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对较大型高炉采用的不同冷却方式进行分析比较,介绍具有90年代先进水平的我国第一座全部采用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方式的现代化大型高炉冷却水系统,并以该高炉投产一年多的生产运行结果为基础,分析评价采用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方式对延长高炉寿命,确保高炉强化生产和节水节能所产生的综合效益。认为软水密闭循环技术是重大的技术进步,在我国已有成功经验,应推广采用,以提高我国高炉冷却技术水平,取得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广钢炼铁系统(一期)建造年产生铁920万t的3800 m~3高炉设计特点和采用的先进技术。高炉设计中采用了高炉长寿、软水密闭结合净环水冷却技术、高风温高顶压、大富氧喷煤、均压放散煤气回收、环保WHBJ渣处理、低耗及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国内外先进的大型高炉技术,所有高炉炼铁系统设计和技术代表了当前高炉炼铁的最高装备水平,这些技术的使用保证了高炉生产实现"高效、低耗、长寿、清洁"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周荣彬 《炼铁》2006,25(4):44-46
摘要沙钢3号高炉采用环保型INBA渣处理系统、铜冷却壁、高温内燃式热风炉、PW第四代并罐无料钟炉顶、法国陶瓷杯、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等先进技术。由于开炉准备充分、参数选择合理、操作得当,高炉开炉后顺利达产,利-用系数达到2.4,创造了国内2500m^3级高炉达产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刘树芳 《钢铁钒钛》2002,23(4):59-64
介绍了攀钢1号高炉第四代炉役大修技术改造情况,技术改造包括:高炉扩容至1280m^3;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进一步优化;高炉本体采用了高致密粘土砖底并增加水冷施,纯铜冷却壁、乌克兰大型冷却块等多项新技术;4座内燃改造式热风炉;扩大上料能力;高炉过程控制采用DCS系统,同时应用智能专家系统优化高炉操作。通过改造,高炉装备和自动化控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宣钢l260m^3高炉大修改造时将炉容扩大到l350m^3,对高炉本体系统设备及冷却系统、自动控制及检测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改造更新,在炉腹、炉腰及炉身下部高热负荷区域采用铜冷却壁,取消炉身中上部铸铁冷却壁凸台,并采用薄内衬等先进、适用、可靠、成熟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许美兰 《武钢技术》1998,36(1):29-34
分析国内外高炉采用优质水(软水或纯水)冷却,发挥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的优势,取得10年以上长寿高炉的显著效果。结合武钢1、2、3号高炉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寿命不长的原因这一是冷却水的水质太差,水量不足,冷却强度不够,成冷却设备过早损坏,直接影响高炉长寿。提出延长武钢1、2、3号高炉寿命的技术措施是将高炉冷却水改为软水,采用新型冷却设备和新型耐火材料,可望延长高炉寿命10年以上无中修。  相似文献   

7.
张灵 《炼铁》1999,18(4):12-14
鄂钢380m^3高炉设计采用了先进实用的技术,如合理的炉衬和冷却结构,高温内燃式热风炉,新型煤气洗涤系统;适宜的自控系统等  相似文献   

8.
南钢2 000 m3高炉开炉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臣焕  惠国东 《炼铁》2004,23(6):12-15
南钢新建2000m^3高炉采用PW型串罐无料钟炉顶、铜冷却壁、软水闭路循环冷却、底滤法水渣处理系统等先进技术。高炉开炉时,采用了全焦法开炉,开炉焦比2.5t/t.炉缸、炉腹为净焦,炉腰为空焦,炉身为正常料。通过制订合理的烘炉和开炉方案,高炉开炉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9.
现代大型高炉的长寿技术是世界各国高炉界长期研究的课题,本钢北营公司2850m3高炉采用了当今钢铁行业先进的技术及设备,炉体100%冷却、炉体关键部位选用铜冷却器、选用适合高炉不同部位、不同工况的内衬结构、软水密闭循环冷却、完善的自动化检测系统,为高炉长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南钢新建的2000m^3高炉采用全冷却壁薄壁炉体结构,炉腹至炉身下部使用了四段铜冷却壁,并采用了先进的软水密闭循环冷却,为高炉长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从设计特点、工艺流程对该系统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1.
首钢京唐1号高炉为实现一代炉龄25年的长寿目标,使用了一系列先进的长寿技术:选择合理的高炉内型,采用热压小块炭砖结合湿法喷涂造衬工艺的复合炉缸、全炭砖加陶瓷垫炉底以及薄壁炉衬结构,并全部使用优质耐材;炉体冷却系统使用铸铁-铜冷却壁及壁砖合一的镶砖冷却壁结合的炉体全冷却结构和除盐水密闭循环系统;装备了先进的炉体检测系统和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12.
张福明  钱世崇  张建  毛庆武  苏维 《钢铁》2011,46(2):12-17
介绍了首钢京唐钢铁厂5500m3.高炉设计特点和采用的先进技术.高炉设计中采用合理炉料结构、炉料分级入炉技术;自主设计开发了并罐式无料钟炉顶设备和炉料分布控制技术;采用纯水密闭循环冷却、铜冷却壁、薄壁内衬等高炉综合长寿技术,高炉设计寿命25年;采用高风温顶燃式热风炉和助燃空气高温预热技术,设计风温1300℃;采用平坦化...  相似文献   

