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常温下用四氯化钯酸钾和吡啶-2,3-二羧酸(2,3-H_2pydc)、2-氯-L-苯丙氨酸(L-2-Cl-Phe)反应制得新颖的混配配合物[Pd(2,3-H_2pydc)(L-2-Cl-Phe)],通过核磁共振~1H-NMR对配合物结构进行验证,应用荧光光谱法及紫外光谱法对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结合方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证明:该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方式以插入结合方式为主.与此同时,通过凝胶电泳实验证明该配合物对质粒DNA(pBR322-DNA)的切割能力.  相似文献   

2.
合成锌混合配体配合物[Zn(thca)(phen)(H2O)](其中thca:2,5-噻吩二羧酸,phen:邻菲啰啉).Bruker smart 1000 CCD-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研究该配合物与HC-DNA(Hela细胞DNA)的作用规律,用凝胶电泳法研究该配合物对pBR322-DNA的切割作用,从插入方式角度讨论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机理,并进行HeLa细胞凋亡实验.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热法制备一种新型镍配合物[Ni(dpdc)_4(H_2O)](dpdc为2,2-联吡啶-5,5-二羧酸配体).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与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荧光光谱法与凝胶电泳技术分析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能力.荧光光谱显示出该镍配合物与DNA具有较好的键合作用.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了复合物切割pBR322质粒DNA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合成一种水溶性双核铜(Ⅱ)配合物[Cu2(BPH)2 Cl4]·CH3 OH(BPH为1-苯甲酰-1-苯肼),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从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可以看出,两个[Cu(BPH)Cl]单元通过两个氯离子桥接,每个Cu(Ⅱ)离子都为五配位的变形四方锥构型.利用多种光谱分析方法研究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可能是通过沟槽结合方式与DNA结合.用凝胶电泳方法研究该配合物对超螺旋pBR322 DNA的切割作用,在H2 O2存在的情况下,该配合物能有效切割DNA,其作用机理为氧化切割,单线态氧与金属离子可能对切割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选用2,2'-联吡啶-4,4'-二甲酸配体与钇金属,在100℃水热条件反应获得一个新颖的钇配合物Y_2(H_2bpydc)_3·H_2O.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对新颖钇配合物结构进行结构表征,并通过荧光光谱法测定了钇配合物与鱼精DNA的结合能力.通过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化合物切割pBR322质粒DNA的能力.荧光光谱显示出该钇配合物有良好的DNA性质,而且凝胶电泳测定也证明复合物切割pBR322质粒DNA的有效切割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对靶向DNA有极强的结合能力,并对肿瘤细胞有极强的抑制活性,是一种潜在的新型无机抗肿瘤聚合物.  相似文献   

6.
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DNA的断裂反应是近年来最为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研究发现某些金属配合物具有催化DNA裂解的功能,因而该研究对新型抗肿瘤药物的设计及其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为了研究金属与DNA的作用机制,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溶剂挥发法合成配合物[Ni(BDA) (H2O)4]2H2O(其中BDA为2,2'-联吡啶-4,4 '二羧酸),并应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所有表征均证明合成的是目标配合物.通过凝胶电泳法测定配合物对pBR322质粒DNA的切割能力,发现配合物对pBR322质粒DNA具有一定的切割能力.利用MTT法检测配合物对HeLa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HeLa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用2,6-二甲酰基-4-甲基苯酚和三(3-氨基丙基)胺(trpn)稀土离子存在下通过[2+2]模板缩合反应直接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双臂大环稀土铒配合物[ErL]ClO4·2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电喷雾质谱对其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凝胶电泳实验考察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对DNA具有一定的切割活性,且是以插入方式与小牛胸腺DNA结合。同时抑菌毒性实验证实了配合物对大肠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合成一种新的镉配合物[Cd(phen)2O2](其中phen:1,10-菲哆啉),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用荧光光谱研究该配合物与脱氧核糖核酸HC-DNA(Hela细胞DNA)的作用规律,用凝胶电泳法研究该配合物对pBR322-DNA的切割作用,从插入方式角度讨论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合成一种水溶性双核铜(II)配合物[Cu_2(BPH)_2Cl_4]·CH_3OH (BPH为1-苯甲酰-1-苯肼),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从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可以看出,两个[Cu(BPH)Cl]单元通过两个氯离子桥接,每个Cu(II)离子都为五配位的变形四方锥构型.利用多种光谱分析方法研究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可能是通过沟槽结合方式与DNA结合.用凝胶电泳方法研究该配合物对超螺旋pBR322 DNA的切割作用,在H_2O_2存在的情况下,该配合物能有效切割DNA,其作用机理为氧化切割,单线态氧与金属离子可能对切割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热法制备配合物[Co2(Htda)2(H2O)6·5H2O](Htda=1-氢-1,2,3-三氮唑-4,5-二羧酸),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研究配合物[Co2(Htda)2(H2O)6·5H2O]的晶体结构.使用荧光光谱法研究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结合方式,凝胶电泳及其光密度扫描结果证明了该配合物对HeLa细胞DNA(HC-DNA)的切割活性.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Ru(bipy)2(dppx)2+的合成、表征,并对其性质作了初步探讨,光谱实验表明,它在水溶液中无荧光发射,加入双链DNA后能发射很强的荧光,可作为核酸分子"光开关".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Ru(bipy)2(dppx)^2+的合成、表征,并对其性质作了初步探讨,光谱实验表明,它在水溶液中无荧光发射,加入双链(DNA)后能发射很强的荧光,可作为核酸分子“光开关”。  相似文献   

