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首钢硅钢酸再生机组预脱硅区域石墨换热器为进口块孔式石墨换热器,用于冷却从硅钢酸洗线上输送来的废酸。从酸洗线排向预脱硅机组的废酸中硅泥含量较高约为500 mg/L,自投产以来,预脱硅区域石墨换热器频繁出现硅泥堵塞故障。通过对该石墨换热器构造、典型故障及目前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设备合理选型、优化,增设在线碱洗系统,利用SiO2与NaOH反应生成Na2SiO3溶于水的原理,从而方便、有效地对石墨换热器进行在线疏通,提高了石墨换热器的投入率,大大降低了检修、备件费用。  相似文献   

2.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要求,对酸再生机组废气排放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酸再生焙烧炉废气温度、酸再生废气中氯化氢水平为重点,分析了废气不达标的原因。通过预浓缩器内废酸浓度工艺优化,增加三级石墨冷凝器等措施,保证了酸再生机组环保稳定性。并对酸再生的改进建议和操作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日益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环保超低排放要求,介绍了盐酸再生装置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及进展。分析了现有盐酸再生系统中污染物排放超标的因素,剖析了酸再生系统的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和原理。为目前运行的盐酸再生机组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现有酸再生机组的环保改造项目提供思路和参考,并对超低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废酸净化和酸再生工艺的原理和主要工艺流程。分析了废酸净化机组的热交换器、浸溶塔、反应罐、压滤机、泥浆泵等设备以及酸再生机组的喷雾焙烧系统、双旋风分离器、文丘里预浓缩器、吸收塔等主要设备。应用废酸净化技术可生产出高品质氧化铁粉;酸再生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酸洗机组吨钢新酸耗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取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通过比较河南分公司和中州分公司的烧结法粗液脱硅流程的改进经验。提出了山西分公司烧结法粗液脱硅流程的改进方案,对粗液进行常压预脱硅,达到了降低脱硅机组压力,减少脱硅机组结垢,降低蒸汽消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刘天浩 《中国冶金》2017,27(10):65-69
针对硅钢酸洗系统易失稳、可靠性差的状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描述硅垢在酸洗系统中形成的过程及机理,并对硅泥和硅垢如何使得紊流酸洗降效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在线脱硅的结构功能及工艺原理和碱洗的原理及碱洗的不同模式进行分析。通过对酸洗系统、在线脱硅和碱洗系统的深度解析,并结合硅垢对系统产生失效的机理,首次认清了三者的工艺逻辑关系。对系统中结构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有效的改进,从而提高了整个酸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降低了机组运行的成本。  相似文献   

7.
含铝硅矿物预脱硅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国内外含铝矿物预脱硅研究结果,简述了化学法预脱硅、生物法预脱硅和物理法预脱硅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借鉴铝土矿预脱硅法,对粉煤灰先进行改性处理然后预脱硅的建议,使粉煤灰得到有效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本钢冷轧厂酸再生机组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储罐系统的改造。改造后基本上避免了因再生机组故障停机而影响CDCM线生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1前言冷轧板带厂一期酸再生机组设计能力为5m3/h,配套年产80万吨的酸轧机组。随着酸轧机组月产突破10万吨,在二期酸再生机组未投产的情况下,一期酸再生机组的产能能否正常保供成为冷轧板带厂生产的关键,为此,组织开展攻关。本文进行总结。2措施2.1优化碱洗操作酸再生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在浓缩废酸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梅钢冷轧1420酸再生机组发生的一起文丘里预浓缩器液位异常现象,根据现场设备及工艺情况分析了文丘里预浓缩器液位异常的原因,阐述了导致液位指示不准确现象的干扰因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烟气余热利用系统是转底炉生产工艺重要的组成部分,余热锅炉又是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核心设备。对转底炉烟气特性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某钢厂转底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对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堵塞、锅炉管腐蚀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烟气余热利用系统防堵、防腐蚀的措施,并对余热锅炉防腐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减轻了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堵塞和腐蚀,并在转底炉实际生产中得到了验证,为解决转底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堵塞、腐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严月祥 《中国冶金》2016,26(12):49-53
