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Cr12MoV钢在实际生产中常用的一次硬化法与二次硬化法进行试验,得出不同淬、回火温度对其硬度、残余奥氏体量的影响及相应的尺寸变化规律,总结出了一套Cr12MoV钢制模具的热处理工艺以适合不同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2.
<正>DF6Co钢是在通用高速钢M2合金元素的基础上添加Co元素,Co可通过细化碳化物提高钢的二次硬化能力和红硬性,Co本身可形成Co W金属间化合物,产生弥散强化效果,并能阻止其它碳化物聚集长大。因此,DF6Co钢的硬度、红硬性以及韧性均优于M2钢。针对M2拉刀不耐用、修磨频繁的情况,选用DF6Co钢进行试验并确定热处理工艺参数。1试验方法及过程取规格为62mm、长度3140mm试件,其中另  相似文献   

3.
利用显微组织观察和理论模型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二次硬化型超高强度23Co14Ni12Cr3MoE钢在800~1 150℃之间的奥氏体晶粒长大动力学。结果表明:该钢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其长大规律符合Beck方程,奥氏体化温度宜控制在850~950℃;在800~1 150℃范围内,奥氏体晶粒长大指数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晶粒长大平均激活能为256.62kJ·mol-1,并建立了该钢在等温加热过程中的奥氏体晶粒长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4.
研究和报导了4 Cr5 M o Si V1 钢经淬火、高温回火后的室温性能。适当提高4 Cr5 M o Si V1 钢的淬火加热温度, 使奥氏体中溶碳及合金元素量增加, 可以提高钢的高温回火稳定性。4 Cr5 M o Si V1钢淬火后600℃高温回火, 达二次弥散硬化峰值, 并获得足够的塑、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报导了4Cr5MoSiV1钢经淬火、高温回火后的室温性能。适当提高4Cdr5MoSiV1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使奥氏体中碳及合金元素量增加,可以提高钢的高温回火稳定性。4Cr5MoSiV1钢淬火后600℃高温回火,达二次栎散硬化峰值,并获得足够的塑、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   

6.
采用E316LT0-1不锈钢焊丝对Q345B低碳钢和20Mn23Al无磁钢进行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研究了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接头填充焊层组织主要为骨骼状δ-铁素体和奥氏体,打底焊层组织主要为树枝状铁素体和奥氏体;Q345B钢侧过热粗晶区组织为贝氏体和魏氏体,相变重结晶区组织为珠光体和铁素体,20Mn23Al钢侧热影响区组织为孪晶奥氏体和少量铁素体;母材和焊缝中的合金元素发生互扩散,Q345B钢和20Mn23Al钢侧扩散层厚度分别约为15,25μm;接头拉伸性能优于Q345B钢但略差于20Mn23Al钢,接头焊缝区硬度最大,热影响区次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CrNi2Mo钢和20Cr2Ni4钢进行渗碳表面强化处理,检测试样的变形,测试渗层的碳浓度梯度,试样的有效硬化层及表层的残余奥氏体含量。结果发现,20CrNi2Mo钢变形倾向明显小于20Cr2Ni4钢,其碳浓度梯度分布合理,硬化性能好,表层残余奥氏体含量及分布理想,热处理工艺性能优于20Cr2Ni4钢。  相似文献   

8.
对冷轧双相钢进行不同程度的预变形后,在不同的烘烤工艺下烘烤,研究了预变形量、烘烤时间和室温时效对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预变形量的增大和烘烤时间的延长,试验钢的BH值不断增大;试验钢的烘烤硬化性能比较稳定,不易失效;试验钢的烘烤硬化机理主要是与柯氏气团形成、马氏体回火、残余奥氏体分解和碳化物析出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扫描俄歇微探针研究了3Cr2W8V 钢经1250℃淬火、650℃×2h 二次回火后的断口形貌,微观组织以及自由碳和磷元素在原奥氏体晶界的偏聚;并测定了经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回火后的冲击值。新的高温回火脆化机制认为,3Cr2W8V 钢高温回火脆化并非二次硬化脆性;其高温回火脆性是晶界上M_6C 碳化物的析出长大和由此所产生的晶界磷偏聚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王荣滨 《工具技术》2002,36(9):31-33
高速钢属莱氏体钢 ,含有大量合金元素 ,冶炼后形成大量一次共晶碳化物和二次碳化物 (约占成分总量的 18%~ 2 2 % ) ,这对高速钢刀具的淬火质量及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高速钢淬火温度接近熔点 ,淬火后组织中仍有 2 5 %~ 35 %的残余奥氏体 ,致使高速钢刀具容易产生裂纹和腐蚀。  相似文献   

11.
这次试验GCr15钢低温回火对残余奥氏体的影响,探索了D级轴承套圈用160℃ ×2小时二次低温回火代替冰冷处理的可能性。从试验情况来看,从残余奥氏体的量来考虑,冰冷处理最好,二次回火次之,一次回火最差,但从稳定奥氏体和提高轴承寿命来考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工艺。附图3幅,表6个。  相似文献   

