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住建部颁布的《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将传统村落划分为传统建筑类、选址格局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三类。文章以选址格局类传统村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黄圩村为研究对象,借鉴纺织织补的相关手法对传统村落进行织补。提炼物质文化遗产要素的山水环境格局、防御体系格局、人居空间格局三条格局纬线,以及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的农耕文化、汉石文化、聚落文化三条文化经线,模仿凸纹织补、重平纹织补、榫头式结织、双重联锁式织补等纺织织补工艺,探讨传统村落有机织补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回顾了20世纪初瑞典建筑师埃里克·冈纳·阿斯普隆德对建筑环境整体性的持续思考,重点解析了他的未建成的作品——皇家总理府国际竞赛方案,着重从“肌理织补”“空间渗透”“与城共生”三个方面,分析了基于城市织补思想的设计探索。通过对传统城市肌理的延续和转化,创造了一个由新旧建筑实体所共同定义的城市空间系统,丰富了建筑的历史内涵,再现了城市的空间记忆,其设计思想充分体现了从抽象空间到具体场所的转变,完美诠释了与城共生的建筑永恒之道。  相似文献   

3.
在"宁波市走马塘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基础上,针对当前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呈表象化、单体化问题,引入乡村社会学理论,从宗族结构入手,厘清家族脉络与聚落空间的耦合关系,揭示传统村落的空间构成及演化逻辑,探索传统村落空间肌理的社会意义和整体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部分古镇历史文化街区面临历史文脉断代、地域特色缺失以及建筑肌理混乱等现实问题.近年来,社会对历史文化街区振兴的关注度在持续加强,基于小规模渐进理论的织补理论可以进一步维护空间自身的特点,提高文化丰富性等,因此该创作思想成为了古镇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开发的核心方法,并且慢慢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同.本文基于织补理论的概述分...  相似文献   

5.
孙加凤  吴文鑫 《规划师》2013,29(6):33-37
在经历了超常规的高速发展后,城市发展方式面临转型,城市越来越注重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多元目标的协调,传统的总体规划范式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绍兴县柯桥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织补"的规划技术思路,从中观层面出发,以空间织补、功能织补、文化织补和肌理织补为核心,从城市整体空间秩序、专项分层组织落实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以期为国内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牟健 《福建建筑》2014,(3):110-112,103
城市化的推进,大量极具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和空间环境遭到破坏,城市空间结构和肌理已经改变,石板坡地区绝大部分的传统建筑已经被拆除,历史文脉遭到破坏。基于这一现实,本文针对重庆石板坡地区的旧城更新设计项目,引入"织补城市"思想,采用对片区历史文脉和功能进行织补策略对片区的发展问题提出设计应对。  相似文献   

7.
田艾柠  李凌 《城市建筑》2023,(2):138-140
传统村落作为区域内重要的文化和历史载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研究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与演变机制,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村落的形成、发展和传承。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以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联合村为例,建立量化研究模型,对传统村落参数进行空间解析。以联合村空间结构的可视化表达和自组织发展规律,依据科学性数据分析对未来村落空间结构进行合理化设计研究、理性开发与实际应用,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村落的原有肌理特征,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旅游经济发展使得传统村落生产的内在逻辑发生转变,如何平衡历史文化保护与村落经济效益成为当下传统村落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整体格局与空间肌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3方面对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发现保护规划不仅对村落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监督意义,同时更规范村落各类资源旅游化的应用,兼顾了旅游影响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福建漳州古城东宋河街岸更新为例,在不损害片区整体风貌的基础上,引入“城市织补”的理念,采取街区肌理织补、公共空间织补、建筑风貌织补、历史文脉织补等设计策略对东宋河片区进行改造和更新,以实现对历史街区保护与活力再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保护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对于传承地域文化和村落肌理特征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省阳泉市辛庄传统村落为例,分别从村落选址、总体布局、街巷以及公共空间、院落组群四个方面分析了辛庄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对空间形态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辛庄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提出合理意见。  相似文献   

