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主要从公众参与主体范围、公众参与形式、公众参与信息公开、法律保障、公众参与意见等方面指出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需要完善之处,并针对性地提出:明确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完善公众参与形式、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重视公众意见的反馈等完善公众参与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1)
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职责,更需要公众的参与,而要切实的让公众参与进来,前提条件就是需要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针对环境信息公开制定了相关法律,近年来已经有了显著的发展,一些相关的规定和制度也已逐步形成,但还是存在不少缺陷。本文以国内外环境信息公开主体的立法实践作为视角,深入分析了我国环境信息公开义务主体资格问题,并阐述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1)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将公众意见作为决策的一项依据,有利于增强环境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公众参与贯穿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从而避免拟议行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损害,保护相关利害关系人的环境权益。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机制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加拿大是较早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达国家之一,公众参与在《加拿大环境评价法》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对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阶段以及公众参与环境评价的方式和信息公开等方面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2)
核应急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对提高核安全信息透明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以及实现公众的核安全监督权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核应急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存在以下问题:缺乏核设施营运单位的依法参与、公开内容边界不清以及信息公开时限不具有操作性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在于政府对信息公开裁量权过大、核应急法律法规陈旧、与《核安全法》脱钩等。以上问题的完善不仅是对《核安全法》的立法回应也有助于改进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6.
交通噪声污染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居住舒适度,实践证明防治的有效途径在于公众参与。其作为欧美各国交通噪声防治措施中的重要内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有着成熟经验。本文通过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分析,就公众参与的四个技术性方面进行探讨,以为交通噪声防治提供保障措施,具体包括提高交通噪声防治公众参与的意识,增强住区交通噪声信息公开的可懂性,完善交通噪声评价及管理体系,明确交通噪声投诉的责任归属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5)
我国现行有关信息公开、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大多涉及环境知情权保护,但仍存在诸如环境信息不畅通、信息公开流于形式、法律规范尤其是地方立法中环境知情权规范陈旧、可操作性不强、未配合公众参与需要等问题。《奥胡斯公约》在环境知情权保护方面最为完善,参照其成功经验,同时充分考虑我国立法现状和环境保护实际,对完善我国环境知情权立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土壤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介质,与地表水、空气、动植物等其他生态要素息息相关,守护净土是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和人居环境质量的关键。虹口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是上海近代工业最早创办的地区之一,历史上,在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兴建了大量的高污染重化工企业,区内土壤存在污染风险。近年来,虹口区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些土壤环境质量问题,而且历史遗留场地土壤状况不明确,相关研究不足。论文通过收集公开的虹口区土壤环境质量信息和工业企业信息,厘清土壤污染现状,并确定污染源头,提出相应的措施,旨在防治区内土壤污染。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8)
公众参与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进行信息认证和实施审计问责,是国家审计助推公众有序参与国家治理的主要方式,具体路径包括向社会公开征集审计项目计划;向社会公开审计过程中的阶段性审计结果和最终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审计建议、审计直接问责或间接问责等。审计机关助推公众参与审计自身治理也是助推公众有序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具体路径包括定期向社会公开预算执行情况及绩效、审计业务工作向社会开放、审计内部管理对社会公开等。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文献非常少,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对国家审计助推公众参与国家治理的意义、机理和路径进行了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规划的公众参与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管理规划过程引入公众参与是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积极履行"公民共建"理念的职能体现,它为规划编制者建立了一套明晰、精准、具体的公众参与技术标准,并提供全方位运作的机制保障。介绍作为外部条件的由《信息自由法》和《电子信息自由法修正案》所确立的美国联邦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以及《国家环境政策法》对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强制要求;总结了美国国家公园管理规划公众参与的关键硬件设施,制度设计的目标、原则、形式、实施与运作机制,对作为核心工具的"4部法"技术规程进行系统化的阐释与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