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变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分别研究了棉纤维的红外光谱。实验发现在2950 cm~(-1)~2830 cm~(-1)、1450 cm~(-1)~1400 cm~(-1)、1350 cm~(-1)~1300cm~(-1)和1100 cm~(-1)~1000 cm~(-1)等四个频率区间内,棉纤维同时存在着CH2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as CH2)、CH2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H_2))、OH变形振动模式(δ_(OH))和C-O伸缩振动模式(νC-O)等四种红外吸收模式。实验结果: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棉纤维νas CH2和νs CH 2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增加,而棉纤维δOH(包括:δ_(OH-1)和δ_(OH-2))和ν_(C-O)(包括:ν_(C-O-1)、ν_(C-O-2)、ν_(C-O-3)和ν_(C-O-4))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减少。本项研究开拓了变温ATR-FTIR技术在棉纤维结构分析方面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2.
采用变温红外光谱技术(包括:变温一维红外光谱和变温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开展了鸭绒结构研究。研究发现:鸭绒存在着CH3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as CH3),CH3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s CH3),CH2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as CH2),CH2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s CH2),酰胺Ⅰ带红外吸收模式(νamide-Ⅰ),酰胺Ⅱ带红外吸收模式(νamide-Ⅱ)和酰胺Ⅲ带红外吸收模式(νamide-Ⅲ)。研究发现:在303K~393K的温度范围内,鸭绒的热稳定性较差,并进一步研究其热变机理。本文拓展了变温红外光谱技术在天然毛纺织纤维热稳定性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采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研究了亚麻纤维的红外光谱(包括:一维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实验发现:亚麻纤维主要存在着ν_(OH)、ν_(asCH_2)、ν_(sCH_2)、ν_(C=O)、ν_(H_2O)、δ_(CH)、δ_(OH)和ν_(C-O)等八种红外吸收模式。采用变温ATR-FTIR技术(包括:变温一维红外光谱和变温二阶导数红外光谱)进一步开展了亚麻纤维的热稳定性研究。研究发现:亚麻纤维的热稳定性较差,进一步研究了其热变机理。本项研究开拓了变温ATR-FTIR技术在亚麻纤维热稳定性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4.
采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研究了手术缝合线(Polyglactin 910型号)的红外光谱。实验发现:在3000 cm~(-1)~2800 cm~(-1)、1800 cm~(-1)~1350 cm~(-1)、1300 cm~(-1)~1000 cm~(-1)等三个频率区间内,手术缝合线同时存在着C-H伸缩振动模式ν_(CH)(包括:νas CH_3-poly-lactic acid、νas CH_3-sugar、νs CH_3-poly-lactic acid、νs CH_3-sugar、νas CH_2-sugar和νs CH_2-sugar),C=O伸缩振动模式(ν_(C=O-poly-lactic acid)),C-H变角振动模式δ_(C H)(包括:δ_(CH2-sugar)、δ_(as CH3-poly-lactic acid)和δ_(s CH3-poly-lactic acid))和C-O伸缩振动模式ν_(C-O)(包括:ν_(C-O-1-poly-lactic acid)、ν_(C-O-2-poly-lactic acid)、ν_(C-O-3-poly-lactic acid)、ν_(C-O-1-suga r)、ν_(C-O-2-sugar)和ν_(C-O-3-sugar))等四种红外吸收模式。采用变温ATR-FTIR技术进一步开展了手术缝合线的热稳定性研究。实验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手术缝合线ν_(as CH2-sugar)和ν_(s CH2-sugar)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明显增加,而ν_(C=O-poly-lactic acid)和ν_(C-O-3-suga r)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不变。实验发现手术缝合线的热稳定性较差,并进一步研究了其热变机理。本项研究开拓了变温ATR-FTIR技术在特种纺织材料结构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5.