11.
象州县运江古镇是广西区内极具特色的岭南岛屿型古镇,其公共空间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具有重要价值。当今,运江古镇的公共空间面临着转型的机遇和挑战,该文结合运江古镇的背景,从织补理论、织补原则、公共空间等概念入手,总结并提出了适用于运江古镇的公共空间设计策略驳岸生态修缮、防灾防御设计;民俗文化织补、设计特色空间;古镇肌理织补、延续空间记忆3个方面。该研究可为岭南岛屿型古镇的空间设计改造提供指导,同时也可为今后古镇公共空间升级改造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大量村庄面貌得到改善、村民居住质量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急需解决。其中最令人担忧的现象就是不顾当地本土地域特征,纯粹追求村容村貌形象改造,脱离村庄实际,破坏了村落原有肌理和历史文脉,造成村落中山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生态关系在建设中迅速消失。本次规划的重点是深入调研村落现状、挖掘村落传统与地域特征,继承村落传统、真实记载历史信息,保持村落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探索一个可以延续村落空间格局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主流规划设计手段缺乏有效“认知”和“延续”传统村落空间肌理的技术方法,导致传统村落的空间肌理在更新改造过程中迅速消亡或变异的问题,本文尝试将参数化技术引入村落空间肌理分析:首先将传统村落空间肌理分解成道路、地块和建筑三大类要素;其次,为不同要素构建了能够表征对象特征的参数集,即将肌理特征解析成若干个可度量的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不同要素的参数化重构方法,以获得与原始村落相似的空间肌理。本研究从定量化的视角解析并反演了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构成要素的特征,旨在为传统村落空间肌理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全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历史街区以其特殊的空间结构秩序,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避免城市发展同质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是当前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文章运用类型学理论,以大连南山区历史街区(散块状空间)、凤鸣街(连续空间)、东关街(围合院落空间)三个不同空间肌理的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街区特点、肌理形态、环境现状、场所空间、交通道路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提出了原型修补、平面肌理织补整合、院落形式重塑等延续和重构设计方法,以适应不同街区空间肌理的改造,来达到保护历史街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杨豪中  韩怡  卢渊 《安徽建筑》2011,18(5):43-44,47
通过对陕北佳县木头峪村传统聚落的村落形态、空间构成、居住空间、礼制空间、祭祀空间等方面的分析,阐明了传统人居环境中人文结构及文化意义在传统村落空间构成中的具体体现及社会功能,以及特定时期礼制文化和民间信仰对于乡村日常生活空间和精神生活空间的濡染和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传统聚落的人文结构与传统文化之间一一印证、相互作用的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的研究以及反映了这种关系的建筑文化特征的类型学研究,对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传统聚落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见证,蕴藏着丰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景观,近十余年来,传统村落旅游持续升温。本文以乱流村为例,在旅游发展背景下从村落选址格局、空间格局与街巷肌理、传统建筑特色、历史环境要素、传统文化特色五个方面分析乱流村的旅游资源特征,希望能为传统村落特色旅游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使古村落的发展更具显著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韩城市柳村为我国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属于“新旧并存”型传统村落,也是典型的堡寨聚落,如今面临新旧脱离、旅游发展同质化等保护与发展的困境。本文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分析柳村的现状建设问题和矛盾,运用微更新理论和共生理论,提出了新旧共存、村野活化、绿色织补、旅游共生等具体活化路径,实现其可持续性发展,以期为“新旧并存”型的乡村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卢佳 《建筑与文化》2021,(4):128-129
目前,我国一些历史街区普遍面临物质老化、环境恶劣、空间失活等现实问题.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盲目的大规模重建计划会对其建筑现状乃至文化内涵都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随着社会对历史街区复兴的关怀日渐提高,而基于小规模渐进理论的"织补"策略能够更好地保护空间独特性、文化多样性、社会丰富性,这一创作理念因此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手段并逐渐被大众认可.文章基于相关理论背景的研究分析,结合杭州梦想小镇核心区仓前老街项目,以"织补"理论作为城市更新改造的设计策略,探讨历史街区肌理的新生模式.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落的社会构建和结构形态作为村落历史文化的内涵价值体现和地域传统风俗的外在形态表征,是更新改造和空间活化的关键。本文以空间句法为量化依据,围绕传统村落"空间活化"尚未形成体系的问题,结合郭麻日村空间形态,运用自然运动、运动经济体、空间组构等理论,从人流运动、聚落功能和空间组构等方面,探寻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西北多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活化路径,以期为西北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大量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街区建筑和空间环境不断恶化,城市肌理和历史文脉遭到破坏,亟需更新改造。本文结合杭州梦想小镇核心区仓前老街更新改造项目,以"嵌入式城市设计"和"织补城市"理论作为城市更新改造的设计策略,探讨老街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