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3年12月2日,几乎就在莱特兄弟成功实现动力飞行后的100年,波音公司研制的X-50A“蜻蜓”无人驾驶技术验证机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陆军试验场完成了首次悬停飞行。目前,这种无人驾驶飞机正在逐步突破原有的飞行理念,实现技术上的一次全新飞跃,以满足美国军方对未来作战的需要。作为一种结台了直升机悬停能力和固定翼飞机高亚音速巡航能力的新型飞行器,X-50A验证机从提出概念、初步设计、系统验证到飞行试验,已经历了10多年的研制和发展历  相似文献   

2.
刚性陶瓷隔热瓦研究状况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刚性陶瓷隔热瓦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潜在热防护材料之一。介绍和分析了美国刚性陶瓷隔热瓦的发展历程、应用相关技术以及在X系列飞行器上的应用,对其在高超声速热防护技术方面的借鉴作用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家航宇局按照其未来X计划已选择波音公司建造下一个X系列实验飞行器.未来X计划是一项验证以低成本进入空间的计划.这种可重复使用的无人驾驶先进技术飞行器(ATV)可能将被定名为X-37,它将由航天飞机投放来验证自主在轨飞行、再入和着陆.按照现在的计划,这种飞行器将于2001年年中在爱德华空军基地由B-52飞机投放,进行首次大气层飞行试验,接着于2002年进行航天飞机投放试验.至时它将成为在轨道环境和再入环境飞行的首枚实验飞行器.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X系列试验飞行器,以探索前沿的航空航天领域先进技术而一直为世界关注,其取得的大量成果也在客观上推动了高科技军事装备的快速发展。X-51A就是一个典型的用于发展和验证高超声速飞行技术的项目,为未来Ma=6以上空射武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正3月20日,法国达索飞机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无人驾驶飞机与有人驾驶飞机的协同飞行。当天,"神经元"无人驾驶技术验证机与"阵风"战斗机、"猎鹰"7X公务机在地中海上空完成了持续1小时50分钟的编队飞行。通过预先规划,来自不同出发点的飞机在空中集结,随后在有限空域内保持或改变编队队形,充分展示了达索飞机公司在军、民用航空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  相似文献   

6.
由于美国海军即将装备的MV22飞机存在速度慢、攻击能力差的不足,为解决这一无法回避的缺陷,美国国防预研计划管理局(DAPRA)与波音公司签订了一项价值为2400万美元的研制合同,开始一项称为先进旋翼系统的计划,旨在作为未来攻击直升机的替代设计。根据合同波音公司的鬼怪工厂将负责设计、制造和试飞一种带鸭翼的可停转旋翼(CRW)无人驾驶飞行器的验证机。1 研制目的CRW验证机在一定技术储备的基础上开始研制。从1990年起,当鬼怪工厂还是麦道公司的一个研究和发展机构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对可停转翼技术进行…  相似文献   

7.
胡尧 《兵工科技》2006,(12):26-29
技术验证机,是一种用于测试某项新技术可行性的飞机。当代航空产品所用的技术往往综合了各学科的最新技术,为验证各单项技术的相容性、综合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就离不开技术验证机,只有经技术验证过的技术,才能安全地应用于其他飞机上,这样做不仅减少了型号研制的风险,而且提高了科研投资的效费比,因此,称技术验证机的技术光驱毫不为过。 有人往往将试验机与技术验证机相混淆,其实,试验机是一种专门为各种新型航空设备或航空产品进行飞机试验的飞机,试验机与技术验证机的主要区别在于,试验机试验的新产品,而技术验证机测试的是新技术。[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美国能源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提出了一种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方案。这种飞行器被称作“超高飞”(HyperSoar)飞行器。它在大气层上部“跳跃”式飞行,能在2小时之内把有效载荷运送到地球表面的任何地点。它还能用作两级轨道发射器的第一级。目前该飞行器仍需要在几个方面进行技术完善,但能在3年左右研制出验证机。  相似文献   

9.
美国研制战术无人驾驶飞行器目前美国正在招标研制一种供陆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军用的无人驾驶飞行器,要求这种飞行器作战半径为200km,可在战区飞行3~4h,并能在亚劣的天气条件下降落在小型战舰的甲板上。参与这一项目竟争的有固定翼飞机和旋翼飞机。LearA...  相似文献   

10.
X-33是美国在1996—2001年研制的一种亚轨道可重复使用空天飞行器验证机,主要目的是降低全尺寸可重复使用飞行器的研制和使用风险。尽管X-33最终下马,但其研究过程中不乏成功之处。结合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2011年发表的对X-33空天飞行器项目的总结,全面展示了美、欧等西方国家对空天飞行器的研发现状。  相似文献   

11.
陈黎  常亮 《飞航导弹》2011,(10):56-59
首先对射流控制技术原理做了简单介绍,然后重点对射流控制及无操纵面飞行器技术的应用前景和英国最新研制的恶魔无人验证机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简要探讨了研发实用的无操纵面飞行器所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  相似文献   

