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分析高分辨地震剖面和沉积物样品研究了朝鲜东南部岸外陆架上第四纪沉积物的沉积史。厚达50m的第四纪沉积覆盖在内陆架声波基底的不规则表层之上。沉积柱由两个主要层序组成,其间被解释为前全新世表层的中间反射层所分隔。厚度达30m,并在现代河口附近具一沉积中心的全新世层序;以前三角洲环境下的沉积为特征,晚更新世层序则代表了三角洲环境或浅水环境的沉积。在最近一次冰期内大部陆架受到了陆上侵蚀,只有海糟区发生了沉积。海积阶地现在的位置指示了海平面的最低位置在现在海平面以下130m处。随后的冰期后海侵把更新世沉积再造成一薄层海侵相。在冰期后,海侵的早期海平面快速上升,并在距今约7000-5000年以前达到了现在的位置。现代的沉积作用(全新世层序)可能就是在该时开始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东部海岸自6000年以来,海平面是连续和快速地上升,但1965年和1987年发表的两条是弗吉尼亚州东部海岸海平面变化曲线与此不一致,一条曲线在距今4400年到5100年之间海平面呈下降的趋势,另一条曲线在距今4000年到4700年之间海平面缓慢上升。作者对此产生了疑问,为了建立距今4000年以前相对海平面变化的趋势,最近对德尔马瓦半岛南部的大西洋海岸作了一次野外考察。  相似文献   

3.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水体滞留程度是否对有机质富集产生影响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在生物地层格架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鄂西地区不同时期页岩沉积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水体滞留程度与有机质富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鄂西地区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由早至晚可划分出冰期前(WF2—WF3笔石带)、冰期(WF4笔石带—观音桥段)和冰期后(LM1—LM5笔石带)3个时期,均处于较深的水体环境中。水体滞留程度对有机质保存条件无明显影响,主要控制海洋生产力,进而影响有机质富集:冰期前WF2笔石带沉积期处于台-棚转换期,海平面相对较低,同时周缘古陆和局部水下古隆起剧烈隆升,水体滞留程度最强(强滞留),与外海营养物质交换能力最弱,导致古生产力水平最低,TOC含量最低(平均为2.9%)。进入WF3笔石带沉积期后,海平面持续上升进入高位,水体滞留程度明显减弱(中等滞留),古生产力水平升高,TOC含量随之升高(平均为3.6%);冰期海平面虽然处于最低位,但上升洋流异常活跃,水体滞留程度最弱,营养物质随上升洋流大量涌入扬子海盆,导致古生产力水平达到最高,TOC含量最高(平均为4.6%);冰期后,气候回暖,冈瓦纳冰川快速消融...  相似文献   

4.
更新世大洋体积的交替变化(即表现为海平面相对变化)表现在大陆冰盖的积厚和融化,造成了冰期的低位海平面和间冰期的高位海平面。低位和高位交替一次就构成了一个海平面升降旋回。在美国的墨西哥湾沿岸区域,可辨识出在最近的2.5—3百万年时期出现过八个旋回。这些旋回是根据多重判据签别的,其中包括古生物学、沉积学和地震学方面的证据。海平面升降旋回的概念在地震地层学上可用来识别地震(沉积)层系。这种地震层的分析是利用地震记录上的反射类型来鉴别相对整合的地层段中的各地层单元为根据的。例如,在地震记录上,冰期可表现为紊乱的层面、而间冰期则显示为平行的层面。就改进地层和构造解释来说,地震层分析为全球地质年代体系应用到地震资料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此外,在新勘探区进行地震层分析可在钻探前对地质年代作出可靠的预测并有助于构造地层的初步复原。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自己的研究工作及综合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太平洋水域及其周围陆地晚更新世最后一次冰期的古地理环境进行了恢复。这个冰期在将近18000年前达到了自己的顶峰,并使太平洋海盆的特性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海洋上冰川和陆地上冰川的范围和分布面积、海平面、大气温度和海水温度以及植物地理分带都与现代有很大的差别。所研究的时代的特点是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冰川。在太平洋周围的陆地  相似文献   

6.
在最后的低水位期,在巴基斯坦东南(Sindh)被动陆缘海上阿拉伯海深海平原(印度河扇)和巴基斯坦西南(Makran)活动边缘斜坡盆地中的浊流沉积非常频繁。在早期海平面上升期间,这两个地区的浊流沉积速度降低。虽然在Markran斜坡盆地中的浊流沉积以较慢的速度持续进行,在距今15000^14C年后它中止于印度河沉积体系的中部洪积扇上。在大约距今7000^14C年后,由于大陆的干旱加剧,在Makran的沉积速度进一步减小,但是浊流沉积并未停止。通过深海沉积层中粒度和化学组成的明显趋势识别了气候特征。在Makran上持续沉积归因于以活动板块边缘为特征的狭窄大陆架。  相似文献   

7.
正人们已经为地球的历史编出了详细的地质年代表,比如恐龙的最繁盛时代为距今约200百万年前的侏罗纪,灭绝于6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三叶虫的繁盛时期为距今约530百万年前的寒武纪等。这些动物生存的时代是怎么定出来的呢?地球的46亿年历史又是怎么定出来的呢?地质学家和化学家们发现,当岩石或矿物在一次地质事件中形成时,放射性同位素以一定的形式进入岩石、矿  相似文献   

