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承办的"创新中国·城镇化与新型卫星城2015新都论坛"在四川成都新都区举行。城镇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数以亿计的人加入了城镇化的洪流,然而,还来不及吸取三十年城市化磨灭城市记忆、城市情感,最终造就"千城一面"的教训,城镇化浪潮已经像海啸一般卷地而来,袭向乡村。城镇化真的就不能避免这个问题吗,真的就无法让人"记得住乡愁"吗?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给出了答案,他认  相似文献   

2.
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57.35%,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城市社会,正处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城镇化过程中的中国人口迁移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如何引导人口和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对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小城市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城镇体系中处于中间环节,对上可以成为大城市过度饱和的功能和人口的疏散载体,对下可以成为将城市先进的现代文明传播到广大乡村的媒介、就近吸纳农村人口进城就业和定居的载体.它们一般都聚集有一定的工业产业、较为完整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理应成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载体.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中央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2013年,全国新型城镇化会议进一步提出"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然而,当前小城市普遍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人才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以及与大城市之间差距日益扩大等问题,针对当前小城市发展动力不足、人口吸引力弱的问题,探讨如何推进小城市发展,增强小城市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是当前值得高度关注的课题,并对未来我国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发展事关当前和长远。当今中国已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期,预计到2020年,将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则有7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如何实现城市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4.
<正>当全中国都在说"城镇化"的时候,大家说的"城镇化"是一回事吗?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指出,中央政策已明确,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逐步转移的过程,就是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覆盖更多的农村地区和人口的过程。但是,很多人担心,城市管理  相似文献   

5.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城镇化持续推进,当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品质提升. 城镇化要实现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的共享发展.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庞大的进城务工群体游走在城市边缘,他们生活在城市却难以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和市民权利,成为城镇化的缺憾和弊端.  相似文献   

6.
对于城市化,我国的一个官方定义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1]用这个定义看眼下的中国,则城镇化如火如荼.考虑中国人口的基数,中国城镇化是人类史无前例的大事件.但为什么要城镇化?换句话说,城镇化终极目标是什么?怎么实现城镇化,也就是城镇化的主体和手段(工具),上述定义并没涉及①.因此它仍有拓展的可能,以便我们能更好地回答一些重要问题,如为什么要、怎么样和谁来实现城镇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选择8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国家,以事实为基础,梳理了它们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的时代背景及社会经济、城镇化发展、公共政策与城市规划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剖析了其背后的客观规律性。从各个国家的发展现象来看,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的时期,往往既是经济繁荣期和城镇化的持续发展期,也是城市建设矛盾凸显期和城市病集中爆发阶段,迫切需要发展模式的转变,通过区域政策、城市规划等有效的政府干预和综合调控手段,促进城镇化与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半城市化"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突出特点,针对我国的特殊国情,城镇化发展与城市治理的重点首先应当放在"两栖"农民工群体"市民化"的政策设计上来,而实现农民工群体在未来城镇化进程中的"安居乐业"正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核心内涵所在。  相似文献   

8.
看到《国际城市规划》杂志的征文通知,使我对我国现行城镇化进程重新进行了一番思考.通过阅读最新的相关文章和规划大家的一些言论,以期能窥得其中问题一二. 叶裕民教授指出"中国30年的城市化过程中犹如一个庞大的筛子,把就业、健康、年轻、创造、活力和财富都留在了城市,而把失业、孤独、疾病、年老和犯罪都留在农村,农村承载了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太多的成本".近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表明,"农民工市民化"需要成本是8万元.那我可以这样理解,即中国城镇化发展得如何,得看如何用心去用好这8万的成本.  相似文献   

9.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入城市化的工业大国.快速城镇化引发了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城市化的不断加深也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水生态危机尤为突出.为从源头上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谈到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5年4月,海绵城市试点项目正式启动,全国陆续有30个城市被列为"海绵城市试点",全面推广海绵城市建设和改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镇化发展要求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致从1996年至今连续12年的高速城镇化时期,城镇化率从29.4(1996)提高到45.7%(2008),年均增长1.36个百分点,城镇总人口从3.59亿增加到6.06亿.这段时期城镇化的动力背景受到国家社会经济大形势的影响.我国城镇化的主要特点是"人口迁移"型,即农村人口迁居城镇.主要路径是"农民工进入大中城市--提高城镇化率".这种路径存在很多问题,难以长远为继.判断今后一段时期,城镇化速度不会降低,城镇化的路径和目标必须改变.要点是:①从追求数量改为提高质量,使农村迁居城镇的人口真正融入城市;②重视发展中小城市,就地吸纳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等.本世纪以来新的城市建设高潮,主要表现在:①大城市争相建设大型公建,城市面貌很大变化,是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问题是很多重大建设项目不重视前期策划和研究,不重视经济效益和长期的维护、运营和还贷问题;②新一轮的"圈地热潮".据不完全统计,27个省、自治区目前规划建设新区748个,规划总面积2.7万km2.本世纪新的要求将是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当前已经在推进一系列的措施."低碳、生态、宜居"将是21世纪的理想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