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标建模与特征信号仿真是雷达对目标进行探测与识别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描述了主被动复合末制导雷达仿真系统中,海杂波的建模与仿真,集中介绍了海杂波建模仿真中常使用的分布模型以及散射特性.包括海杂波前向散射系数以及后向散射系数的计算.最后使用Matlab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为海杂波建模与仿真、雷达目标检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根据高频电磁波与海面相互作用产生Bragg谐振散射的特性分析了一阶海杂波的产生机理,得到了一定入射余角条件下一阶海杂波的多普勒频移特性,然后对天波雷达体制下海杂波的平均后向散射系数建模,仿真分析了雷达频率、海面风速、风波角、海浪有向波高谱关于海面风向的扩展程度等参数对一阶海杂波后向散射的影响,得出各参数对一阶海杂波后向散射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雷达系统模拟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背景环境是杂波,杂波的散射特性直接影响到雷达对目标的检测和跟踪性能。对弹载导引头而言,海杂波成为影响其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结合反舰导弹的不同作战背景,对PD雷达体制下的海杂波进行了建模仿真,仿真实现了海杂波的后向散射系数、幅度统计特性、功率谱特性,以及在雷达发射信号为线性调频信号时的海杂波回波信号。仿真结果与理论相符,海杂波的模型可用于目标的检测和跟踪。  相似文献   

4.
盛夏  郑庆梅 《信号处理》2012,28(4):572-576
为分析海洋环境对雷达海杂波后向散射特性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基于修正复合模型方法的雷达海杂波后向散射关系模型。雷达入射余角较大时,主要散射形式为镜面散射;入射余角较小时,主要散射形式为Bragg散射。考虑了逆顺风条件下后向散射系数的差异性,改进了原有模型Bragg散射的方向海谱部分,增加了风向因子。利用模型对不同入射角条件下海洋环境因素与后向散射系数的关系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海面作为雷达波的反射面时,雷达后向散射特性十分复杂,风速、风向、海浪、降水、海面油污等海洋环境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其中,风速和有效波高对海面后向散射的影响最大,风向次之,降水再次之,而海面油污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海杂波是影响海岸雷达工作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海杂波散射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GIT海面雷达散射系数估算模型,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岸基对空情报雷达抑制海杂波干扰的方法。仿真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海杂波混沌分形特性及小目标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杂波是来自于粗糙海面的雷达后向散射回波,研究海杂波内在物理特性对揭示海浪的物理本质和海杂波背景下小目标检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论述和分析了国内外海杂波混沌特性、分形特性和海杂波背景下小目标检测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说明了海杂波研究需要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运用无记忆非线性变换法及海杂波后向散射系数模型产生了基于Weibull分布、高斯谱的相干海杂波信号,仿真结果符合理论分析,并可以直接应用于脉冲压缩雷达模拟器的仿真中。  相似文献   

8.
海杂波特性的研究对于海用雷达设计至关重要。基于海杂波散射机理,深入分析了高分辨雷达的海杂波幅度分布特性、相关特性和谱特性。在此基础上,对一维海杂波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对工程实现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同时对二维海杂波的仿真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PD雷达导引头海杂波谱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上战场环境对于反舰导弹工作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文中结合反舰导弹不同的作战背景,采用距离环海面散射单元划分方法和结合实测数据修正后的海面散射系数等模型,对工作在脉冲多普勒体制下的雷达导引头海杂波进行了建模;仿真实现了主瓣杂波、副瓣杂波和高度线杂波频谱;仿真分析了海杂波的时域分布特性,以及不同的海况、极化方式、波段对海杂波频谱的影响,仿真结果与理论值相符,海杂波模型可用于海杂波环境下的目标检测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分形理论建立的海杂波模型具有巨大的潜力,在高频雷达海杂波多重分形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高频雷达海杂波的时域分形模型。通过对韦布尔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瑞利分布和K分布4种最常用的海杂波的概率密度函数的比较分析并利用修正的Kolmogorov-Smirnov(K-S)统计检验,得出了高频雷达海杂波的时域模型具有先验的统计特性的结论,证明了新的海杂波时域分形模型的合理性,这对于高频雷达海杂波建模与仿真及其背景下目标检测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海杂波的非高斯特性,对海雷达的性能分析非常复杂.文中首先分析了海杂波分布特性,然后对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仿真了海杂波背景下小目标检测能力.仿真结果对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海杂波中的超视距雷达探测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上大气波导在使微波雷达实现超视距探测的同时,也使海杂波回波信号增强,从而降低雷达的检测分辨性能。利用雷达性能评估模式,仿真计算了雷达在不同发射频率、发射仰角以及天线高度下,典型波导环境中海杂波和目标的回波功率,进行了海杂波干扰下微波超视距雷达的探测性能分析与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合适的雷达系统参数,可以有效的降低海杂波的干扰,同时又不容易遗漏较远距离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雷达导引头低空检测海面目标为背景,综合分析了多径环境和海杂波环境对雷达导引头目标检测的影响。通过对目标回波、多径散射的镜反射、漫反射以及海杂波进行建模,结合具体场景,仿真分析了镜反射、漫反射以及海杂波对雷达导引头接收信号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多径散射和海杂波对雷达导引头检测不同大小目标时检测性能的影响效果。仿真结果表明:雷达导引头检测RCS低于1 m2的小目标时,海杂波是影响雷达导引头检测性能的主要因素;雷达导引头检测RCS大于10 m2的目标时,多径效应是影响雷达导引头检测性能的主要因素;雷达导引头检测RCS大于104 m2的目标时,雷达导引头的检测性能不受海杂波和多径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14.