采用变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分别研究了山羊绒和绵羊毛的变温红外光谱(包括:变温一维红外光谱和变温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研究发现:山羊绒和绵羊毛同时存在着CH_3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H_3)),CH_3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H_3)),CH_2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H_2)),CH_2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H_2)),酰胺Ⅰ带对应的红外吸收模式(ν_(amide-Ⅰ)),酰胺Ⅱ带对应的红外吸收模式(ν_(amide-Ⅱ)),酰胺Ⅲ带对应的红外吸收模式(ν_(amide-Ⅲ))和S=O伸缩振动模式(ν_(S=O))等。研究发现:在293K~393K测定温度范围内,绵羊毛的热稳定性较差,并进一步解释了其热变机理。本项研究拓展了变温红外光谱技术在天然毛纺织材料分析方面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维中红外(MIR)光谱技术开展了丙纶的分子结构研究,实验发现:丙纶主要存在CH_3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_(CH3-丙纶))、CH_3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_(CH3-丙纶))、CH_2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_(CH2-丙纶))、CH_2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_(CH2-丙纶))、CH_3不对称弯曲振动模式(δ_(asCH3-丙纶))、CH_3对称弯曲振动模式(δ_s_(CH3-丙纶))、丙纶异丙基结构弯曲振动模式(δ_(crystalline-丙纶))和等规丙纶结晶振动模式(δ_([CH3CH(CH3)]n-丙纶))等。采用一维变温中红外(TD-M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丙纶的热稳定性研究。研究发现:在303 K~423 K温度范围内,丙纶ν_s_(CH3-丙纶)和δ_([CH3CH(CH3)]n-1-丙纶)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研究拓展了一维MIR光谱及一维TD-MIR光谱在重要的化纤纺织材料(丙纶)结构及热稳定性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粘胶纤维分子结构研究.粘胶纤维分子中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O-H伸缩振动模式(νO-H-粘胶纤维),CH2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asCH2-粘胶纤维)和C-O伸缩振动模式(νC-O-粘胶纤维).采用变温中红外(TD-M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温度变化对于粘胶纤维分子结构的影响.在303 K~...  相似文献   

8.
采用变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研究了聚氯乙烯(PVC)的分子结构。实验发现:PVC主要存在着CH_2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as CH_2)、CH伸缩振动模式(ν_(CH))、CH_2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H_2))、CH_2弯曲振动模式(δ_(CH_2))、CH面内弯曲振动模式(βCH)、CH面外弯曲振动模式(γCH)、CH_2面外摇摆振动模式(ω_(CH_2))和C-Cl伸缩振动模式(νC-Cl)等八种红外吸收模式。实验结果发现在303 K-393 K温度范围内,PVC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研究拓展了变温ATR-FTIR技术在PVC材料热变性方面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中红外(MIR)光谱技术(包括:一维MIR光谱、二阶导数MIR光谱和四阶MIR光谱)开展了玻璃布纤维涂层(简称:涂层)的结构研究,实验发现:涂层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_(asCH2-涂层)、ν_(sCH2-涂层)、ν_(C=O-涂层)、ν_(酰胺-Ⅰ-涂层)、ν_(Si-Ar-涂层)和ν_(Si-O-Ar-涂层)等;研究发现:涂层的主要化学结构包括:硅树脂、聚酰亚胺和聚氨酯。