13.
D-2-脱氧核糖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2-脱氧核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试剂,它是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某些维生素及辅酶的组分,在细胞核中起遗传作用,与生命现象有关,在生理上非常重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合成D-2-脱氧核糖的方法,并对各合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用水热法合成表面修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硫化铋纳米粒子,借助氢键将其标记于5′端氨基修饰的寡聚核苷酸片段上,进而将其与固定于纳米金-碳糊电极上的目标DNA(来自于花椰菜花叶病毒的35 S启动子外源基因特定序列)进行杂交。用硝酸氧化溶解DNA杂交产物,以极谱络合吸附波测定溶解得到的Bi3+,成功实现了对目标DNA特定序列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13~1.0×10-8mol.L-1,检测限达到3.8×10-14mol.L-1。此方法对1个碱基错配、互补和非互补序列具有很好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0.20 mol.L-1的NaOAc-HOA(pH 6.0)缓冲溶液中,运用电化学法和荧光分析法研究了(E)-3-((1-羧乙基亚胺基)甲基)4-羟苯磺酸钠铜(Ⅱ)配合物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是以沟槽方式结合,并求得了其化学计量系数和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m=2,Ka=7.34×108L2.mol-2。  相似文献   

16.
检测了鲱精DNA水溶液及其经过1%、2%和3%H2O2处理48h的拉曼光谱图.实验结果表明DNA在水溶液中同时具有A、B两种构象,但以B型构象为主.经H2O2处理后,DNA水溶液的A型构象有所增强,碱基堆积程度下降.H2O2对碱基和脱氧核糖几乎没有损伤,对DNA的主链结构也只造成很轻微的损伤.由此可见H2O2本身对DNA的损伤是很小的,只有在外界因素诱发下H2O2经反应生成HO.才会给DNA造成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铜(Ⅱ)4,5-二氮芴-9-酮连氮配合物[CuL·(H2O)2]·(NO3)2CHCl3(L=4,5-二氮芴-9-酮连氮)与DNA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以其为电化学探针测定DNA的方法.在最佳条件下,峰电流的减小值与DNA浓度呈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一种测定DNA的电化学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69×10-6~2.34×10-7 g·L-1,线性回归方程为△Ip=0.077 4cDNA-0.886 3(n=11,γ=0.9886),检测限为1.23×10-8 g·L-1.  相似文献   

18.
在pH 7.4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以溴化乙锭(EB)荧光探针,采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法并结合DNA熔点测量和黏度实验,研究了Ca2+、Mg2+分别对农药三唑醇与小牛胸腺DNA(ctDNA)结合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唑醇主要以嵌插模式与ctDNA结合,Ca2+、Mg2+的存在均能增强三唑醇与ctDNA的相互作用,随着体系中Ca2+、Mg2+浓度的增加,ctDNA-三唑醇复合物的结合常数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明Ca2+、Mg2+对ctDNA-三唑醇结合的影响取决于金属离子与DNA的碱基和磷酸基团之间的结合程度。  相似文献   

19.
对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种类、在基因和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作了详细的介绍 ,对近期有关这方面的文献加以分类和评述 ,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