为了使钢铁工程设计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并选择VD/VOD系统的工艺布置,通过多个项目现场的经验,介绍了VD/VOD系统的两种生产模式以及其不同的单、双工位工厂设计,有吊车式、真空罐车式以及真空罐车横移式的,不同的VD/VOD系统工厂设计将为客户带来不同的好处,解决不同的问题。并举实例对比VD/VOD系统单、双工位设计的不同点、投资成本及运营成本,表明对于两者的选择主要决定于客户的生产需求和投资成本。实践证明,单工位VD/VOD系统占地面积小,投资少,但冶炼周期长,适合VD真空脱气或VOD脱碳钢种生产比例小的炼钢厂;反之,VD真空脱气或VOD脱碳钢种生产比例大的炼钢厂,适合选用双工位VD/VOD系统,其冶炼周期较短,但占地面积大,投资大。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SC)在3×33 MV·A硅钙合金电炉、1×7.5 MW余热发电系统3台余热锅炉、6.5 MW汽轮机、7.5 MW发电机和电站电气系统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其技术可靠性的实现、热工自动化监控技术以及画面组态,对数据的采集、顺序控制系统和自动调节等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该套DCS系统在大型硅钙电炉烟气余热发电系统的应用中,实现了可靠、安全、经济以及操作简单方便的目的,可作为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独立焦化厂的干熄焦余热发电系统,为提高余热回收质量,采用热平衡分析法与火用平衡分析法对干熄炉系统的余热回收效率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干熄炉系统实际工况下的热效率与火用效率分别为79.59%和84.81%,低于设计工况的81.75%和89.06%。实际工况下干熄炉内部换热火用损失为9.88%,高于设计工况下的5.46%。分析表明焦炭烧损率是影响干熄炉系统火用效率的主要因素,干熄炉内部换热火用损失降低了干熄炉余热回收效率。优化循环气体的成分、含量和流速是提高干熄炉系统能量回收效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3×33 MV·A硅钙合金电炉1×7.5 MW余热发电系统并网接入及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这对保护电站安全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1×7.5 MW余热发电机组10kV输出通过110kV主动力变压器升压后用于自用,并在原有110kV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基础上建成了余热发电系统远动、监控和电能采集的数据网系统,以较少的投入实现了安全、经济、节能和环保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热轧浊环水处理系统高速过滤器反洗水处理工艺,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热轧浊环水处理系统高速过滤器反洗水处理工艺运行过程中存在平流沉淀池、反洗水调节池和污泥浓缩池积泥,热轧浊环水水质超标和板框压滤机出泥率低等缺陷。通过采取工艺优化措施,热轧浊环水处理系统高速过滤器处理后的热轧浊环水水质明显提高,出泥量增加,平流沉淀池、反洗水调节池、污泥浓缩池积泥减少,污泥处理设施故障率低,从而降低了设备维护和备件费用,实现了设备自动化运行,系统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包钢新建成一条国内最大的624m~2大型带式焙烧机球团生产线,年产氧化球团500万t。在设计过程中,对风流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自主设计开发了多项新型设备,如大型球团干燥窑、往复式布料机、回转支撑造球机和稳流给料斗等,并集成应用了立式强力混合机和高压辊磨机等多项国内外大型装备。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节能环保因素,生产能耗低,粉尘排放、噪音污染均维持在较低水平,除尘灰二次利用,无固体废弃物外排。自2015年底投产以来,设备运行稳定,生产指标良好,球团的TFe质量分数达到65%以上,抗压强度不低于3 100N,工序能耗为17.05kg/t,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钢铁厂烧结余热发电是烧结余热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利用余热发电盈利来降低吨钢能耗,积极响应了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节能减排的政策。然而,烧结余热有自身不稳定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发电机组稳定性、安全性及运行寿命。针对烧结余热发电不稳定性对机组产生的影响做了分析和总结,并介绍了市场常用的解决方案,并分析了各方案的优缺点。还着重分析了动态补燃系统优缺点,该系统有效解决了烧结余热发电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江铜贵冶硫酸车间废酸排水系统在废酸原液量大、杂质浓度高且波动大的情况下的运行实践、部分改造内容以及改造前后指标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20.
陈明 《中国冶金》2019,29(7):66-69
介绍了钢铁企业固废的发生及处理情况,针对钢铁企业固废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熔融热解工艺进行固废处理。熔融热解炉采用竖式结构,将钢铁企业的渣钢、劣质金属化球团、部分社会劣质废钢、机加工废料及钢铁企业废油桶、废石棉、废布袋等危废及部分危废,在熔融热解炉中进行高温熔融处理及渣铁分离,实现固废的资源化回收,熔融热解炉铁水成本低于高炉,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熔融热解炉同时可协同处理社会固废,实现钢厂及城市协同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