采用变温中红外(TD-M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涂层的热稳定性研究,实验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303 K~393 K),其热稳定性进一步降低,进一步进行了机理研究。研究进一步证明MIR光谱和TD-MIR光谱在重要的无机材料(玻璃布纤维)涂层结构研究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首先采用一维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汉麻及剑麻纤维结构研究,实验发现:汉麻及剑麻纤维的一维MIR光谱吸收模式包括:ν_(OH-一维)、ν_(asCH2-一维)、ν_(sCH2-一维)、ν_(C=O-一维)、ν_(C=C-一维)、δ_(CH2-一维)和ν_(C-O-一维)。采用一维变温中红外(TD-M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汉麻及剑麻纤维的热稳定性研究,研究发现:在303 K~393 K的温度范围内,汉麻及剑麻纤维热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并进一步进行了机理研究。研究开拓了一维MIR光谱及一维TD-MIR技术在重要的植物纤维(汉麻及剑麻纤维)结构及热稳定性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乙纶的分子结构研究。研究发现乙纶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_(asCH2-乙纶)、ν_(sCH2-乙纶)、δ_(CH2-乙纶)和ρ_(CH2-乙纶)。以乙纶ν_(asCH2-乙纶)、ν_(sCH2-乙纶)、δ_(CH2-乙纶)和ρ_(CH2-乙纶)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中红外(2D-M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乙纶的热稳定性研究。研究发现乙纶ν_(asCH2-乙纶-二维)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包括:2918cm~(-1)(ν_(asCH2-1-乙纶-二维))和2910cm~(-1)(ν_(asCH2-2-乙纶-二维))。乙纶ν_(sCH2-乙纶-二维)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包括:2852cm~(-1)(ν_(sCH2-1-乙纶-二维))、2848cm~(-1)(ν_(sCH2-2-乙纶-二维))和2842cm~(-1)(ν_(sCH2-3-乙纶-二维))。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乙纶ν_(CH2-乙纶-二维)吸收峰变化快慢的顺序为:2918cm~(-1)(ν_(asCH2-1-乙纶-二维))2842cm~(-1)(ν_(sCH2-3-乙纶-二维))2852cm~(-1)(ν_(sCH2-1-乙纶-二维))2848cm~(-1)(ν_(sCH2-2-乙纶-二维))2910cm~(-1)(ν_(asCH2-2-乙纶-二维))。乙纶δ_(CH2-乙纶-二维)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包括:1472cm~(-1)(δ_(CH2-1-乙纶-二维))、1464cm~(-1)(δ_(CH2-2-乙纶-二维))和1462cm~(-1)(δ_(CH2-3-乙纶-二维))。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乙纶δ_(CH2-乙纶-二维)吸收峰变化快慢的顺序为:1464cm~(-1)(δ_(CH2-2-乙纶-二维))1462cm~(-1)(δ_(CH2-3-乙纶-二维))1472cm~(-1)(δ_(CH2-1-乙纶-二维))。乙纶ρ_(CH2-乙纶-二维)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包括:732cm~(-1)(ρ_(CH2-1-乙纶-二维))、728cm~(-1)(ρ_(CH2-2-乙纶-二维))、720cm~(-1)(ρ_(CH2-3-乙纶-二维))和716cm~(-1)(ρ_(CH2-4-乙纶-二维))。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乙纶ρ_(CH2-乙纶-二维)吸收峰变化快慢的顺序为:732cm~(-1)(ρ_(CH2-1-乙纶-二维))720cm~(-1)(ρ_(CH2-3-乙纶-二维))716cm~(-1)(ρ_(CH2-4-乙纶-二维))728cm~(-1)(ρ_(CH2-2-乙纶-二维))。本项研究拓展了2D-MIR光谱在重要的纺织材料(乙纶)结构及热稳定性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2.
