其建筑的风格特征和建筑艺术进行了概要评述。在对其建筑严谨分析的角度给予客观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2.
针对西安清真大寺建筑消防安全的主要特征,分析了清真大寺存在的主要火灾隐患,并从消防安全布局、消防车道等各方面对清真大寺的防火对策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3.
十月初的一天.《建筑创作》杂志社一行三人应邀到西安参加张锦秋院士作品集;《大唐芙蓉园》的首发式,会后由于“田野新考察报告”专栏的需要.也出于对古都西安城市规划及建筑文化研究的需要.我们决定对西安的古建筑进行一番探访.并为“重走梁思成之路——陕西行”做些先期工作。由于时间所限,此次考察的重点只确定为化觉巷清真大寺和周至老县城。  相似文献   

14.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建筑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尤具特色。宗教建筑是宗教文化的具体体现,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宗教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二者产生独立又交融的风格演变。在文艺复兴时期,皇权的对立和战争的频繁,促进了宗教文化的碰撞融合,同时赋予了宗教建筑政治上的竞争意义,这加剧了建筑师之间的竞争。建筑师之间的竞争直接导致了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宗教建筑形制在空间结构、建筑装饰上的差异,也导致了宗教建筑领域"假晶现象"的衍生。  相似文献   

15.
清真女寺,通常简称为"女寺",指的是中国伊斯兰教界为女性穆斯林专门设立的独立的沐浴和礼拜的场所;国外伊斯兰教世界中通常没有清真女寺.它始自明末清初时,由男性穆斯林出于宗教自救的考虑,开展的专门针对女性穆斯林的宗教教育;后来,一部分掌握了宗教知识的女性穆斯林,开始代替男性穆斯林,并逐渐将日常宗教活动纳入其中,就形成了清真女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地区清代伊斯兰教礼拜寺建筑的研究,以期发现东北内陆伊斯兰教建筑在建筑传播上产生的共性特征,以及在传播衍变过程中发生的特殊问题。阿城清真寺是该区域内清代建造的较为典型的伊斯兰教礼拜寺建筑,通过它展现黑龙江地区清代伊斯兰教礼拜寺建筑的主要特征。其建筑特征主要表现为封闭的院落空间,缺席的邦克楼以及退行性的建筑装饰等。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南丰古城传统民居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独特的建筑形制和艺术风格,该文分析了南丰传统民居特色的形成原因,对其基本平面形制进行了归纳,并以府官巷张家翰林第为例,从功能空间、材质结构和造型装饰3个方面分析了南丰古城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特征,得出南丰古城传统民居建筑的3个特点:功能布局合理,空间组织巧妙;青砖红石围护,穿斗木构承重;造型生动多变,装饰繁简适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地区清代伊斯兰教礼拜寺建筑的研究,以期发现东北内陆伊斯兰教建筑在建筑传播上产生的共性特征,以及在传播衍变过程中发生的特殊问题。阿城清真寺是该区域内清代建造的较为典型的伊斯兰教礼拜寺建筑,通过它展现黑龙江地区清代伊斯兰教礼拜寺建筑的主要特征。其建筑特征主要表现为封闭的院落空间,缺席的邦克楼以及退行性的建筑装饰等。  相似文献   

19.
阿帕克霍加麻扎建筑群作为我国维吾尔族伊斯兰建筑的经典,集中地反映了17—20世纪南疆地区伊斯兰建筑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本文通过历史文献的考证结合现场调查,探讨了阿帕克霍加麻扎建筑群始建、扩建和成形3个时期建筑的主要特征,由此分析并得出该时期南疆地区传统伊斯兰建筑在空间形制、建造体系和装饰艺术上的演变规律,为南疆地区传统伊斯兰建筑的保护更新与地域性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张泓  张涵 《室内设计》2006,(1):31-34
伊斯兰教建筑艺术在历史上对新疆维吾尔地区的传统宗教及住宅建筑的发展具有过非常深远的影响,本文重点针对由此形成的喀什维吾尔建筑的装饰风格和色彩特征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