12.
欧洲过渡性实验飞行器(IXV)是在欧洲未来运载器准备计划(FLPP)下研发的技术验证机,主要用于演示并验证升力体飞行器的高超声速、无动力再入机动飞行。该试验机用于检验飞行器的分系统和系统,以及提供基本的高超声速气动热力学数据来验证设计飞行器所用的工具和数据库。目前,IXV的设计工作进展顺利,已经完成了系统级与分系统级层面上的初步设计评审,进入全面的研制阶段。介绍了IXV项目的背景、目标、任务要求和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3.
3月18日,NASA的一位高级官员介绍,NASA开始着手取消与布什总统提出的新太空计划要求不相符的技术开发项目,其中包括:X - 4 3C高超音速飞行技术验证机和重复使用的RS - 84火箭发动机项目。2 0 0 4年1月新组建的NASA探测系统办公室副行政负责人克雷格·斯泰德尔18日对美国国会科学委员会空间分委会成员称,NASA已对正在进行的所有的14 0项技术开发项目完成了评审,结果取消了X - 4 3C高超音速飞行技术验证机和RS - 84发动机项目。X - 4 3C是NASA与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的合作项目,它准备在目前正在开展的X - 4 3A技术验证机项目之后…  相似文献   

14.
<正>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高级官员表示,印度正在研究重复使用技术,计划在2015年3月对带翼重复使用运载器技术验证机(RLV-TD)开展飞行试验。目前,ISRO正在进行RLV-TD的集成工作。RLV-TD包括一系列技术验证任务,将作为完全可重复使用两级入轨飞行器计划的第1步。目前,ISRO为RLV-TD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高超声速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说明了不同高超声速飞行器经历的不同飞行环境,以及不同的热防护系统需求。阐述了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历程,对推动高超声速技术发展的不同飞机和导弹技术进行了概括。根据当前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现状,分析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16.
以SR-72高超声速飞机为中心,分析了其研制背景、性能概述、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突破以及相关研究进展等。得出了美国已按照其前期制定的路线图全面发展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并集中核心研究力量进行了相关关键技术攻关。美国空军对高超声速飞机的论证已经超越飞机总体,深入到分系统层面,其高超声速技术必将获得整体性突破。  相似文献   

17.
徐文 《飞航导弹》2004,(6):47-47
NASA和美国国防部已为其高超声速可重复使用的组合循环飞行验证机(RCCFD)选定了一种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该验证机编号为X 4 3B ,计划于2 0 11年试飞,后因经费问题曾一度搁浅。在国防部/NASA提出的发展国家航天的倡议下,目前正就Ma =7验证机用的单发动机/多发动机的多种方案展开研究。单发动机RCCFD的推进系统将采用NASA在研的178kN推力的带创新涡轮加速器(RTA)的Ma =4的中型涡轮发动机;而多发动机验证机的推进系统则采用4个4 1kN的小型RTA。目前,通用电气公司正在研制直径0 .89m的中型RTA 1(代号GE 5 7) ,该发动机以该公…  相似文献   

18.
国外全电动飞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航导弹》2021,(3):93-98
近年来,随着飞机技术和分布式电推进技术的发展,以及低碳环保、高效节能的迫切需求,全电动飞机已经变成了工业界发展的焦点与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全电动飞机的概念以及意义,然后分析了英美等航空强国最新的电动飞机,如美国的X-57、英国的ACCEL以及以色列的ALice,阐述了全电动飞机的国外研究现状,之后着重剖析了全电动飞机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它在电力推进技术、气动布局设计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电池技术方面的技术积累和技术瓶颈;最后憧憬了全电动飞机的未来,分析了它在军事领域、混动领域、中小型民用领域及技术优化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欧洲六国联合研制神经元无人战斗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世界无人机市场上,美国一直抢跑在先,紧随其后的是以色列,欧洲等国已被美国和以色列远远甩在后面。目前,很多欧洲的战斗机制造商已经开始意识到要想保持其在航空领域的技术优势,就必须携起手来,共享资源和技术,当年各自揣着自己的“秘密”单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神经元无人战斗机验证机计划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法国原打算在2005年巴黎航展之际启动该项目,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07年,法国人布勒盖特·瑞切(Br e guet Richet)所发明的世界第一架有人架势四旋翼飞行器Gyropl aneNo.Ⅰ就已能升上天空。但由于构造复杂、飞行员不易操纵等原因,四旋翼飞行器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近年来,随着新材料、微机电、微小型飞行控制等技术的进步,微小型多旋翼无人飞行器逐渐成为迅速发展的重点。与常规旋翼飞行器如传统布局的直升机等相比,多旋翼飞行器结构更为紧凑,动力利用效率高,并且四只旋翼扭力矩可相互抵消,无需专门的反扭矩旋翼。多旋翼飞行器实现微小型化后,特别适合在近地面环境(室内、街巷和丛林)中执行监视、侦察等任务,具有广阔的军用和民用前景。目前,Air To Air公司已开发成功多款1kg级微小型多旋翼Draganfly系列飞行器,在可靠性、适应性和我用途方面已较为成熟。本文以该系列飞行器中的四旋翼飞行器为例,揭示该类微型无人飞行器的奥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