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80S丝光羊毛纤维和3D毛型竹浆纤维混纺纱,混纺比例竹浆/丝光羊毛分别为30/70、50/50、70/30,进行针织物开发及舒适性探究。通过对混纺纱的强力、伸长率、耐磨性及毛羽进行测试,得出:实验结果均满足上机织造标准。以纬平针组织为例,织造出三种混纺比针织物,并对其透气性、透湿性和热导率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织物透气性、热导率随丝光羊毛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透湿量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竹浆/丝光羊毛混纺比为30/70、50/50的混纺纱进行织造及性能测试。共设计了4种组织,分别为:斜纹、麦粒、花式透孔和小提花。同时对织物的结构参数、物理指标和吸湿排汗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织物的起毛起球性、汽蒸收缩性、折皱回复性和透气透湿性均会受到织物组织的影响。织物的透气透湿性受织物组织和纱线混纺比两个因素的影响,纱线间孔隙越多的组织,透气透湿性越好,混纺纱线中丝光羊毛的含量越多,透气性越差,透湿性越好。  相似文献   

3.
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灰色聚类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认识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对轻薄型大豆蛋白纤维织物及类似风格的棉、毛、丝织物的导热性、保暖性、冷感性、透湿性、输水性、润湿性及透气性进行了测试,利用灰色聚类分析对4种纤维织物的热湿传递性能做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高湿环境下,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热湿舒适性次于蚕丝织物,优于棉、毛织物;在低温环境下,大豆蛋白纤维织物与棉织物的热湿舒适性相当,均低于羊毛织物,蚕丝织物最差。  相似文献   

4.
Viloft纤维是木浆纤维素纤维,是一种新型的保暖性和舒适性俱佳的环保型纺织原料,与棉纤维或涤纶混纺,其织物具有很高的阻热性、极佳的透湿透气性、极快的芯吸效应和非常高的导湿率.本文对Viloft纤维以及Viloft/棉(50/50)混纺织物和Viloft/涤(50/50)混纺织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在生产时应注意的工艺问题.  相似文献   

5.
Viloft纤维是木浆纤维素纤维,是一种新型的保暖性和舒适性俱佳的环保型纺织原料,与棉纤维或涤纶混纺,其织物具有很高的阻热性、极佳的透湿透气性、极快的芯吸效应和非常高的导湿率.本文对Viloft纤维以及Viloft/棉(50/50)混纺织物和Viloft/涤(50/50)混纺织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在生产时应注意的工艺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三种不同混纺比的纱线,分别织造了针织平针组织和1+1罗纹组织两种不同的织物共6块,并对织物的性能进行测试,最终得出影响竹浆/丝光羊毛纤维混纺织物的热舒适性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混纺纱线的混纺比和竹浆/丝光羊毛纤维混纺织物的组织结构。当混纺纱中竹浆纤维的含量比例升高时,竹浆纤维优秀的导热性使织物能有效改善是人体闷热的感觉,同时由于1+1罗纹组织比平针组织结构更加松散,纱线间空隙更多也更有利于湿热空气的排出。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鞋材用涤纶经编间隔织物的热湿舒适性变化规律,选取 8 种鞋材用涤纶经编间隔织物作为样 本,测试织物的透气性、芯吸高度、透湿量和保温性四项指标,分析其变化规律,并基于回归分析,建立了鞋 材用涤纶经编间隔织物热湿舒适性各项指标的回归方程,最后,采用直接加权法建立综合性能评价函数,对织 物热湿舒适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经编间隔织物总密度和体积密度的提高,织物透气性、芯吸高度和透 湿性均降低,而保温性提高;试样 5 的热湿舒适综合性能最好,即总密度为 246 线圈数/cm2,厚度为 1.64 mm, 克重为 203.2 g/m2。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阻燃纤维与棉混纺针织物的力学性能、舒适性能和燃烧性能.选用阻燃黏胶、阻燃腈纶和棉纤维,分别织制了3种不同混纺比的针织物,测试分析了织物的顶破、耐磨、保温、透气、透湿、导湿、吸放湿和燃烧性能.结果表明,纤维含量对织物顶破性能和透气性能的影响不大,棉纤维含量的增加使织物的耐磨性、保温性、透湿性、导湿性和阻燃性下降,吸放湿回潮率升高.因此,混纺比对阻燃黏胶/阻燃腈纶/棉混纺针织物主要性能的影响显著,可根据产品的用途选择适当的产品类型.  相似文献   

