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JWF1276型精梳机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与优化技术目标,并从钳板机构运动、分离罗拉运动、牵伸机构与牵伸工艺配置,钳板组件与锡林组件的质量优化与平衡设计等方面分析了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与优化技术的内容,通过优化使车速和产量逐步提高、对短纤维的适纺性更好、纺纱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活性染料在羊绒染色中加入稀土GdCl3的新方法进行研究,确定了优化工艺。实验表明,优化工艺与原工艺相比,不仅提高了色牢度,而且还减少了染料与助剂的用量,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立达精梳机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与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立达精梳机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与优化技术目标;并从钳板机构运动、偏心轴参数、给棉罗拉位置、分离罗拉运动参数、牵伸机构与牵神工艺配置、钳板组件及锡林组件的质量优化与平衡设计等方面分析了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与优化技术的内容。指出:由于精梳机结构复杂、速度高及部件之间的配合精度高,在进行新型精梳机设计时利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与优化十分必要。立达精梳机通过优化使车速和产量逐步提高,对短纤维适纺性更好,纺纱质量进一步提高。运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技术对各部件的运动配合、部件尺寸进行优化、多方案比较是当代精梳机设计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荷叶的利用率,研究了乙醇提取荷叶功能性成分的优化工艺。采用四因素二次正交回归试验设计,建立了4个工艺参数与浸提率关系的非线性回归数学模型;应用非线性优化方法,得出了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并系统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浸提率的影响。结合生产实际,综合考虑效率及成本等,最终得出荷叶功能性成分的醇提优化工艺为:提取温度90℃,乙醇体积分数80%,溶剂倍数40倍,提取时间136min。该优化工艺经过实际验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详细比较分析了箱体类铸件传统与优化后两种铸造工艺方案,介绍优化的工艺方案采用的措施,解决了铸造生产中操作困难与各种铸造缺陷,减短铸件冷、热加工的生产周期,铸件质量明显提高,实践证明优化的工艺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设计和优化环境友好型化工工艺是为了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流程优化与工艺改进、反应条件与催化剂选择优化、单元操作与废物处理优化、系统综合与生命周期评估,综合考虑产品从原料采集到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文章旨在探索环境友好型化工工艺设计与优化的方法和策略,以解决传统化工工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并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勇  郭腊梅 《棉纺织技术》2007,35(3):140-142
为优化烷基淀粉苷浆料的性能,对影响烷基淀粉苷浆料合成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及优化,并将采用优化工艺制备的烷基淀粉苷浆料与磷酸酯淀粉和酸解淀粉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制备的烷基淀粉苷浆料具有较低的粘度,满足"两高一低"的上浆工艺要求,与涤纶纤维具有更好的粘附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谷氨酰胺酶对米谷蛋白改性的工艺。以脱酰胺度、溶解度为考察指标进行了工艺条件的优化,探讨谷氨酰胺酶与米谷蛋白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pH值3个工艺参数对改性米谷蛋白溶解度及脱酰胺度的影响,确定了谷氨酰胺酶改性最佳工艺条件,用正交试验法对米谷蛋白酶法改性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谷氨酰胺酶与米谷蛋白的质量比1:7、酶解脱酰胺改性的反应温度37.0℃、时间24h、pH7.0。优化后的米谷蛋白脱酰胺度为52.76%,溶解度为93.78%。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正交试验与Vague集相结合的软压光机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根据Vague集理论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即将试验数据转化成Vague集,在Vague集的环境下,确定优化方案的一个理想解,根据各个方案与理想解的相似度决定方案的优劣。首先根据各工艺目标的指标平均相似度,确定各个单一工艺目标的最佳工艺参数;然后根据优化方案的平均相似度,确定多工艺综合目标的最优工艺参数。方法克服了试验数据处理简单、分辨率差的问题,使决策更加可靠。试验验证了优化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差别化纤维生产过程中因忽视动态能耗而导致其生产工艺尚未合理优化的问题,首先对差别化纤维生产过程的工艺及能耗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将碳足迹引入到能耗计量与核算过程中,构建了一种基于碳排放足迹的差别化纤维生产过程能耗分析与计量模型;然后以涤纶低弹丝的加弹工艺为对象,从能源碳消耗、物料碳消耗以及工艺碳排放等方面入手,设计了涤纶低弹丝生产过程碳排放函数,并构建了基于碳排放函数的涤纶低弹丝生产工艺优化模型;最后根据涤纶低弹丝工艺数据,对工艺优化模型进行了算例分析及求解。结果表明,该模型优化了差别化纤维生产过程的关键工艺参数,并使碳排放量降低13.35%。  相似文献   

11.
