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具有平行断裂和线状裂隙的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M.SCHOENBERG 郭路平译文章用平行滑动界面模型模拟了由密集的线状大裂隙构成的断裂体系的性状。该模型含有各种断裂体系的各向异性:三斜(最常见的)、单斜、正交或横向同性等,因此可用3×3断裂体系顺应矩阵的形式表示断裂体系可夹入对各向异性的类型没有限制的各向异性弹性背景中。文章指出,计算断裂介质的长波长等效模量,至多需要2个3×3矩阵的反演。假定断裂大致是轴对称的(即横向各向同性断裂体系性质),且假定背景为各向同性的,那么所得的等效介质是横向同性的,并且断裂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混合法给出了水平层状各向异性介质中普通电阻率测井的快速正演算法。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证明,各向异性介质中电阻率测井的响应主要受横向电阻率影响,且响应的振幅完全由横向电阻率的大小确定。文中还研究了薄互层的响应与各向异性介质响应的等价性问题,对于砂,泥岩薄互储层,当组成薄互层的各个单层的厚度明显小于电极系的纵向分辨率时,薄互层的响应与等效的各向异性介质的响应基本上是一致的,很难从其电阻率的响应中  相似文献   

3.
李佳欣  杨春  王赟 《石油物探》2021,(2):224-237
在长波长假设下,薄互层是一种典型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长波长各向异性假设使得薄互层复杂结构反演成为可能。通过综述长波长假设下薄互层等效各向异性的理论发展、数值模拟和物理实验,发现该理论的适用条件较为严苛:对于韵律型薄互层,波长与互层单元厚度的比值需大于等于10;对于随机型薄互层,需满足等效的平均长度远大于单层厚度,且远小于主波长的条件。综合分析与总结薄互层等效各向异性理论研究进展发现:韵律型薄互层的等效各向异性理论与薄互层的互层结构、波长与互层单元或单层厚度比值、薄储层内部的物性差异等因素密切相关;随机型薄互层的等效各向异性理论相较于韵律型薄互层更为复杂,除与上述条件有关外,还应考虑等效的平均长度与非均匀性尺度、主波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地震波旅行时的计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Eduardo L Faria和Paul L Stoffa提出的在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计算地震波初至旅行时的算法估了改进。利用地震波传播的互换原理,将算法推广到用于计算反射纵波和反射转换横波的旅行时。本文提出的算法采用差分网格剖分介质计算区域,对于介质参数发生突变或介质分界面变化复杂的情况都具有很好的适用性,计算结果不存在阴影区,且具有较高的精度。本算法可以计算各向同性介质和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  相似文献   

5.
基于BISQ高频极限方程的交错网格法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BISQ方程是反映含流体多孔隙南中Biot流动和喷射流动共同作用下地震波和声波传播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从多孔隙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BISQ方程的高频极限方程出发,利用交错网格方法对横向各向同性孔隙介质中波的传播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弹性波在横向各向同性多孔隙介质中传播时存在快拟P波、慢拟P波、拟SH波和拟SV波,同时出现横波分裂、波面尖角等现象,从而验证了BISQ理论的正确性,并为进一步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们已在实验室观测到横向各向同性固体介质中传播的面波速度各向异性。本文用一种电绝缘物质(Phcnolite~(TM))作为横向各向同性介质(TIM),用垂直地震剖面几何排列记录地震波至,并分离了面  相似文献   

7.
几种弱各向异性介质中qP波速度与偏振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在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TIV介质)中导出的偏振和相速度近似关系,并由这些关系计算了地球内部几种各向异性岩石中地震波速各向异性因子、偏振信息及其与传播方向之间的偏差。最后,我们从图形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非垂直对称轴横向各向同性(TI)介质情况下,引用描述平面声波传播的克里斯托弗尔方程,推导出TI介质中SH波,qP波和qSV波的频散关系式,然后根据单程标量波动方程相移法偏移的原理,讨论了这三种波偏移向下延拓算子的解析表达式以及在TI介质中相移法偏移的实现方法,理论脉冲响应的计算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高分辨声波测井能以极小的间距对地层进行采样.两个采样点之间的变化经常是很大的。分层的精细程度可与测井采样相同甚至更好.对于地震波传播,薄层介质可用等效均匀横向各向同性 TI 介适当质当平均值来表示,这种做法的前提是假设声波测井每个数据点所反映的是各向同性地层。这个假设往往在一个区域中因有很多薄泥岩层而不能成立,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在等效介质中得到准确的纵波和横波时差值.在变化剧烈的剖面中.在高分辨声波和密度测井曲线旁边,我们显示了计算出的长波的纵波和横波时差以及各向异性估算值,水平、垂直应力和声波偏移曲线,即从平均时差减去累计声波时差就得到了传播时差.纵波偏移值为正,上限值为1.5μs/ft,横波上限值为2.5μs/ft,当有比测井采样间距更薄的层或有一些明显的层内各向异性存在时(例如泥岩),以均匀介质为等效介质的各向异性将导致对实际各向异性情况的低估.由多分量多偏移距 VSP 测量得到的数据将提供非垂直资料,该资料是建立与声测井和地震观测最相吻合的缓慢变化的等效 TI 介质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10.
Levin利用共中心点(CMP)道集模拟了均质、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下平界面倾斜层产生的反射时差。对某些介质而言,当各向异性对称轴是垂直对称轴时,我们可以发现,叠加速度与熟知的以余弦倾角校正为基础的多向同性预测速度间存在差异。文中,我们用具有垂直对称轴、且介质速度随深度线性变化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做了类似的试验。Levin对同一组内的四种各向异性介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速度梯度来说,以反射层倾角做倾角校正获得的叠加速度与相应均质介质叠加速度几乎没有差异。正如各向同性介质一样,非均匀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旅行时可用垂向速度等于非均质介质的垂向rms均方根速度  相似文献   

