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有效生油岩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提出的有效生油岩,系指成熟生油岩中能够排出或扩散出已生成烃类的那部分生油岩.本文除详细介绍划分有效生油岩和无效生油岩的方法和步骤外,还研究和分析了影响有效生油岩发育和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以及有效生油岩与油气藏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明确指出有效生油岩才是油气藏形成的真正油(气)源岩.   相似文献   

2.
3.
4.
塔河油田南缘盐膏层钻井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塔河油田南缘石炭系盐膏层以盐岩为主,盐岩质纯、埋藏深、厚度大。由于盐膏层塑性蠕变,钻进盐膏层时易发生井下事故或复杂情况,严重影响了钻井地质目的实现。在分析塔河油田南缘盐膏层钻井技术难点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该地区盐膏层钻井技术,并以S105井盐膏层钻井为例,介绍了该地区盐膏层钻井技术的现场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5.
烃源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洛夫  妥进才 《勘探家》1997,2(3):62-64
本文综述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方面评价烃夺的历史和研究现状,还对近年来石油地质界十分关注的特殊生油岩的评价问题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目前,随着国内油气开采能力与勘探开发的需求不断发展,钻进时对要求的钻进深度不断提出新的挑战,随着深井和超深井的不断变多,在钻井中遇到的地层异常情况也愈加复杂,机械钻速大幅度下降,经常发生钻具的严重磨损,井底温度、压力过高,导致钻具容易发生故障,气田勘探开发的速度和成本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研究新型高效破岩方法已成为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迫切需要。鉴于当前的钻井破岩形式,在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后,现将国内与国外使用的破岩方法以及正在处于研究阶段的一些高效破碎岩石方法与应用情况加以总结介绍,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从破岩机理,技术特点,前景分析等方面对高压水力喷射破岩,机械破岩,水力机械破岩以及正在处于探索阶段的粒子冲击破岩,激光破岩等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膏盐岩地层地质特征与录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锁贵 《录井工程》2006,17(4):10-13
石油勘探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许多油气藏的形成都与膏盐岩地层有关,也常与膏盐岩地层伴生,成功钻穿膏盐岩地层是钻井难题之一,录井技术成为钻进安全监测、膏盐岩地层准确预报的重要手段。针对上述情况,介绍了膏盐岩地层的主要类型、沉积模式以及与油气的关系,归纳总结了膏盐岩地层的录井技术经验,包括:在随钻录井过程中熟悉地质设计与邻井资料;在没有预测钻遇膏盐岩地层的情况下,通过钻井液中Cl^-的变化判定是否钻遇膏盐岩地层;预计钻遇膏盐岩地层时,使用饱和盐水钻井液;钻遇膏盐岩地层后观察盐岩是否以岩屑形式返出;同时,把握膏盐岩地层的岩性、岩性组合、层位、顶底界和厚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S1井实例分析,论述了在膏盐岩地层中钻进时,防卡、防漏是录井人员监测和预报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石油机械》2016,(7):7-11
采用传统旋转钻井技术钻井时钻具磨损严重,需经常更换钻头,钻井周期长,成本高。而激光钻井技术可大大提高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综述了国内外激光钻井技术在激光/岩石/流体相互作用原理和岩石快速相变的热力学与传热学2大基础学科中的研究成果。指出了激光钻井技术面临的诸多问题,深入分析了影响激光直接钻井破岩效率的因素。提出将激光钻井技术与机械旋转钻井技术相结合的激光辅助破岩技术,并阐述了激光辅助破岩技术的原理,为激光钻井技术的发展指明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陆相沉积模式和生储油岩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几十年来,中国油气勘探工作主要在陆相沉积中进行,其沉积模式和生储油岩的关系大体是,生油岩形成于深湖相、半深湖相和沼泽相,储油岩则在许多环境都能形成,在中国以三角洲相、冲积扇以及浅湖滩坝为主,而盆地基岩风化壳也有重要意义。在沉积过程中生油岩和储油岩常呈旋回出现,形成生储盖组合,可分为下生、上生、自生和侧生4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黄桢 《钻采工艺》1995,18(4):24-26,30
