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厂生产的某产品,一个部件是ZG35,另一部件是35CrMnSiA,这就涉及到异种钢的焊接。本文分析了ZG35与35CrMnSiA高强钢焊接性及焊接特点,探讨了焊接ZG35与35CrMnSiA高强钢的焊接方法,设计了匹配合理的焊接参数,并对MIG、MAG焊的熔化效率、熔化速率等概念进行了分析。经验得出:采用MIG、MAG的焊接方法、选用HS—80焊丝,焊接ZG35与35CrMnSiA高强钢,电弧燃烧稳定,焊缝表面成形良好,焊缝金属的综合性能好,提高了焊接生产效率,减少了焊接缺陷,为ZG35与35CrMnSiA高强钢的焊接生产奠定了基础,在军工产品的生产中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飞机燃油模拟台中的接头为例,详细介绍了30CrMnSiA与Q235A异种材质焊接的工艺过程,提出了采取控制热输入、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等较严格的一系列工艺措施,解决了焊接易裂的问题,为今后我公司焊接异种钢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异种材料焊接时品质往往难以保证的问题,对35CrMo与Q345D材料焊接做了阐述,对其难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为类似材料的焊接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Ti3Al基合金的特点和影响其焊接的因素,概括了Ti3Al基合金钎焊技术的研究现状,比如较低的焊接温度、一次可钎焊多个接头、利于异种材料的焊接、可钎焊复杂的接头结构、高精确度以及良好的接头性能等。并对进一步开展Ti3Al基合金钎焊技术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铝一铜异种材料的摩擦焊接、爆炸焊接、钎焊、冷压焊接等工艺方法的特点,总结了铝-铜异种材料焊接工艺的质量评价方法,并对铝-铜异种材料焊接工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针对合金耐热钢P12与T91异种钢材料的焊接,着重介绍工艺试验过程中的焊接材料选择及热处理规范确定。并通过制造现场的过程控制,有效地保证了异种钢接头的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7.
1.概述 我公司为某炼油厂制造了一台换热器,规格型号为BES700--2.5—125—6/25—2I,管程介质为富含湿H2S、HCL的油气,管板材料选用Q345R(N),δ58mm,换热管材料选用08Cr2AlMo,Ф25mm×2.5mm,这两种材料的焊接为异种钢的焊接,Q345R管板和08Cr2AlMo换热管焊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换热器的使用寿命,所以对Q345R管板和08Cr2AlMo钢管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35CrMnSi与Q355B异种材料的焊接工艺进行探讨,通过硬度、磁粉、渗透、超声波及金相检测等研究了焊前预热与否对焊缝成形质量的影响。在35CrMnSi与Q355B焊接无预热时,焊缝表面存在肉眼可见裂纹缺陷,内部焊缝区存在未融合及气孔等体积缺陷,最大可达5 mm;而在预热温度为230℃、层间温度为200℃条件下,焊缝质量成形美观,未发现任何缺陷。研究结果表明,为保证35CrMnSi与Q355B焊缝质量的可靠性,焊接过程中预热工艺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9.
921A与16Mn性能差异大,焊接性差,为此焊接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文中在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的基础上,选择船焊395焊条用于这类异种钢的焊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异种材料焊接时质量比较难以保证,本文针对某环保机械上的典型零部件——辗压轮的焊接制造过程,简单谈一些铸钢/结构钢异种材料的焊接工艺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复合材料界面设计及关键制备工艺》资助下,以大幅降低制冷器铜管使用为目的,提出铜(管头) 铝(管路) 铜(管头)组合制冷管路结构,核心科学问题是Cu Al异质金属的密封焊接,提出总结性科学研究报告。 以表征异种金属材料焊接扩散规律为目的,探索基于菲克扩散定理的插入式Cu Al热连接模型。认为原子向空穴迁移或在节点间的迁移是固态金属和合金中的基本扩散运动,在溶剂晶格中溶质原子异扩散(AD)具有方向性,导致溶质原子浓度有局部变化。金属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相变和组织变化总是与扩散过程(DP)密切相关。固态压焊(SSPW)时,DP是确定再结晶(Recrystallization)和激活面(Surface Activation)之间结合后使焊接接头性能改善的主要过程。建立起扩散过程中溶质原子分布的一维扩散模型,由菲克第一定律建立扩散通量与扩散物质浓度和单向扩散距离的关系模型,由菲克第二定律获得扩散物单向扩散浓度模型,通过玻耳兹曼变换(Boltzmann Transform)求解任何时刻的一维浓度分布c(y,t),建立基于高斯误差函数(GEF)erf(β)的扩散偶浓度分布模型(CDM)和扩散偶浓度分布曲线(CDC)。基于CDM,建立CDC、扩散系数、原始接触面(OCS) 浓度、理论均匀化判别等工程应用层面的Cu Al焊接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12.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X80钢管半自动焊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用X80钢管为研究对象,通过焊接接头横向拉伸试验,焊缝和热影响区(HAZ)冲击韧性试验,焊缝和HAZ不同焊层显微组织分析,以及焊接接头不同焊层Hv10硬度试验等手段,研究了低氢型焊条根焊和自保护药芯焊丝半自动填充、盖面组合焊接工艺的环焊缝的焊接接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选择韧脆转变温度较低的自保护药芯焊丝、采用较小的焊接热输入量和多层多道的焊接措施等因素,对于保证X80钢管环焊接头的性能是至关重要的。采用低氢焊条根焊、自保护药芯焊丝半自动焊进行X80钢管焊接时,焊接接头的强度、-10℃低温冲击韧性和硬度等性能良好.该工萝应用于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焊接旆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多丝埋弧焊焊接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同时分析了焊丝、焊剂以及电源等对直缝焊管焊接质量具有直接影响的因素。通过上述的研究,希望能够有效的促进多丝埋弧焊焊接工艺在各种不同材质以及不同口径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动TIG焊方法对不锈钢管对接封根焊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脉冲电流等焊接参数的调整及分析,确定了合理的不锈钢管对接封根焊接工艺。  相似文献   

