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可移动文物是文化和历史信息的物质载体,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对于不可移动文物,强调原址保护。但在城市更新与建筑遗产保护矛盾突出的当下,也存在文物建筑需要进行原状迁移、异地保护的特殊情况。本文以广州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保护工程为切入点,对其原址保护与异地保护办法进行分析,探讨异地与原址保护两者的利弊,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遗产保护     
正广州guangzhou广州损坏擅拆历史建筑将被高额罚款近日,《广州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和建议。《草案》中拟大幅提高损坏、擅自拆除历史建筑的违法"成本",并要求建立预先保护制度,给历史建筑套上"保护罩"。《草案》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拆除、迁移历史建筑,历史建筑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因  相似文献   

3.
<正>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概念及其保护工作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概念一般而言,文物是否可移动,是将其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主要依据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  相似文献   

4.
《城市环境设计》2012,(12):246-253
泰安道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于20世纪初,历史上是英租界的政治、经济中心,现状历史遗存丰富,街巷格局开放有序,公共建筑分布广泛,绿化环境良好。街区内现有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风貌建筑24处,其中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利顺德饭店、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原开滦矿务局大楼、原安里甘教堂、原英国俱乐部等建筑为代表。  相似文献   

5.
以长沙历史城区不可移动文物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长沙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同时归纳出在此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长沙不可移动文物消失的阶段性特征与成因,进而指出长沙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制度本身缺乏约束力与前瞻性的问题,同时提出应抓住目前城市发展方式转向的时间节点,丰富城市设计方法,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真正融入到城市功能转型之中。  相似文献   

6.
视点     
《广西土木建筑》2012,(2):111-113
谢辰生:“维修性拆除”的说法十分可笑 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指出,“梁林故居”被拆事件中出现的“维修性拆除”的说法十分可笑,是毫无文物常识的托词。“梁林故居”是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属于受国家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故居承载的特殊历史文化记忆,决定了其价值不可低估,如果为其评级的话,起码应该是省级以上重点保护单位。拆除行为显然是知法犯法,明显是出于“故意”,其性质十分恶劣。  相似文献   

7.
张平  陈志龙  黄欧龙  王慧 《规划师》2011,27(10):97-101
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中,地下空间在扩大空间容量、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基础设施和确保文物安全等方面具有地面空间无法比拟的优势.历史街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应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规模适宜性及地上地下一体化等原则,结合文物建筑保护区、文物及文物所在街区、文物遗址保护区和现有地下文物保护区在保护方面的不同要求和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  相似文献   

8.
历史街区保护中的法律尴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谷英村的案例    中央电视台曾播出湖南岳阳县张谷英村一村民未经文物部门批准,擅自拆除自家一堵危墙而被处以治安拘留的案例。张谷英村是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尽管该村民又请当地一位老师傅来砌了一堵墙,风貌和以前差不多(也算符合“整旧如旧”原则),但从法律程序角度讲,他确实违法了。对于历史街区来说,这个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历史街区——留下的是历史环境    1960年代以后,国际文物保护界兴起了一股新的潮流,即文物保护的对象从个体的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早期历史地段的概念比较狭窄,主要…  相似文献   

9.
视点     
《广西城镇建设》2012,(2):111-113
谢辰生:"维修性拆除"的说法十分可笑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指出,"梁林故居"被拆事件中出现的"维修性拆除"的说法十分可笑,是毫无文物常识的托词。"梁林故居"是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属于受国家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故居承载的特殊历史文化记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关于组织申报第八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文物局,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管)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局)、文物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城乡建设局、文物局,为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保护镇(村)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促进优秀传统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延续,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开展第八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申报认定工作。通知具体内容如下:一、申报对象申报第八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应为已经省级人民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批准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并符合下列条件:(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1.历史文化名镇现存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建筑总建筑面积不小于5000平方米;历史文化名村现存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建筑总建筑面积不小于25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1.
国子监     
国子监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北京市1990年代初制定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确立的唯一一个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区,其保护、整治工作以1995年为界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前-个阶段,保护工作主要以孔庙、国子监两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本体保护和国子监街两侧的部分环境治理为主.其中包括:拆除文物建筑中的搭建建筑、修缮主体建筑;改建沿街公共厕所;迁移沿街市场等.  相似文献   