本文在对盐岩,石膏夹泥页岩层井眼形成时,围岩应力作用和流动变形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在该塑性变形层中流变数学模型,从而找出趣味岩层中塑性流动变形造成卡钻的原因。为钻井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化录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录井技术,该技术通过对有机质的程序升温,达到对不同烃类的定量分析,进而对生油岩和储油岩进行实时定量评价。该技术与室内其它有机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效果基本一致,并且具有快速、高效、经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江艳平 《录井工程》2015,26(2):71-73,93
阿尔奇公式中岩电参数的准确性决定了储集层含水饱和度模型的精度。岩电参数一般通过常压条件下的岩电实验分析求取.而理论上覆压条件下岩电实验得到的参数更准确。为了分析两种实验条件对饱和度模型的影响.研究了大港地区风化店油田单井岩心两种实验条件的岩电数据.结果表明压力对岩性系数b、饱和度指数n值影响较大,对岩性系数a、胶结指数m值影响不明显。结合多井试油结果分析得出,两种实验条件所确定的饱和度模型误差均在储量规范合理范围内.且均能准确进行储集层流体识别,进一步验证了该区经验含水饱和度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认为在油田开发中.采用常压岩电实验足以满足油田开发中油气层识别的需要;在油藏量化规模研究中.更宜采用覆压岩电实验.以确保饱和度值的高精度。  相似文献   

13.
14.
岩石物理在浊积岩储层岩性与气水识别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浊积碎屑岩体系在地震弹性性质及储层物性特征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认识这些变化规律对选择合适的方法及地震弹性属性进行储层岩性识别和孔隙流体检测有重要意义。对于砂岩—泥岩渐变沉积旋回,孔隙度表现为双峰模式,纵波阻抗(速度)—孔隙度关系呈现倒“V”型,纵、横波速度比随粘土含量的增加呈单调增加趋势,反映沉积过程中岩石骨架支撑颗粒性质的变化,因此横波相关弹性属性,如速度比等,对岩性变化有指示作用。对于深度差异不大且成分稳定的厚层砂、泥岩,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同样会造成岩石分选性的差异,此时速度(阻抗)与孔隙度的关系可用临界孔隙度校正的Hashin Strikman模型下限定量表征,依此建立的针对特定储层的岩石物理解释图版可用于确定储层孔隙流体类型及岩性。利用浊积碎屑岩储层所表现出的岩石物理特性,用Bayes统计分类技术对浊积碎屑岩储层进行岩性与气水识别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方正断陷东部凹陷发育两套烃源岩,底部烃源岩为深灰色泥岩夹薄层煤的煤系地层,顶部烃源岩为半深湖—深湖相的深灰色泥岩,西部凹陷仅发育底部烃源岩,为煤系泥岩。以测井烃源岩评价为基础,采用地震相法在平面上追踪和预测了新安村+乌云组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及厚度。烃源岩测井模拟和地震预测表明:底部有效烃源岩厚度较大,普遍大于40 m,东西凹陷带都有分布;顶部有效烃源岩厚度为30~60 m,主要分布在东部凹陷带的大林子次凹和德善屯次凹。有效烃源岩的分布规律和油气来源研究为油气勘探和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煤和陆源有机质生油岩有机岩石学特点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煤和陆源有机质生油岩是我国第三类主要的生油岩,其中的有机质以高等植物来源为主。由于其明显不同于海相和湖相腐泥型生油岩,在常规性油岩有机地球化学评价中易低估其生油潜力。根据对我国煤和陆源有机质生油岩的对比分析,本文从有机岩石学角度认识和分析了这类生油岩的 特点,生油组分组成和演化,并提出煤和陆源有机质生油岩有机岩石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东部五彩湾—大井地区生油层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生油岩评价常规方法入手,以生油层的分布和有机质的丰度、类型、成熟度以及生油层的有机相带为研究内容,对准噶尔盆地东部五彩湾—大井地区的六套可能生油层进行了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和评价。认为:石炭系下统滴水泉组、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和中上统石钱滩组生油潜力及油气资源可能不大;二叠系上统平地泉组具有很大的生油潜力,尤其在沙东断裂到火东断裂之间形成了有机质的丰度中心;三叠系中上统小泉沟群和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均为非生油岩。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