15.
邱毅强  杨云  陈孙艺 《压力容器》2004,21(10):29-31,50
对于SA335P5耐热钢弯头与SA312TP30 4H不锈钢管的异种钢焊接 ,根据使用工况等可以采用不同的焊接工艺方案。本文介绍了通过在SA335P5耐热钢弯头端堆焊过渡层 ,进行热处理和探伤后再与SA312TP30 4H不锈钢管的焊接 ,从而兼顾了耐热钢需要焊后热处理及不锈钢需保持防腐性能和抗晶间腐蚀的问题 ,通过焊接试验结果表明 :制定的焊接工艺已成功地用于乙烯裂解炉对流段的制造。  相似文献   

16.
压力管道TIG焊,即钨极氩弧焊在焊接中焊道背部易出现缺陷,用反向送丝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干线管道采用X80钢管,受工期限制,不可避免地要在冬季进行焊接施工。结合管道冬季焊接施工所面临的难点,讨论分析了国内外管道建设标准及经验,X80钢焊接冷裂敏感性和-30℃环境条件下焊接的X80钢管环焊接头性能试验结果,给出了X80钢管低温环境下焊接施工的可行性结论。还结合工程特点介绍了X80钢管低温环境焊接施工技术方案。采用该方案,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段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期间,在新疆、甘肃地区开展了X80钢管冬季焊接施工,焊接质量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18.
顺酐反应器中15CrMo耐热钢管的焊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CrMo钢是珠光体组织耐热钢,广泛用于工作温度为350~600℃内设备的制造。根据顺酐反应器服役运行条件及焊接质量要求,对15CrMo厚壁高压管的焊接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选用不同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确定了适合于生产实际的焊接工艺。  相似文献   

19.
付燕  王璁  张岚原 《机电工程技术》2011,(7):116-118,158
空调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各空调企业一直在寻求价格低廉、质量可靠的铜管替代品,钢衬铜管具有较好的焊接性能和不错的抗氧化能力得到关注.通过对钢衬铜管和铜管理化性能以及机械性能进行对比试验,对钢衬铜管与铜管的焊接工艺性和加工工艺性进行研究,以期确认钢衬铜管使用在空调产品上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 total manufacturing time for a pipe fabrication process is spent on the welding following the primary machining and fit-up processes. To achieve a reliable weld bead appearance, automatic seam tracking and adaptive control to fill the groove are urgently required. For seam tracking in the welding processes, vision sensor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However, the adaptive filling control for a multitorch system for the appropriate welded area has not yet been implemented in the area of submerged arc welding (SAW). This paper describes several advances in sensor and process control techniques for applications in SAW which combine to give a fully automatic system capable of controlling and adapting the overall welding process. This technology has been used in longitudinal and spiral pipe mills and in pressure vessel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