应用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对羊毛纤维、蚕丝纤维及其混纺纤维进行鉴别,并建立羊毛/蚕丝混纺纤维含量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应用二阶导数谱图中的1 265±1、996±1、(974±1)cm-1一组吸收峰可以对蚕丝纤维进行定性。应用二阶导数红外谱图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选取835.00~495.00cm-1作为建模时的峰范围建立定量模型。该定量方法数据重复性较好,标准偏差≤1.51;定量模型的回归系数及定标均方根误差分别为R:0.999 43和RMSEC:1.16;与化学溶解法相比,两者的定量结果与实际含量的绝对偏差相差不大,但红外光谱法的回收率稍低,在87.76%~107.82%之间。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开展聚偏二氟乙烯的分子结构研究。实验发现:聚偏二氟乙烯分子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_(asCH2)、ν_(sCH2)、δ_(CH2)、ν_(asCF2)和ν_(sCF2)。进一步开展了聚偏二氟乙烯分子变温中红外(TD-MIR)光谱研究。实验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聚偏二氟乙烯分子δ_(CH2)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及强度均有明显的改变。采用二维中红外(2D-M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聚偏二氟乙烯热老化性研究。相变前,聚偏二氟乙烯分子δ_(CH2-二维-相变前)对应的吸收频率包括:1430 cm~(-1)(δ_(CH2-二维-1-晶体-相变前))、1420 cm~(-1)(δ_(CH2-二维-2-相变前))、1406 cm~(-1)(δ_(CH2-二维-3-晶体-相变前))和1380 cm~(-1)(δ_(CH2-二维-4-相变前))。热扰动下,聚偏二氟乙烯分子δ_(CH2-二维-相变前)吸收峰变化快慢信息为:1430 cm~(-1)(δ_(CH2-二维-1-晶体-相变前))1420 cm~(-1)(δ_(CH2-二维-2-相变前))1380 cm~(-1)(δ_(CH2-二维-4-相变前))1406 cm~(-1)(δ_(CH2-二维-3-晶体-相变前))。相变过程中,聚偏二氟乙烯分子δ_(CH2-二维-相变过程中)对应的吸收频率包括:1432 cm~(-1)(δ_(CH2-二维-1-晶体-相变过程中))、1420 cm~(-1)(δ_(CH2-二维-2-相变过程中))、1407 cm~(-1)(δ_(CH2-二维-3-晶体-相变过程中))、1400 cm~(-1)(δ_(CH2-二维-4-相变过程中))和1382 cm~(-1)(δ_(CH2-二维-5-相变过程中))。热扰动下,聚偏二氟乙烯分子δ_(CH2-二维-相变过程中)吸收峰变化快慢信息为:1400 cm~(-1)(δ_(CH2-二维-4-相变过程中))1382 cm~(-1)(δ_(CH2-二维-5-相变过程中))1407 cm~(-1)(δ_(CH2-二维-3-晶体-相变过程中))1432 cm~(-1)(δ_(CH2-二维-1-晶体-相变过程中))1420 cm~(-1)(δ_(CH2-二维-2-相变过程中))。相变后,聚偏二氟乙烯分子δ_(CH2-二维-相变后)对应的吸收频率包括:1432 cm~(-1)(δ_(CH2-二维-1-晶体-相变后))、1420 cm~(-1)(δ_(CH2-二维-2-相变后))、1406 cm~(-1)(δ_(CH2-二维-3-晶体-相变后))和1380 cm~(-1)(δ_(CH2-二维-4-相变后))。热扰动下,聚偏二氟乙烯分子δ_(CH2-二维-相变后)吸收峰变化快慢信息为:1380 cm~(-1)(δ_(CH2-二维-4-相变后))1432 cm~(-1)(δ_(CH2-二维-1-晶体-相变后))1420 cm~(-1)(δ_(CH2-二维-2-相变后))1406 cm~(-1)(δ_(CH2-二维-3-晶体-相变后))。实验发现:聚偏二氟乙烯的红外吸收峰(δ_(CH2))对热敏感程度及变化顺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拓展了三级MIR光谱在重要的纺织材料(聚偏二氟乙烯)结构及热老化性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乙纶的分子结构研究.研究发现乙纶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asCH2-乙纶、νsCH2-乙纶、δCH2-乙纶和ρCH2-乙纶.以乙纶νasCH2-乙纶、νsCH2-乙纶、δCH2-乙纶和ρCH2-乙纶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中红外(2D-M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乙纶的热稳定性研究.