8.
从沉积上看,中国的地质发展史,从晚元古代以来可以中三叠世印支运动中幕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海相沉积为主的海陆交互变迁过程,第二阶段是陆盆沉积发育时期。回溯中国最早的地壳运动是阜平运动(距今约30亿年)、五台运动(距今约24亿年)及吕梁运动(距今约18亿年)。它们导致了由泰山群、五台群、滹沱群三套变质岩系组成基底的中朝陆台的形成,而在其它广阔的地区为泛海洋分布,形成海陆对峙面貌,沉积了槽盆相的长城系—青白口系—蓟县系,并由海向陆逐渐转化。晋宁与澄江运动(约7—8亿年前)使扬子、塔里木、中朝等地台联为古中华陆。  相似文献   

9.
1前言深海扇是陆相沉积物的主要沉积场所。世界最大的冲积扇之一是雅玛逊冲积扇,它在中新世早期由于安第斯山抬升而开始发育。雅玛逊冲积扇结构受陆源沉积物沉积的控制。在全新世和古间冰期内,地表水的循环和大陆架的扩张限制了雅玛逊河,因此,陆源沉积物主要在大陆架内沉积下来。雅玛逊冲积扇在这样的间冰期内就显得不活跃,而只有悬浮沉积物沉积。全新世和古间冰期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大约为5-IOCIn/k.y。另一方面,在冰期内,更低的海平面围绕着大陆架,而雅马逊河直接将沉积物带入雅玛逊大峡谷,从而进入冲积扇复合体。冰期沉积速…  相似文献   

10.
地震地层学方法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以及某些非冰川性快速海平面变化性质(与海洋生物灭绝的联系超过了其他地质因素)的发现,更增强了地质学家对全球海平面变化强烈的兴趣。如图1所示,海平面变化可分为五类:(1)洋中脊体积变化可以使海平面发生渐变,其幅度可达几百米,持续时间在1my以上;(2)大陆冰川的增生和消融可陡海平面发生快速变化,其幅度在100m上下,持续时间约为10000y(冰川融化)到0.1my(冰川积累);(3)三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海组浅海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柳保军  申俊  庞雄  何敏  连世勇  屈亮 《石油学报》2007,28(2):49-56,61
利用白云凹陷北坡钻井资料、地球物理资料以及ODP相关资料进行的井震分析、地层对比和地震地层学解释表明,珠海组顶、底界面T6(距今23.8Ma)和T7(距今32.0Ma)为两次南海大规模构造运动形成的大型不整合界面,是沉积—构造—气候条件的转换面。珠海组沉积时期(渐新世晚期)白云凹陷为浅海陆架环境,发育一套几乎覆盖白云凹陷全区的大型浅水陆架三角洲砂泥互层沉积,与距今23.8Ma以来的半深水-深水的偏泥细粒沉积明显不同。同时,珠海组沉积时期古陆架坡折带自北向南迁移,穿越白云凹陷至南部隆起带附近,强烈推进的三角洲沉积表现出明显海退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响应。白云凹陷珠海组存在优良的浅水三角洲储盖组合条件,这对白云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冀中饶阳凹陷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古沉积背景对其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在古近纪、新近纪湖盆演化的基础之上,饶阳凹陷第四纪沉积充填过程中的沉积物物源主要来自西部,其次为西北、西南和东北方向,古滹沱河、古唐河、古漕河是沉积物的主要搬运介质。古近纪和新近纪发育的河流-湖泊沉积体系依然控制着整个研究区,主要发育四种沉积相类型,分别为冲(洪)积扇相、河流相、(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在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过程中,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冰期的演化)、海平面升降等因素共同制约着不同时期的沉积环境演化。  相似文献   

13.
依据大量区域地质考察结果、对54条地震反射剖面的新解释和对36口钻孔资料的深入分析,认为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安福屯潜山带裂缝的形成和演化受2期3个阶段构造应力场的控制,即:燕山期(距今约67~200Ma)板块构造运动引起的挤压应力场和喜马拉雅构造期的拉张应力场(距今约36~66Ma)、右行走滑构造应力场(距今约24~35Ma)。裂谷期后郯庐断裂带的右行走滑活动导致早期裂缝被改造和生成新的裂缝。安福屯潜山带可以形成裂缝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十年来,许多地球科学家都赞成这样一种观点,即地中海曾是位于海平面以下3000m的大干漠,该“死谷”认为是约在6~5.5Ma前的中新世末期所形成。 1970年《格洛玛·挑战者》号深海钻探船第1航次后,Willian Ryan和许靖华提出了:地中海盆地约在6Ma前曾一度干涸,且局部覆盖着巨厚蒸发岩盐层的沙漠理论。靠近现今直布罗陀海峡的高地曾是地中海和大西洋海水交换中的堤坝,于干热气候时露  相似文献   