《广西轻工业》2016,(6):180-182
介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分析各子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特点和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对各子体系进行优化研究,内容包括: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硬件条件的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管理、考核评价体系的优化。该研究为建立科学、合理、系统、有效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清梳联与精梳机在纺纱工艺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用好清梳联要“选好设备、优化工艺、严细管理”,指出要生产优质精梳纱,必须选好精梳设备,优化精梳工艺,扩大精梳机的应用领域,开发新的精梳产品。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正交试验与矩阵分析相结合的苎麻织物生物抛光整理工艺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以正交试验的数据为基础,利用矩阵分析法优化苎麻织物生物抛光整理工艺参数。该优化方法可克服单一正交试验优化方法数据处理过于简单、优化结果精度不高的缺点,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变速梳理与恒速梳理精梳机的合理使用问题。介绍了变速梳理和恒速梳理精梳机的特点,以及两类精梳机的工艺配置原则。就锡林和顶梳等关键梳理器材的优化选择,以及恒速精梳机安装精度要求和工艺一致性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认为:根据变速梳理与恒速梳理精梳机的具体特点,从工艺优化配置,器材优化,工艺一致性调整等方面做工作,能够保证精梳机高效优质生产。  相似文献   

15.
探讨提高赛络纺R 14.8tex成纱质量的工艺优化措施。根据赛络纺纱的特点,对纺纱各工序工艺进行了优化配置,利用正交试验优选了细纱工艺参数,并对优化前后成纱质量指标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显示,工艺优化后R 14.8tex成纱条干CV值降低了0.9个百分点,断裂强度提高了1.56cN/tex。认为:采取优化后的工艺配置可以改善成纱质量,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大豆螺杆膨化机加工工艺参数优化方法.以试验数据为样本,利用神经网络建立加工工艺参数与加工性能关系模型,针对不同的生产目标,利用遗传算法对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充分发挥神经网络的非映射能力和遗传算法全局寻优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棉织物染色配方和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研究了一种应用智能混合算法优化求解的新方法。首先构建棉织物染色配方工艺优化的数学模型,再利用自适应调整和相似度判别策略等关键手段对基本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并融合了模拟退火算法形成智能混合算法,最终将智能混合算法应用到优化模型的求解中,以达到配方和工艺优化的目的。结果表明,优化模型可靠有效,智能混合算法的收敛速度、寻优能力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改善。应用智能混合算法求解的配方和工艺参数染色,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遗传算法,不仅与样布的色差值缩小了6.47%且成本降低2.16%以上。该方法可为棉织物染色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工艺参数快速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先酸洗除杂再碱提和响应面设计法优化棉籽蛋白提取工艺。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碱提棉籽蛋白的工艺参数,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pH、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等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pH=11.57、提取温度60.59℃、提取时间2.03 h,在此条件下棉籽蛋白提取率为80.22%,蛋白纯度90.63%。经平行试验,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棉籽蛋白平均提取率为80.37%,试验结果与响应面优化预测结果较吻合,说明响应面优化得到的工艺条件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苹果渣多酚提取工艺的神经网络建模与遗传算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武奇  仇农学  王宏 《食品科学》2007,28(12):138-142
本实验建立了苹果渣多酚提取工艺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了提取工艺神经网络模型的遗传算法优化技术。结果表明,结构为4-9-1的神经网络能较为精确的拟合输入的样本数据,其对测试样本的输出与实验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85;遗传算法优化出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为62%、乙醇溶液的体积与苹果渣的质量之比为14:1,温度为69.7℃,提取时间为5.9h,该工艺参数下的提取率明显大于单因素试验和二次组合试验的结果,比最好的大16.9%。用神经网络模型描述提取工艺参数与提取率之间的关系,用遗传算法优化工艺参数,能设计出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单因素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真姬菇天然抗氧化剂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从真姬菇中提取多酚的优化工艺是:水,液料比28:1(mL/g),提取时间4 h与提取温度43℃。根据优化的提取工艺,从真姬菇中提取多酚的真实得率是6.08±0.034 mg/g。此外,分别应用钼酸铵法与自由基清除法分析了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与清除自由基活性。这些分析方法获得的结果表明,多酚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活性与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均弱于阳性对照维生素C。本研究结果表明,真姬菇多酚提取优化工艺可行,真姬菇多酚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