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公民意识"和"公民教育"的研究现状,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公民意识"的培养,也应包括世界公民意识的培养。外语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世界公民的一个重要途径;外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公民"的特殊使命,理应加强自身的"公民意识"培养,努力掌握全球化知识,提升全球化素质。  相似文献   

2.
从中美女排'和平'之战引起人们对爱国主义的热议出发,首先对经济全球化时代描述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及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注入的时代内涵和应当采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多元价值观的存在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基于文化与价值观的关系,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要以文化认同为目标,以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为指向培育校园文化;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利用自媒体受众广、传播快的优势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国家发展的新面貌和时代使命,找到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结合点,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唱响爱国主旋律可以弘扬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发其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责任心。在爱国歌曲载体下,探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方式具有特殊意义。因此通过唱响爱国主旋律的形式,是目前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视角和突破口。把唱响爱国主旋律与德育工作相结合,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使之渗透于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并进一步建立起高校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并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构筑了平台。被人们称为“新生代”的当代大学生,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取向,不仅对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是关系到国家强弱、民族存亡的大事。大学,作为一种功能独特的教育机构,理应承载起传承神圣的中华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国际之间交流日益明显,我国也需要大量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这对大学英语教育是一个大挑战。高校要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首先就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因此,高校要结合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大学生跨文化培养意识存在的问题,将文化教学融入于大学英语教育中,构建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任何一个国家当中,法律和经济的关系都是相当密切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之下,法律也被卷进了这场全球化的浪潮当中,本文所要探究的重点就在于当今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之背景下应该如何处理好法律全球化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全球化企业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培养创新人才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高职教育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人才培养规格、课程教学、培养环境等多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培养出大量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更好地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全球化企业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培养创新人才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高职教育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人才培养规格、课程教学、培养环境等多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培养出大量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更好地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三困生"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有其自身鲜明特点。根据对"三困生"形成发展的内、外因素分析,笔者认为,心理困难是大学生由"单困"到"三困"的重要原因,也是新时期"三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高校要做好"三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同时加强对贫困学生的经济资助与大学生养成教育,并充分发挥"社会—高校—家庭"的宏观体系的育人功能,促进"三困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90后"大学生具有理想远大但价值取向趋于功利性、自信心强但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善于通过网络学习和获取信息但容易沉迷于网络、民主参与意识较强但个性较张扬、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挫折承受力较差等特点。对此,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上进行改革,以适应其特点,从而提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十所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动机、消费结构水平及体育锻炼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河南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体育消费、体育健身意识,但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体育消费以实物消费为主;消费动机呈多元化特征;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经济能力有限、缺乏体育场(馆)设施、消费价格高。  相似文献   

13.
"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结合的产物,影响着一代代青年人。在改革开放的多元文化时代,大学生对待雷锋精神的态度出现了分化。学习"雷锋精神"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螺丝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发扬雷锋精神,要提高当代大学生传统道德文化的学习能力和鉴赏水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大学生的引导作用;培养当代大学生"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4.
高校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认识中国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不断加强大学生爱国教育,把实现中国梦与大学生的爱国行为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支持国防等观念,不断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使其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切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付诸实践行动。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针对河南省几所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动机、结构和水平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河南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体育消费意识,但消费水平整体偏低;体育消费以实物消费为主;消费动机呈多元化特征;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经济能力有限、缺乏体育场(馆)设施和消费价格高.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纪律意识培育对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构建社会守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纪律意识缺失表现在纪律认知系统性不够、纪律遵守主动性不强、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高校要从教育主体、大学生自身、校园纪律文化环境等方面入手,提升大学生纪律意识。教育主体引导正确的纪律教育、营造积极的纪律意识培育环境是大学生纪律意识培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英语教学也应如此。结合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教师应该首先具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并利用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同时引入竞争机制,改革评价体系,实行以激励学生自主发展为主的学习评价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大学生课余体育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辽宁省大学生课余体育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课余参加体育项目以篮球、跑步等竞技运动为主;运动负荷以中等负荷为主,对于健身和娱乐是较为合理的;参加体育活动频率3次以上的占较高比例,锻炼达到了经常性;"自主锻炼"是辽宁省大学生首选的活动形式;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多选择校内场所进行运动,选择校外体育场所进行体育运动的人较少,选择校外参加体育活动是由于本校在某些项目上缺乏场馆设施;体育消费呈多样性,男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女大学生。辽宁省高校应该积极开发高校体育资源,提高高校体育设施投入,加强对课余体育的组织,为调动大学生积极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从文化认同的视角予以考察,缺乏文化认同的价值观教育只是一种理性认知教育。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也越来越多,价值多元化已然成为时代共识。在此背景下,价值观教育更加显得重要。高校价值观教育的一个明显不足就是,为了宣扬某种价值观而宣扬某种价值观,缺乏文化意识的涵养,最终在学生身上留下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知识。特定的价值观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形成的,高校应该着力营造一种与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相融合的文化环境,使身处其中的大学生受到濡染,从而树立起国家和民族着力倡导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21世纪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思想、创业精神的人才。因此,必须研究新形势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启发和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让高等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社会转型和知识全球化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针对职教师范院校来说.更应当在内涵中注入创新创业元素,让创新创业理念与职业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通过合理地构建适合他们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来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而满足社会转型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