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志刚 《采矿技术》2012,12(5):31-32,81
结合贵州省铜仁至威宁高速公路毕节至威宁段天桥特大桥下伏采空实例,介绍了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的损害形式以及空区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预计桥基沉陷及变形量,分析路基稳定性,为项目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空区造成地层缓慢沉陷,严重威胁地表建筑物的安全.高速公路对路基的沉陷、起伏和倾斜均有较高的要求,采空区上能否建设高速公路一直是工程地质界的难题.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具体深入地分析了地层的沉陷过程、注浆治理的效果,以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客观地评述了采空区上建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质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煤矿采空区地表沉陷产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沉陷是煤矿开采后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其危害性严重。阐述了煤矿采空区地表沉陷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煤矿采空区地表沉陷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地表沉陷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老采空区上建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质适应性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空区造成地层缓慢沉陷,严重威胁地表建筑物的安全。高速公路对路基的沉陷、起伏和倾斜均有较高的要求,采空区上能否建设高速公路一直是工程地质界的难题。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具体深入地分析了地层的沉陷过程、注浆治理的效果,以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客观地评述了采空区上建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质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因井下煤炭的开采产生了大量的采空区,采空区的出现打破了周围岩体的平衡状态,导致岩体的移动并传到地球表面,引起采空区上方地表的变形,形成地表沉陷,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加强对矿区地表的沉陷治理,文中从枣矿集团公司柴里煤矿出发,根据柴里煤矿地表沉陷的现状,通过一些治理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对今后柴里煤矿的沉陷及其治理进行了预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6.
分析介绍了我国煤矿采煤沉陷预测基本理论及确定开采损害范围的方法,并以皖北矿区为例说明了这些方法的实用性,为我国煤矿区制订采煤沉陷地利用规划、鉴定开采影响损坏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以"太平煤矿采空区地表沉陷规律研究"项目为依托,以开采沉陷等理论为基础,对采空区地表沉陷规律作了一些研究,对太平煤矿似膏体充填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进行了分析预计,获得了太平煤矿井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的基本特征和地表变形的相关参数,揭示了地表移动及变形的规律,研究成果对太平矿今后的充填开采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炭开采所引起的采空区上方地表沉陷,已经严重影响了矿区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对采区地表沉陷的防治工作,认为在做好开采沉陷控制的同时应加强对采空区地表沉陷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的有效修护,从而在保证煤矿正常生产的同时,维持矿区生产生活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9.
下伏采空区高速公路隧道变形特征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速公路隧道下伏采空区的潜在危害性评价及其处治技术研究,是目前高速公路建设中急待解决且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难题。本文以青岛至银川高速公路中柳林段下伏采空区大雨亮隧道工程为背景,应用MIDAS/GTS有限元程序构建三维计算模型,对分期采矿形成地下采空区、青龙煤矿停采后进行注浆处治,然后进行双线隧道开挖施工的地表变形响应过程、隧道初衬结构变形及结构受力等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地表变形程度,确定了地表沉陷盆地特征及沉陷盆地中心位置,对隧道初衬结构进行变形和受力关键部位预测,使隧道工程结构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工程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作为我国的煤炭大省,因采空区而引发的地表沉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时常发生,成为影响其上高速公路路基、建筑物和构筑物等稳定的重大安全隐患.本文就下伏采空区的高速公路变形监测方案、方法和数据处理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充填保水采煤方法存在的充填时间和充填空间不足,采煤与充填作业协调困难等问题,提出“采充并行”式充填保水采煤方法。在开采过程中,首先将整个开采块段内的所有采场支巷划分为多个开采阶段,每当开采并充填完一个阶段内的所有采场支巷后,再进行下一阶段采场支巷的开采和充填,直至开采和充填完所有采场支巷,最终实现充填体与煤炭的完全置换。为有效控制覆岩移动,每个采场支巷开采完毕后就立即对其进行充填。为确保正在开采的采场支巷两帮是实体煤或已达到设计强度的充填体,在阶段内对采场支巷进行间隔开采。研究成果应用于王台铺煤矿,在块段内煤炭资源采出率达96.8%的条件下,实现了浅表水资源的保护,地表变形量也小于建筑物Ⅰ级损坏等级指标。该方法采用一采一充一备的“采充并行”式充填开采模式,充分发挥快速连采和充填采煤的优点,可实现保水采煤。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国务院(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理),根据国土资源部的安排,湖北省1998年将在省内开展矿山企业换证试点工作。本文就我省矿山企业换证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等问题作了指导性论述。  相似文献   

13.
