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乙苯蒸汽过热器国产化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红生 《压力容器》2003,20(12):32-34,42
针对乙苯蒸汽过热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滑动管板变形、换热管与热端管板连接接头泄漏等问题,文章从结构和制造两方面分析了它们产生的原因。在国产化研制过程中,从换热管与热端管板的连接方式、滑动管板滑动结构等方面加以改进,并在制造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制造出了结构设计合理、制造质量优良的产品。  相似文献   

2.
丁剑辉 《机电技术》2010,33(3):104-105
文章概述了影响锅炉胀管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从施工中对胀管的制造及施工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AP1000核电站汽水分离再热器一级再热器管板为长圆形异形管板,与以往产品相比,制造精度高、清洁控制严格。按照管板的制造工艺流程,详细论述了一级再热器管板镍基合金堆焊、热处理、钻孔加工及清洁控制等关键技术,为类似核电站产品的制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戎加富  杨勇  赵清万  张烨 《压力容器》2010,27(8):62-64,61
介绍了目前国内常见的两种甲醇合成塔管板结构形式和制造过程,阐述了管板制造过程中的堆焊变形控制、钻孔精度控制等关键控制点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废热锅炉的结构特点,针对换热管与管板内孔焊接难度大、质量不好控制等难点,通过一系列工艺试验制定出了合理可行的焊接参数,解决了如何控制换热管与管板内孔焊接质量这一问题,为设备的顺利制造做好了充足的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6.
橡胶胀管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液压为动力,以软质特种橡胶充当胀管媒介体的新型胀管工具,专门用于换热器制造管子与管板的均匀膨胀胀管作业,可直接提高换热器的制造质量,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韩君 《压力容器》2005,22(9):23-26
通过甲醇合成反应器制造过程的介绍,阐述制造过程中的封头成形、管板堆焊、装配和钻孔、总装及热处理等关键工序和制造难点控制。  相似文献   

8.
杨文明 《压力容器》1989,6(3):83-84
一、引言在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工艺中,为了消除由于焊接应力所产生的变形,对于管箱,一般都在封头、短节和法兰的一次加工件组焊后,先进行消除应力退火,然后再加工密封面。但对于管板,则一般都一次加工完成,然后和拉杆、折流板、定距管、换热管、壳体等零件装配焊接,并采取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焊前预热等工艺措施,如换热管和管板的连接采用分区对称跳焊或者跳胀,目的在于将管板密封平面的变形量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这种制造工艺在试验压力较低、且密封垫片采用非金属  相似文献   

9.
微热管的灌注抽真空制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热管是高热流密度光电芯片领域广泛应用的高效热传导元件,抽真空和灌注是其性能的重要影响工序。通过分析目前微热管制造工艺中常用的抽真空灌注技术,提出灌注抽真空微热管制造技术;分析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二次除气理论,建立工质额外充液量、微热管工作死区、二次除气集气段长度等数学模型;对比分析抽真空灌注与灌注抽真空两种制造技术的特点;搭建微热管性能测试平台,对采用灌注抽真空技术制造的铜—水沟槽式微热管进行性能测试;对比研究引入额外充液量前后,灌注抽真空技术制造的微热管传热性能的差异,发现引入额外充液量后,微热管性能提高了12倍。试验结果表明灌注抽真空技术可以很好地满足微热管的制造需求。  相似文献   

10.
韩君  李国骥 《压力容器》2014,(10):42-46
通过300 MW蒸汽发生器制造过程中的管板镍基电渣堆焊、管板组件深孔加工、管子管板胀接、筒体与下封头局部热处理等关键工艺研制,掌握了其制造技术和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ANSYS的磨削热分析中移动热源加载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利用ANSYS进行磨削热分析时移动热源的加载方法,阐述当磨削面为曲面时移动热源的加载技巧,对曲面(如齿轮)磨削过程热状态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民用飞机座舱内设置有众多的设施包括座椅、内壁、生活设施等都具有明显的蓄放热特征。而在热载荷动态计算过程中,舱内设施蓄、放热性能对空调系统加热、制冷负荷有显著影响。在这些舱内设施中,座椅所具有的热容最大,并且其结构和边界条件及其复杂,座椅蓄放热特性对座舱动态热载荷仿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如果采用纯理论的方法,无法判断座椅动态建模中相关边界条件和系数的确定是否准确。因此本文将通过座椅动态热特性实验研究,对座椅的动态蓄放热特征数学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空气/水复合热源热泵型空调器,冬夏使用中在采用空气作为热源同时可以回收利用家庭废水的低品位热能。运用热力学原理研究了夏季在不同新风比、不同室内温度时机组制冷系数随冷凝水回收后温度变化而变化情况;分析了机组冬季制热回收废水缓解室外换热器结霜的机理,研究了采用R22和R407C工质时回气温度和蒸发压力随回收废水量和出水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空气/水作为热泵型空调器的复合热源,能够提高机组夏季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冬季制热时有利于延缓室外换热器结霜、改善冬季制热性能。  相似文献   

14.
泡沫金属填充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空气为介质对泡沫金属填充板式换热器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孔密度的泡沫金属填充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及压力损失。结果表明:对于以空气为介质的板式换热器,填充泡沫金属后,在较小的压力损失下传热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压力损失随孔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对设计制造轻型紧凑的高效换热器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金属棒形工件淬火残余应力函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丽璇  李宁  莫华强  张伟  龙坚战 《机械》2004,31(3):58-60
随着断裂力学的发展,研究人员越来越关注材料的残余应力的研究。本文以金属圆柱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求解热传导方程,并以试验数据为边界条件得出工件温度分布函数。进而推算出由热应力引起的金属棒形工件淬火残余应力函数。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类电子器件与设备的小型化和多样化,产品功耗与热流密度也在发展迭代中迅速攀升,对高效散热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文中主要针对均热问题,介绍了蒸汽腔均热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实测对比了一种浮动蒸汽腔散热器与传统热管散热器的均热性能,也对抗重力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和仿真回归。结果表明,浮动蒸汽腔散热器的均热性能优于传统热管散热器,而重力的方向对其均热能力有影响,应用中不推荐两片蒸汽腔处于上下相对位置的竖直状态。仿真回归得到的蒸汽腔等效导热系数可供后续产品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支左  韩学成  章磊  屈力 《压力容器》2007,24(7):33-38
围绕丙烯塔焊后整体热处理的各种设计方案,从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提出对超大型压力容器,立置状态下宜采用内燃法热处理;卧置状态时宜采用高温烟气法热处理,并提出将中心燃烧管法作为今后技术发展方向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列管式换热器壳程的减阻与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以及传热过程出发,分析了列管式换热器主要传热的途径,针对换热器壳程结构的优化,介绍了近年来列管式换热器壳程减阻与增效技术的进展及相关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在线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模拟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全年运行模拟,预测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能耗情况;对于土壤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性评估,提出了地下换热器换热成本的概念,并导出了地下换热器换热成本的通用计算方法。本文中的模型可以对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性评估,以便设计人员选取经济性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内燃机燃烧室零件循环瞬态传热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数值分析技术,并基于三维和耦合的观念,通过润滑油膜为一维热阻的假设,建立了内燃机燃烧室内移动活塞组—润滑油膜—气缸套之间的传热联系。建立了零件系统三维耦合过渡工况和循环瞬态传热的有限元离散理论,并开发了计算零件系统过渡工况不稳定传热和循环瞬态传热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在过渡工况求解所建立的稳定工况温度场的基础上,分析了CUB100内燃机燃烧室零件系统的循环瞬态传热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