研究发现乙纶νasCH2-乙纶-二维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包括:2918cm-1(νasCH2-1-乙纶-二维)和2910cm-1(νasCH2-2-乙纶-二维).乙纶νsCH2-乙纶-二维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包括:2852cm-1(νsCH2-1-乙纶-二维)、2848cm-1(νsCH2-2-乙纶-二维)和2842cm-1(νsCH2-3-乙纶-二维).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乙纶νCH2-乙纶-二维吸收峰变化快慢的顺序为:2918cm-1(νasCH2-1-乙纶-二维)> 2842cm-1(νsCH2-3-乙纶-二维)>2852cm-1(νsCH2-1-乙纶-二维)>2848cm-1(νsCH2-2-乙纶-二维)>2910cm-1(νasCH2-2-乙纶-二维).乙纶δCH2-乙纶-二维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包括:1472cm-1(δCH2-1-乙纶-二维)、1464cm-1(δCH2-2-乙纶-二维)和1462cm-1(δCH2-3-乙纶-二维).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乙纶δCH2-乙纶-二维吸收峰变化快慢的顺序为:1464cm-1(δCH2-2-乙纶-二维)>1462cm-1(δCH2-3-乙纶-二维)>1472cm-1(δCH2-1-乙纶-二维).乙纶ρCH2-乙纶-二维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包括:732cm-1(ρCH2-1-乙纶-二维)、728cm-1(ρCH2-乙纶-二维)、720cm-1(ρCH2-3-乙纶-二维)和716cm-1(ρCH2-4-乙纶-二维).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乙纶ρCH2-乙纶-二维吸收峰变化快慢的顺序为:732cm-1(ρCH2-1-乙纶-二维)>720cm-1(ρCH2-3-乙纶-二维)>716cm-1(ρCH2-4-乙纶-二维)>728cm-1(ρCH2-2-乙纶-二维).本项研究拓展了2D-MIR光谱在重要的纺织材料(乙纶)结构及热稳定性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5.
应用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对羊毛纤维、蚕丝纤维及其混纺纤维进行鉴别,并建立羊毛/蚕丝混纺纤维含量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应用二阶导数谱图中的1265±1、996±1、(974±1) cm-1一组吸收峰可以对蚕丝纤维进行定性。应用二阶导数红外谱图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 ),选取835.00~495.00 cm-1作为建模时的峰范围建立定量模型。该定量方法数据重复性较好,标准偏差≤1.51;定量模型的回归系数及定标均方根误差分别为R:0.99943和RM S EC :1.16;与化学溶解法相比,两者的定量结果与实际含量的绝对偏差相差不大,但红外光谱法的回收率稍低,在87.76%~107.82%之间。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丙纶分子结构研究.研究发现:丙纶分子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asCH2-丙纶、νsCH3-丙纶、δasCH3-丙纶、δsCH3-丙纶和ρCH2-丙纶.采用二维中红外(2D-M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丙纶分子的热稳定性研究.研究发现:第1频率区间,丙纶分子吸收峰变化快慢顺序为:2924 cm...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研究了聚乙烯醇的分子结构,实验发现:聚乙烯醇分子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OH-聚乙烯醇、νasCH2-聚乙烯醇、νsCH2-聚乙烯醇、δCH2-聚乙烯醇和νC-O-聚乙烯醇.采用变温中红外(TD-M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聚乙烯醇分子热稳定性的研究,实验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303 K~523 K),聚乙烯醇分子主要官能团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及强度均有明显的改变,并进一步进行了机理的研究,拓展了MIR光谱和TD-MIR光谱在重要的纺织材料(聚乙烯醇)结构及热稳定性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开展聚偏二氟乙烯的分子结构研究.