井下采煤技术及采煤工艺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采煤技术的发展状况,对我国井下采煤技术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提出了采煤工艺方式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反程序开采条件的分析 ,结合双阳煤矿的地质条件及生产实践 ,从技术理论和现实生产两个方面 ,阐述了该矿进行反程序开采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为该矿反程序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美国煤炭地下开采与自动化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煤炭的地下开采分为长壁式和房柱式2种技术。地质条件较好、井田范围大的矿井,一般以长壁开采为主,否则以房柱开采为主。1994—2017年,美国井工矿数量减少了79%(2017年为237座)。但是单个矿井产量增加了230%,煤炭生产更加集中、高效。美国长壁开采以中厚煤层为主,采高一般为1.6~2.5 m(最大开采高度4.2 m,最小开采高度1.2 m)。长壁工作面均采用多巷布置、矩形断面巷道、锚杆支护。近年来,工作面尺寸、设备功率、设备尺寸逐渐增大,生产系统更加可靠。长壁工作面的自动化开采源于1984年的电动控制液压支架的研发与使用,此后开发了支架、采煤机、刮板输送机的单机自动化以及追机移架技术。2000年以后开发了半自动化工作面技术和采煤机远程控制技术。目前应用的主要是半自动化工作面技术,只有2个工作面应用了采煤机远程控制技术。这些技术解决了条件简单工作面的自动化开采问题,但遇到复杂地质条件时,仍需要人工干预。研发自动化开采的关键传感器和设备以适应地质条件变化、完善端部进刀系统,聚焦作业安全和粉尘与噪音防控,以及矿用大数据、高速通信与可视化技术是目前美国的重要研发方向。在近10 a来,房柱开采的工艺变化不大,但是开采装备的多样化和开采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相关技术开发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中,长沙矿山研究院与100多家矿山企业合作开展了采矿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取得48项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在金属矿床无废开采、胶结充填采矿与矿山废料充填、深井开采、原地溶浸采矿、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推进了采矿行业的技术进步,为促进我国采矿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关于采矿权     
采矿权是矿山企业或个人法取得的权利,阐述了采矿权的概念、取得、受理和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18.
张化远 《中国矿业》1994,3(5):46-50
本文论述近水平、缓倾斜中厚及松散破碎难采矿体,采用盘区和分区进行开采,可以有效地提高采矿生产能力.使矿山及时建成达产,并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9.
依据EML340连续采煤机在乌兰木伦矿进行的工业试验情况,介绍了间断运输工艺系统旺格维利采煤工艺,通过现场运行观测结果,对工艺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ML340连续采煤机能够满足工艺要求,并给出了合适的正规循环,用此结果可以用来指导类似神东矿区地质条件的地区使用连续采煤机进行短壁开采。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揭示煤矿工作面矿震、冲击地压灾害的发生规律。结合东滩煤矿微震监测的震动能量、频次特征,工作面开采速度特征以及采动应力分布特征,研究了矿井工作面的回采参数对微震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回采速度增加,大能量矿震爆发的非线性特征增强,工作面开采速度大于4m/d时,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可能性大大增加,匀慢速回采是降低大能量矿震事件爆发有效途径;大能量矿震爆发的周期特性在东滩煤矿43上13工作面表现为100m大周期内包含50m的小周期;大能量矿震爆发与工作面整体应力环境正相关,周期来压、工作面“见方”时段为大能量矿震频发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