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雷达普遍采用旁瓣对消技术抗有源干扰,该技术大大降低了从雷达天线旁瓣进入的干扰信号功率,使得从雷达天线旁瓣进入的有害干扰信号不至于严重妨碍雷达工作。文中分析了雷达开环自适应旁瓣对消系统的工作原理,提出了采用对开环自适应旁瓣对消系统进行闪烁干扰的理论依据及实施方法,并对闪烁干扰的干扰效果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证实了闪烁干扰的可行性,为干扰自适应旁瓣对消系统提出了可行的干扰方案。  相似文献   

2.
刘亮 《现代导航》2019,10(5):375-379
现代雷达面临多种类型干扰,旁瓣对消是抗有源干扰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自适应旁瓣对消的原理及工程实现方法,在某相控阵雷达上设计实现了自适应旁瓣对消模块及其性能测试方法,并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自适应旁瓣对消是雷达抗有源干扰的有效方法,它采用空间滤波技术,通过辅助通道在干扰源方向形成波束图的零点来抑制干扰信号。本文介绍了自适应旁瓣对消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4.
李波 《电子科技》2012,25(4):96-99
自适应旁瓣对消是雷达抗有源干扰的有效方法。文中简要介绍了自适应旁瓣对消的基本原理,旁瓣对消模块在某雷达的应用,推导出便于工程实现的理论公式。在实际工作中能满足雷达系统抗干扰性能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自适应旁瓣对消(ASLC)是雷达抗有源干扰的有效方法。它采用空间滤波技术,通过辅助接收通道在干扰方向形成波束图的零点,实现对干扰信号的抑制。本文介绍了自适应旁瓣对消的原理,然后给出了基于FPGA的ASLC实现方案,最后通过仿真和试验结果,分析了自适应旁瓣对消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自适应旁瓣对消在雷达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自适应旁瓣对消(ASLC)是雷达抗有源干扰的有效方法.它采用空间滤波技术,通过辅助接收通道在干扰方向形成波束图的零点,实现对干扰信号的抑制.本文介绍了自适应旁瓣对消的原理,然后给出了基于DSP的ASLC实现方案,分析了自适应旁瓣对消的性能.同传统的对消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相控阵雷达的抗干扰措施,重点分析其旁瓣对消技术抗干扰措施,提出用“交变极化干扰技术”、“重复噪声干扰技术”和“方位捷变饱和干扰技术”来对抗相控阵雷达的自适应旁瓣对消抗干扰措施。以“爱国者”PAC-2GEM系统的相控阵雷达AN/MPQ-53为假想干扰雷达,设计了干扰原理样机,并提出了对相控阵雷达实施电子战的原理验证及战术设想。  相似文献   

8.
旁瓣对消是现代雷达抗有源积极干扰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文中介绍了一种早期闭环模拟旁瓣对消技术和现代闭环数-模结合旁瓣对消技术的原理。通过对早期闭环模拟旁瓣对消技术和现代闭环数-模结合旁瓣对消技术的探究,最终在工程上实现一种适合放置在接收机前端的易实现的旁瓣对消技术,使该系统在抗有源积极干扰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旁瓣对消是雷达抗有源干扰的有效方法。文章介绍了某型雷达旁瓣抑制电路的组成,分析了其基本的对消原理,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最后,给出了对几种有源压制干扰的对消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旁瓣抑制电路具有很好的抗旁瓣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现代雷达普遍采用自适应旁瓣对消(ASLC)技术抑制有源干扰,而其强抗干扰性能使得干扰机单纯依靠提高干扰功率的方法不再奏效.分析了ASLC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仿真验证了ASLC系统对抗旁瓣干扰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多方位饱和干扰和异步闪烁干扰的干扰原理,并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与比较.仿真结果表明两种干扰方案均能对ASLC系统取得较好的干扰效果,且相比之下,异步闪烁干扰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数字波束形成的副瓣对消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波束形成 (DBF)技术进行副瓣对消的新方法。与传统的天线副瓣对消相比 ,该方法采用的对消函数与副瓣拟合得较好 ,因而对消剩余较小 ,而且无需大量的计算即可自适应地形成零点 ,能很好地抑制从副瓣进入雷达系统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有源压制干扰从雷达天线的主瓣进入雷达内部,干扰信号很强时,将严重影响雷达的检测性能。传统的旁瓣消隐、旁瓣相消以及低副瓣天线等技术难以奏效。文中分析了盲源分离技术应用雷达主瓣抗干扰时盲源分离的信号存在幅度、相位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联合盲源分离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雷达抗主瓣干扰的新方法。并给出新方法与传统脉冲压缩方法主瓣干扰抑制的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了在强噪声压制干扰环境中,新方法具有良好的抗主瓣干扰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线阵数字波束形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应用于抗干扰之前通常采用低副瓣技术克服干扰对接收机性能的影响,常用的低副瓣方法有幅度加权和唯相位加权。唯相位加权降副瓣方法的工程实现比较容易,通过控制移相器即可实现。研究了唯相位降副瓣的方法,并给出了仿真结果,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仿真结果表明低副瓣和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相结合可以达到很好的抗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14.
自适应波束形成(ADBF)和自适应旁瓣对消算法都能够很好地抑制旁瓣干扰,但是由于干扰协方差矩阵的影响,ADBF在抑制干扰同时给和、差单脉冲测角带来误差.文中针对自适应旁瓣对消算法,系统研究了其在和、差单脉冲测角中的应用,着重分析了辅助天线中的目标信号对测角性能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辅助天线中的目标信号对测角的影响主要存在于辅助天线的增益大于差波束增益的角域,而在其他角域,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自适应天线旁瓣相消系统中相消比与信号相关性的关系,分析了模数转换(ADC)位数和模数转换速率对相消性能的影响,给出最佳相消比和ADC量化位数的定量关系;针对低采样速率导致的相消比下降,提出了基于sinc函数插值来改善相消比的方法,并分析了sinc插值截断长度与相消比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增加AD量化位数和采用sinc插值相消技术,可以明显地改善自适应天线旁瓣相消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雷达对抗中电子干扰机发射的干扰信号会耦合到自身的侦察接收机,影响侦察系统的正常工作,为消除这一耦合干扰信号对侦察设备的影响必须采用一定的收发隔离技术。分析了传统收发隔离技术以及自适应的收发隔离新技术,引出空域和时域的两类实现方式,其中包括空域的相控阵干扰置零技术,时域的自适应回波抵消技术、基于系统辨识的干扰消除技术,对各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相关法旁瓣对消抗干扰技术,对其系统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系统电路仿真模型,最后,给出了此系统对几种有源压制干扰的对消结果。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抗有源压制干扰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Adaptive arrays with main beam constraint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Initial applications of adaptive array theory to the radar sidelobe jamming problem ignored the problem of incidental cancellation of the desired signal returns. In more recent applications, longer transmitted waveforms have combined with returns from extended clutter and/or strong targets to create a more serious signal cancellation problem. There are several ways in which the adaptive processor can be constrained from responding to desired main lobe target returns while maintaining good cancellation of interference in the sidelob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ajor techniques for constraining the response of the adaptive processor, including methods of controlling the response of the array in the absence of external interference. Time domain and frequency domain techniques are discussed. The majority of the discussion is devoted to angle domain techniques such as pilot signals, preadaption spacial filtering, and control loop spatial filtering. Analysis is presented show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echniques. Finally, examples are given showing the effects of these constraints as well as control of the quiescent array patter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