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馒头生产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要对以鲜酵母为发酵剂,采用二次和面一次发酵法工业化生产馒头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鲜酵母用量为0.5%,第一次和面加水量为45%,一次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4h,二次和面新面粉量与醪面比为1:1,加水量为新面粉量40%,醒发温度为40℃,醒发时间为20min时,馒头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
假丝酵母发酵生产木糖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假丝酵母发酵木糖生产木糖醇的工艺条件,考察了发酵温度、pH、转速、接种量等因素对发酵生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优化;通过测定发酵液中木糖醇的转化率确定了最佳的发酵条件,即摇床转速为150 r/min,温度为28 ℃,起始pH为5,接种量为10%(v/v).  相似文献   

3.
主要对以鲜酵母为发酵剂,采用二次和面一次发酵法工业化生产馒头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鲜酵母用量为05%,第一次和面加水量为45%,一次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4h,二次和面新面粉量与醪面比为1∶1,加水量为新面粉量40%,醒发温度为40℃,醒发时间为20min时,馒头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豆黄浆水发酵生产维生素B12的工艺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谢氏丙酸杆菌为菌种,大豆黄浆水为原料,进行了黄浆水预处理、斜面菌种活化、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等实验,考察了不同的培养条件对维生素B12产量的影响,选出了合理的发酵条件:接种量7%,糖浓度8%,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为4天。结果表明,利用大豆黄浆水发酵生产维生素B12既利用了废弃资源,又可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鉴日本清酒的酿造经验研制了小米发酵饮料.实验确定的最适工艺条件为:糖化温度30~32℃,糖化时间48~56小时,发酵温度28~30℃,发酵时间60~72小时,接种量0.08%~0.1%.成品含酒精4%(v)~6%(v),总糖10%,总酸0.4%,不加任何防腐剂和色素,保质期可达9个月.  相似文献   

6.
酿酒米浆水循环利用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硅藻土,活性炭为吸附剂对传统黄酒酿造生产的酸度在6.0g/L左右的米浆水进行吸附澄清处理的工艺。通过条件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米浆水澄清的最适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最适工艺条件下,即当用石灰乳调米浆水pH为8.0,硅藻土加量为6.0g/L,活性炭加量为8.0g/L,静置吸附时间为30min时,处理后米浆水的透光度可达85.0%。通过米浆水澄清循环浸米七次,酿酒七次及从米浆水中回收的有机物酿酒七次,并与自来水浸米酿酒对比,从而表明,米浆水澄清循环浸米可以缩短浸米时间,米浆水酸度提前到达。酒样指标与《黄酒》国标GB/T13662-2000和《绍兴酒》国标GB17946-2000完全相符。米浆水澄清循环浸米水的回用率约为70%。  相似文献   

7.
乳酸菌发酵型冬瓜汁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冬瓜汁中加入乳酸菌进行发酵,通过改变发酵温度、菌种添加量以及口味的调配优化,以期得到满足消费者口味的新型冬瓜汁乳酸菌饮料。通过对发酵过程中的pH值、氨态氮、总酸、还原糖、乳酸菌数进行测定和对比,结合感官评定得出最佳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3℃、接种量1.0%、发酵时间2d;调配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加白砂糖1.0%、柠檬酸0.025%、不加盐时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8.
实验以麸皮膳食纤维和优质复原牛乳为主要原料,经过乳酸发酵来制备一种新型保健酸奶。研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产品感官质量和稳定性为评价指标,确定麸皮膳食纤维酸奶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膳食纤维添加量为2%,糖添加量为6%,玉米粉添加量为0.6%,奶粉添加量12%,其中奶粉添加量的影响最显著;最优的发酵工艺参数为:接种量为4%,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4小时,其中发酵温度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分批发酵工艺的基础上。对E.Coli表达IL-6的补料分批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发酵诱导前补料可在表达纯度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提高菌体的产量,最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通过几次发酵比较,结果如下:分批补料工艺菌体生物量平均为10.8g/L,SDS—PAGE电泳法测IL-6表达量平均为40%,比分批发酵8.3g/L的菌体生物量及3.5%的纯度提高30.1%和3.9%。  相似文献   

10.
响应曲面法在环糊精糖基转移酶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pH、温度、加酶量、反应时间对环糊精糖基转移酶生产γ-环糊精有影响.并用响应面实验确定了生产γ-环糊精的最佳工艺参数:pH8.12、温度60℃、加酶量1200U/g底物.该工艺条件下,γ-环糊精的产量可达14.31mg/mL.  相似文献   