9.
选用6种蚕丝含量不同规格相近的织物,对其热湿舒适性、接触舒适性进行测试,并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对测试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随蚕丝含量的增加,蚕丝/棉混纺织物的热湿舒适性、接触舒适性均发生一定的变化。在所选蚕丝含量变化的范围内,织物的热湿舒适性受到的影响较大,最终得到蚕丝含量为20%,经纬纱均用C/S(80/20)混纺纱的混纺织物,热湿舒适性、接触舒适性最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对薄型精纺毛织物进行透气性、透湿性、吸湿性、吸湿膨胀率及导热性测试,研究不同织物成分、织物组织、单位面积质量、总紧度、体积分数等对毛织物面料热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规格参数与热湿性能密切相关。总紧度与单位面积质量对透气性影响相对显著,变化趋势近似于指数函数方程;单位面积质量、总紧度及组织对透湿性影响相对显著,影响因素较透气性复杂;体积分数及纤维成分对导热性影响相对显著;吸湿膨胀率和吸湿性主要与纤维成分有关,且吸湿膨胀率与吸湿性相关系数可达0. 90。  相似文献   

11.
以再生竹纤维/细旦涤纶70/30混纺纱线为原料,13.1tex混纺普通纱为经纱,15.6tex混纺竹节纱为纬纱,开发的平纹组织交织形成的再生竹纤维/细旦涤纶面料。对具有抗菌和防紫外线功能的再生竹纤维/细旦涤纶纤维面料的服用性能和风格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面料舒适柔软,具有较好的吸湿性以及防风性能,细腻匀整滑爽,适宜开发成环保功能型内衣面料,在功能性纺织服装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Coolplus纤维和竹纤维纱交织的方法开发出5种双面针织面料,通过对5种试样进行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芯吸高度、透湿量、蒸发时间的测试分析得出,织物厚度、密度以及织物中Coolplus与竹纤维的含量比会影响织物的吸湿快干性能.综合分析测试结果得出,针织面料罗纹织物、罗纹空气层织物、涤盖棉织物和双面集圈织物都属于吸湿快干织物,凡罗纹空气层织物的吸湿快干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织物的热阻随吸湿量变化的情况.测定了织物在润湿状态下、吸湿膨胀状态下以及水分存在状态下热阻的变化,对不同织物的热阻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棉和粘胶织物,其热阻会随吸湿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大,并随着吸湿量的进一步增加,热阻呈下降趋势;2)涤纶等纤维织物吸湿后,热阻随吸湿量的增加而单调递减;3)毛和毛涤混纺织物,其热阻随吸湿量的增加单调递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相同纺纱工艺和织造工艺设计制成了7种不同混纺比例的牦牛绒/羊绒混纺织物,并利用KES风格仪对反映织物风格的力学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从而对牦牛绒/羊绒混纺织物的混纺比与其织物风格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混纺比中牦牛绒含量的增加,混纺织物的硬挺度和丰满度先增加后降低;当混纺比为50/50和25/75时,织物的滑糯度最优;当牦牛绒/羊绒混纺比为50/50时,可获得最优的织物风格.  相似文献   

15.
竹棉织物的吸放湿性能和芯吸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测试比较,研究了竹纤维含量及纬密变化对竹/棉交织物面料吸放湿性、芯吸效应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竹/棉交织物的吸放湿性能和芯吸效应优于纯棉织物;随着织物纬纱中竹浆纤维含量的增加,交织物的吸放湿性能和芯吸效应明显改善,舒适性提高;吸湿或放湿初始,竹/棉交织物吸湿或放湿速率最大,织物可迅速吸收、排出汗液,使人体感觉凉爽、舒适,随着时间的延长,织物吸湿或放湿速率减弱;当经密不变时,随着纬密的增加,织物的吸放湿性能和芯吸效应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6.
选择新型亲水扩链剂DMBA,采用无溶剂法合成抗起毛起球整理剂WPU,优化制备工艺,并将其应用在纯棉针织物和涤毛混纺针织物上。结果表明,针织物抗起毛起球等级提高了4级,织物手感和白度与原织物等级相当。红外光谱表征,异氰酸根已全部参与反应。扫描电镜(SEM)表明,经整理后的织物,纤维尾端被黏附在纱线的表面,织物表现出抗起毛起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研究吸湿发热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力学性能,就其耐磨性和悬垂性与纯棉织物、涤棉混纺织物做了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吸湿发热纤维混纺针织物的耐磨性、悬垂性均优于纯棉,与涤棉混纺织物相比略差。通过对吸湿发热纤维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的测试分析,为后续针织物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BP人工神经网络在估计织物热湿阻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经过网络训练,建立了由织物种类、面密度、厚度、透气性和回潮率5个结构参数作为输入层神经元,织物热阻和湿阻作为输出层神经元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实验表明,热阻和湿阻的平均估计误差分别为0.38和0.18,为研究织物的热阻和湿阻性能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