15.
海平面     
<正> 由于预期的海平面上升和全球变暖有关,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初,又重新对海平面变化产生了兴趣。自Viles(1989)在《自然地理学进展》中对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和海岸地貌作了评述后,又有了很多引人注目的进展,包括将海平面上升作为全球地貌学热点的《自然地理学进展》特刊。本文主要讨论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几个方面,概述最近几十年来  相似文献   

16.
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及其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22  
依据浅水陆架区大量的探井资料和二维地震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对珠江口盆地距今21~10.5Ma地层段的研究表明,该段地层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在各层序相应的体系域内均发育深水扇沉积,并且各层序的深水扇都叠置在白云凹陷之上。对盆地内近60口探井的微体古生物定量分析表明,该地层段存在6期三级海平面变化,并与全球三级海平面变化相一致。周期性海平面下降、古珠江大河充足的沉积物供应和白云凹陷长期热沉降作用所形成并保持的陆坡深水条件是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南海北部深水陆坡沉积系统与大西洋两岸勘探热点地区的深水沉积系统有许多共同点,如都位于被动大陆边缘、长期的热沉降和大型古河流提供丰富的物源。白云凹陷北坡大型天然气田的发现也证实了白云凹陷下第三系巨厚湖相烃源岩的资源潜力。垂向叠置在烃源岩之上的多期深水扇必将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7.
东濮凹陷桥口地区油气藏形成期次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濮凹陷桥口构造不同区块第三系油气藏形成期差异较大,总体上层位越新成藏时期越晚,层位越老成藏时期越早。应用储集层自生伊利石测年、饱和压力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方法,综合分析认为,桥口地区油气藏形成主要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距今时间约18.4-30.4Ma,相当于东营组沉积期末-馆陶组沉积早期,是最主要的油气藏形成期,其中距今17-27Ma为剥蚀期,压力减小有利于天然气成藏,气藏的绝大部分形成于该阶段;第二阶段为距今2Ma以来,相当于第四纪至现今,已形成的气藏发生调整,同时二次生成的天然气继续注入。图4表3参18(任战利摘)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南部泸州地区深层页岩气富集,凯迪阶五峰组—埃隆阶龙马溪组一段一亚段的富有机质海相页岩是该区页岩气主力产层,明确其沉积环境演化及对有机质富集的控制作用对深化页岩气成藏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利用钻井、录井、测井资料和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数据,系统分析川南地区凯迪阶—埃隆阶黑色页岩的层序地层和沉积环境演化,建立了川南地区有机质富集的古海洋状态模式。基于岩性、典型沉积构造、岩石电性及元素组成,在凯迪阶—埃隆阶识别出5个最大海泛面;综合冰期、最大海泛面、岩性变化及笔石带约束,划分出8个四级层序。在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恢复了古氧相与古生产力演化特征,建立了用于判别优质页岩的古氧相、古生产力的替代系数。凯迪阶五峰组页岩沉积受局限台地的强滞留水体控制,表层高生产力供给对富有机质页岩的发育具有积极意义;鲁丹期开始,冰期冰盖消融造成大规模海侵,海平面上升形成水体分层的强还原环境,沉积龙马溪组下部的富有机质页岩;埃隆期持续海退,海平面较低,陆源注入充足、沉积速率快、氧化还原条件均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但该时期古生产力高,在短期海侵阶段形成龙马溪组上部的富碳、高黏土矿物含量的黑色页岩。  相似文献   

19.
两种不同的概念模式构成了Exxon的地层学家和后来的研究者层层学的基础,一种是全球海平面模式,这种模式与推海海平面随时间的变化有关;另一种是层序模寺,这种模工与单个海平面变化周期中产生的地层记录有关。尽管这两种模式是相互关联的,但在逻辑上区别明显,分别研究它们是重要的。总结中提出了两种模式的特及用于各种描述中的术语。结论是:(a)全球海平面变化模式涉及原生沉积盆地中可普遍识别的一系列局部相对海平面  相似文献   

20.
在北大西洋的深海钻探552A 钻井,分四个时段(晚第四纪,约1百万年前,2.4百万年前和前冰期晚上新世)对火山灰层作了研究。区分出了暗色玄武岩火山物质(玄武岩颗粒,为暗色火山玻璃质碎片或气孔状玄武岩)和浅色火山玻璃(浅色泡壁玻屑或是具残破的或板状结构的硅质玻璃颗粒)。暗色火山物质在整个冰期都有产出,其丰度与冰载岩屑有关。浅色火山物质的产出有两种情况:(1)在岩心1和岩心5的两层中与暗色火山物质及冰载物质混合;(2)在岩心9和岩心10中产于与暖期相当的层系中,它与暗色火山物质以及岩屑均无关。本文提出有两种不同的搬运机制。暗色火山物质及浅色火山物质混合物或是源自冰期冰岛的火山爆发,爆发物散落至海域并混进海冰中,或者直接来自冰岛,它们被冰冻结在延伸入海的冰川中。然而,既无暗色火山物质混入也无岩屑的浅色火山物质被推测是由风搬运至552A 站位的。只有浅色火山物质层才是一种特定事件的标志,因而可以作为一种地层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