11.
与全小麦粉馒头相比,杂粮馒头具有保健功能,且在改善饮食结构和均衡膳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口感好、营养丰富的复合粗杂粮馒头,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不同添加量的大豆粉、小米粉、高粱粉以及不同添加量的水、酵母和发酵时间对复合粉馒头的白度、质构和感官评价的影响,并使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复合杂粮馒头的配比进行优化,获得最优的配比参数。结果表明:添加大豆粉和小米粉对馒头白度影响较大,随添加量增加白度直线下降,分别由53.56、60.18降到23.94、46.58,添加高粱粉的馒头白度没有明显变化。随杂粮粉添加量的增加,馒头的硬度、胶黏性、咀嚼性逐渐增加,弹性、回复性逐渐减少。在小米粉、大豆粉、高粱粉、酵母、水的添加量分别为9.0%、4.6%、6.8%、1.0%、53.0%,发酵时间为102.0 min的条件下生产出的复合杂粮馒头具有最佳的感官评价,评分为85.43分,风味与色泽最优。将3种不同杂粮粉添加到面粉中不仅改善了面制品风味,提高了面制品的营养特性使之更有利于人体健康,而且也提高了多谷物加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甜面酱、豆酱各自不同的生产工艺过程,分析它们各自的感官、理化和卫生指标,综合各种数据找出各自最佳的生产工艺及参数,并结合数据开发研究新型黄豆甜面酱的生产工艺方法。结果表明:黄豆面酱原料配比10∶1,浸泡时间60m in,蒸煮时间常压4h,或0.2Mpa30m in,制曲温度37℃,盐水用量为原料的90%,浓度约为12%,温度45℃,前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前期约40天;后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约30天。同时进行成曲及半成品配比实验,结果表明黄豆甜面酱采用半成品配比要比成曲配比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麦芽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布拉班德粉质仪、拉伸仪、发酵仪和粘度仪研究了麦芽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面包的焙烤实验。结果表明,麦芽粉在中筋粉中的适宜添加量为01~02%,麦芽粉能加快面团的发酵速度,提高面包的感官质量,麦芽粉与乳化剂共同作用可延长面包的保鲜期。  相似文献   

14.
膨化薯干酒精浓醪发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南方薯类原料是最广泛的用于酒精发酵的淀粉质原料.报道了薯干原料经挤压膨化后作为补料进行酒精浓醪发酵的新工艺.经250 mL和3 L三角瓶试验,得到初始料水比为1∶4,预培养10 h后补料,补加膨化料量为初始投料量的60%的较佳工艺.30 L发酵罐进行放大实验结果表明,补料后发酵48 h发酵成熟醪中酒精体积分数达到138 mL*L-1,淀粉利用率可达94.78%,比传统工艺有了大幅度提高.如果能解决工程放大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该工艺将有望在工业化生产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银杏叶提取物和葡萄醪共发酵方式制备葡萄酒,研究不同加入量的银杏叶提取物对葡萄酒发酵进程﹑抗氧化性及感官特性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的银杏叶提取物加入量。对照葡萄酒与不同处理银杏葡萄酒在发酵结束和经过6个月陈酿后,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共发酵过程中银杏叶提取物对葡萄酒酵母抑制作用很小,不影响银杏葡萄酒酒精发酵的完成;添加500mg/L银杏叶提取物所酿银杏葡萄酒抗氧化性较强,口感、颜色和香气等感官质量与对照葡萄酒相似。  相似文献   

16.
利用正交设计法及均匀设计法对链霉菌TD-1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不同发酵因子对链霉菌TD-1产抑菌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影响抑菌活性大小的主要因素为葡萄糖、黄豆粉、硫酸亚铁、磷酸氢二钾及硝酸钾;抑菌活性物质较佳发酵条件为90 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的体积分数为0.06,发酵周期8 d,初始pH值为7.15.在此条件下,最终抑菌效率与原发酵液相比发酵液对串珠镰刀菌抑菌活性提高了53.38%.  相似文献   

17.
从龙潭山宾馆厨房排污口分离得到11株产蛋白酶菌株,培养相同时间测定蛋白质降解率,从中筛选出一株蛋白质降解率高的菌株P4.通过基本的生理生化性质的测定,初步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通过紫外诱变提高菌株的产蛋白酶能力,在发酵时间为120 h的前提下,蛋白质降解能力约提高10.96%.利用正交试验确定蛋白质最佳降解条件:酵母膏最优浓度为2.5 g/L,葡萄糖最优浓度为5.0 g/L,Cu2+最优浓度为1.0 g/L,最优装样量为40%.  相似文献   

18.
针对废水两相厌氧处理系统中产酸相反应器的乙醇型发酵启动速度较慢,污泥易流失的不足,本文采用在产酸相反应器中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同时控制启动容积负荷、负荷提高幅度、碱度等运行参数,对反应器乙醇型发酵的形成情况进行考察.通过监测液相末端产物、pH、ORP、酸化度等指标来考察反应器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反应器在34 d内完成由混合酸发酵-丁酸型发酵-乙醇型发酵的演替过程.启动结束时,乙醇+乙酸质量质量浓度之和占液相末端产物总量的75.9%以上;pH值稳定在4.1~4.3;ORP值稳定在-230~-250 mV;接种的厌氧颗粒污泥性质发生明显变化,其表观颜色逐渐由黑色和灰黑色变为土黄色和黄褐色,粒径明显减小,多在0.50~1.25 mm.  相似文献   

19.
新型聚羧酸系外加剂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确定不同的引发剂用量、聚乙二醇投入量、聚氧化乙烯侧链长度以及酯化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对所合成的新型聚羧酸系外加剂的性能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新型聚羧酸系外加剂的合成过程中,存在着最佳范围的引发剂用量、聚乙二醇投入量、聚氧化乙烯侧链长度和最佳的酯化反应温度和时间,优化了新型聚羧酸外加剂的合成工艺。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鲜酵母为发酵剂,采用一次发酵法,对面粉中面筋质含量与馒头体积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湿面筋含量在20~54%范围内馒头体积与其面筋质含量呈线性关系;馒头专用粉的湿面筋含量应在30.6~36.6%之间的结论。从而为工业化馒头生产线的研制及馒头品质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数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