实验发现:聚偏二氟乙烯分子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asCH2、νsCH2、δCH2、νasCF2和νsCF2.进一步开展了聚偏二氟乙烯分子变温中红外(TD-MIR)光谱研究.实验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聚偏二氟乙烯分子 δCH2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及强度均有明显的改变.采用二维中红外(2D-M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聚偏二氟乙烯热老化性研究.相变前,聚偏二氟乙烯分子 δCH2-二维-相变前对应的吸收频率包括:1430 cm-1(δCH2-二维-1-晶体-相变前)、1420 cm-1(δCH2-二维-2-相变前)、1406 cm-1(δCH2-二维-3-晶体-相变前)和1380 cm-1(δCH2-二维-4-相变前).热扰动下,聚偏二氟乙烯分子 δCH2-二维-相变前吸收峰变化快慢信息为:1430 cm-1(δCH2-二维-1-晶体-相变前)>1420 cm-1(δCH2-二维-2-相变前)>1380 cm-1(δCH2-二维-4-相变前)>1406 cm-1(δCH2-二维-3-晶体-相变前).相变过程中,聚偏二氟乙烯分子 δCH2-二维-相变过程中对应的吸收频率包括:1432 cm-1(δCH2-二维-1-晶体-相变过程中)、1420 cm-1(δCH2-二维-2-相变过程中)、1407 cm-1(δCH2-二维-3-晶体-相变过程中)、1400 cm-1(δCH2-二维-4-相变过程中)和1382 cm-1(δCH2-二维-5-相变过程中).热扰动下,聚偏二氟乙烯分子δCH2-二维-相变过程中吸收峰变化快慢信息为:1400 cm-1(δCH2-二维-4-相变过程中)>1382 cm-1(δCH2-二维-5-相变过程中)>1407 cm-1(δCH2-二维-3-晶体-相变过程中)>1432 cm-1(δCH2-二维-1-晶体-相变过程中)>1420 cm-1(δCH2-二维-2-相变过程中).相变后,聚偏二氟乙烯分子 δCH2-二维-相变后对应的吸收频率包括:1432 cm-1(δCH2-二维-1-晶体-相变后)、1420 cm-1(δCH2-二维-2-相变后)、1406 cm-1(δCH2-二维-3-晶体-相变后)和1380 cm-1(δCH2-二维-4-相变后).热扰动下,聚偏二氟乙烯分子 δCH2-二维-相变后吸收峰变化快慢信息为:1380 cm-1(δCH2-二维-4-相变后)>1432 cm-1(δCH2-二维-1-晶体-相变后)>1420 cm-1(δCH2-二维-2-相变后)>1406 cm-1(δCH2-二维-3-晶体-相变后).实验发现:聚偏二氟乙烯的红外吸收峰(δCH2)对热敏感程度及变化顺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拓展了三级MIR光谱在重要的纺织材料(聚偏二氟乙烯)结构及热老化性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研究了聚乙烯醇的分子结构,实验发现:聚乙烯醇分子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_(OH-聚乙烯醇)、ν_(asCH2-聚乙烯醇)、ν_(sCH2-聚乙烯醇)、δ_(CH2-聚乙烯醇)和ν_(C-O-聚乙烯醇)。采用变温中红外(TD-M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聚乙烯醇分子热稳定性的研究,实验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303 K~523 K),聚乙烯醇分子主要官能团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及强度均有明显的改变,并进一步进行了机理的研究,拓展了MIR光谱和TD-MIR光谱在重要的纺织材料(聚乙烯醇)结构及热稳定性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20.
获取了反式-5-甲基-2-庚烯-4-酮(5M2H4O)分别在甲醇、乙腈以及环己烷三种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和共振拉曼光谱。探讨了在不同极性溶剂中A-带共振拉曼光谱Franck-Condon(FC)区域的短时动力学。在B3LYP/6-31+G(p)计算水平下得到了5M2H4O的电子跃迁、几何结构及振动频率。结果表明最强吸收带(A-带220nm)的跃迁主体归属为πH-1→πL*。结合理论计算及傅里叶拉曼和傅里叶红外实验对共振拉曼光谱的7个基频振动模进行了指认。C=C伸缩振动(ν16)和C=O伸缩振动(ν15)对共振拉曼光谱强度贡献最大,这表明该激发态的结构动力学主要沿着C=C伸缩(ν16)和C=O伸缩振动(ν15)反应坐标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