舰载雷达和海岸警戒雷达的目标检测和跟踪性能与海杂波密切相关。对X波段雷达实测海杂波进行了功率谱密度和相关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与VV极化相比,HH极化的海尖峰特性更明显;与HH极化相比,VV极化海杂波的功率谱密度具有更窄的带宽,且衰减得更快。而HH和VV极化海杂波具有相似的相关性,但HH极化的相关系数要比VV极化的要小。得到的结果对雷达目标检测与识别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测海杂波数据的多重分形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金丹  察豪 《现代雷达》2016,(10):32-35
为充分描述海杂波时变特性和局部奇异性,将多重分形理论应用到雷达海杂波特性分析中,理论分析了海杂波的多重分形参数,并进一步分析了实测海杂波数据的多重分形谱、质量指数和奇异指数,结果表明海杂波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特性,该分析方法可以很好地解释海杂波内在非线性特性,并比传统的统计特性分析方法更加能确切地描述杂波的产生机理,为基于多重分形特性的雷达目标检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中从捷变频雷达系统中海杂波和目标各自的相关系数特点出发,提出一种基于相关系数加权的积累检测方法。从信号检测和概率统计理论角度,推导出文中方法的信杂噪比增益和检测概率公式,并且通过实测数据仿真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该方法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海杂波的短时非线性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杂波预测是雷达信号处理和目标检测的研究热点。在海杂波具有混沌特性和非线性非平稳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归一化RBF神经网络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两种方法对海杂波时间序列进行非线性预测。考虑到海杂波是来自于移动海面的回波,预测应该考虑空间信息,因此提出一种基于LSSVM-耦合映像格子(CML)的海杂波时空预测,这样预测更具有物理意义。以实测海杂波数据作为预测的初始数据和预测效果比对,采用均方差和最大绝对误差作为预测效果评价标准。实验结果表明,由于LSSVM-CMI,算法考虑了海杂坡的时空信息,预测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8.
郭立新  魏仪文 《雷达学报》2023,12(1):76-109
海洋表面是一种高度不规则和时空不重复的复杂动态体系。海杂波是雷达电磁信号照射到海面产生的大量散射体回波的叠加,受风力、洋流、海浪等的影响呈现非均匀性和非平稳性。海杂波信号对海上目标的探测具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尤其是高海情条件下,海浪起伏更加剧烈,目标信号极易淹没在强海杂波信号中,严重限制着雷达对海上目标的检测能力。海杂波及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研究是提升复杂海洋环境下目标检测能力的基础,以电磁波与实际复杂动态海面及目标电磁散射机理为基础,形成实际海洋环境下目标回波数据,对海杂波及目标雷达回波特征分析,实测数据集的补充,均存在重大意义。为了让更多相关研究者获得基于物理机理的复杂海环境与目标回波仿真方法近些年的发展和未来趋势,该文总结了回波仿真的3类方法,并针对海面与目标仿真场景特点,分析了3类方法的优劣和适应性,给出了部分仿真结果;还介绍了一些基于实测的回波数据集,可方便学者对回波特性进行分析;最后对复杂海面与目标回波仿真方法和特性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