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血压肽的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降血压肽的活性与其氨基酸组成和氨基酸序列有重要的关系.然而,关于降血压肽的构效关系至今尚未清楚.通过对收集的270种降血压肽的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研究降血压肽的构效关系以及如何选择蛋白酶和蛋白原料用酶解方法制备降血压肽.结果表明:降血压肽中,N端氨基酸主要为Arg、Tyr、Gly、Val、Ala、Ile和:Leu;C端氨基酸主要为Tyr、Pro、Trp、Phe和Leu;与降血压肽的N端氨基酸特征相比,其C端氨基酸特征对降血压活性影响更为重要.根据降血压肽的构效关系可以看出,在选择蛋白酶和蛋白原料制备降血压肽时,优先选择酶切位点为Tyr、Pro、Trp、Phe和Leu羧基端的蛋白酶以及富含Tyr、Val、Ala、Ile、Leu、Pro、Trp和Phe的蛋白.  相似文献   

2.
黄酒中的苦味物质及其来源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黄酒品尝过程中产生的苦味以及苦味物质的性质、来源作了详细介绍。并认为 ,黄酒中的苦味主要来自于发酵产生的高级醇、氨基酸、酪醇、二肽等物质。提出了减少苦味物质产生的措施 :( 1 )严禁使用霉变、发黄的原料 ;( 2 )控制酵母增殖倍数 ,保证后酵低温发酵 ;( 3 )防止酵母自溶现象 ,尽量减少纯种曲用量 ;( 4 )重视曲房温度管理 ,严防杂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黄酒品尝过程中产生的苦味以及苦味物质的性质、来源作了详细介绍。作者认为黄酒中的苦味主要来自于发酵产生的高级醇、氨基酸、酪醇、二肽等物质。并提出了减少苦味物质产生的措施。一是严禁使用霉变、发黄的原料;二是控制酵母增殖倍数,保证后酵低温发酵;三是防止酵母自溶现象。尽量减少纯种曲用量;四是重视曲房温度管理。严防杂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以苦苦菜为原料进行腌制,对自然发酵的苦苦菜进行菌种分离鉴定和总酸度、pH及盐度的测定。游离氨基酸含量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并按其味觉强度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苦苦菜发酵初期以植物乳杆菌为优势乳酸菌,呈味氨基酸中苦味氨基酸(Leu、Val、Arg、Ile、Trp、Met)含量较高。主发酵期以植物乳杆菌和短乳杆菌为优势菌群,甜味氨基酸(Ser、Thr、Gly、Ala、His、Pro)和鲜味氨基酸(Glu、Asp、Lys)的含量逐渐增加,而苦味氨基酸含量逐渐降低。发酵后期以发酵乳杆菌为优势乳酸菌,甜味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苦味氨基酸。整个发酵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Tyr、Cys、Phe)含量较低且变化不大,发酵中后期7~20d苦苦菜的滋味最好。  相似文献   

5.
探讨乌鸡肽的营养成分及功能,为其深度开发打下基础。利用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水解乌骨鸡肌肉、活性炭脱色法制备乌鸡肽,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检测乌鸡肽的总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区间、纳升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Nano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Nano LC-MS/MS)技术鉴定其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1.74%,总氨基酸含量较高者为Leu、Ala、His、Pro、Met和Phe,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者为Glu、Pro、Asp、Arg、Gly和Ala;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为0至6 918 Da,其中1 084 Da以下的比例达到88.91%;Nano LC-MS/MS鉴定出源于107种蛋白质的2 287种肽段序列,其中种类最为丰富的蛋白为参与骨骼肌修复的蛋白及酶类。该研究较为全面的分析乌鸡肽的营养成分,并表征了其功能,为乌鸡肽的潜在应用价值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对苦苦菜自然发酵过程中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对苦苦菜中水解氨基酸的分析,发现苦苦菜中含有全部18种氨基酸,发酵各时期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均占总氨基酸的42%左右,表明苦苦菜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山野菜,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中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不足,影响了其整体营养价值;对影响感官的游离氨基酸按照氨基酸的味觉强度进行分类,研究了各类味觉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对苦苦菜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初期呈味氨基酸中苦味氨基酸含量(Leu、Val、Arg、Ile、Trp、Met)较高,主发酵期甜味氨基酸(Ser、Thr、Gly、Ala、His、Pro)和鲜味氨基酸(Glu、Asp、Lys)的含量逐渐增加至发酵后期含量均高于苦味氨基酸,整个发酵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Tyr、Cys、Phe)含量较低且变化不大,发酵中后期7~20d苦苦菜的风味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明太鱼头的利用率,实验研究了明太鱼头蛋白酶水解工艺及其产物的特性。结果:明太鱼头粉量为1.0g时,酶添加量为0.5g/dL(水);酶解温度和时间分别为50℃,4h时,酶解效果最好,此时水解度为63.3%。明太鱼头酶解过程中其产物的苦味、疏水性度和平均肽链长度从反应初的3.2,299.3和16.8到反应4h时减少到1.8,229.1和13.0。与苦味有着密切关联的疏水性氨基酸(Tyr,Ala,Ilu,Leu,Phe)含量反应进行到1,2h时增加到32.4%和32.6%,后逐渐减少,到反应4h时减少到26.2%。呈味氨基酸(Asp,Glu,Pro,Ser,Thr,Gly)含量随酶解进程先减少后增加,由酶解1h时的42.9%到反应4h时达到46.4%。  相似文献   

