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Planning》2019,(26)
在当前普法工作并不能保证人人具备同等的理解法律、适用法律的情况下,法官释明的作用依旧是值得肯定的。但我国目前在立法体系中对法官释明行为的规定仍处于缺失状态,大多以司法解释作为主要法律依据。这一问题在立法层面的空白却导致了司法过程中的逻辑混乱现象。事实阐明的义务分配作为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法官释明的方式推进诉讼进程、保障诉讼正义在目前仍然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因此在目前立法尚未完善的理论探讨阶段,如何定性法官的释明行为,如何尽量减少法官释明的"副作用",抑或如何将法官释明的"副作用"降低到最小,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0):157-158
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司法机关通用的语言文字是汉语和汉字,而在民族地区仍有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不能通晓汉语,他们在参与诉讼、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过程中存在着语言障碍。为此,国内立法赋予了各民族公民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民族地区通晓汉语和民族语言的法官用"双语"开庭审理案件以及提供与案件相关的法律服务。由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双语法官在民族地区纠纷解决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21)
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官助理职责的具体规定中,有两项是需要仔细斟酌的,因为该两项规定与目前我国的诉讼法律制度有相抵触的地方。其一,法官助理不应当享有庭前调解权,这是与法官助理身份不相符合的。其二,由法官助理草拟法律文书是不合理的。目前对法官助理职责的规定极易使法官、法官助理及书记员这三者之间的职责产生混乱。法官助理本身不应当享有审判权,当然也应包括调解权在内。不应将草拟法律文书规定为法官助理的法定职责。  相似文献   

4.
张太盛 《建筑》2008,(3):51-52
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司法权力地方化倾向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克服。这里不仅存在着人际关系的影响,当地政府的干扰,以及当事人对诉讼成本的考虑,还包含着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扩张,对法律规定的故意曲解,在执行过程中的执法不力。一些法院为了增加诉讼收费,将案件的管辖与经济利益挂钩,相互争取管辖权,破坏了国家法制的统一和权威。一些法官受利益驱使,肆意满足当事人的不法诉求,甚至帮助当事人出主意、想办法,破坏了法院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
本文对德国的知识产权诉讼制度从专利案件审理法院和著作权案件、商标案件审理法院设置,到专利法院的法官组成和合议庭的组成到专利无效审理程序做了考察,为我国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寻找参照样本与启示。我国可效仿德国的知识产权诉讼制度,建立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专门法院,并从现行的审理模式里思考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法院建立构想,并给出在我国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6)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模式是司法改革中的热点议题,该模式要确保经过侦查、起诉的证据能够经的起法庭的检验。回顾过去,很多冤假错案的发生都是在"以侦查主义为中心"的这种流水式作业的诉讼模式下发生的,导致了控辩双方地位不平等、非法证据难以排除、庭审的形式化。要实现"以审判为中心"的任务,需要确保庭审中直接言词原则的实现,确立相关的规则保障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并赋予法官的强制措施的审查批准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1)
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发展至今,经历了由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到证据适时提出主义,再由法定证据失权模式到酌定证据失权模式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立法者不断探索和研究,试图建立一个在我国司法环境下能够良性运行的证据失权制度。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证据失权制度的修改体现了立法者旨在缓和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之间矛盾冲突的价值考量。但是,立法规定不完善、配套制度不健全、法官释明权的行使缺乏实际指导性等问题使得现行证据失权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行效果不佳。须通过完善立法规定、健全配套制度、强化法官释明义务解决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以期证据失权制度能够在我国真正发挥其功效。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35):12-14
随着世界各国对于诉讼理论的逐步加深,对诉讼内涵,诉讼类型更为注意,审判模式从单一的法院审判向多元化的矛盾解决方式转变。基于当前理论界关于家事纠纷研究,由其本身的私密性,关系的复杂性应区分与普通的民事诉讼,不仅需通过法院的审判解决问题,更加需要多元化的,多方面的解决模式化解纠纷,不仅以案结而事了。目前我国的家事审判制度存在法官对其认识的缺失,调解方式单一等问题,需要结合当今我国相应制度,从理论向实践多元解决家事纠纷转变。  相似文献   

9.
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作为重要国家机器,其建筑形态是体现法律公开、公平、公正和司法权威尊严的空间载体。在满足诉讼、立案、审判、执行等日常行为中,法院建筑设计应以提高司法运作效率为主线,秉承有效沟通的原则,方便法官审判和当事人诉讼。本文从务实角度出发,通过梳理在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新建工程中解决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总结了一些设计经验和感悟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法官裁判依据的是事实,但事实不会自现,它只有得到确证才能成为案件的裁判根据.在诉讼制度构建的范围内努力再现客观事实,以法律事实为基础依法裁判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