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U71Mn钢(%:0.75C、1.20Mn)和U75V钢(%:0.75C、0.94Mn、0.05V、0.005Al)700~1300℃的高温塑性。结果表明,由于碳氮化钒在晶界和晶粒内部析出,加钒降低微合金化重轨钢的高温塑性,特别是第Ⅲ脆性区(850℃)的塑性。为防止铸坯裂纹出现,铸坯矫直温度应≥900℃。  相似文献   

2.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模拟分析了变形量对U71Mn、U71MnRE重轨钢轧制变形组织的影响;研究了RE元素对重轨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条件下,由于稀土元素的影响,U71MnRE重轨钢较U71Mn重轨钢的显微组织粗大且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重轨钢(U71Mn)在空气介质下高温氧化动力学规律,对其在900~1 300℃之间进行了5组恒温50min的氧化实验,分别绘制了在这些温度下的氧化增重曲线,并计算出了不同实验温度下该钢种的氧化动力学速率.结果表明,重轨钢在900~1300℃时氧化动力学曲线遵守直线规律.  相似文献   

4.
U76CrRE钢(/%:0.71~0.80C、0.50~0.80Si、0.80~1.10Mn、0.04~0.10V、0.25~0.35Cr、0.02RE)和U75V钢(/%:0.70~0.78C、0.50~0.70Si、0.75~1.05Mn、0.04~0.08V)的冶炼工艺流程为铁水预处理-150 t复吹转炉-LF-VD 280 mm×380 mm连铸,LF精炼后通过喂稀土包芯线加入稀土。对钢的铸坯进行热塑性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稀土主要在第Ⅲ脆性区提高V微合金重轨钢的高温塑性,950~1225℃U76CrRE钢和U75V钢的平均断面收缩率Z值分别为83.34%和65.17%,1250℃U76CrRE钢和U75V钢的Z值分别为58%和12%。为防止铸坯出现裂纹,铸坯的矫直温度应≥900℃。  相似文献   

5.
应用Gleeble 1500D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非调质易切削钢38MnVS(%:0.42C、1.29Mn、0.09V、0.067S)370 mm×490 mm连铸坯的高温延塑性及变形断裂机理。结果表明:38MnVS钢的零强度温度(ZST)为1 370℃和零塑性温度(ZDT)为1335℃;38MnVS钢在熔点(TS)到600℃的温度区间内存在2个脆性区,第Ⅰ脆性温度区为TS~1250℃,第Ⅲ脆性温度区为875~600℃,因此,该钢连铸坯的矫直温度应在875℃以上。  相似文献   

6.
根据武钢第一炼钢厂重轨钢连铸生产条件,建立380 mm ×280 mm方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并采用射钉法验证及修正。模拟结果表明,U71Mn和U75V钢的凝固末端各自位于距结晶器液面16.96~21.68 m和16.50~21.17 m;减弱二冷强度或增大拉速,U71Mn和U75V钢凝固终点均会明显后移。根据计算结果,二冷制度由弱冷(0.346 L/kg)改为超弱冷(0.218 L/kg),拉速采用0.7 m/min,应用1~4~#机架轻压下,压下量为5~7 mm,U71Mn和U75V钢凝固终点延长至21 m以上。连铸工艺优化后,重轨钢大方坯中心疏松Ⅰ级内平均合格率由89.64%提高到99.50%。  相似文献   

7.
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钢水从结晶器至二冷区和空冷区冷却过程以及280 mm ×380 mm连铸坯热装热送的温度模型,并分析了重轨钢U71Mn(%:0.66~0.76C、0.15~0.35Si、1.10~1.40Mn)和U75V(%:0.70~0.78C、0.50~0.70Si、0.75~1.05Mn、0.04~0.08V)中的氧、氮含量、铸坯低倍组织和加热炉人口处铸坯输送辊道等对该钢热装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重轨钢铸坯热装可缩短加热时间40 min,铸坯输送辊道的工作温度为250℃。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近年现场生产实际出发:简述了50kg/m重轨钢U71Mn热轧性能状况,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总结出50kg/m重轨U71Mn钢强度、塑性与主要化学成分碳、硅、锰之间的定量关系式。优化选择了在当前生产条件下U71Mn钢种的化学成分范围。  相似文献   

9.
含铌微合金高强度钢Q345C连铸坯的热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Gleeble-2000 试验机研究了Q345C钢连铸坯的高温热塑性。利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了第Ⅰ、Ⅲ脆性温度区内拉伸试样断口部位的显微组织及形貌,分析了动态再结晶、相变、析出物等对微合金化钢高温延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0-3/s应变速率下, Q345C钢存在两个脆性温度区,即第Ⅰ脆性区(1200~1300℃)和第Ⅲ脆性区(600~875℃),无第Ⅱ脆性区出现;最高塑性出现在1050℃左右,断面收缩率(Z)达到85.8%;在第Ⅲ脆性区,沿奥氏体晶界析出膜状铁素体抗拉能力较低,晶界处存在夹杂物以及微合金元素的析出物,是钢的热塑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包喜荣  陈林  郭亚鹏 《钢铁》2012,47(6):76-78,87
应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重轨钢BNbRE和U71Mn进行单道次压缩试验,测定850~1 150℃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研究不同终轧温度和稀土元素对重轨钢动态再结晶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变形后空冷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稀土元素能显著地抑制形变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并细化珠光体片层间距。因此,稀土元素可抑制重轨钢动态再结晶,使其在较高终轧温度下仍能得到细小均匀的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