8.
一、蛋白糖简介“蛋白糖”这个名词刚刚诞生五年,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它是由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最小单位氨基酸所组成的一种二肽类新型甜味剂,其学名为天门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即由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构成。1966年,美国塞尔(G.D.Searle)公司的研究人员在合成促胃液分泌激素时,偶然发现其中间体天门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Asp—Phe—Ome)具有约150—200倍蔗糖的甜味。由此,开始了天门冬氨酰二肽甜味剂的研究开发工  相似文献   

9.
氨基酸和肽在食品中的呈味作用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本文综述了在食品中有呈味作用的氨基酸和肽。天然氨基酸大多具有甜味或苦味,MSG有强烈的鲜味,阿斯巴甜、阿力甜、索马钳和莫奈林是强力甜味剂。鲜味二肽、咸味二肽、苦味肽、美味肽等也出现了潜在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成熟的黄酒发酵醪经压榨分离出其中的糟粕而获得板糟(呈板片状酒糟),它是不同于其他白酒而风格优雅之糟烧白酒的主要原料。黄酒板糟除含一定量的酒精及醇(高级醇)、醛、酸、酯等成份外,并富含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生物体可直接利用的游离氨基酸之氨基酸态氮及二个、三个或三个以上氨基酸结合在一起的二肽、多肽等蛋白质类含氮物;同时含有一定量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人们称黄酒板糟为微生物的"营养库",这是恰如其份的。黄酒板糟的二次固态发酵,实质上是多种微生物竞争利用各种物质的过程,也是进一步积聚醇(高级醇)、醛、酸、酯等风味物质的过程。一旦掌握控制不当,其发酵结果将不以人的意愿而转移。  相似文献   

11.
刘龙  张炜  陈元涛  刘海彬  张琪  高中超  雷蕾 《食品科学》2017,38(14):263-269
为开发利用苜蓿叶蛋白资源,以紫花苜蓿叶蛋白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抗氧化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抗氧化活性为指标,选取酶解时间、碱性蛋白酶用量、酶解温度和pH值为考察因素。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其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240min、碱性蛋白酶用量4.80%、酶解温度60℃、pH11.60,在此条件下清除率达到64.25%。用制备色谱纯化并收集抗氧化性最强的抗氧化肽组分,表明纯化后的抗氧化肽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纯化后抗氧化肽的氨基酸组成,其组成为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组氨酸(His)、酪氨酸(Tyr)、缬氨酸(Val)、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色氨酸(Trp)和赖氨酸(Lys)。  相似文献   

12.
1 蛋白糖简介“蛋白糖”这个名词刚刚诞生五年,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顾名思义,蛋白糖(APM)即是由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最小单位氨基酸所组成的,是一种二肽类新型甜味剂,其学名天为门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即由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构成。1966年,美国塞尔(G.D.Searle)公司的研究人员在合成促胃液分泌激素时,偶然发现其中间体天门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Asp—Phe—  相似文献   

13.
杜仲种子脂肪酸及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小华  邓泽元  朱笃 《食品科学》2010,31(4):214-217
采用索氏法提取杜仲种子中的粗脂肪,采用气相色谱及色谱- 质谱联用分析法测定杜仲种子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杜仲种子油脂含量为35.5%,包括11 种脂肪酸,其主要成分为亚油酸(10.66%)、油酸(16.9%)、棕榈酸(6.03%)、硬脂酸(1.96%)、亚麻酸(63.15%),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含量高达91.26%,其中尤以亚麻酸含量最高,达63.15%;杜仲种子粗蛋白质含量为25%,主要氨基酸为Asp、Glu、Ser、Arg、Gly、Thr、Pro、Ala、Val、Met、I l e、Leu、Phe、 His、Lys、Tyr、Cys-Cys。其中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3.6% 和11.2%。表明杜仲种子是一种有很高利用价值的可开发资源。  相似文献   

