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问题:算法的行为主体是人还是计算机计算思维的思维主体是人而不是计算机,这一观点没有异议。至目前为止,计算机并没有意识,也不会思维,计算机的自动化行为都是由人预先以命令序列形式加载所形成的。作为一个具备计算思维的人,习惯于站在计算机自动执行的角度,理解计算机的行为和输出。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计算思维是指计算机科学领域内关于形式化问题解决的一种思想方法,包含了问题界定、抽象特征、建立模型和设计算法等方面的内容,它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是信息技术学科思维的精髓所在,是信息技术学科能力的主要体现。而程序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怎么像计算机科学家们一样去思维”的课程,《设计无人驾驶小车》是程序设计课程中的重要一课,其教学目标、教学指向均体现了计算思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计算思维是当前国际计算机界广为关注的一个概念,也是计算机教育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介绍了什么是计算思维以及计算思维在大学计算机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计算思维的引入会对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所产生的影响,期待信息技术学科思维和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思维与计算机方法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可相互促进并互补。例如,计算机思维可以为计算机方法论提供参考依据,同时通过计算机方法论的学习、研究,更更好培养出计算机思维。两者各具优势,是值得相互学习的。本文分析了计算思维与方法论的相关概念,同时对两者关系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教育》2014,(11):1-1
<正>自《计算机教育》杂志2014年第3期刊登了"以虚拟实验方法促进计算思维落地的教学研究"专题讨论以来,许多高校给予了高度关注。大家普遍认为"虚拟实验"方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补充、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的深刻诠释、重点难点内容的形象表达等诸多方面都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课程实验体系的创建和完善以及为计算思维在课程中落地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在"虚拟实验"方法支持计算思维落地的教学研讨带动下,一些高校展开了更为深入且广泛的计算机思维落地的探索和实践。大家进一步关注的问题是:计算思  相似文献   

6.
计算思维是一个具有多重内涵的概念,一般而言是指人通过计算的方式认识客观世界和参与改造客观世界的脑力活动。文章依据现有的期刊论文和已经出版的计算思维类教材,梳理出计算思维导论课程的5个基本论题,以计算思维作为课程整合的主线,提出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文化概论、计算思维导论列为面向所有本科生的大学计算机通识课的课程设置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7.
计算思维作为一种非常著名和有效的学习思维,目前已经逐步引入到教学实践中。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通用学科,而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入计算思维无疑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学生一旦形成这种计算思维,便会对以后各科的学习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介绍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现状,并阐释了计算思维的内涵,从个人实践角度提出了在大学生计算基础课中培养计算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学电影美术专业的人可以做信息化?动画设计的灵感也能用来落地大数据应用?想知道答案吗?听朝阳大悦城IT资讯助理总监张岩讲述CIO不一样的故事。"你一个学画画的学什么商科?"这是张岩留学澳大利亚前朋友调侃他的一句话。虽是调侃,但也说出了事实,在更多人眼里,电影美术专业是一个艺术性学科,需要更多的感性思维,而商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这些学科更需要理性思维。可张岩说:"学艺术的人对事物的敏感度和感知度是非常强的,比如像印象派最为著名的画家莫奈的作品《海上日出》,仅这一  相似文献   

9.
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导论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计算思维是目前国际计算机界广为关注的一个重要概念.2008年6月,ACM提交的报告(草案)将"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导论"课程绑定在一起,明确要求"计算机导论"课程讲授计算思维的本质.根据ACM的要求,分别介绍了以"计算思维"和"学科思想与方法"为基础的两类"计算机导论"课程,给出了两类"计算机导论"课程的讲授提纲,指出了它们的不同点以及课程讲授本质上的一致性.最后认为,两类课程各有所长,值得相互吸收和借鉴,同时,也有助于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并为计算学科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国内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其原因,引入"计算思维"概念,阐述计算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急需引入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方式。以"教改班"和"华罗庚学院"学生为学习主体,构造了一种启发探索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能逐步培养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郭秋滟 《福建电脑》2014,30(6):145-146
计算思维是计算机界广为关注的重要概念,是计算机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在阐述计算思维概念、特征及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从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VB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可视化编程工具之一,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程序开发工具,VB编程对于实现计算机通信起着重要的作用.VB编程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简单易学,所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编写程序并不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才能进行的,对于每个学习计算机的人都可以进行简单的编程.计算机通信就是计算机相互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技术,也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通信.计算机本身是不能主动做任何事情,所以需要对其进行编程,使计算机可以读懂人们的指令,并执行指令.  相似文献   

13.
生物信息学是当今自然科学重要前沿领域之一。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大量生物数据需要计算机来处理和分析,对生物信息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大学新生的必修课程,其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不仅要学会计算机,还要掌握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解决专业问题,这对学生的编程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而Python程序设计语言因学习入门难度低,是一非常适合低年级及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学习的编程语言,通过学习编程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物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加入Python程序设计内容,对生物信息学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春华 《福建电脑》2012,28(4):197-198,201
本论文以计算思维为载体,阐述了计算机思维与应用能力在中学程序设计教学的应用。"在编程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拓展思维"的教学理念在中学程序设计中广泛应用,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计算机教育中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已成为各方共识。文章认为构造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时,应自然地引入计算思维的概念,通过一系列案例将计算思维要素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来,以实践计算思维能力,提出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和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探索,将其内化为一种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6.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高校非计算机类专业中的计算机教育)的本质是计算机应用的教育,在研究计算机基础教育深入改革时应当坚持面向应用的方向,并在该方向上有所突破;要正确处理好计算机应用与培养科学思维的关系,在计算机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培养大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在计算思维的研讨中要从实际出发,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要注意内容和方法的大众化,讲求实效。  相似文献   

17.
计算思维是当前国际计算机界广为关注的一个重要概念,如何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成为了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首先讨论计算思维的基本特征,然后分析和研究了怎样进行相应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怎样在教学的各个流程中充分运用计算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已成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关于计算思维的培养在各高校教学方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作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入门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需要进行计算思维的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本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机思维的关键内容,包括计算思维的概念,计算思维的原理以及根据计算思维结合本校学生情况探讨如何改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些手段.最后结合已有的教学成果对未来计算思维的展望以及今后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罗芳  沙莎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14,(27):6307-6309,6331
"计算思维"概念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向。该文从认识计算的角度对计算思维概念内涵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指出计算的本质是一种信息状态到另一种信息状态转变的过程,并分析了计算的形式和特征;从计算的发展来看,提出计算思维应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的计算思维是指人们对于现实世界进行信息抽象并利用工具实现信息转换的一种思维方式,并分析了计算思维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计算思维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计算机编程及其相关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其中小学多以Scratch编程、机器人、开源芯片创客等活动为主。尽管计算机编程教学对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有直接效果,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仍需要面对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