12.
通过热膨胀相变仪得到热膨胀曲线,结合显微组织和硬度测试结果,绘制Si-Mn-MoCr-V低碳贝氏体钢的静态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在奥氏体区对试验钢进行不同变形量的压缩变形,随后冷却到不同温度保温150s再空冷至室温,研究了奥氏体区压缩变形对贝氏体相变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奥氏体区压缩变形、奥氏体区单道次压缩变形40%、奥氏体区两道次压缩变形58%条件下,试验钢贝氏体相变起始温度分别约为400,385,300℃;奥氏体区压缩变形后试验钢在冷却过程中的贝氏体相变延迟,相变起始温度降低,且变形量越大,贝氏体相变的起始温度越低;与未奥氏体区压缩变形试验钢相比,奥氏体区变形后试验钢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贝氏体组织明显细化,晶粒取向增多,且硬度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相比传统塑性加工,振动辅助成形有降低成形力和改善表面质量等有益效果,为解决QP钢成形力大和起皱等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自行设计的液压激振装置在QP1180的拉伸试验中引入低频振动,研究低频振动场对QP钢拉伸力学行为与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加振动阶段,低频振动的叠加引起QP钢拉伸应力剧烈波动,同时出现瞬时振动软化现象;振动去除后出现瞬时残余硬化现象,振动软化量和残余硬化量随着振幅的增大逐渐提高。EBSD结果表明:QP钢振动辅助拉伸过程中振动场的叠加促进了位错增殖,位错增殖量随着振幅的增加而增大。通过XRD探究了振动场对QP钢TRIP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振动场的叠加可有效促进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且随着振幅的增大TRIP效应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V3N”钢(即W12Mo3Cr4V3N)是一种超硬型高速钢。本文内容涉及该钢种的基本特点、氮对性能的作用、成分范围的确定、钢的主要性能、热处理工艺及组织、工业使用情况。文中着重介绍氮对提高钢的综合性能的优良作用,及研究碳、氮与合金元素相互间的配合对性能(二次硬化)影响的结果,说明及运用“碳饱和度”计算法并指出它对钢的性能(二次硬化)、热处理工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7—7PH是在18—8型奥氏体不锈钢的基础上添加Al而得到的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属于高强度不锈钢系列。17—7PH不仅在固溶状态具有很好的可加工性,而且在马氏体转变和时效之后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耐蚀性,因此广泛地应用于航空制造领域。但该钢的热处理工艺十分复杂,给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主要介绍该钢的热处理工艺及其原理,以期对该钢的热处理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14)5Cr4Mo3SiMnVAl钢(012Al) 5Cr4Mo3SiMnVAl钢系属基体钢,是一种空冷硬化型的热作和冷作模具兼容的钢种,已列入GB1299标准.该钢也是在4Cr3Mo3V钢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合金元素,添加Si、Mn、Al等元素进一步合金化.与3Cr2W8V钢相比不含钨,但钼、铬、锰、钒、硅及铝的含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1引言不锈钢中的元素含量一般是Fe占主体,Cr大于10.5%,C小于1.2%。按钢的组织结构分类可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和沉淀硬化不锈钢。其中,316L为奥氏体不锈钢,含Ni量较高,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耐磨性好、强度高、韧性大,且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被广泛用于海洋、医疗等行业(如制成海洋管道、医用植入材料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X 射线衍射、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电子探针(EPMA)等测试技术分析和讨论了铅对GL 渗铝钢管焊接时Cr-Ni 奥氏体焊缝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L 渗铝钢的渗铝层主要由FeAl、Fe_3Al 和(α-Fe(Al)固溶体组成,晶粒细小,可焊性好。此外,在渗铝钢焊接过程中,熔入焊缝的铝使Cr-Ni 奥氏体焊缝金属中的δ铁素体的数量和形态发生了变化,但在δ铁素体中并不富铝,铝元素在δ相和γ相中的分布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计和冲击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氮含量耐蚀4Cr16Mo塑料模具钢在不同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硬度和冲击性能。结果表明:添加氮后试验钢的淬火峰值硬度比4Cr16Mo钢的高出2HRC,其最佳淬火温度为1040~1050℃;添加氮提高了4Cr16Mo钢在不同温度回火后的硬度,且在450℃出现二次硬化峰,其值比4Cr16Mo钢二次硬化峰的硬度高6HRC;4Cr16Mo钢中析出的碳化物呈链状、棒状分布,加入氮后钢中碳化物呈球状分布。  相似文献   

20.
二、二次硬化处理工艺参数的选择 在生产中常有这样的情况,虽考虑到对有些Cr12MoV钢模具采用二次硬化处理为好,但因对工艺参数选择或匹配不当,二次硬化处理后硬度很不稳定,难以保证技术要求,而只得沿用一次硬化处理工艺。因此,Cr12MoV钢模具采用二次硬化处理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