14.
黄酒具有浓郁的酯香、苦中带甜的口感,独特的风味是其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度的苦味饮后可以刺激消费者的饮欲,衬托黄酒的特性与风格,而持续性的苦味会影响酒的整体口感与品质。理解和掌握黄酒的主要苦味物质及其来源,有助于实现对黄酒异常苦味的调控。本研究从醇类、氨基酸、苦味肽等物质的角度对黄酒的苦味进行分析,阐述这些物质可能的形成机制及鉴定方法,并根据目前对黄酒苦味的研究进展,从原料、酒曲和发酵温度、酿造工艺等方面揭示黄酒苦味的来源,旨在为黄酒苦味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沙葱自然发酵过程中主要菌群和典型发酵菌株的生长及其与沙葱中呈味氨基酸变化的关系。游离氨基酸含量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对影响感官的游离氨基酸按照氨基酸的味觉强度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沙葱未发酵前呈味氨基酸中以鲜味氨基酸(Glu、Asp、Lys)含量高,发酵初期以植物乳杆菌为优势乳酸菌,各种呈味氨基酸含量均逐渐降低。主发酵期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数量较多,苦味氨基酸含量(Leu、Val、Arg、Ile、Trp、Met)、甜味氨基酸(Ser、Thr、Gly、Ala、His、Pro)和鲜味氨基酸含量相近。发酵后期以干酪乳杆菌为优势乳酸菌,甜味氨基酸含量占总呈味氨基酸含量比例更大。整个发酵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Tyr、Cys、Phe)含量较低且变化不大,发酵中后期7~15 d沙葱的滋味最好。  相似文献   

16.
以牡蛎酶解液(oyster enzymatic hydrolysate,OEH)与葡萄糖建立美拉德反应体系,采用化学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美拉德反应前后体系的氮溶解指数(nitrogen solublility index,NSI)、三氯乙酸-氮溶解指数(trichloroacetic acid-nitrogen solublility index,TCA-NSI)及氨基酸组成变化,研究美拉德反应体系的溶解特性及以不同形式存在的氨基酸对美拉德反应的贡献及美拉德反应活性。结果表明,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MRPs)的溶解特性显著高于OEH,在pH 3. 5~9. 0,NSI值在95. 15%~98. 08%,TCA-NSI值达到94. 73%,有94. 73%的蛋白质以游离氨基酸和小分子肽的形式存在。OEH中的游离氨基酸和肽均参与了美拉德反应,肽的美拉德反应活性要高于游离氨基酸,总氨基酸中参与美拉德反应的主要氨基酸为Arg、Trp、His、Tyr、Gly、Lys、Thr、Ser、Ala 9种,游离氨基酸中的主要氨基酸为Val、Ala、Leu、Gly、His、Arg 6种,肽中的主要氨基酸为Tyr、Arg、Trp、Ser、His、Pro、Lys 7种。  相似文献   

17.
苦味多肽pGlu-LFNPSTNPWHSP(PGP)是黄酒中的关键苦味物质之一。本文利用6种蛋白酶降解PGP,以PGP降解率和对黄酒品质的影响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蛋白酶在黄酒降苦方面的应用潜能。结果表明,在模拟黄酒溶液中,不同蛋白酶降解PGP的差异较大,其中风味蛋白酶、木谷蛋白酶和酸性蛋白酶的降解效果较好,PGP降解率分别为95.7%,79.8%和24.7%。将其应用于成品黄酒中,3种蛋白酶处理对黄酒的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无明显影响,以风味蛋白酶的降苦效果最佳,PGP降解率为25.2%,苦味强度由7.2降至5.8。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分析不同蛋白酶酶解产物,结果显示风味蛋白酶作用PGP的多个位点,得到苦味强度较低的色氨酸(W)、焦谷氨酰亮氨酸(pGlu-L)等小分子氨基酸和多肽片段,达到降低黄酒苦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ACE抑制活性玉米大豆复合肽的结构,采用超滤、Cu~(2+)-Sephadex G-25柱层析、大孔树脂脱盐对复合肽进行分离纯化后,采用HPLC-MS/MS对其中一种复合肽进行了结构鉴定,初步探讨了其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复合粗肽经超滤分离后,得到复合肽的ACE抑制活性大大提高,再经Cu~(2+)-SephadexG-25柱分离后得到两个级分——复合肽Ⅰ和复合肽Ⅱ,前者的ACE抑制活性明显高于后者。复合肽中Pro、Leu、Phe和Ala等氨基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原料蛋白质,有助于ACE抑制活性提高。m/z为597.6的质谱峰是一个五肽。结论:m/z为597.6的化合物是氨基酸序列为Leu-Arg-Pro-Asp-Pro的五肽,其端基有助于ACE抑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大豆的不良味道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豆腥味,另一种是苦涩味。前者主要来自大豆内脂肪氧化酶氧化脂肪所产生的各种挥发性的醇、醛、酮等。后者由磷脂氧化物及大豆蛋白分解产物(简单肽类及苦味氨基酸等不挥发性的物质)产生。  相似文献   

20.
改良型黄酒工艺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前的传统黄酒在口味上存在苦味过重、曲香过于突出、酸味过于独特、后劲过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黄酒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改进传统黄酒工艺,探索生产新型黄酒.主要采取改变浓醇型工艺,采用淡爽型工艺生产;降低酒中高级醇、杂醇油的含量;适当减少曲的用量,特别是自然培养曲的用量;改革浸米工艺,减少乳酸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