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实验和有限元模特怪圆板成对无液压胀形过程进行了研究。在有限元模拟中,分析了初始几何缺陷对壳体起皱的临界压力和起皱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的带初始缺陷的壳体胀形时的起皱临界压力和起皱形态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而完善壳体的起皱临界压力和起皱形态与实验结果则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2.
无模液压胀形是对封闭壳体施加内压力的一种成形方式。本文描述了用近足球型封闭壳体的无模内压胀形过程,实测了典型点的应变变化情况,壳体最终成为球形。实验结果表明,虽然各处减薄量不等,但变薄率均小于3.86%。  相似文献   

3.
无模液压胀形技术——王仲仁教授的一项发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无模液压胀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工序,对无模液压胀形技术发明以来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进行了阐述,并对球形容器、椭球及环壳的无模液压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壳体的成形规律,同时对壳体成形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准确的预报,最后给出了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管材自由胀形时极限载荷及成形极限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轮廓形状为余弦曲线及轮廓上任一质点的运动轨迹与轮廓正交的假设及材料各向异性理论,建立直观的数学模型,并借助数值计算方法,快速、准确地确定薄壁管材无模约束自由液压胀形的成形载荷及成形极限。通过对不锈钢及低碳钢薄壁管的液压胀形实验来验证理论模型及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并分析及比较胀形中的成形载荷变化规律、管材壁厚及轮廓形状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自由胀形长度l0对于极限载荷pb值的大小有较大的影响,但对极限胀形系数Kmax影响较小;基于该模型计算的极限载荷(破坏时的液压力)及成形极限更加接近实际,可用于管材液压胀形的生产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实验和有限元模拟对圆板成对无模液压胀形过程进行了研究。在有限元模拟中,分析了初始几何缺陷对壳体起皱的临界压力和起皱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的带初始缺陷的壳体胀形时的起皱临界压力和起皱形态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而完善壳体的起皱临界压力和起皱形态与实验结果则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6.
液压扩胀是目前世界各国采用得最多的强化发电机无磁性护环的生产方法,而减压法液压胀形是我国最早提出并付诸生产实践、具有先进性和良好经济效益的工艺。太原重型机械学院与广州重型机器厂合作,采用高减力比液压胀形新工艺在25000kN水压机上扩胀成功12MW护环,为生产实践做出了新的尝试。本文介绍了该工艺的设计过程、编制原则,以及产品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7.
张守茁  李进春  朱景宝 《锻压技术》2001,26(1):36-38,44
应用声发射技术检测了A3钢、20钢、45钢、406钢板材液压胀形全过程,所得数据表明液压胀形全过程存在两个屈服阶段,两次变形转移。第一阶段的屈服是凹模入口以内圆形区域金属的屈服,第二阶段的屈服是凹模入口以外筋板内环形区域金属板的屈服,说明凹模以外金属开始被拖动。第一次转移是由凹内向凹模外的环形区转移,第二次转移是环形区向中心区转移。胀形深度一声发射计数主经曲线有两个峰值区,两个平静区,第二个峰值的出现,表明凹膜入口以外的金属进入凹模内流动,第二个平静区预示着材料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现有液压胀形法生产护环所存在的不足,介绍了新一代液压胀形工艺即外补液胀形的原理、优点,以及在我国首次生产应用中所显示出的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对近几年在国外获得迅速发展的新型轧辊——液压胀形轧辊的胀形凸度进行了弹性有限元分析,提出了受动应力边界条件逼近真实应力边界条件这一新方法。本文的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某些结论可用于指导液压胀形轧辊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环壳液压胀形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现有弯头制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用环壳液压胀形工艺制造弯头的方法,分析了环壳的应力特点及塑性变形规律,通过实验,研究了环壳胀形过程位移及应变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用液压成形法制造弯头是可行的,为大型弯头的制作提供了一种新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