13.
翟勇强 《炼铁》2006,25(2):23-26
对水钢1350m^3高炉工艺装备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水钢1350m^3高炉采用铜冷却壁、薄壁炉衬、炭砖-陶瓷杯复合炉底、软水封闭循环冷却系统、PW型并罐无料钟炉顶、内燃式热风炉等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以实现高炉“优质、低耗、高效、多产、长寿”生产。  相似文献   

14.
多晶硅生产过程的冷却循环水系统主要用来为物料降温,一般分为开式循环水系统和闭式循环水系统。开式循环水系统主要工艺部件是开放式的,补水来源一般为工业软化水,循环水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CO2含量降低、碱度增加、pH值升高、浊度增加等情况,需要对冷却水的指标进行监测和控制,并选择适合的水处理药剂进行投加。闭式循环水系统为密闭系统,循环用水要求较严,相较于开式循环水系统,组成部件更加复杂,但水质控制较为容易。目前较新的水质控制技术包括无磷配方除垢剂、电子除垢仪和新型防垢防腐蚀合金材料,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可以减少后期成本投入,并且能减少甚至消除冷却塔及设备的清洗频次,在新厂建设及技改项目中,应尽量选用。  相似文献   

15.
济源钢厂2号高炉设计采用了一系列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如串罐式无料钟炉顶、薄壁内衬、炭砖+陶瓷杯式炉底炉缸结构、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关键部位采用铜冷却壁、炉前除尘等。高炉投产运行5年来,炉况稳定顺行,各项指标均优于设计指标,平均利用系数在3.3t/(m~3·d)以上,达到同类型高炉的先进水平。同时炉底陶瓷垫保存较好,杯垫下一层碳砖中心温度控制在600℃以内;炉底、炉缸侵蚀小,高炉冷却系统稳定,设计合理,生产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刘军 《四川冶金》2009,31(6):13-15,19
对攀钢4#高炉第二代炉役工艺装备特.羔进行了总结。攀钢4#高炉第二代炉役炉体采用深炉缸、矮胖型、薄壁炉衬、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SS型并罐无料钟炉顶、外燃式热风炉等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以实现高炉“优质、低耗、高效、多产、长寿”生产。  相似文献   

17.
1号高炉大修实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号高炉大修顺利完成,于1997年5月25日点火开炉。本次大修中,高炉炉体耐材,炉射冷却系统,炉前出铁场,水渣等系统均作了改进。炉体关键部位采用了高品质耐材,炉身增设中压不断水系统,炉前出铁场取消了沉和铁罐,实现了炉台平坦化,三电实现了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富伦1号1350m^3高炉工程总图布置紧凑,场地面积利用率高。在设计中采用了许多先进实用的技术,如低高径比炉型、合理的炉衬、合理冷却结构和软水冷却;平坦化出铁场场面;PW型串罐无料钟炉顶设备;改进型顶燃式热风炉;干法布袋煤气处理;机械炉渣处理装置及底滤池过滤冲渣回水;实用的自动控制等。  相似文献   

19.
从能量守恒定律出发,分析了循环冷却水系统各构成单元的能量转化过程。以降低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能耗为目标,剖析了可采用的三种节能技术。结合钢铁生产工艺中的循环冷却水系统现场,通过数据采集、运行状况诊断、技术方案设计及节能评估,完整阐述了循环冷却水系统节能方案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20.
山西通才工贸公司3#1 300 m3高炉设计采用全冷却壁、砖壁合一薄壁炉衬、铜冷却壁、碳砖-陶瓷杯复合炉底、全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炉顶布料控制技术、干法除尘、BPRT等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高炉投产后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最高日产量4 040 t/d,利用系数达到2.78 t/(m3·d),燃料比502 kg/t,煤比152 kg/t,风温1 3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