12.
<正>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10月7日,国务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762处)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50处),现予公布。各地区、各部门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的要求,进  相似文献   

13.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然而,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历史城镇和已经消失的建筑复建仍屡见不鲜;在近期世界遗产大会上,以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地震破坏、叙利亚阿勒颇古城在战争中破坏等为代表的世界遗产地的灾后、战后重建成为历次关注与讨论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本文试以 2017年 7 月在波兰克拉克夫召开的第 41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公布的、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编制的《世界遗产的灾(战)后恢复与重建导则》为契机,讨论从国际遗产保护视角对重建的基本立场,并探讨历史城镇和文物建筑的灾(战)后重建价值判断及认识发展。  相似文献   

14.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然而,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历史城镇和已经消失的建筑复建仍屡见不鲜;在近期世界遗产大会上,以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地震破坏、叙利亚阿勒颇古城在战争中破坏等为代表的世界遗产地的灾后、战后重建成为历次关注与讨论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本文试以2017年7月在波兰克拉克夫召开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公布的、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编制的《世界遗产的灾(战)后恢复与重建导则》为契机,讨论从国际遗产保护视角对重建的基本立场,并探讨历史城镇和文物建筑的灾(战)后重建价值判断及认识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大规模城镇建设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不小的威胁。许多历史城镇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能够称之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地段越来越少,很多历史地段碎片化了。2012年8月全国人大组织的调研发现,近30年来我国消失了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而其中一半以上是在城市开发建设中灭失的。同时我们注意到全国范围内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活动非常活跃,2010年1月上报给国务院有待考察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就有16座。到目前为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共有125座.近10年几乎以  相似文献   

16.
单霁翔 《城乡建设》2005,(12):45-46
未来5年中国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基础工作,特别是要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体系建设.单项法规是《文物保护法》的外延或执行细则,是对具体的文化遗产最直接的法律支持,因此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强这一方面法规的研究制定工作,如《长城保护条例》、《博物馆管理条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 “十一五”期间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搞好“清理家底”的各项工作.中国现有注册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40余万处,现有2000多座博物馆,其中国有博物馆馆藏1200多万件文物.要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立起全国不可移动文物的记录档案和全国博物馆藏品的总目录,同时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状况调查和博物馆馆藏文物腐蚀状况调查.在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要积极开展全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档案建立工作,实现全国文化遗产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7.
朱亮 《建筑施工》2024,(3):335-337
文物保护建筑和优秀历史建筑是城市的建筑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修缮更新。通过对上海某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工程研究,对拆除、结构加固、室外综合管线、室外登高作业、成品保护、交通组织、修缮样板等施工管理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应对策,确保工程施工管理和修缮质量安全处于受控状态。  相似文献   

18.
古村镇的2016     
正对于中国古村镇而言,2016年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合理保护的同时,要拓展利用和发挥文物资源在促进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打造文物旅游品牌,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线路。政策引路,让各方都更加关注古城、古村镇的保护和开发。古村镇积淀的爆发力蓄势待发。作为专注于报道传统民居和弘扬建筑文化8年的专业媒体,中华民居杂志社自知有义务为古村镇的  相似文献   

19.
《门窗》2016,(12)
随着我国对历史文化与传统街区保护的不断重视与意识提升,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也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的核心内容。本文以广州市荔湾区文化遗产普查为例,通过总结摸清范围内的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意义与方法,分析了当前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现状,并提出完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体系的过程与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村镇文物建筑的现状 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建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不仅存在于城市,还极其广泛地分布于村镇。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文物保护工作,逐级划分了文物保护单位,拨专款用于文物保护并进行了文物保护立法,使文物保护纳入了正规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然而,村镇现在的文物状况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由于我国遗留的文物数量较大,国家很难花大量人、物力进行全面保护,有很多有价值的文物建筑由于资金等原因不能划为文物保护单位,故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误认识:划为文保单位的建筑是文物,否则则不是文物,甚至可以任意拆除,这一现象在村镇尤为突出。从笔者近年来去过的一些村镇为例,大量精美的庙宇、民居等遭到严重的破坏:有的荒废了,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