11.
爆破源地震反射波三分量记录理论地震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各向异性反射率法计算爆破源反射地震的理论地震图。对比了各向同性介质的反射记录,讨论了水平叠层各向异性和裂隙各向异性对体波三分量记录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裂各向异性导致转换横波分裂,并使横向记录分量出现波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陆相沉积岩大多具有薄互层特征,当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时,会发育垂向或近似垂向的高角度裂缝,呈现出典型的正交各向异性,可看作是VTI和HTI各向异性的叠置。研究正交各向异性介质的AVO响应特征对裂缝型储层的精细刻画有重要的意义。针对VTI背景介质中发育的一组直立裂缝诱导的正交各向异性,采用Tsvankin提出的各向异性参数构建刚度系数矩阵,再根据Christoffel方程和边界条件推导了精确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的计算方法。理论模型试算表明:①若P波从低阻抗各向同性介质入射至高阻抗正交各向异性介质,背景介质VTI各向异性强度的增大会导致PP波反射系数增大、PS1波和PS2波的反射系数减小;而随着裂缝弱度的增强会导致PP波反射系数的减小、PS1波和PS2波的反射系数的增大。②若P波从高阻抗各向同性介质入射到低阻抗正交各向异性介质,PP波、PS1波和PS2波的反射系数变化规律与①相反。③PP波反射系数的方位各向异性远小于PS1波和PS2波。与Rüger反射系数近似公式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反射系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各向异性介质中反射率法波场模拟及体波辐射图案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从一般各向异性的弹性动力学方程出发,采用反射率法来计算任意各向异性的黏弹性层状介质中的全波场合成地震记录。系统矩阵的特征解是在三维空间计算的,考虑了偏离径向平面的波传播。时间假频由复频率技术来压制,空间假频则通过使用Filon法估计两个波数的积分来避免。文中以裂隙介质和叠层-裂隙复合介质为例,给出了各向异性介质中合成地震记录计算的实用方法,并分析了横波分裂现象及振幅特征。  相似文献   

14.
砂泥岩互层的垂向分辨率是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重要内容。文中讨论了带限地震子波及其分辨率问题,并结合砂泥岩互层的理论模型,认为λ/4的垂向分辨率定义是不合适的,而λ/8最合适。岩性油气藏勘探实例表明,当大套泥岩含有薄层砂岩时,垂向分辨率可以达到λ/16。这为砂泥岩互层的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各向异性弹性阻抗近似公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天胜  魏修成  刘洋 《石油物探》2006,45(6):563-569
弹性阻抗是声波阻抗的拓展,可以更好地反映储层的性质。忽略各向异性影响的各向同性弹性阻抗公式不能正确地描述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阻抗随入射角和方位角的变化。为此,在方位各向异性(HTI)介质模型的基础上,利用Connolly推导弹性阻抗的思想,根据各向异性反射系数近似公式,推导出了适合非零炮检距的各向异性弹性阻抗近似公式(简称新近似公式)。通过数值模拟,对纵波弹性阻抗随入射角和方位角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各向异性参数对不同方位纵波弹性阻抗的影响,以及新近似公式的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在弱各向异性介质且横波分裂参数γ不为0时,新近似公式比Martins近似公式的精度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本构方程出发,推导了一维横波双折射有限元素法正演模拟公式.这是一种一维介质各向异性的模拟,与水平层状介质垂直入射平面横波的传播相对应。不同的层状介质,其速度各向异性和本征方位的方向是不同的,可以模拟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交混的层状介质。本文用这种模拟方法计算了横波双折射的数值解,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该方法是一维情况下研究横波双折射的有力工具,可以期望成为一维横波双折射反演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7.
正确识别裂缝介质中地震波传播规律对于了解裂缝的性质及利用地震波进行裂缝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包含两组垂直、斜交裂缝的各向同性地层,单斜各向异性介质是最符合的地震模型。首先根据等效理论将两组垂直、斜交裂缝等效为单斜各向异性介质,建立了裂缝参数与弹性参数的线性关系;其次根据频散关系式推导了单斜各向异性介质qP波方程,避免了弹性波方程的复杂性与纵横波耦合在一起等问题;最后应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qP波在两组垂直、斜交裂缝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模拟结果表明,qP波波前面不是圆也不是椭圆,不同方位的地震数据存在旅行时、振幅等差异。本文研究对正确认识地震波场在两组垂直、斜交裂缝介质中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典楔形模型实验假设泥岩背景下发育单砂体,但这与砂、泥岩薄(互)层发育更广泛的实情不一致,现有利用函数式拟合地震属性与砂岩厚度关系进而预测薄(互)层砂岩厚度的方法存在精度上限。为此, 提出基于测井正演量板与高斯概率场的薄(互)层砂岩厚度预测方法:首先,基于W油田研究区内不同钻井的储层段测井曲线建立若干楔形模型,通过褶积正演得到适用于研究区的振幅属性—薄(互)层砂岩厚度关系量板,建立振幅属性与砂岩厚度的半定量关系;其次,以薄(互)层累积砂岩厚度与井点地震振幅属性值为数据基础,建立累积砂岩厚度—振幅属性高斯概率场,结合振幅属性—薄(互)层砂岩厚度关系量板,求得地震振幅属性对应的最可能薄(互)层砂岩厚度,最终得到最大概率薄(互)层砂岩厚度与砂岩厚度置信度平面属性。多河道三维模型与油田实际数据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